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把青銅劍被壓彎兩千年,出土後立刻恢復直形,專家:不能再挖了
中國考古史上最著名的兩把青銅劍,當屬越王勾踐劍和吳王夫差劍,它們的出土驚豔了世界,令中外學者都嘆為觀止,現已成為空前絕後的稀世珍寶。當然不能就此認為其餘的青銅劍遜色,在秦始皇陵問世的一把青銅寶劍,它的出現同樣曠古爍今,刷新了人們對秦朝科技的認知。
-
兵馬俑中,專家發現被壓彎千年的青銅劍,剛拿出來劍身竟立馬彈直
那把劍可謂是考古界珍寶,千年不鏽,千年之後竟還能傷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件與那把寶劍有相同之處的寶物。那把劍與其他文物寶劍無太大區別,甚至還不如其他寶劍,因為這把劍被一座倒塌的秦軍官傭給壓彎了。正當考古專家為之遺憾時,奇蹟竟然出現了。當考古人員取出這把被壓彎千年的青銅劍時,那把劍的劍身竟然奇蹟般的彈直了!要知道,自秦至當代,兩千餘年,而這把劍至少也被壓了千餘年,柔韌性居然如此之好,怎不讓人震驚!
-
秦始皇陵青銅古劍被壓彎千年,出土後恢復直形,專家決定停止挖掘
青銅劍更是劍中的佼佼者,在先秦時期,青銅劍成為了作戰的主要裝備,歷史上也流傳著許多關於青銅劍的傳說,比如越王勾踐劍以及吳王夫差劍。在1994年,考古隊員在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一把製作精良的青銅劍,讓這件在地下沉睡了千年的古物重見天日。
-
「神劍」被秦俑壓彎2000年,一出土就變直狀,專家:禁止考古挖掘
兵馬俑是大家熟知的世界八大奇蹟之一,其實兵馬俑並沒有被完全的挖掘,考古學家們只挖了一半,剩下的一半都還在地下。在不斷地勘察和探索的過程中,考古學家們又有了新的發現。在兵馬俑坑裡,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批青銅兵器,這些青銅兵器讓考古學家們欣喜若狂,根據考古學家的推測,這批古劍是這些兵馬俑的兵器之一,剛剛出土時,這些古劍就給專家們帶來了極大的震撼。
-
中學生在操場撿到戰國青銅劍 有兩千多年歷史(圖)
經四平市文物管理部門專家論證,認為這是戰國時期的青銅短劍,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關部門已決定對學校師生進行獎勵,並準備對青銅短劍的第一出土現場進行尋找和勘察。經專家現場論證,認為該短劍確實是青銅劍,該劍劍柄缺失,劍身稍有破損,劍身長35釐米、寬5釐米、鋌長3.5釐米,劍身細長,直刃,柱狀脊,中心脊線及側線分明,剖面呈六稜柱狀,脊兩側各有一道血槽,尖部下凹明顯,葉尾弧收。專家認為從該劍柳葉形的劍身看,應為青銅時代晚期戰國時代的青銅短劍,距今有2000多年的歷史。
-
秦始皇墓出土三把兩千多年寶劍,壓彎馬上反彈平直,寒光四射
估計除了兵馬俑,最震撼的就是出土的青銅劍和越王勾踐的佩劍有的一比。網上一直反覆流傳這樣一個說法:「清理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考古工作者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千克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45度,可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
-
秦皇陵「神秘」的第19把青銅劍,是科技遠超現代還是另有隱情?
折騰完定陵不算,郭沫若又把目光放到了武則天的乾陵跟秦始皇陵上,這下子大家說什麼也不同意,並且特地制定了100年內不準隨意再開任何皇陵的規定,這才將這些大名鼎鼎的皇陵保存了下來。有人估計要問了,不是說不準挖皇陵嗎,那秦始皇兵馬俑怎麼來的?這還真是個意外。
-
秦皇墓曾發現一把青銅劍,竟擁有「記憶功能」,領先世界2000年
在秦始皇離世後,他的陵墓成為了人們了解秦朝歷史的一種途徑。秦始皇陵墓本身也是世界上規模較大的帝王陵墓之一,它體現了2000年前我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才能,還有建造水平。而該陵墓在秦始皇13歲時就已經修建,一直修建了39年才最終完工,至少有70萬人被徵調來修建它。
-
超越時代的鑄造工藝,藏在青銅劍內的未知秘密
在二號俑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釐米,劍身上共有八個稜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稜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的寬度,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
秦兵馬俑出土的眾多青銅武器,為何會讓科學家們感到不可思議?
