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江南:魏晉風度

2020-12-18 澎湃新聞

憶江南:魏晉風度

2020-06-15 20: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

提起江南,我們不禁會想到它的富足,它的美麗,以及它獨特的文化魅力。

江南的文明真正成氣候是在東晉,西晉「永嘉之亂「之後,中原士族相繼南遷,大批文人士子來到了江南。一時間,文化界的繁華盛景在江南拉開序幕。

正是在這個時代,誕生了令人景仰的「書聖」和「竹林七賢」,形成了後世文人推崇備至的清新灑脫、自信風流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對後世的影響非常大,比如我們熟悉的「詩仙」李白就深受其影響。從他的作品的字裡行間,經常流露出對「魏晉風骨」的崇尚。今天我們來欣賞一首李白的詩歌,一起品味當中的奧妙。

《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

(節選)

(唐)李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裡送秋雁,

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

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

欲上青天覽明月。

……

從《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這個題目可以看出,這是李白在謝朓樓所作的送別詩。

這首詩中有兩句,說「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建安骨」指建安時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詩文創作風格為代表的文學風格。

「小謝」就是詩題裡「謝朓樓」的主人公「謝朓」。後人將他和謝靈運並舉,稱為「大謝」「小謝」。

要說這「大謝」「小謝」,都是山水詩人裡的「泰鬥」。他們的詩風,對李白的影響很大。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麗風格,多來自對「大小謝」清新明麗詩風的繼承。

魏晉風度所代表的「清新灑脫」「自信風流」的積極一面,受到了後世眾多知識分子的讚賞和效仿。

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也成為長久以來很多中國文人的審美理想。

魏晉時期,可以說是繼春秋時期「百家爭鳴」後的又一次人文思潮的綻放。它對中國文壇的影響不只停留在文學方面,對書法繪畫等各派格局的形成,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在這個時代,「書聖」王羲之脫穎而出,可謂是應運而生。他的書法和文章,都散透著一股濃鬱的魏晉風度。

今天我們欣賞的這幅《秋月帖》,為北宋《淳化閣帖》「最善本」第七卷。整幅作品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在此次上海博物館的「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中,我們有機會一睹它的真容。

▲《行草書秋月帖頁》宋拓本

東晉 王羲之

25.1cm×13.1cm

上海博物館藏

《秋月帖》開宗明義,「七月一日羲之白:忽然秋月,但有感嘆。」 「書聖」可能也受到了天氣轉涼、秋風蕭瑟的影響,有些感懷傷逝。

後文「信反」一詞,可以看出這是王羲之的一封回信,大意是:忽然之間又到了秋天,徒然生出許多感嘆。

送信的人回來了,收到了您上個月七日寫給我的信,得知您因為身體衰弱而生病的消息。

您在炎熱的夏天還要行那麼遠的路,我對您的擔心不可言說。因為我的身體也衰弱乏力,力不從心,就不多說了。

這封信究竟寫給什麼人?我們今天已經無從知曉。但是字句間所表達出的與收信人之間的關心掛念,卻讓我們動容。

如何欣賞這幅《秋月帖》?作品的背後又傳遞出怎樣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呢?

