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為媒 書寫中國故事

2020-12-04 人民網

2019「巴黎漢字節」展板。圖片來源:百度

2019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期間,來華留學生學寫毛筆字。趙曉霞攝

2019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期間,專家學者在安陽古街為來華留學生現場講解。北京外國語大學供圖

2019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舉行「漢學家進學校」活動。圖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教師孟德宏在為學生講課。趙曉霞攝

「今年9月13日,我和常老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常耀華教授)準備到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參加主題為『從古老漢字到現代藝術設計』圓桌論壇。但那天趕上巴黎10餘年來最大規模公共系統罷工,民眾出行困難。我們擔心會不會有聽眾。」在日前於河南安陽舉辦的2019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會場外,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副會長白樂桑和老朋友常耀華教授聊起了今年「巴黎漢字節」的舉辦情況。

坐在白樂桑對面的常耀華陷入了回憶:「那天,我和白老師(白樂桑)步行了1個小時才到論壇現場,讓我們意外的是,之前報名參加講座的聽眾都來了。」

白樂桑接了一句:「這就是漢字的魅力。」

巴黎漢字節成功背後

「從古老漢字到現代藝術設計」圓桌論壇是2019「巴黎漢字節」系列活動中的一場。從2014年動議辦「巴黎漢字節」到2017年2月巴黎華人春節大遊行時亮出「漢字節」旗幟,再到今年9月「巴黎漢字節」再度舉辦,白樂桑和常耀華投入了大量精力。雖然經費有限,但反響非常好。

「只有到漢字節現場,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漢字有多受當地民眾歡迎。當我看到現場觀眾中既有老人,也有孩子,真是非常感動。」常耀華說,「這些孩子讓我看到漢字傳播的未來,相信法國將來會有無數個白樂桑出現。」

從1969年開始學中文起,白樂桑的中文之路已走過50年。他常說:「沒有漢字,就沒有如今的我。」50年來,漢語在法國民眾心中的地位發生了巨大變化。「我學漢語那時,周圍的朋友聽說後就驚訝地說『你開玩笑吧』,而現在的法國街頭可常看到漢字。」白樂桑說,「更重要的改變是漢語被家長看做可以為孩子選擇的語言之一。」

漢字的魅力,不僅在法國綻放。作為中華文明的載體,漢字在歷史上曾傳播到東亞的許多鄰國,形成漢字文化圈。「漢字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根,中華文明在此基礎上開花結果,枝繁葉茂,屹立於世界文明之林。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漢字更是成為人文交流的鑰匙,開啟外國友人認識、了解中國的大門。」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戶思社說。

漢字是人類共同財富

從傳說中的造字之神倉頡到「一片甲骨驚天下」,從青銅鐘鼎上的金文到簡帛文字,從文字一統到新中國漢字簡化改革……位於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清晰地記錄了漢字的漫長發展過程。

100多年前,清代學者王懿榮在一種被稱為「龍骨」的中草藥上,發現了細小的刻畫。後經專家考證這些刻畫是甲骨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宋鎮豪認為,甲骨文是研究漢字原初構形與漢語言語法最早形態的重要素材。甲骨文的字體構形和文辭體式,與當今的漢字及現代漢語語法結構一脈相承。

由甲骨文沿著時間軸看漢字發展的脈絡:從公元前14世紀開始,在青銅器上出現了大量的銘文,被稱為「金文」;公元前221年,小篆開始通行;後來,簡化為字形更為方正簡單的「隸書」,隸變被視為古文字與今文字的分水嶺;此後經歷了不斷地發展沿革,逐步演變成現代漢字。

「眾所周知,漢字的本質屬性是表意性,這是漢字區別於其他文字,尤其是印歐語系文字的重要特點。漢字記錄了中國的歷史、社會、民俗等,是記錄中華文明的『活化石』。同時,漢字也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認知和價值取向,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內容。」北京外國語大學中國語言文學學院講師孟德宏說。

