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
黃庭堅
黃菊枝頭生曉寒,人生莫放酒杯乾。
風前橫笛斜吹雨,醉裡簪花倒著冠。
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盡清歡。
黃花白髮相牽挽,付與時人冷眼看。
黃庭堅和他老師蘇東坡一樣,一生仕途坎坷,卻在坎坷中如山峰一樣,任憑風吹卻不曾彎腰。晚年時因為新黨執政,黨爭愈演愈烈,新黨重新執政後加快排擠蘇軾為首的舊黨,其實那時候蘇軾既不站隊新黨也不站隊舊黨,甚至被新舊兩黨排擠,所以蘇門四學士全部牽連。黃庭堅便被誣以《神宗實錄》失實,於紹聖二年即公元1095年貶涪州別駕,黔州安置,後移置戎州(宜賓),一貶五年。
宋朝的戎州(宜賓)完全是蠻荒之地,初到戎州時,黃庭堅心情十分苦悶,無論生活或文化條件都很差,黃庭堅把自己的寓所取名「槁木寮」、「死灰庵」,喻其心已如槁木死灰,「寂寞酒醒人散後」、「青眼聊因美酒橫」、「酒味今秋似去秋」、「自恨老來憎酒」……借酒澆愁,愁酒寄詩情是黃庭堅的生活樂趣。
史應之是黃庭堅在戎州結識的一位好友,眉山人,落魄無儉,客居戎州,兩人惺惺相惜,常互贈詩詞。黃庭堅還專門寫了首《史應之贊》調侃這位愛喝酒的好朋友:
眉山史應之,愛酒而滑稽。 不肖,醉眼一笑。
司馬德操,萬事。
東方戲嘲,驚動漢朝。 窮則德操,達則方朔。
天地一壼,不膠者卓。 應之老矣,似愚不愚。
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
元符二年即公元1099年時,黃庭堅已處在貶謫中整整四年,心情更是抑鬱之極,他希望自己也能像老師蘇軾那樣,從更深層次上改變自己的人生觀,從而獲得心靈的解脫,因此也寫了一系列看淡塵俗功名、藐視人生挫折的放達之作。
這年重陽後,黃庭堅作了三首《鷓鴣天》詞,第一首「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首句就是「萬事令人心骨寒」,看一個獨酌酒肆狂徒的「自嘲」心境,《鷓鴣天·明日獨酌自嘲呈史應之》:
萬事令人心骨寒。故人墳上土新幹。
淫坊酒肆狂居士,李下何妨也整冠。
金作鼎,玉為餐。老來亦少時歡。
茱萸菊蕊年年事,十日還將九日看。
第三首是《鷓鴣天紫菊黃花風露寒》:
紫菊黃花風露寒。平沙戲馬雨新幹。
且看欲盡花經眼。休說彈冠與掛冠。
甘酒病,廢朝餐。何人得似醉中歡。
十年一覺夢,為報時人洗眼看。
詞中黃庭堅甘心美酒,時時以酒澆愁,廢棄朝來餐飯,得到象醉酒時那樣的狂歡人生…… 我們今天學習的《鷓鴣天·座中有眉山隱客史應之和前韻即席答之》是第二首,在「人生莫放酒杯乾」同樣是作「狂放語」的詞中,酒中自有歡樂,自有天地,看似一個放蕩不羈、玩世不恭,及時行樂的近乎「狂人」的隱士,「簪花倒著冠」的放浪形骸,潛藏著壓抑的深深愁悶,酒後狂放的醉態,表現的是心中無限的愁苦。
在古詩詞中,酒與愁這對孿生兄弟,創造的酒愁審美意境,使寢食難安的憂與愁,竟成了一種美的享受。當古人把愁緒與酒融合在一起,就產生了一系列奇妙的化學反應,為我們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佳句,這種「酒愁」情節的詩詞,讀起來總會令人感慨萬千。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酒與愁緊緊相連,使騁馳沙場,無所不克的一代梟雄曹操,一展命運浮沉之憂的豪氣情懷。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是盛唐詩仙慷慨激昂,酒愁文化的佳句。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雨」是鎮守邊關名將範仲淹,酒和著愁信手拈來的感懷。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是千古第一才女細膩纏綿,酒愁的傷懷的思緒
可見,這些才華出眾的大詩人個個都是槓桿的酒鬼,當然,從我們今天讀到的鷓鴣天,也能看出,黃庭堅也是個切切實實的「大酒鬼」,但這個「大酒鬼」卻是忍受著自己的酒癮,寫過一首《西江月·斷送一生惟有》的戒酒詞:
斷送一生惟有,破除萬事無過。
遠山橫黛蘸秋波,不飲旁人笑我。
花病等閒瘦弱,春愁無處遮攔。
杯行到手莫留殘,不道月斜人散。
在熱鬧的酒宴上,開始黃庭堅拒絕了暗送秋波的敬酒,而到最後是酒杯都送上了自己的手裡,還管那麼多月斜人散,那就盡情的放肆一回吧!戒酒,於黃庭堅大概也是一輩子都不可能的事!
(聲明:文章為原創,作者詩詞訓練營學員縹緲,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各類平臺和公眾號,否則追究責任。歡迎一起交流點讚和轉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