魏晉風度是文人發自內心的自信使然。率性獨立,浸潤了江南的人傑地靈,成就了像王羲之這樣的大家風範。這是無數後人推崇卻無法複製的。

在上海博物館的「江南文化藝術展」裡,我們可以有幸品味先賢的佳作,感受名士的翩翩風度,著實讓人期待。

《詩書畫》同名圖書現已面世

原標題:《憶江南·魏晉風度》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詩書畫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究竟什麼是「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一般理解為當時的名士風度,實際上指的是在中國魏晉時代產生的一種人格精神與生活方式的統一體。包括哲學思辨、人格境界、文學創作、審美追求等方面。從時間上來說,指的是三國時的魏(公元220-265年)至兩晉年代(公元265-420年),再到劉宋時代以士族名士為主體的生命體驗,它以七林七賢中阮籍嵇康和晉宋時期詩人陶淵明為代表人物。
  • 余光中5年前曾來到紹興 只為尋覓魏晉風度
    2017-12-27 09:28 | 紹興日報余光中夫婦在蘭亭白鵝前,擺出一個姿勢,問道:「這是不是魏晉風度?」12月14日,著名詩人余光中在臺灣辭世。第一時間,紹興市文史學者吳大新接到友人發來微信:餘老去也。「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俯仰之間,已為陳跡。修短隨化,終期於盡。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 魏晉風度,直面死亡的猖狂
    今天咱聊的是魏晉那些狂人,直面死亡而依舊猖狂。魏晉風度的代表非竹林七賢莫屬。而七賢之中,又以嵇康為先。然而,他卻被作為了殺雞儆猴的「雞」。撫琴人是被司馬昭畫了紅圈的魏晉名士嵇康。 「孔融死而士氣灰,嵇康死而清議絕」,兩顆人頭落地,魏晉文壇,便沒有了文人的噪音;魏晉風度,第一眼便是血染的風採。在當時的刑場上,嵇康顧日視影,從容彈奏《廣陵散》,曲罷嘆道「廣陵散從此絕矣」隨後慷慨赴死。試問當今天下能有幾人做到。
  • 為何魏晉文人都愛山水?——從魏晉風度看魏晉階級鬥爭
    當然,在魏晉風度的影響下,很多人一味堆砌辭藻而流於浮靡的。包括田園山水詩,也有平庸的。劉勰曾在《文心雕龍》中批評他們「鬻聲釣世」、「淫麗煩濫」。只流於表面,不深入其中摸索,研究,歷代都不乏有這種人的存在。魏晉六朝時期的逍遙之感不僅體現在詩作中,還表現在日常生活中。
  • 淺談魏晉文化,魏晉之-名士風度
    一、清談 清談在很多時候已經是魏晉思潮的代名詞了。清談是清議的發展,清議是通過對清流品行的褒揚,對宦官外戚腐敗醜惡現象的嘲諷抨擊來對抗當時的黑暗統治。
  • 魏晉風度與清談之風
    魏晉風度指這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他們多飲酒、服藥、清談、寄情山水,崇尚的是老莊之學。 而時代的特徵,造就了魏晉風度。東漢末年起,瘟疫不斷,建安七子有五個就是病逝於公元217年的那次瘟疫。瘟疫不僅對魏晉風度的形成有推動作用,對中醫的發展也有推動作用,也就是這個時期,張仲景著成了《傷寒雜病論》。
  • 魏晉風度——時代的悲涼,文人的狂歡
    當我們談到魏晉時,談得最多的是社會動蕩、民不聊生、朝廷動蕩等,但正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卻誕生了中國文學史上的不朽精神——魏晉風度。魯迅曾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中第一次提出了「魏晉風度」的概念,從題目就可以看出魯迅認為魏晉風度就像藥和酒之間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
  • 從《世說新語》看魏晉風度
    鑑於長期的軍閥混戰、無休止的政治爭鬥,以及此消彼長的門閥士族的權勢角逐,使得當時官宦顯貴和文人士子都陷入充滿隱患的生存狀態之中,他們一方面據有巨額財產和大批良田,另一方面又擔心在紛亂不安的社會動蕩中丟棄財物甚至性命,安逸享樂與困頓隱憂、曠放達觀與憂戚不安、貪戀人生歡愉與害怕死亡到來,所有這些交織成當時社會的心理狀態和精神圖景,這就是後人經常言說的魏晉風度。
  • 戴建業:《世說新語》與魏晉風度
    魏晉風流也稱作「魏晉風度」為文化史上的專有名詞,「風度」原是魏晉時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魏晉時期,人們對人物的品評由道德風範轉向人物外貌,進而發展到人物的精神氣質。 魏晉名士有一種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歷史時期的言談舉止。
  • 魏晉風度與廣陵散小記
    今人了解魏晉風度大多是從劉義慶的魯迅先生的一個演講稿《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也是一篇了解魏晉風度的名篇。竹林七賢所代表的魏晉風度成為中國文化史中的一個時代絕響。