漢字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正如清華大學教授趙麗明所說「漢字是人類的共同財富」。在世界文明發展史上,漢字作為形、音、義三位一體的文字符號系統,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廣泛的影響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字系統之一。幾千年來,漢字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和創造,不僅促進了華夏民族文化的發展,而且也對世界文明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漢字傳播美美與共

本屆國際漢字大會的主題是「漢字與世界」。中外上百位漢學家、漢字學者齊聚安陽,圍繞該主題進行交流探討,以助力漢字國際影響力的提升。

作為漢字國際影響力提升的一部分,漢字國際傳播是重要話題。從回顧漢字傳播的歷史到提出提升漢字傳播有效性的建議,專家、學者各抒己見。

北京外國語大學比較文明與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院長張西平認為,西方人的漢語學習和研究首先從認識漢字開始。

孟德宏有一個觀點,即如果說站在中國的視角講述漢字是各美其美;那麼,能夠站在他者的角度去講述漢字歷史、傳遞漢字文化、傳播漢字觀念,那就是美美與共。「我們要站在世界的角度,通過比較分析的方法,把我們的漢字理解好、表達好、傳播好。」

在常耀華看來,漢字不僅具有記錄漢語的實際功用,還具有展示自然物象的藝術功用,本身就是天地萬物變化莫測的寫照。「漢字是文化軟黃金,可為視覺傳達藝術設計等提供廣闊的創造空間。」常耀華希望餘生可以投入到漢字產業化的事業中。

白樂桑和常耀華牽頭的「巴黎漢字節」的舉辦,可謂漢字在海外傳播的一個成功案例。「『巴黎漢字節』的首要宗旨,是讓法國民眾對漢字加深印象。從幾屆漢字節的反響看,注重民眾性這個理念是對的。」白樂桑說,「漢字在法國受關注,其中一個原因是民眾對遠距離語言和文化的興趣。」

從接受者的角度,德國留學生愛麗娜因中國功夫而嚮往中國,但漢字學習卻讓她感到挫敗。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了解了「武」這個字的含義,這讓她「豁然開朗」。「每個漢字都蘊藏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每個漢字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這讓我的漢字學習變得有趣起來,希望我能通過漢字了解其背後的中華文化。」愛麗娜說。