今天,本文簡單來說說,在兵馬俑坑內發現的秦始皇時代所製造的青銅武器有何玄妙?當年,考古人員在兵馬俑一號坑內發現了一把青銅劍被陶俑壓彎了,當他們把陶俑移開後,發現這把青銅劍居然又自動平直了。這個現象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興趣,經過多次測定,出土的這把青銅劍的硬度相當於中碳鋼,主要成分為銅錫合金,此劍既硬又韌,其製造工藝使用了機械加工。而更令人感到驚奇的是,青銅劍的表面有一層細密的鉻鹽氧化物,厚約10微米,相當於一張報紙厚度的十分之一,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
-
考察隊在古墓出土的青銅劍千年不鏽之謎
隨同兵馬俑一道,同時出土一批青銅劍,劍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紋細膩,地下沉睡兩千多年,光亮如新,鋒利無比。無獨有偶,考古隊在挖 掘春秋古墓時,意外發現一把越王勾踐劍,做工精細,削鐵如泥,兩大考古發現立即傳遍大江南北,更大奇蹟還在後面,經過科研人員檢測,寶劍鋒面有一層鉻鹽化合物,此為千年不鏽之故。
-
河南發掘戰國至東漢墓葬群 出土罕見青銅劍、戈(圖)
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圖為埋藏了地下兩千多年的青銅劍韓嚴振 攝圖為青銅戈戈刃鋒利,雖埋藏地下兩千多年,仍然寒光逼人。 韓嚴振 攝 中新網項城3月14日電 (楊正華 韓嚴振)3月14日,記者從河南省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獲悉,該市文物考古部門近日在配合項城某基建工地進行文物勘探時,發現一處戰國至東漢時期的墓葬群,發掘出土一批精美隨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銅劍,保存完好,十分罕見。
-
河南出土罕見青銅劍 2000多年仍寒光逼人[組圖]
中國網圖片庫韓嚴振攝 3月14日,記者從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獲悉,該市文物考古部門近日在配合項城某基建工地進行文物勘探時,發現一處戰國至東漢時期的墓葬群,發掘出土一批精美隨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銅劍,保存完好,十分罕見。
-
青銅劍:映射幾千年刀光劍影
文物專家在該墓葬群中發掘出土了4件青銅器,其中,擺放在墓主人胸前的青銅劍最為珍貴。這把青銅劍雖然劍刃微缺,但通體烏黑,埋葬於地下2000多年,今天看來仍舊寒光逼人。 帶長劍兮攜秦弓 劍是一種便於隨身攜帶、單尖兩刃的手握格鬥短兵器。 從商代開始出現青銅短劍。
-
X光下的「越王勾踐劍」,出現神奇的一幕,美國專家:這怎麼可能
這可嚇壞村民們了,這個消息傳開之後,也傳到了當地文物專家的耳朵裡,文物專家一聽,這事有蹊蹺,於是來到現場後,對這口井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不久後,秦始皇的兵馬俑就出土了,兵馬俑坑十分的大,村民們挖開的僅僅是兵馬俑坑的一角。考古學家在這裡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幾千座形態各異的兵馬俑,還有無數的青銅兵器。
-
X光下的「越王勾踐劍」,出現神奇的一幕,美國專家:這怎麼可能
這可嚇壞村民們了,這個消息傳開之後,也傳到了當地文物專家的耳朵裡,文物專家一聽,這事有蹊蹺,於是來到現場後,對這口井進行了進一步的挖掘。不久後,秦始皇的兵馬俑就出土了,兵馬俑坑十分的大,村民們挖開的僅僅是兵馬俑坑的一角。考古學家在這裡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考古挖掘,出土了幾千座形態各異的兵馬俑,還有無數的青銅兵器。
-
專家看中地攤上的青銅劍,借來150萬將其買下,鑑定後:5億都不賣
專家看中地攤上的青銅劍,借來150萬將其買下,鑑定後:5億都不賣 隨著古裝劇的爆火,慢慢的就會發現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劇中的主角們,大都練得一手好劍法,對此讓人不禁產生疑問?古人就這麼喜歡舞刀弄劍嗎?
-
通城出土2000年前青銅劍和戈 或為戰國到西漢時期文物
楚天都市報訊 圖為:出土的青銅劍和戈 7月28日,通城縣四莊鄉向家村易地扶貧安置點開工挖基腳,工人清理時發現青銅劍和戈。 現場施工負責人杜正祥介紹,這裡的村民文物保護意識強,這個安置點是7月28日開始施工,用挖掘機挖基腳,第二天,民工們用鏟清理基腳泥土時,挖出一硬物,刨出來一看,是一把生了銅鏽的劍,還有一把彎彎的刀,大家認為這可能是文物。 他上前一看,竟是一把青銅劍和青銅戈。他們現場測量了一下,劍長約60釐米,重約400克;戈長約15釐米,重只有約200克。「真是文物!」
-
湖南一大型戰國古墓群,出土青銅劍揭開墓主身份,專家:是個平民
引讀:2007年,湖南一個基礎設施的工地上,無意間發現戰國古墓群。墓中出土一把青銅劍和其他百餘件珍貴隨葬品。附近村民議論紛紛,一致認為這種規模的古墓群,一定是戰國貴族的古墓。於是,工人小心翼翼地落下了第二鋤頭,這一挖,一把短劍的劍身出現在了人們的面前。施工部門馬上聯繫當地文物部門,而考古隊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掘工作後,一座戰國時期的古墓逐漸地顯現出來。
-
秦始皇的陵墓恢弘壯大,文物如潮為何網友卻說:「專家不能挖掘」
俯瞰秦始皇陵墓,八邊長陵形狀,坐北朝南,後靠群山,三周平復,山林蔥鬱,似銀蛇橫臥,屬實為真龍之脈,而且在陵園內外還有兩重城垣,內有三千八百多米,外有六千二百多米,還有高達數十米的城牆,上是陵園,下是地下宮殿,宏偉無比,同樣被中界第一皇帝陵墓,無人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