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被解密」的量子通信

2021-01-11 中國新聞網

  新華社甘肅酒泉8月16日電 題:歐洲10億歐元布局就為了趕上中國這個——「永不被解密」的量子通信

  新華社記者徐海濤、周琳

  最開始,人類結繩記事;然後,我們用語言和文字溝通;再後來,手機、網絡成為必需品。信息傳輸,早已從如何傳輸,走入了「如何安全傳輸」的年代。而在這場比電影更精彩的現實大戲中,有兩個人貢獻了兩幕高潮。

  斯諾登說,有人在監聽。

  潘建偉說,他們聽不懂。

  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的發射成功,有望讓量子通信真正進入廣域傳輸時代;其「測不準」「不可克隆」等特性,使得其傳輸的信息在理論上永不會被解密。

  不過,發射衛星只是一個起點,在「宏偉量子大廈」中,量子京滬幹線正在飛速搭建,天地一體的廣域量子網絡倚馬可待,市場應用不斷突破。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中國正在領跑。

  十年磨劍,量子通信從「三點一線」走到「洲際傳播」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杏林苑和濱湖新區……2008年10月,這三個合肥市內本不相干的點,因為一次實驗連接在了一起。它們仨因為組成了三節點可擴展的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全球首個量子保密電話系統建設,而被永久載入史冊。

  隨後,五節點,四十六節點,合肥、濟南城域網,「京滬」城際網……量子通信網在不斷擴展。將近十年後,隨著量子衛星的發射成功,量子通信網絡真正可能升至 「廣域」「洲際」傳播,為信息保密傳輸畫上了「天地一體」的註腳。

  提起量子通信這一「永不被解密」的安全傳輸方式,很多人覺得晦澀,而記者採訪了解到,這一技術已經在市場上得以產業應用。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為技術依託的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把量子通信帶到了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以量子密碼通信終端設備、網絡交換/路由設備為核心的量子信息安全系統整體解決方案。

  目前,工商銀行、北京農商行等多家銀行率先試用了量子通信加密技術。作為首批用戶之一,工商銀行數據中心(北京)網絡部總經理任長清曾在接受採訪時介紹,現在工行試點的部門,就是通過國盾的量子加密技術,將數據從數據中心傳輸到同城的另一個機房內。「從理論上講,通過設備產生量子密鑰,再對數據進行加密傳輸,是不會被竊取的,這對金融數據傳輸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將在今年年底貫通的量子京滬幹線,總長2000多公裡,建成後,目標應用於軍事、金融、政務等領域信息的安全傳輸。金融機構、媒體、大型企業,都可以成為量子通信的用戶。

  競爭加劇,「第二次量子革命」我們如何領跑?

  量子信息技術方興未艾,這一領域的國際競爭也在不斷加劇。今年以來,歐美紛紛提出「第二次量子革命」計劃,加大基礎研究和產業發展方面的投入。

  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發布《量子宣言(草案)》,計劃於2018年啟動10億歐元的量子技術項目。其中在量子通信方面,規劃5年內突破量子中繼器核心技術,實現點對點安全量子通信。10年內實現遠距離量子網絡、量子信用卡應用等,目標融合量子通信與經典通信,「保衛歐洲網際網路安全」。美國更是將「量子躍遷」作為「6大科研前沿」之一,認為人類正站在下一代量子革命的門檻上,量子力學正在導致變革性技術,必須加大投入促進交叉性基礎研究。

  在中科大上海研究院,張強教授告訴記者,他受邀參加了今年5月在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歐洲量子會議,這次會議上有參會者明確提出,歐洲要成為世界量子技術發展競爭中的領導者,並提議建設類似於中國「量子通信京滬幹線」的項目。

  發射全球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無疑確立了我國在國際量子通信研究中的領跑地位。根據我國量子通信發展規劃,量子衛星發射以後,今年底建成「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國內初步形成廣域量子通信體系。到2030年左右,中國率先建成全球化的量子通信網絡。

  今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也為量子通信的實用化勾勒了藍圖。其中提出,加快城市群主要城市域量子通信網構建,建成長三角城市群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積極建設「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工程,推動量子通信技術在上海、合肥、蕪湖等城市使用,促進量子通信技術在政府部門、軍隊和金融機構等應用。

  「我們的打算是在未來十年內,形成天地一體的全球化量子通信基礎設施;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和下一代國家主權信息安全生態系統;構建基於量子通信安全保障的未來網際網路,也就是『量子網際網路』。」潘建偉說。