相關焦點

  • 2019國際漢字大會側記:漢字為媒 書寫中國故事
    2019中國(安陽)國際漢字大會期間,來華留學生學寫毛筆字。 (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趙曉霞 攝)原標題:漢字為媒 書寫中國故事「今年9月13日,我和常老師(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常耀華教授)準備到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參加主題為『從古老漢字到現代藝術設計』圓桌論壇。
  • 古代中國漢字豎向排列原因,漢字書寫又是何時改變為橫向?
    有這麼一個有趣的事兒,因漢字豎行排列原因,古人在誦讀著作的時候,頭部會順著文字的方向,似不時點頭,似乎對作者觀點的贊同,而現在文字書寫變成橫向,閱讀時像搖頭,好像是反對!中國漢字作為全世界最古老文字之一,最初漢字豎向排列的原因是什麼?又是什麼時候改變成橫向順序的?
  • 王者榮耀牽手派克共倡書寫行動 以字為媒展開跨次元對話
    在"鍵盤時代"重拾書寫魅力。12月12日,由騰訊互動娛樂旗下遊戲《王者榮耀》與全球最知名的高端書寫工具品牌派克展開IP跨界合作,共同推出的聯名款定製鋼筆已在派克京東自營旗艦店正式上線。基於《王者榮耀》四位王者英雄的故事與IP形象,雙方聯合發起"書寫榮耀成就王者"主題活動,號召大家提筆手寫,共書漢字之美,傳承中華民族智慧。
  • 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
    從廣義上說,中國書法是指書寫的方法是語言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寫字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除了漢字,廣義上的書法也涵蓋了許多非漢字為文字書寫藝術,如阿拉伯書法梵文字母書法、越南書法等。
  • 漢字源於中國!日本漢字一樣是中國引入的,西方書寫也可用漢字!
    日語是由表意文字的漢字和表音字母的假名(就是類似於中國的漢語拼音)組合而成的語言。一種語言同時具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書寫體系,這一點不但在東亞地區、甚至在全世界的主要語言中都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通漢字在日本是一種地位的象徵,就如開始在英國上層會使用法語一樣。
  • 漢字字母解構漢字筆畫 《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
    圖為《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的26個漢字字母及演變體示例。如果說漢語邁向世界的『第一條腿』是將中國漢語拼音國際化,那將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就是『第二條腿』,從而真正實現中文國際化。」高曉明介紹,《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正式問世前後歷經10年時間,包括7年的技術研發,3年的產品打磨,共獲得3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已申請35項國際專利。該產品發揮創造性思維,把複雜漢字筆畫轉換為與世界上通用拉丁字母相似的漢字字母,使得漢字結構簡單化。
  • 漢字字母解構漢字筆畫《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在重慶發布
    如果說漢語邁向世界的『第一條腿』是將中國漢語拼音國際化,那將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就是『第二條腿』,從而真正實現中文國際化。」高曉明介紹,《中國漢字書寫國際化教學體系》正式問世前後歷經10年時間,包括7年的技術研發,3年的產品打磨,共獲得3項中國國家發明專利、已申請35項國際專利。該產品發揮創造性思維,把複雜漢字筆畫轉換為與世界上通用拉丁字母相似的漢字字母,使得漢字結構簡單化。
  • 日媒:都是廢除漢字惹的禍
    日媒:都是廢除漢字惹的禍   韓國人放棄漢字帶來了很多意想不到的負面影響。韓國在近代吸收了大量日本和製漢字詞,但是後來卻廢除了漢字,完全用表音文字諺文書寫,造成民眾語意理解困難,甚至鬧出不少笑話。日媒稱,日本人稍作思考便知道邏輯不對的事情,韓國人卻囫圇吞棗地加以理解,這其中涉及到漢字廢除所帶來的影響。
  • 菏澤市鄆城縣大人中學:書寫規範漢字 傳承中華文明
    為提升教師教學能力,帶動中小學生熱愛漢字和書法藝術,鄆城縣張營鎮大人中學持續開展手寫板書比賽,促進全校教師加強書寫練習,給予學生更多的人文和藝術的引導。橫平豎直,撇捺有力的粉筆漢字,在一位位教師的手中躍然紙上,飽滿圓潤的中國字,用粉筆書寫出了一種蒼勁有力的傲骨意境。而粉筆寫出的英文字母和單詞短句,則像一行行流動的音符,跳動著美的觀感。
  • 「冬夢」正「飛越」, 且看漢字書寫中國故事
