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版彩印鋁盒印製的篤誠藥盒
在漳州,有一個「篤誠民記」的老品牌,代代相傳,至今已歷300餘年。近日,老篤誠民記傳承人許文燦先生向筆者展示一個歷經百年滄桑的「藥盒」。它承載著老篤誠民記「篤於匠心,誠以致遠」的精神。
該藥盒長20.4釐米,寬4.9釐米,高4.4釐米,系電版彩印鋁盒印製的。正面上方是篤誠的商號名稱和註冊商標,中間寫「漳州始創第一家」,左側注該行四種暢銷產品的名稱,右側詳細介紹了該行的發展史,以及謹防假冒的提示,下方則是對該中藥產品功效的說明。據許先生介紹,篤誠民記以人參產品發家,直至後來產品多樣化經營。
明朝天啟年間(1621-1627),海澄縣鳳頭村陳姓村民到漳州府城東門街(曾用名陸安東路,後改名中山路,即今新華東路)創辦「篤誠」人參行。前店後坊,以獨特方法製成「果老牌」人參,對婦女血崩和止血有特殊功能。「篤誠」人參行秉承「不以假貨誤人」的經營信條,慢慢打開了名聲,產品日漸豐富,從人參發展到自製中藥、中藥丸、白酒、紅麯酒、果子酒及藥酒等,產品暢銷香港、東南亞等地。傳至清代,子孫繁衍,各立門戶,分別開設篤誠賜記、篤誠麟記、篤誠仲記(民國初改民記),俗稱「篤誠派」。
清朝雍正年間,老篤誠仲記(即後來的民記)東家從廈門往臺灣置辦藥材,經臺澎海道時突遇颶風,險些葬身魚腹,幸為時任福建水師提督許良彬所救。許良彬系海澄縣港邊許氏第十世孫,港邊與鳳頭時均屬海澄縣六七都,且相距不遠。既是老鄉,又是救命恩人,兩人相談甚歡。攀談之下,恰好許良彬有一孫也喜經商,於是過後此人便到篤誠仲記隨陳姓東家從事人參行生意。從此,許良彬之孫這一脈開始與老篤誠仲記(民記)緊密相連。
清末民初,原居海澄縣港邊村的許氏第十六世許元通隨先人遷至海澄縣鳳頭村,娶老篤誠仲記東家之女陳霞娘為妻。民國時期,許元通之子許水松到老篤誠民記當學徒,先後在民記的酒坊、藥材坊當差,兢兢業業刻苦學習釀酒及製藥技能,深得東家的信任,經過十餘年的努力成長為老篤誠民記東家的代理人。為打開銷路,許水松提出在龍溪專區各縣普設分行,將「果老牌」商標呈請中、英、荷政府註冊,特許專用。在1936年廈門舉辦的國貨展覽會上,許水松代表老篤誠民記參展。此次展覽會老篤誠民記邀請了百年以來與之長期合作的外國老商號以及香港、東南亞等客商參與,展覽會後,老篤誠民記在國際上的聲望更高了。
1949年,因時局動蕩,老篤誠民記東家舉家離開漳州,出國定居,老篤誠民記由許水松全盤接手經營。漳州解放後,醫藥部門實行全行業社會主義改造,老篤誠民記逐漸淡出市場。許水松回到家鄉海澄縣,在老家邊做木匠、邊釀酒,私底下悄悄經營家庭小酒坊生意。許水松之子許文燦跟隨父親學習釀酒及製藥技能,老篤誠民記傳統釀酒及製藥工藝再次傳承下來。1997年許文燦創辦了漳州市板橋酒業有限公司。
⊙洪達勇 文/圖
原創:洪達勇
本文來源:閩南日報2020/06/11 星期四 第04版:社會「漳州檔案」專欄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公眾號聯繫(0596-2595655),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