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陵「神秘」的第19把青銅劍,是科技遠超現代還是另有隱情?

2020-12-04 文史公開課

"二十四史非史也,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梁啓超《新史學》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王朝的正史,詳細記載了從上古時期到明朝崇禎十七年的歷史,後世又將《清史稿》列入其中,與原本的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為何梁啓超卻說二十四史不過是"二十四姓之家譜而已」

因為這些史書花費了大量的篇幅來記錄二十四個帝王家族的主要事跡,並詳細記敘了帝王家族創造的王朝們的興衰,而關於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民眾的生活水平,這些史書卻大多一筆帶過,說白了就是只聚焦王侯將相,反而忽略了社會發展。

這就使得咱們如今想要考據古人的鍛造、冶煉、紡織等技術,大部分時候都只能通過發掘墓葬來進行相關研究,並且很多古人的技術成果我們根本無從得知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比如說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19把來自秦皇陵的神秘青銅劍,尤其是其中的第19把,原本以為是已經折損了的"廢棄品",卻發揮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奇妙能力,這究竟是科技水平遠超現代還是另有隱情?咱接著往下看。

秦皇陵的位置其實大家都知道,但見建國之後就要不要挖掘皇陵進行考古這個問題,其實有關專家吵了無數遍,以郭沫若為首的一行人打定主意一定要開皇陵,在他們看來這些已經去世了的封建社會的帝王,就應該為如今的考古科研做出奉獻。

但也有很多科學家認為,我們的考古工作都應該以搶救性挖掘為標準,什麼叫搶救性挖掘?就是那些完好的陵墓我們不要去動它,只負責那些因特殊原因被破壞的,比如說地震等自然災害導致古墓破損,或者盜墓賊動土使得文物部門必須接管。

但胳膊擰不過大腿,當時郭沫若等人在歷史界跟考古界地位特別高,因此不顧眾人勸阻一意要開皇陵。他瞄準了哪座皇陵?明十三陵。郭沫若的本意是想率先拿永樂帝朱棣的皇陵"開刀",但無奈永樂帝的陵墓修建的太結實,無論如何都整不開。

恰逢此時萬曆帝的明定陵突然坍塌了一小塊被郭沫若發現,因此遭了秧。明定陵的挖掘至今都是考古界的一大痛事,由於沒有做好防護措施,加上當時設備等達不到保存標準,在打開墓門的時候,裡面有很多珍貴寶物瞬間化為灰燼。

保存下來的那些文物也沒有討好,當時的專家們根本不懂愛惜文物,不僅損壞了很多文物,甚至連萬曆帝本人的遺骸跟棺槨都被丟棄在一邊,後來因時代原因考古工作擱置,可憐的萬曆帝就這麼被附近村民一把火給燒了,棺材板還被拿去當柴火燒。

折騰完定陵不算,郭沫若又把目光放到了武則天的乾陵跟秦始皇陵上,這下子大家說什麼也不同意,並且特地制定了100年內不準隨意再開任何皇陵的規定,這才將這些大名鼎鼎的皇陵保存了下來。

有人估計要問了,不是說不準挖皇陵嗎,那秦始皇兵馬俑怎麼來的?這還真是個意外。1974年,西楊村村民抗旱打井時,無意間挖出了一些"瓦爺頭"。啥叫瓦爺?古代寺廟中供奉的那些雕像。一開始大家還挺懼怕,唯獨一個叫楊志發的農民讀了點書,發覺有些不對勁,因此帶著個瓦爺頭輾轉找到文物部門,這才發現原來此處就是大名鼎鼎的兵馬俑坑。

在挖掘出舉世矚目的兵馬俑之後,科學家們還找到了一批十分神秘的青銅劍。這批劍被陶俑們背負在身上,因此稱之為"背劍俑"一共有19把,只不過第19把被倒下的陶俑給壓彎成了折角,其餘的劍都保存得十分完好。

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青銅器在文物界中的地位,畢竟我們平常看一些鑑寶節目,包括看古玩市場,基本不是陶瓷就是金銀玉石,根本見不到什麼青銅器。實際上這並非青銅器不值錢,而是因為其太值錢。

《文物法》中明確規定了青銅器不準售賣,尤其是先秦時期的青銅器,因此這批青銅劍一出現立刻就俘獲了在場專家們的目光。隨著專家們對這些秦劍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他們發現這些劍的身上所隱藏的秘密超乎了所有人的想像。

專家們測量了這批秦劍的外形,發現這些劍的劍身有八個稜面,稜面之間的誤差還不到一毫米,每把劍的外形都做到了完全統一,堪比現代工業流水線生產出來的制式裝備,這樣的技藝已經足夠令人驚嘆,但更神奇的事情還在後面。

