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困境中黃庭堅是如何自救的?讀完這首詩就明白了!讀來太痛快!

2020-12-12 每天讀詩詞

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

黃庭堅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

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

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黃庭堅和他老師蘇東坡一樣,一生仕途坎坷,卻在坎坷中如山峰一樣,任憑風吹卻不曾彎腰。晚年時因為新黨執政,黨爭愈演愈烈,新黨重新執政後加快排擠蘇軾為首的舊黨,其實那時候蘇軾既不站隊新黨也不站隊舊黨,甚至被新舊兩黨排擠,所以蘇門四學士全部牽連。黃庭堅便被誣以《神宗實錄》失實,於紹聖二年即公元1095年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後移置戎州(宜賓),一貶五年。

宋朝的戎州(宜賓)完全是蠻荒之地,初到戎州時,黃庭堅心情十分苦悶,無論生活或文化條件都很差,黃庭堅把自己的寓所取名「槁木寮」、「死灰庵」,喻其心已如槁木死灰,「寂寞酒醒人散後」、「青眼聊因美酒橫」、「酒味今秋似去秋」、「自恨老來憎酒」……借酒澆愁,愁酒寄詩情是黃庭堅的生活樂趣。

史應之是黃庭堅在戎州結識的一位好友,眉山人,落魄無儉,客居戎州,兩人惺惺相惜,常互贈詩詞。黃庭堅還專門寫了首《史應之贊》調侃這位愛喝酒的好朋友:

眉山史應之,愛酒而滑稽。 不肖,醉眼一笑。

司馬德操,萬事

東方戲嘲,驚動漢朝。 窮則德操,達則方朔。

天地一壼,不膠者卓。 應之老矣,似愚不愚。

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

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時,黃庭堅已處在貶謫中整整四年,心情更是抑鬱之極,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師蘇軾那樣,從更深層次上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從而獲得心靈的解脫,因此也寫了一系列看淡塵俗功名、藐視人生挫折的放達之作。

這年重陽後,黃庭堅作了三首《鷓鴣天》詞,第一首「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首句就是「萬事令人心骨寒」,看一個獨酌酒肆狂徒的「自嘲」心境,《鷓鴣天·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

萬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墳上土新幹。

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金作鼎,玉為餐。老來亦少時歡。

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還將九日看。

第三首是《鷓鴣天紫菊黃花風露寒》:

紫菊黃花風露寒。平沙戲馬雨新幹。

且看欲盡花經眼。休說彈冠與掛冠。

甘酒病,廢朝餐。何人得似醉中歡。

十年一覺夢,為報時人洗眼看。

詞中黃庭堅甘心美酒,時時以酒澆愁,廢棄朝來餐飯,得到象醉酒時那樣的狂歡人生…… 我們今天學習的《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是第二首,在「人生莫放酒杯乾」同樣是作「狂放語」的詞中,酒中自有歡樂,自有天地,看似一個放蕩不羈、玩世不恭,及時行樂的近乎「狂人」的隱士,「簪花倒著冠」的放浪形骸,潛藏著壓抑的深深愁悶,酒後狂放的醉態,表現的是心中無限的愁苦。

在古詩詞中,酒與愁這對孿生兄弟,創造的酒愁審美意境,使寢食難安的憂與愁,竟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當古人把愁緒與酒融合在一起,就產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佳句,這種「酒愁」情節的詩詞,讀起來總會令人感慨萬千。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與愁緊緊相連,使騁馳沙場,無所不克的一代梟雄曹操,一展命運浮沉之憂的豪氣情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是盛唐詩仙慷慨激昂,酒愁文化的佳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雨」是鎮守邊關名將範仲淹,酒和著愁信手拈來的感懷。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千古第一才女細膩纏綿,酒愁的傷懷的思緒

可見,這些才華出眾的大詩人個個都是槓桿的酒鬼,當然,從我們今天讀到的鷓鴣天,也能看出,黃庭堅也是個切切實實的「大酒鬼」,但這個「大酒鬼」卻是忍受著自己的酒癮,寫過一首《西江月·斷送一生惟有》的戒酒詞: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

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閒瘦弱,春愁無處遮攔。

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在熱鬧的酒宴上,開始黃庭堅拒絕了暗送秋波的敬酒,而到最後是酒杯都送上了自己的手裡,還管那麼多月斜人散,那就盡情的放肆一回吧!戒酒,於黃庭堅大概也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事!

(聲明:文章為原創,作者詩詞訓練營學員縹緲,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各類平臺和公眾號,否則追究責任。歡迎一起交流點讚和轉發哦!)