  • 說魏晉名士「超然物外」的魏晉風度和「神韻飄逸」的魏晉書風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時期,在戰亂,分裂,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一大批地位顯赫的上層名流和有家族地位的文人,以及有錢的風流名士,崇尚自然,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不計民聲,不問世事,飲酒作樂,作詩作文,超然物外,醉生夢死,其實,魏晉風度在歷代每每遭貶。
  • 讓人神往的魏晉風度
      「魏晉」通常泛指自東漢末年,直至劉宋建立這一段動亂年代,前後跨度大約是兩百年。1927年,魯迅在廣州做了題為《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的演講 ,此後人們即習慣以「魏晉風度」來形容那個時代所獨有的名士風範。建安七子、正始名士 、竹林七賢、王謝世家,乃至隱士陶潛,共同詮釋了一個蔑視禮法、追求個性的「瘋狂魏晉」。
  • 魏晉風度何以無法複製?
    魏晉風度就孕育於這樣的時空開闔中。《高逸圖》(局部),描繪魏晉時期竹林七賢的故事。也許正因歷史的紛擾離亂,這些魏晉人物的光芒才如此耀眼,照亮了暗夜。這一期封面故事,我們以士與族,清談與名士、田園與歸隱、魏晉書風與繪畫、佛教及造像這些內容為緯度,呈現魏晉時代的風氣、風流、風度與風骨。
  • 魏晉風度倡導了怎樣的社會風尚
    竹林七賢作為魏晉風度的代表,以隱逸或高士的形象為人們所熟知,為何佔有財富和權勢的帝王要在陵墓中表現這些高士的形象?有觀點提出,這類高士的形象代表著升仙的願望。但大致來看,帝陵中發現隱士總是一件令人玩味的事情。某種程度上,它暗示了皇帝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也透露出魏晉南北朝作為士族社會的一些重要面向。
  • 詭異的《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無拘無束的行為風格。飲酒、服藥、清談和縱情山水、詩詞、書畫是魏晉時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說新語》可以說是魏晉風度的集中記錄。筆者認為,魏晉風度是個怪異的風度?從這幾個故事就能領悟其到底怪異在哪?
  • 程建國習書筆記:「魏晉風度」與魏晉書法之關係
    所以當代著名美學家、哲學家宗白華認為:「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見《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正是因為這種不同凡響的歷史現象,後人把魏晉名士所特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行為風格,稱為「魏晉風度」。  「魏晉風度」,最早是由魯迅提出的。
  • 淺談魏晉風度與盛唐氣象
    從時代特徵看, 魏晉風度與盛唐氣象的形成原因是截然不同的。魏晉風度可以說是亂世悲歌, 長期的戰亂與離愁, 太輕易的生離死別、妻離子散, 讓魏晉名士們意識到生命的短暫和可貴;動亂的時局和政治高壓, 又逼迫他們放浪形骸, 成天靠清談、吃藥和喝酒打發日子, 但骨子裡仍然不敢忘掉憂國, 當我們誦讀曹操的「對酒當歌, 人生幾何」、品味阮籍的「孤鴻號外野, 翔鳥鳴北林。
  • 魏晉風度的三要素,名士、酒和藥
    魏晉之風度所嚮往的是浮華,這和歷朝歷代所不同的是,此時的人們就像是注入了雞血一樣,空有一腔熱血,但是無處施展。而且文人名士的無奈更是前所未有的無奈,並不是不得重用也並非沒有入仕的機會,而是不能妄自菲薄的無奈。其實這也是魏晉風度的病態之處,很多的文人心有不滿可是又畏懼強權,只能夠利用一些不成熟的手段去反抗朝廷,就好像是小時候的叛逆孩子一樣,總是有著出格格不入的小心思。
  • 魏晉風度的雅量與當今的喪文化
    魏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除了春秋戰國以外又一個思想上的大活躍、大解放的歷史階段。魏晉時期自我意識的覺醒魏晉風度深深影響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形成了崇尚自然,馳騁思辨,反對禮法,追求個性的思潮,在思想文化上呈現了灑脫,不拘禮節,追求特立獨行的真諦,這在今天稱之為喪,在當時卻是呈現出一種新氣象,世人把這種文化潮流稱之為「魏晉風度」。
  • 那個時代的真與媚:魏晉風度兩百年
    這一切,構成了魏晉風度。從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到劉裕建立宋王朝公元420年,整整兩百多年,是魏晉風度的兩百年,也是中國氣質和風度豐富絢爛的兩百年。 魏晉風度是什麼? 魏晉風度指的是魏晉時期名士們所具有的那種率直任誕、清俊通脫的行為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