秦朝距今已經兩千多年,但這些以銅作為主要原料的秦劍居然身上沒有半點鏽跡沒有半點腐蝕痕跡。秦人是怎麼做到每每把劍之間的誤差這麼小的?在進一步的文獻出土之前恐怕還無法考證。於是專家們將研究的重點放到了秦劍的防鏽工藝上,想破解2000多年青銅劍未生鏽之謎。

經研究發現在秦劍的表面有一層厚度只有不到0.6微米的鉻金屬化合物,而正是在這些鉻的作用下,這批秦劍才做到了數千年不腐不朽。在現代歷史上,鉻這種金屬是1797年才正式被人類發現,而秦人雖不知道這批金屬叫鉻,但卻比現代人早用了兩千多年。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鉻的熔點在1970攝氏度,而各種資料都顯示以咱們古人的冶煉技術,最多只能得到1300攝氏度的高溫,那麼古人是如何在溫度不夠的情況下將鉻用於鍛造刀劍的呢?亦或是秦人有某種神秘技術,能夠取得2000攝氏度以上的高溫?然而史料關於這一切基本上隻字不提。

不過科學家們已經研究出了秦人是怎麼給劍鍍鉻的。他們採用了一種如今被命名為鉻鹽氧化法的技術,將劍身浸泡在含有鉻鹽的化合物中加熱,進而給劍賦予耐腐蝕的特性。這一技術直到二戰時才被德國應用,之後又被美國搶註專利,但看看這些青銅劍,我國的鉻鹽氧化氧化技術卻已經領先了他們2000多年。

這些青銅劍中最大的驚喜來自於那神秘的第19把劍,也就是被壓彎了的那把。這第19把劍神奇在哪裡?當科學家們將劍挪出兵馬俑的身底後,原本已經彎折的劍身竟緩慢回彈到了筆直的狀態!這樣的情況直接鎮住了在場的眾人。

現代科學有一種名叫記憶金屬的技術,其實是可以實現這種類似的功能,但兩千年前的秦人怎麼可能掌握這種技術?實在讓人匪夷所思。科技遠超現代不一定,但肯定遠超百年前,至於秦朝究竟如何擁有這麼神奇的技術,或許所有的謎團在秦皇陵地宮中才能得到解答。

秦朝是我國古代第一個封建大一統王朝,秦劍的出土有力的佐證了秦朝強大的國力和先進的技術。隨著更多關於秦朝的文物出土,未來我們將了解到更多關於秦朝的趣聞與典故。其實至今都有人不能理解,戰國七雄中秦國明明是位置最差的那個國家,為何最終卻是它橫掃六國?

真正了解了秦朝歷史後就會發現,秦朝的歷代君主就沒有一個拉垮的,代代勵精圖治,才有了嬴政一統天下的壯舉。

這本《劍橋中國秦漢史》原價218,現在小編給大家爭取到了個折扣價,全套11卷僅需138,講述了秦朝一步步究竟是如何完成脫變,之後漢朝又是如何繼續發展的,真的再划算不過。