相關焦點

  • 在困境中黃庭堅是如何自救的?讀完這首詩就明白了!讀來太痛快
    這年重陽後,黃庭堅作了三首《鷓鴣天》詞,第一首「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首句就是「萬事令人心骨寒」,看一個獨酌酒肆狂徒的「自嘲」心境,《鷓鴣天·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萬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墳上土新幹。老來亦失少時歡。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還將九日看。 第三首是《鷓鴣天•紫菊黃花風露寒》:紫菊黃花風露寒。平沙戲馬雨新幹。
  • 讀《古詩二首上蘇子瞻》,看黃庭堅如何向蘇東坡表心跡
    蘇東坡是四川人,比黃庭堅大8歲,黃庭堅是江西人,雖然在黃庭堅出生之前活字印刷已經問世,相互看到對方的詩文變得不那麼困難了,但那時的交通還不是很發達,要把一個年齡和空間距離都有較大差距的兩個人變到一個「門」下,應該說還是很不容易的。這件不容易的事情之所以能做成,其中關鍵的原因就在於黃庭堅的態度。
  • 黃庭堅詩酒寄情,這首詩筆調溫婉,最後兩句更是描寫細膩
    所以一首詩不一定要句句出彩,但必須有一兩句讓人印象深刻。如何做到這一點?其實方法很多,說起來話也很長。不過注意細節描寫,就可以輕鬆感染讀者。比如趙師秀的《約客》中兩句,「有約不來過夜半,閒釣棋子落燈花」,夜深人靜、棋落枰響,細膩地刻畫了主人焦灼的心情和愁悶的神態,頓時讓讀者有一種現場感。
  • 「只今唯有賀方回」,黃庭堅寫給賀鑄的這首詩,字字深情
    但是二人並無詩詞上的往來唱和,這背後的原因,你們不好奇嗎?反正十二是挺好奇的,查閱了一些資料,沒有找到答案。猜測可能是兩人年齡差距太大,蘇軾又經常全國各地貶謫,所以兩人交集才會這麼少的吧。如果哪位書友知道一二的,還請留言告訴筆者。
  • 「只今唯有賀方回」,黃庭堅寫給賀鑄的這首詩,字字真情
    但是二人並無詩詞上的往來唱和,這背後的原因,你們不好奇嗎?反正十二是挺好奇的,查閱了一些資料,沒有找到答案。猜測可能是兩人年齡差距太大,蘇軾又經常全國各地貶謫,所以兩人交集才會這麼少的吧。如果哪位書友知道一二的,還請留言告訴筆者。
  • 黃庭堅病癒遣悶,這首詩恬淡悠閒,讀完令人心情舒暢
    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病癒遣悶,這首詩恬淡悠閒,讀完令人心情舒暢。答斌老病癒遣悶宋代:黃庭堅風生高竹涼,雨送新荷氣。魚遊悟世網,鳥語入禪味。一揮四百病,智刃有餘地。病來每厭客,今乃思客至。黃斌老是四川梓潼人,宋代畫家文與可 的妻侄,善畫墨竹。黃庭堅貶戎州(今四川宜賓)時與之交往深厚,也非常喜歡他的畫作和詩文,彼此之間經常切磋創作技巧,久而久之便稱為莫逆之交,也為困境中的詩人帶來了很多歡樂。這首詩是作者酬答黃斌老,詩中對病癒遣悶的主題作了小結與生發。
  • 郭沫若這首詩不少網友讀完表示:這也算詩?專家卻認為寫得太牛了
    1920年2月,郭老寫下了這篇現代詩,後來被收集在《女神》中,我們來看看全詩:對於這首詩,不少網友讀完都表示:這也算詩?他們認為,這首詩既沒有詩的意境之美,也沒有詩的韻律之美。放在現在,極像一位小學生寫的流水帳式作文。甚至有網友放話:如果這也算是詩,那我也可以做個詩人。
  • 黃庭堅這首詩看似一般,但句句都是充滿哲理,讀來耐人尋味
    前段時間在網絡上火了一把的「林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是化用的李白的一首詩,《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鍾。」那句「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出自蒲壽宬的《又題純陽洞》,言:「我有一壺酒,起舞酹仙伯。」
  • 來讀一讀這兩首詩
    我們今天來讀兩首詩,讀完您就會明白了。這兩首詩分別是《聞樂天授江州司馬》和《舟中讀元九詩》。按照寫作背景看,這兩首詩差不多是同一時期寫的,這更說明兩個人心意相通。這首詩之所以感人,原因就在這裡。二、再來讀白居易的《舟中讀元九詩》。把君詩卷燈前讀,詩盡燈殘天未明。眼痛滅燈猶暗坐,逆風吹浪打船聲。寫作背景:詩人被貶江州途中,想起了五個月前被貶通州的元稹,寫下了這首詩。
  • 和尚寫首詠竹詩,黃庭堅見了親自抄下來,表示:蘇軾讀不到可惜了
    從詩題來看,寫這首詩是因為惠洪看見崇勝寺有千餘竿竹子,卻只有一根秀出,被大家稱為竹尊,所以他便為此竹寫了這首七律詩。很顯然,到最後這兩聯,詩人已經不只是在詠竹了,而是寫同自己一樣,灑脫而又高潔的雅士。據《宋詩紀事》記載,當年黃庭堅看到這首詩後「見之喜,因手書此詩」,他親自手書抄了下來。而後在《僧寶正續傳》一書中又記載,當時黃庭堅還表示:頗恨東坡不及見之。
