黃庭堅《鷓鴣天》「黃菊枝頭生曉寒」品讀
吳斌
元符元年(1098),黃庭堅的表兄(即母親哥哥的兒子)張向,提舉夔州路(首府在現在的重慶奉節)常平司。宋時的「路」相當於現在省一級的建制,而「司」則相當於現在的廳,常平司主要負責糧食儲備與部分稅收、財政等方面的工作。當時的黔州(即現在彭水)屬於夔州路的轄區範圍,張向也許是位比較講原則的官員,向朝廷提出了避嫌的請求,這樣黃庭堅就由黔州被改貶到戎州(即現在的宜賓)安置。
黃庭堅在宜賓的近三年時間裡,與被貶黔州時一樣,經歷了初到時的艱難,而後人格魅力散發,被當地的士紳所接受並尊重,及至融入其中,共同賞山、觀水、吟詩唱和,同樣留下了許多的優秀文學作品。著名的《煎茶賦》就作於這個時期。而《鷓鴣天》「黃菊枝頭生曉寒」,則很能說明黃庭堅「真名士自風流」的傲世性格。其原文為:
《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
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
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從黃庭堅自己寫的短序中可以知道,這首《鷓鴣天》是一首即興的唱和之作。因此很真實、很率真、很「可愛」。首句點明重陽節賞菊聚會時的實景,盛開的黃菊枝頭已微微透露出了些許的寒意。緊接著立即翻出了李白《將進酒》的豪氣,「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從李白後面的「將進酒,杯莫停……與爾同銷萬古愁」,可以知道,李白的「得意」是有深意的,且比較契合黃庭堅此時的感受。因此發出「人生莫放酒杯乾」的呼喚。而後用生花的妙筆,活靈活現地描繪出了自己老頑童般的酒後浪漫,「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說是迎著風雨橫笛斜吹,倒著戴帽,還要插上花朵,對酒後的開心與放肆刻畫得入木三分。
詞的下半部分,傲世的意蘊表現得越來越明晰。「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說的是只要身體健康,該吃就吃,該唱就唱,絕不能讓市儈小人左右了自己的精神世界。「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則表達出了,將菊花傲霜而開,愈寒愈堅的品格融入到自己的晚節之中,讓奸佞政客冷眼相看好了,我絕不與之同流合汙的意思。整首詞連起來的意思為:
盛開的黃菊枝頭已微微透露出了些許的寒意,人生快意須盡歡,切莫讓酒杯就那麼空放著。瞧我在這歡度重陽節的日子裡,迎著風雨,橫笛斜吹。借著酒意,將鮮花插在頭上,還倒著戴上帽子。趁著身體還健康,該吃就吃,該唱就唱,盡情地放飛自己的思想。雖然白髮已經上頭,但我就這麼如同豔麗的黃菊一般盡情地「開放」,讓奸佞的政客們冷眼相看好了,市儈小人怎麼可能左右得了我的精神世界啊。
特別喜歡詞裡的「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多麼的真實可愛,多麼的瀟灑自如。要知道這可是黃庭堅在被貶官而生活困苦的時期,什麼是「真名士」?這就是「真名士」。什麼是「風流人物」?這才是「風流人物」。黃庭堅「真名士自風流」的傲世性格,在這首詞中表達得既充分又真實,既俏皮又瀟灑,讓人讀來倍感親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