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流傳於古代音樂,乃是天籟之音,為中華文化之博大而點讚

2020-12-12 中原文化家

中華傳統文化傳承至今,其中包含有音樂、歌舞等,雖然上千年過去啦,但依然是天籟之音,這些精美的傳統音律你聽過嗎?

1、景頗族目瑙縱歌

目瑙縱歌又稱總戈,意為歡聚歌舞,流傳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的景頗族聚居區,是景頗族最為隆重的傳統民族節日,目瑙縱歌產生年代可追溯到原始社會時期。

目瑙縱歌的最主要活動是跳目瑙縱歌舞,正式活動前,人們在舞場中心立起四根木柱,用來祭祀太陽和指示舞蹈路線。

與目瑙縱歌配合的舞蹈動作雖然不多,但頓步擺肩的韻律鮮明獨特,是景頗族舞蹈的代表性動作。大家同場共舞,氣氛隆重熱烈,極富民族感召力和凝聚力。

景頗族是一個跨境而居的民族,在緬甸北部和印度北部居住有近百萬景頗族,國內外都舉行目瑙縱歌。而隴川縣是目前國內景頗族人口最多、目瑙縱歌傳承最為完整規範、最具景頗族代表性的地區。

目瑙縱歌集景頗族文化為一體,涉及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集中地展現出景頗族的傳統文化,對景頗族的歷史文化研究有重要價值。

隨著時代的發展,目瑙節已成為景頗人民歡慶豐收的歌舞娛樂的民俗節日。目瑙節中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是目瑙縱歌。

2、呼麥遊牧民族的詩歌

呼麥是蒙古族複音唱法潮爾的高超演唱形式,是一種喉音藝術。目前主要流傳於中國內蒙古,南西伯利亞的圖瓦、蒙古、阿爾泰和卡開斯等地區。

隨著呼麥演唱藝術的影響力不斷擴大,文化部對搶救發掘和保護這一古老的民族文化給予了高度重視。

呼麥是一種古老的歌唱方式,聲音從喉底裡發出來,運用特殊的聲音技巧,一人同時唱出兩個聲部,形成罕見的多聲部形態。呼麥發聲原理特殊,是用腔體內的氣量產生共鳴。

一般來說,呼麥的低聲部是一個持續的低音,但有時也可變化音高,它有時有詞,但常常是無詞的。這種唱法能唱出透明清亮、帶有金屬聲的高音聲部,獲得無比美妙的聲音效果。

新疆阿爾泰山區的蒙古人中,至今尚有呼麥流傳。從其音樂風格來說,呼麥以短調音樂為主,但也能演唱些簡短的長調歌曲,此類曲目並不多。

從呼麥產生的傳說,以及曲目的題材內容來看,喉音這一演唱形式,當是蒙古山林狩獵文化時期的產物。

3、南音是音樂的活化石

南音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樂種之一,是歷史上中原移民遷到閩南地區後,將中原的音樂文化與當地的民間音樂融合而成的的音樂。南音是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

南音一詞最早應該出現在漢代,從體式相類來看,南音主要應指楚音,也很可能包括長江下遊的吳音和越音。它保留著唐宋古典曲牌,有濃厚的中原古樂遺風,間或融入某種異域情調。

從南音的曲牌名稱、格調韻味和所用樂器的製造特點、演奏姿勢等方面看,都足以說明南音與唐宋大曲、法曲、宋詞、元散曲有著密切關係,南音是一部立體的中國古代音樂史。

泉州南音演奏演唱形式為右琵琶、三弦,左洞簫、二弦,執拍板者居中而歌,這與漢代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相和歌表現形式一脈相承。是古代音樂記寫形制之遺存。

南音曲目有器樂曲和聲樂曲兩千餘首,蘊含了大量唐宋元明以來的詞曲音樂、戲曲音樂等內容。保留了中原古漢語音韻,曲調優美,節奏徐緩,古樸幽雅,委婉深情。

南音是我國古代音樂保存比較豐富、完整的一個大樂種,它匯集了盛唐以來中原雅樂之精華,因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作為陶冶情操、自娛自樂的文化表現形式。