  • 黃庭堅的兩首絕句,別出心裁,讀完令人深受啟發
    下面介紹黃庭堅的兩首絕句,別出心裁,讀完令人深受啟發。寺齋睡起二首(其一)宋代:黃庭堅小黠大痴螳捕蟬,有餘不足夔憐蚿。退食歸來北窗夢,一江風月桃李船。這兩首七絕作於元祐四年春,雖然只是瑣事雜感,卻反映了時局動蕩變遷,以及詩人抽身仕途的歸隱意向。這一年東坡為臺諫所攻,求出補外。山谷也不容於時,在完成《神宗實錄》後理應升遷,卻多次受到阻遏,仍為著作佐郎。首聯「小黠大痴螳捕蟬,有餘不足夔憐蚿」,化用《莊子》中的寓言。黠,狡猾的意思。
  • 讀完海子這首詩就知道了
    1985 1——海子《主人》#海子語錄# 讀完海子這首詩,如果大家不去深入了解海子,也不去讀海子相關的書,就這首詩的表面來看,很多人讀出來的味道可能都不太一樣。網上我也看了很多版本,但比較喜歡的是今天給大家分享這個版本。
  • 黃庭堅最令人驚豔的一首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黃庭堅作為北宋時期一位了不起的大文豪,他的才華也是足以和蘇軾相媲美,而且兩個人也是亦師亦友,在書法上更是被後世並稱為「蘇黃」,雖然他在名氣上不如蘇軾,但是他的一些作品也是寫得很唯美。儘管早年間他作為江西詩派的領軍人物,更是由於詩作太過於隱晦,則是並沒有真正地廣泛地流傳開來。
  • 黃庭堅的兩首雜詩,言簡意深,指點迷津,讀完讚不絕口
    當年他被人誣陷並貶到黔州之時,他的弟弟帶著嫂子和侄兒,千裡迢迢地來看望他,黃庭堅感動之餘卻說,「莫厭歲寒無氣味,餘生今已矣」,不要怕寒冬來臨,沒有了芳香,我的生命歷程已快走完,即將到達自由彼岸,可見詩人早已看破紅塵,視死如歸。下面介紹的是黃庭堅的兩首雜詩,言簡意深,指點迷津,讀完讚不絕口。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雖講詩法,但他並不固守詩法,而是要求最終超越詩法,達到 「不煩繩削而自合」的境界。黃庭堅的詩才,可以說是「天生的」,自幼就聞名鄉裡。據《桐江詩話》中記載,皇祐三年辛卯(1051年)的一天,黃庭堅的父親黃庶邀請幾位詩友一起在家飲酒吟詩。其中一位說:「久聞令郎少年聰慧,何不讓他也來吟一首 !」
  • 黃庭堅七歲時寫的一首詩,字字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
    黃庭堅七歲寫的一首絕句,雖然明白如話,卻要人到中年才能讀懂!一個七歲男孩寫的詩,字字如話,真正讀懂時已過中年!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洪州分寧(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
  • 黃庭堅獲赦還鄉,這首詩精微真切,1個笑字表達出3層意蘊
    黃庭堅曾多次被貶,因此也未擔任過什麼重要職務。他一生坎坷、宦海沉浮,常作詩吟賦。雖然他一貫倡導句句用典,但下面這首詩卻詩味濃厚,也是對自己的一次大膽突破。黃庭堅獲赦還鄉,這首詩精微真切,1個笑字表達出3層意蘊。
  • 黃庭堅這首詩寫得很有趣,短短的二十八個字,還誇起了秦觀和賀鑄
    黃庭堅的詩作有很大一部分,也是寫得很隱晦,處處用典故,還使用一些生僻的字,所以他的詩作,儘管寫得很好,可是有一些也都沒有流傳開來,倒是是他一些看似隨性之作,卻成為了經典,例如他的《寄黃幾復》和《牧童詩》,那便是他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而且在這兩首詩中,也都誕生了經典的句子,相信你即使是沒有讀過這兩首也都聽過裡面的一些詩句,譬如《寄黃幾復》裡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 黃庭堅不可不讀的一首詩,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雖然黃庭堅早期受到了江西詩派的影響,很多的作品並沒有流傳開來,但是其中他有一些詩作,卻又是別具一格,並沒有這種影響,同樣的很是經典,也寫得極為直白,例如他的這首《寄黃幾復》,便是一首不可不讀的千古佳作,通篇描寫的很是深刻,也非常的感人;黃庭堅把對於朋友的那一份深厚的友情,描繪的極為感人,所以這樣的作品,那也是非常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 品中華好詩詞—黃庭堅如何感悟人生?《贈嗣直弟頌十首並序》賞讀
    「困來一覺睡,妙絕更通神」黃庭堅《贈嗣直弟頌十首並序》賞讀吳斌元符元年(1098),在此期間,兩人一道煎茶、品茶、評茶以及談論文學、詩詞、人生境界等等,黃庭堅感到十分愜意,因而流連忘行。為了感謝堂弟嗣直這近三個月的招待,黃庭堅還特別作了《贈嗣直弟頌十首並序》送給堂弟黃嗣直。其序為:涪陵與弟嗣直夜語,頗能明古人意,因戲詠云:「人皆有兄弟,誰共得神仙。」故作十頌以記之,此二句唐赤松觀舒道士題赤松子廟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