    (《光明日報》)漢語是中國五千年歷史演化而來的高等語言,集象形字,符號字等多種語言發展的精華於一身。作為現代體育運動的頂級盛事,冬奧會能夠與厚重的中國漢字融為一體,恰恰說明了傳統文化的包容與自信。 此次北京冬奧會的會徽採用海選的方式進行。在眾多的參賽作品中,「冬夢」最終奪魁。
  • 漢字,繼寫裡昂與中國的故事
    來源:經濟日報文化是能夠把人們聯合起來的正確紐帶,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如何傳播好中國聲音,如何樹立文化自信,如何塑造中國形象,藝術與設計雜誌社近年來一直在努力,藝術與設計雜誌社國慶特別策劃「換了新天」推出了《漢字,繼寫裡昂與中國的故事》一文,反映了藝術與設計雜誌社作為國家設計期刊在溝通民心、樹立中國國家形象、助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走出去等方面努力的一個側面
  • 一把打開漢字書寫奧妙之門的鑰匙——楊景舒的《漢字書寫解碼》
    在做了一番研究之後,便開始了書法教學裝備的研究,這個過程不僅再次運用了理工科知識,也為用理工思維破解漢字書寫打下了基礎。……興奮之後,我一頭扎進了圖書館,……自己的書寫水平和教學水平也得以顯著提高。他善於把生活日常熟悉的常識或事例轉換為其漢字書寫的理論物象,並且用曉白、流暢、精準的語言深入淺出表達出來,化艱澀深奧為入口即化的甘飴。
  • 中華漢字書寫指導辦公室成立 聚焦漢字書寫傳承發展
    新華網北京1月15日電 1月14日,中華漢字書寫指導辦公室揭牌儀式暨「拯救漢字書寫、弘揚傳統文化」系列主題活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部、文化部、中國書法家協會、北京市教委等部門及機構代表應邀出席。
  • 書寫難看提筆忘字:正在消逝的漢字書寫
    談起漢字書寫的現狀,中國語文報刊協會「規範漢字書寫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於茂宏,向記者講起了他擔任語文出版社編審時的故事。「原來在語言文字報編輯部,好多讀者來信信封上的寄信人名字,全編輯部就愣沒有人能認出來。結果信收到了,想回復卻不知道對方叫什麼。」最後於茂宏想出一個辦法,把這些讀者親筆籤上的名字剪下來,貼在回郵信封上寄過去。
  • 翰墨飄香,書寫經典 ——奈及利亞中國文化中心舉辦「漢字書寫比賽」
    11月10日—23日,奈及利亞中國文化中心推出的「漢字書寫比賽」舉行。26日,「漢字書寫比賽」頒獎儀式在中心舉辦,奈及利亞中國文化中心副主任賈曉玲、中文教師閆玉娟和獲獎學員等出席頒獎儀式。奈及利亞中國文化中心自今年3月起將中文課堂轉移到線上,師生們通過不斷嘗試與努力,探索出了科學有效且適合當地的線上授課方式。此次舉辦的「漢字書寫比賽」,也正是對教學成果的一次檢驗。比賽期間,共收到中心學員近50份書寫作品,6幅優秀作品最終脫穎而出。
  • 為什麼中國不需要轉化為字母的書寫系統?因為我們的漢字很強大!
    本文來自quora用戶: Sadao Ikebe;文章有改動 翻譯:東爺太二Mac為什麼中國不需要轉化為字母的書寫系統?因為中文書寫系統實際上比拼音字母系統更好!世界上有超過15億人使用漢字,其中包括數百萬生活在西方的人,但你看不到任何流行媒體中的中文字符以及當地的拉丁字母語言,當中國作者引用英國人的句子時,他們用原始語言引用原句是沒有問題的。例如,人們可以在中國的正式出版物中輕鬆寫出來。
  • 漢字的書寫藝術——中國書法的起源及其實質
    一般認為,中國書法是漢字書寫藝術或者漢字的藝術書寫,是漢字書寫的秩序化和美化行為,即以符合書寫規律的技巧,通過筆墨線條展現漢字方形結構和點線分布特點,藝術地安排漢字筆畫、結構和章法,表達認知對象的本質和美感,展現人的氣質、品格和情操。同任何藝術一樣,書法作為藝術是社會生活的反映。中華民族先祖的社會實踐活動是漢字和書法產生和發展的源泉。漢字是中國書法的根,書寫美是書法的魂。
  • 德媒指責中國,先把漢字寫對吧…
    德媒指責中國,先把漢字寫對吧… 2020-12-10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就在漢字的書寫之中
    原標題:中國文化的核心價值,就在漢字的書寫之中 父親是個好客之人,為來者寫字,有求必應,而且總是吆喝我去磨墨抻紙。特別是春節前那些日子,他在一張大大的桌球臺前不停地寫對聯,我就在旁邊磨墨、按紙、晾對聯,不斷地有人送來紅紙,地上擺滿了一條一條的對聯。看著他手中的筆在紙上盡情地揮灑出瀟灑的書跡,我幼小的心靈裡便慢慢地被播下了書法的種子。   收藏周刊:在細節上,他會具體引導嗎?
  • 弘揚漢字文化 書寫漢字之美
    為豐富校園文化氣氛,弘揚中華漢語言文化,促進規範用字、規範書寫,培養學生聽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增進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強化學生的競爭意識,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為此,小壩學校舉行漢字聽寫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