  把握先機,讓產業應用走得更快更健康

  據了解,我國目前在全球量子通信競爭中能處於領先地位,一方面得益於國家對量子信息領域發展的高度重視,同時也依靠科研工作者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

  然而作為一項新興技術,即使技術積累和產業化方案都更成熟的我國,也同樣面臨著市場培育的困難。目前我國量子通信產業的主要應用在軍事方面和政府部門,商業市場的接受度還有待提高。

  「保密傳輸是減少損失,而不是帶來價值,或者說它帶來的價值是隱性的,用戶很難顯性察覺得到。」科大國盾量子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副總裁何煒說,目前絕大多數合作夥伴都是在政府部門指導下,示範使用產品,真正花錢購買、進入商業化還需要一定的市場培育時間。

  記者調研也發現,雖然量子通信產業化還在初期,一些「山寨」公司已經開始借量子的名頭,為了提升股價或儘快上市,甚至只是買了兩套設備,就拿著正牌企業的資料和PPT到處宣講,炒作自己的量子概念。這些企業的不良行為,將會影響量子通信產業化的正常推進。

  業內人士認為,應儘早啟動國家量子科研重大專項、組建量子信息國家實驗室,以保持我國的量子科研優勢地位,推動量子通信加速形成產業化。

  「我們希望能和運營商、廣電系統等一起去推進網絡的建設。這不能閉門造車,而是要合縱聯盟,合作夥伴中有用戶、網絡運維方、雲伺服器提供商、設備供應商等。基礎設施的加快推進,是未來走向產業化的必經之路。」何煒預計,量子通信產業在五年內會爆發式增長。