總之,這些流傳於古代的傳統音樂,依然蘊藏著傳統文化之美,讓我們保護與傳承這些寶貴的文化財富吧,有時間去欣賞一下。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文化| 「天籟之音」——呼麥
    呼麥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主要流傳於中國北方的內蒙古和新疆,蒙古國的西部和俄羅斯的圖瓦等蒙古族聚居區,從13世紀產生傳承至今。呼麥是一種古老的歌唱方式,聲音從喉底裡發出來,悠悠遠遠地往一個很深很深的隧道裡面鑽,那個隧道是時間的記憶。據說,呼麥已經有千年歷史,而今已是蒙古國寶級的藝術,在全世界獨一無二。
  • 傳承天籟之音 保護藏族傳統音樂
    隨著時代發展,新興的潮流音樂,也對藏族傳統音樂帶來了衝擊和挑戰。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一天籟之音,《唱響民歌,天籟微你呈現——2016藏族民歌微信歌手大賽》經過海選、初賽,將於5月18日進入決賽階段。大賽海選、初賽和決賽都在微信平臺舉行,巔峰之戰-決賽5月18日至23日啟動。
  • 蒙古民族的天籟之音——蒙古民歌
    大家好啊,我是小編小小李,很高興在這裡和大家見面,大家要是喜歡小編的文章記得點讚喲,同時,關注小編,了解更多民族文化。蒙古族向來有「音樂民族」的稱號,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稱。而音樂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是民族特性極其外在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接下來,我們就要去看看蒙古族的音樂文化啦!
  • 維也納童聲合唱團來蓉唱響天籟之音
    這也是由四川省文化廳、成都市音樂影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指導,成都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成都市音樂影視產業推進辦公室主辦,成都商報社、四川音樂學院承辦的「第24屆『蓉城之秋』成都國際音樂季」在國慶期間帶給成都市民、外地遊客的最後一場演出。
  • 經典音樂:一曲天籟之音《靜水流深》,寧靜悠遠!
    經典音樂:一曲天籟之音《靜水流深》,寧靜悠遠! 如花美眷,只緣感你一回顧 使我常思朝與暮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轉身後,一縷幽香遠 逝雪淺,春意濃,笑意深 人世間有百媚千紅 唯獨你是我情之所鍾
  • 成語中的音樂【第50期】天籟之音
    在音樂生活中,當形容某一演奏,特別是演唱的聲音十分動聽悅耳時,我們常常用到一個詞語——天籟之音。天:自然。成語例如:渾然天成。籟:從洞孔中發出的聲音,自然聲響,如自然界的風聲、泉湧、鳥鳴等音響。成語例如:萬籟俱寂。
  • 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侗族天籟之音響徹首府的夜空 2020-11-18 10: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敬善媛在印度菩提伽耶獻唱天籟之音
    敬善媛以天籟之音,傳頌和平,聲聲祝福。(圖片來源:鳳凰佛教)菩提樹下釋迦摩尼佛覺悟之光明穿越2500年今天依然綻放和平之光。(圖片來源:鳳凰佛教)2016年11月23晚,首屆中印新絲路文化交流論壇在菩提迦耶正覺塔菩提樹下隆重開幕,此次中印新絲路文化交流論壇由印度中華大覺寺、全印度比丘僧伽會、菩提迦耶正覺寺與中國文化促進會聯合主辦。世界各地的高僧大德共同祈願:中國吉祥,國運昌盛,世界和平,眾生安樂。「梵唄妙音祈福法會」在正覺塔菩提下舉行。
  • 龔琳娜唱響《天籟之聲》 東南衛視弘揚民族音樂
    >龔琳娜帶傷演唱  搜狐娛樂訊 2017年伊始,王菲演唱會「天價票價」及「走音風波  龔琳娜帶著「腰傷」仍堅持參加錄製的節目名為《天籟之聲》,是東南衛視推出的一檔旨在促進民族音樂保護與傳承的大型民族音樂真人秀節目,而「腰傷」事件正是發生在首期節目錄製當天。據參加節目錄製的記者稱,與龔琳娜同臺表演的眾多民族音樂人對龔琳娜的敬業表現紛紛點讚,現場觀眾更是數次掌聲齊鳴,節目氣氛嗨到爆!
  • 走進藏族音樂人的世界 感受雪域高原的天籟之音