相關焦點

  • 秦皇陵的第19柄青銅劍,擁有金屬記憶的合金鍛造,讓人難以理解
    古代的劍種類有很多,經過歷史的不斷發展樣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不過保存至今的並不多,鑄劍的水準也代表了當時的冶鐵業、冶銅業的發展。按理說古代工業水準不高,按照現代科技來說很容易造出古代的劍,但是秦始皇陵的發現卻讓專家們震驚了。
  • 秦皇陵時至今日還未發掘,是真有外星人?還是在保護八大奇蹟
    其實就在1994年秦皇陵挖掘二號坑時,在一個兵馬俑下發現一把青銅劍,這把青銅劍在挖掘時還在陶俑人身下壓著,但是已經被壓彎將近40度,可是移開陶俑後,這把青銅劍就驚奇的復原了,你可要知道那是兩千年多年前秦朝所鑄造,青銅劍在進行清洗後,考古人員 驚奇發現這把劍上面的稜形圖案之間只有0.1毫米,而且非常工整。讓所有的考古隊員驚訝 。
  • 5本高幹暖文:神秘總裁看上了離婚婦女,是重口味還是另有隱情?
    (點擊下方免費閱讀更多章節)高幹暖文推文:盛嫁小說推文文章介紹:神秘的身世,稀有的血型,他娶她是為了傳宗接代豪門破產女頂替知名調香師,她以為終於獲得幸福白蓮花太多,綠茶女不少,看似完美的婚姻,岌岌可危(點擊下方免費閱讀更多章節
  • 中國曆朝寶劍:宋劍第8唐劍第5,第1劍神秘鑄造技術成千古之謎
    中國曆朝歷代都有劍,每個朝代的劍都有一定規格和款式,下面從美觀度、鋒利度、鍛造技術三個維度綜合評估一下:8、宋劍。宋朝的劍不在軍隊裝備序列之中,以佩帶為主,防身次之。宋劍造型簡潔明朗,裝具也很簡單。比如這把青萍寶劍,曾作為尚方寶劍使用,全長92cm,手柄全長22cm,刃寬3.6cm,劍擋不明顯,極為簡樸。
  • 秦始皇陵挖出青銅劍,現代技術都難以復刻,專家:這不可能
    在現代已經發現了很多的古代文明遺蹟中,有著許多我們現代科學都無法解釋的情況發生,曾經在中國古代的許多典籍中也有記載,有疑似地外文明,曾經接觸過古時的地球人,並且傳下了許多科技,提升了當時人類的科學水平和生產水平,但是大多數時候,我們現代人都將這歸結於古人並不了解世界,並不了解科學,更不了解地球,所以才會引發的猜想和臆斷,並且將之記錄下來,以訛傳訛。
  • 中國一神秘古洞,發現大量超現代科技的設備!世界震顫
    中國一神秘古洞,發現大量超現代科技的設備!世界震顫!在一號洞的石壁上,農民們發現了一幅神秘的圖畫:石壁上刻著馬、鳥和魚,而在許多其他的洞裡發現了幾米長的閃電狀圖案。七個石窟方圓一公裡內,有24個類似的石窟,曲江北岸更是如此。顯然,這是一個巨大的石窟群。公開了!中國一神秘古洞,發現大量超現代科技的設備!世界震顫!
  • 楊穎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是實力所趨還是另有隱情?
    楊穎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是實力所趨還是另有隱情?時間:2020-12-08 2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楊穎被評為香港十大傑出青年 是實力所趨還是另有隱情? 說起楊穎想必大家都已經熟悉十分了吧,近些年來她的努力換來了飛馳般的榮耀。
  • 兵馬俑中,專家發現被壓彎千年的青銅劍,剛拿出來劍身竟立馬彈直
    那把劍可謂是考古界珍寶,千年不鏽,千年之後竟還能傷人。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件與那把寶劍有相同之處的寶物。其中包括短兵器劍、吳鉤、矛等,還有遠兵器弓、箭,弩機等。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其中之一——青銅劍。後經科研人員檢測發現,此劍竟然經過了金屬純化防腐處理,在他的表面塗有10至15微米含鉻氧化物的保護層。這裡就需要科普一下,現代鉻化處理技術,是德國和美國在20世紀分別獲得的發明專利。而且其技術防鏽能力一般,最多只能保持60年左右,然而兩千多年前的秦人又是怎樣掌握鉻鹽氧化處理技術的呢?
  • 秦始皇陵挖出19把青銅劍,劍身使用的技術,比美國專利早了兩千年
    文:柿子秦始皇陵挖出19把青銅劍,劍身的一樣技術,比美國專利早了兩千年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五千年的歷史在積澱,在這期間誕生出許多優秀的文化,這些技術有的是領先別的國家好幾百年的秦劍科技含量滿滿,1994年工作者在兵馬俑又發現了一批青銅劍,為86公尺,將近有一個桌子那樣高,由其長度我們可以推測出他們拿劍的姿勢,回想青銅劍的發展歷史,我們能夠發現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情,這些劍的劍身在不斷的往上加。
  • 青銅劍收藏鑑別有技巧