相關焦點

  • 光明時評:「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價值重大
    作者:袁嵐峰日前,有不少媒體援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官方消息稱,中國科研團隊成功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星地量子密鑰分發,此舉標誌著我國已成功構建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為未來實現覆蓋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奠定了科學與技術基礎。
  • 袁嵐峰:量子保密通信好與壞?別把「李鬼」當「李逵」!
    2017年9月29日,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正式開通。這是中國繼2016年8月16日發射世界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後,在量子保密通信領域的又一項重大進展。對於京滬幹線的介紹,可以參見我的文章《解讀量子通信京滬幹線,包你懂》。
  • 有了密碼法 量子通信工程不能再打擦邊球了
    量子密碼技術向上沒有資格成為國家的核心密碼、普通密碼,向下又沒有能力參與商用密碼的市場競爭,量子密碼就是不上不下的半吊子技術。但是這些年來,量子通信工程一直在打擦邊球,依仗政府的全額撥款做著所謂的商用化產業化的工程項目。京滬量子通信幹線開通已經二年有餘,至今沒有成功商用化。為什麼量子密碼技術不可能成為合格的商用密碼?
  • 袁嵐峰:這些否定量子通信的說法,為什麼是錯的?
    也就是說,A決定一個對稱密碼體制中的密鑰,然後用B送來的公鑰加密後傳給B,B用自己的私鑰對其解密後獲得真正的密鑰,然後雙方就用此密鑰對文件加密後進行通信。 但是RSA有兩大隱患。第一點,我們只是知道目前公開的最好的算法是數域篩,但不知道是否有更好的算法。更令人夜不安寢的是,能解密的算法也許已經被某些國家、某些組織掌握了,只是沒有公布!
  • 量子通信先行者,量子領域的領導企業:國盾量子
    今天講點高端的,有格局的——量子通信。在萌芽期的量子通信,未來發展空前具有想像力,國盾量子IPO首日就是1000%的漲幅,今天就來說道說道看什麼公司這麼厲害,且看且珍惜。 量子通信先行者,量子領域的領導企業 所謂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的一種新型的通訊方式,是近二十年發展起來的新型交叉學科,是量子論和資訊理論相結合的新的研究領域。 量子通信從理論上的定義而言,並沒有一個非常嚴格的標準。
  • 量子通信不可破解?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量子通信面臨兩大挑戰
    對於物理學家而言,量子領域還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難題沒有解答。最近幾年,量子通信愈發火熱,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很多爭議,有人甚至認為量子通信就是偽科學,畢竟現在沒有人能對量子通信進行很好的理解和解讀,所以公眾不免要對其產生懷疑。
  • 海水量子通信:讓黑客望洋興嘆
    圖片來源:上海交通大學官網 近日,量子通信領域捷報頻傳,上海交通大學金賢敏團隊成功實現首個海水量子通信實驗,在國際上首次驗證了水下量子通信的可行性,為量子通信技術上天、入地、下海的未來圖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填補了海洋作為未來海陸空一體化量子網絡最後一塊拼圖的空缺。 一石激起千層浪。消息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熱議。海水量子通信技術的實現究竟有何難處?
  • 量子物理學家:中國量子通信定會讓愛因斯坦驚訝
    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完成人類歷史上首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視頻通話……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的諸多成就,獲得了奧地利科學院院長、著名量子物理學家安東·蔡林格的強力點讚。
  • 關於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楊振寧是這樣評價的
    量子技術是近些年來的熱門科技話題。中國在量子技術領域有很多舉世矚目的成就: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通信技術領跑全世界;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問世標誌著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有著衝擊世界第一的實力。
  • 在量子通信領域屢破紀錄,濟南量子院什麼來頭?
    科技日報記者從濟南量子院採訪獲知,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該院王向斌教授、張強教授、周飛教授與潘建偉團隊等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經過兩年多穩定性、安全性測試,實現了跨越4600公裡的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墨子號」取得量子通信重要成果
    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了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   該實驗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印娟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牛津大學阿圖爾·埃克特、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團隊、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等相關團隊一起完成。
  • 「量子通信第一股」科大國盾:科技騙局?千億公司?
    量子通信能否實現產業化應用,是科大國盾能否成功的關鍵。量子通信,一個充滿爭議性的行業;科大國盾,一個充滿爭議性的公司;潘建偉,一位充滿爭議性的科學家。量子通信到底是不是騙局?科大國盾究竟在做什麼生意?熱炒概念「量子通信「的龍頭公司科大國盾,如果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值得買嗎?「科創板財經「要講講量子通信的故事。「量子通信「不是騙局量子通信的故事,講起來有點長。
  • 國盾量子今日登陸科創板!中國量子中心誕生「量子通信第一股」
    從「無人區」起步 壯大中國量子通信產業2009年,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區創立,主要從事量子保密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等,為各類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以及「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設提供軟硬體產品。
  • 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京廣量子通信幹線正在建設
    「未來我們的目標是建設成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張強表示。2016年8月16日,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一年之後,長達20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通過驗收,成為我國第一條量子通信的「高速鐵路」。中科大上海研究院量子工程中心正是「墨子號」和我國首條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線路「京滬幹線」的總控中心。
  • 如何用通俗語言解釋量子通信
    長期來看,量子通信有望引領世界科技進步,預計三到五年內量子通信相關應用會大規模推廣。短期來看,目前的量子隱形傳態、量子糾纏等只能給出一個基本的傳輸狀態或概率,更精確的狀態需要通過其他方式,量子通信方面還有很多有待完善的地方。
  • 習近平視察中科大:量子通信發展令人矚目
    在量子通信京滬幹線運管中心,潘建偉院士作了介紹。習近平對量子通信研發工作給予肯定,說:"很有前途、非常重要。"  量子通信,指利用光子的量子狀態加載並傳輸信息。"從原理上來說,量子通信是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潘建偉說,"由於作為信息載體的單光子不可分割、量子狀態不可克隆,可以實現抵禦任何竊聽的密鑰分發,進而能保證用其加密的內容不可破譯。"  據公開資料顯示,量子通信在軍事、國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領域有著重大的應用價值和前景。
  • 改善量子通信的糾纏聲子新技術
    量子通信,即通過量子粒子,通常是糾纏的光子,發送信息,它有可能成為最終的安全通信渠道,竊聽量子通信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通過光子在傳統的通道,例如光纖線路上通過光子發送量子信息較困難:攜帶信息的光子經常被破壞或丟失,使信號變得微弱或不連貫。通常,必須多次發送一條消息,以確保它能夠運行。
  • 量子通信是不是偽科學?潘建偉這樣回應
    量子通信和公眾有什麼關聯,到底是不是偽科學?10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有很多話要說。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以來,有什麼新的發現?
  • 馮江源馮驥:量子通信,離我們還有多遠
    新華社發  量子通信以其絕對安全性、超大信道容量、超高通信速率、可遠距離傳輸信息和高效等特點,得到全球科技界、產業界普遍重視,主要國家爭相將量子通信研究作為戰略項目。量子通信已逐步從理論走向實驗,並向實用化發展。
  • 亨通攜手北郵開啟量子通信研究「加速度」
    以聯合實驗室為紐帶,雙方還將在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網絡空間安全等領域開展廣泛、密切合作。   據了解,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發展起來的新學科。而量子通信作為一種絕對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國防、金融、政務、商業等領域的信息安全問題,因此更被譽為國家信息安全的「終極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