    原標題:走進藏族音樂人的世界 感受雪域高原的天籟之音走進藏族音樂人的世界 感受雪域高原的天籟之音民間藝人在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音樂節上忘情表演然而,在雪域高原,更重要的是用心靈來聆聽來自藏族最原生態的天籟之音。第三屆藏博會組委會於9月13日起將舉辦為期4天的大型音樂活動「中國西藏旅遊文化國際音樂節」,為遊客和藏族同胞搭建一個中華民族優秀傳統音樂與世界音樂藝術相互交流的重要平臺,讓人們真正走進了藏族音樂人的世界。
  • 《天籟之聲》傳承民族音樂 彰顯文化自信
    ­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執行院長喻國明教授在看完《天籟之聲》的節目後就在朋友圈裡主動為這個節目發聲點讚,他在研討會上表示:《天籟之聲》節目的確是出品單位一個有眼光,有勇氣的行動。
  • 貞豐八音古樂奏出天籟之音
    (原標題:貞豐八音古樂奏出天籟之音) 繼雷山周末聚活動之後,貞豐非遺文化盛宴將於
  • 旋律只是最粗淺的表達,力量與美感成就「天籟之音」
    近日,微博上一篇關於#心中的天籟之音#徵集活動掀起一陣熱議,網友們紛紛說出對「天籟」的認知以及背後的故事。水木年華樂隊主唱盧庚戌、《紅顏劫》作詞者崔恕、知名樂評人流水紀、音樂人黃立業等人也紛紛分享了他們心中「天籟之音」。
  • 天籟之音唱響北京鳥巢!
    本次春晚被中央電視臺、中國國際教育電視臺、中華衛視臺、中國黃河電視臺、加拿大1臺、中國國內百家電視臺聯合播出。舒城選手方賢穩通過天籟草原比賽,層層晉級,實力綻放,獲得了比賽的第三名(銅獎)!榮幸到北京鳥巢體育館參加第四屆中華民族歌舞大賽總決賽!
  • 美國「天籟之音」輕音樂團首次訪華
    美國「天籟之音」輕音樂團首次訪華  5月4日在蘭州奏響《鐵達尼號》  本報訊(記者李豔梅)5月4日,來自美國世界頂級的「天籟之音」輕音樂團,將在蘭州體育館以「最貼近自然之聲」的曲風上演一場「美國天籟之音浪漫金曲視聽音樂會」。該輕音樂團此次訪華巡演,蘭州是西部地區的第一站。
  • 世界頂級音樂《老鷹之歌》,世界文化遺產,穿透靈魂的天籟之音
    《山鷹之歌》,是一首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南美秘魯民歌,以其悠遠、神秘旋律和古樸、獨特的民族曲風,令人對南美印第安文化心旌神搖、心馳神往。初識此曲是電影《最後的莫西幹人》,悲情故事、雄壯山脈,配合著一首豪邁、悲愴的音樂,大氣且蒼涼;充滿著原生態風味的吶喊,以及印第安民族元素的裝扮,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當時電影看哭了我,第一次覺得街頭賣藝人身上有一股不卑不亢的秉性......而這首曲子也讓上千萬人潸然淚下,在不同種族、國家、宗教、文化的人心裡泛起漣漪,有中國觀眾感慨:「一首曲子,道盡一個文明的誕生、崛起、衰亡。」
  • 廈門中學生演繹《青花瓷》 天籟之音火遍全國
    近日,《人民日報》微博加以轉載,讚譽孩子們聲如天籟。昨日,導報記者對話指導老師和學生代表,聆聽作品背後的故事。­  爆紅網絡:《人民日報》微博轉載­  「素胚勾勒出青花筆鋒濃轉淡,瓶身描繪的牡丹一如你初妝……」MV裡,12名孩子身姿搖曳,聲情並茂地演繹著《青花瓷》。視頻中,孩子們神情陶醉,歌聲時而緊促,時而舒緩。
  • 如何欣賞音樂,感受繞梁三日的天籟之音,並與音樂作品產生共鳴
    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流;陶醉在優美的音樂旋律裡而「沉醉不知歸路」;繞梁三日,餘音不絕;宛如陽春白雪,天籟之音,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古往今來人們對音樂情有獨鍾,描寫音樂的句子太多太多。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音(主要是樂音)所形成的藝術形象,表現人們的思想感情,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藝術。
  • 世界頂級音樂《老鷹之歌》,世界文化遺產,穿透靈魂的天籟之音
    《山鷹之歌》,是一首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南美秘魯民歌,以其悠遠、神秘旋律和古樸、獨特的民族曲風,令人對南美印第安文化心旌神搖、心馳神往。當時電影看哭了我,第一次覺得街頭賣藝人身上有一股不卑不亢的秉性......而這首曲子也讓上千萬人潸然淚下,在不同種族、國家、宗教、文化的人心裡泛起漣漪,有中國觀眾感慨:「一首曲子,道盡一個文明的誕生、崛起、衰亡。」
  • 經典音樂:世紀排簫《老鷹之歌》天籟之音!
    經典音樂:世紀排簫《老鷹之歌》天籟之音! ▼排簫版《老鷹之歌》 我寧可是只麻雀, 也不願做一隻蝸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