    凡一次性鑄有格的劍,不論是寬格、窄格或紋飾格,既使將輪子的磨削麵製成弧形,都會由于格與從之間有內角,且格高於從,致使輪子不可能磨到格與從的內角處。在這三種格中窄格一般較直,寬格及紋飾格都存在孤形,不但順著從的表面有孤形,格的立面亦呈孤形,顯得中間寬兩邊窄,甚至有許多劍從刃口看,格的中間朝劍身方向上翹,如圖 6 所示,中間凸出為尖狀,造成下面內角的角度小於 90 度。如越王勾踐劍等一些銘文劍、 紋飾格劍及一些寬格劍等, 其格部中間多屬於這種上翹向劍從方向的格。這樣的幾何形狀,即使將磨輪轉 90 度橫向加工,也不能磨得出小於 90 度的清角。
  • 秦皇墓現「超前黑科技」,青銅劍有「記憶功能」,領先世界2千年
    考古學家在秦始皇陵發現秦軍的青銅劍竟然暗藏「超前黑科技」,領先世界2千年之久,那時候該兵器竟然有「記憶功能」,這是怎麼一回事呢?,可是秦軍的青銅劍代表青銅劍鑄造技藝的巔峰,與鐵劍相比一定程度上也未必會遜色。
  • 秦皇陵發現古代黑科技!青銅劍吹毛立斷,技術領先世界兩千年
    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中,唯一一個沒有經歷文化斷代,一直延續至今的國家,因此,我國的歷史文明得以非常完整的保護,各個朝代留下的痕跡都變成了歷史文物,發掘之後可以供現代人學習和參觀。
  • 千古傳奇——「秦皇陵」搶先體驗!
    的「秦皇陵」,即將在《三國群英傳OL》的版圖上,展露其神秘的面紗。傳聞「秦皇陵」距離地平面35米深,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每一個兵馬俑都擁有無盡的壽命,可以一直為秦皇陵充當守衛。但正因為如此強大的兵力,被調作守靈之用,也直接導致了秦皇朝面對起義軍的無力抵抗,瞬間滅亡。為何贏政會為了保護自己,而不惜以創建的皇朝做犧牲?秦皇陵埋藏了多少千古傳奇?三國英雄又將如何去抗衡全新的「兵馬俑軍團」?《三國群英傳OL》揭秘更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 超越時代的鑄造工藝,藏在青銅劍內的未知秘密
    在二號俑坑內已出土有銅矛、銅弩機、銅鏃、殘劍等,其中還發現了一批青銅劍,長度為86釐米,劍身上共有八個稜面。考古學家用遊標卡尺測量,發現這八個稜面的誤差不足一根頭髮絲的寬度,已經出土的19把青銅劍,劍劍如此。
  • 青銅劍文化:曲刃青銅短劍
    (二)、配重器此類青銅短劍從形制上劃分,又可細分為三類:第一類為銎柄曲刃劍,在墓葬中只見獨體的短劍,劍身為曲刃,中脊起稜,於銎柄末端發現有木製有機物殘留,可以推測在使用時是安插木柄的;第三類是琵琶式(又稱長匕首式)青銅短劍,一般由雙刃曲刃劍身、「丁」字形把首、劍尾端加重器三部分組成,與第二類相近只是尺寸稍有不同。
  • 青銅劍的悲哀和無奈(美文)
    圖片來源網絡,不包含於原創部分,下同喔,或許,還是有些現代人會重視你的,比如那些練習劍術的體育運動員。青銅劍,我聽見你在哭泣,你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命運,知道了自己已經從歷史的舞臺上退下去。在沙場上,你不再叱吒風雲,因為,在現代社會,要殺人,用槍、用炮就可以,沒有人還會用劍了;而那些真正懂你的文人們呢,他們似乎也已經拋棄了你,現代的文人們已經連筆都不用了,他們開始寵愛一種名叫「電腦」的新型工具,而劍,他們已經徹底地把它拋到了腦後去。
  • 秦皇陵地宮不能被開啟的原因是什麼
    秦皇陵已經被毀的地面建築這座陵墓佔地非常之大,在剛修建成的時候,就被劃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上面的部分是猶如宮殿一般的地面建築。在漫長的歷史中,秦皇陵的地面建築被毀過很多次,各朝各代的君王也都曾對秦皇陵的地面建築有過一定的重修。如果我們現在去到秦皇陵參觀的話,我們是無法再看到秦皇陵地面建築的。
  • 青銅劍的獨特之美
    凡表面經過加工的青銅劍,其格部與劍身接合部位的內角較為尖銳,現代機械將這種性質的角稱之為清角。
  • 星太奇:同學們化身「遠古巨獸」另有隱情?老師神秘許願暗藏玄機
    星太奇:同學們化身「遠古巨獸」另有隱情?老師神秘許願暗藏玄機老師為同學們布置題目,為的就是讓大家掌握知識點,可老師卻發現每個人對知識的看法都不盡相同,田姬和高茜分別說出自己的觀點,而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在經過古老師的一番教導後,兩個人公平地解決了這個難題,但後來卻發現同學們化身成為「遠古巨獸」,其實是昨天老師向流星君許願,想讓二人公平討論出恐龍和巨猿的戰鬥力誰更強,至此大家才明白了老師的神秘許願竟然暗藏玄機
  • 施工人員偷青銅劍 戰國青銅劍價值幾何?(組圖)
    施工人員偷青銅劍 戰國青銅劍價值幾何?與此同時,文物部門接到舉報稱,墓葬中有一把青銅劍被一名工地施工人員私自藏匿。阜陽市文物管理局工作人員表示,經過多番交涉勸說,該施工人員已主動將青銅劍上交,故免於對其處罰。此外,文物屬國家所有,任何人不得藏匿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