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臺灣屬於亞洲四小龍之一,在上世紀60年代開始承接歐美及日本的產業轉移,發展出口導向型經濟模式,經濟迅速崛起,至上世紀90年代已經成為發達經濟體,同時臺灣在製造業、半導體、IT、電子工業等領域的技術水平位居世界領先地位。
要說臺灣經濟發展在全球處於什麼水平,就得從GDP總量及人均GDP、發展歷史、產業發展、經濟現狀等方面去分析。
GDP總量及人均GDP
臺灣屬於發達經濟體
我國臺灣在上世紀60年代推行出口導向型發展戰略,積極承接來自美國、歐洲及日本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和加工製造業,經濟實力得到迅速提升,GDP增速曾經也達到兩位數,一度成為亞洲地區增速最高的經濟體,1990年我國臺灣成功躋身發達經濟體行列。
臺灣經濟總量的巔峰是在1994年,當時中國大陸GDP總量為4.86萬億元,臺灣GDP總量達到了2.2萬億元,佔中國大陸GDP總量的45.2%,幾乎達到了一半。當時廣東省的GDP總量還不到5000億元,僅僅佔臺灣GDP總量的20%。
如今臺灣的人均GDP早已超過2萬美元,達到初等發達經濟體水平,正在向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邁進。
臺灣產業發達
除此以外,還有全球著名IC設計廠商的聯發科,無晶圓IC半導體公司英偉達,國際化品牌的電腦廠商宏碁,全球第一大主板生產商華碩。我國臺灣的高科技企業在全球佔有重要的地位,部分企業在行業內佔有絕對優勢。
臺灣輝煌不再
臺灣自從90年代經濟達到巔峰之後,隨後便開始逐漸下滑,尤其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的爆發,東南亞多個國家經濟受到重創,作為亞洲四小龍的臺灣也不例外。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的迅猛崛起,臺灣經濟總量佔中國大陸的比重持續下降。
根據數據顯示,我國臺灣2018年GDP為5893億美元,同期中國大陸GDP總量為13.6萬億美元,臺灣GDP僅佔中國大陸的4.3%,從90年代的45%下降到了如今的不到5%。
廣東省2018年GDP總量為1.47萬億美元,是臺灣GDP總量的2.5倍。
臺灣2018年的GDP總量約為3.88萬億元人民幣,可以排到全國第6名,已經接連被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河南、四川、湖北等省份超過。
所以,我國臺灣已經達到了初等發達經濟體水平,電子產業和高科技產業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但是在經濟總量方面有所下滑,對於出口貿易依然有很強的依賴性,未來隨著全球經濟不穩定因素增多和全球經濟放緩的影響,臺灣的進出口貿易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也會深受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