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 10 月 15 日晚間,「十元店」名創優品在紐交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MNSO」,開盤價報 24.4 美元,較 20 美元的發行價上漲 22%。
自2013年成立以來,名創優品通過旗艦品牌MINISO迅速佔據海內外市場,旗下涵蓋11個主要類別的產品,包括家居裝飾、美妝工具、個人護理用品等。2019年,名創優品的全球GMV(成交金額)達到19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自有品牌綜合零售商。
雖然上一個創業項目「哎呀呀」沒有在 2013 年登陸中小板,但憑藉名創優品,「二次創業」的葉國富還是圓了上市夢。在上市活動現場,葉國富表示,「上市只是企業裡程碑,名創優品將不斷加強名創優品的品牌護城河,引領零售創新和消費創新,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零售範本。」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名創優品是低價、經濟的代名詞,一直以來公司也因商標、產品抄襲及質量問題而飽受詬病。
難以擺脫的抄襲原罪
走進任意一家名創優品店,你會發現一切都似曾相識:Logo設計酷似優衣庫,裝修和產品風格緊跟無印良品,不少化妝品、香水產品與大牌也有著極高的相似度。
名創優品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與它塑造的「來自日本」的形象相關。當時,優衣庫和無印良品兩個日本品牌憑藉著簡潔的設計、優質的產品已經培育起了消費者的認知。名創優品的創始人葉富國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
在官網上,名創優品宣傳稱自己是日本快時尚設計品牌,儘管其是中國人出資,並在中國經營。有了日本時尚設計師三宅順也的加入,再加上葉國富當年創辦遍布三四線城市的飾品連鎖店哎呀呀所獲得的經驗,名創優品講了一個日本品牌外殼的中國製造故事。
品牌形象只是第一步,關鍵還在於產品。根據媒體鋅財經對名創優品此前一名運營合作人員的採訪,名創優品的產品設計有三個步驟:簡化原版產品、提高產品的顏值;價格做到原版國際大牌的十分之一左右。比起抄襲,他們更願意稱這為「微創新」。
今年1月,深圳設計師品牌finerworld九層發布文章《名創優品,你敢回應嗎?》,指責名創優品抄襲該品牌產品。2018年3月,諾米品牌起訴名創優品旗下NOME家居商標侵權,只因品牌撞Logo、撞廣告牌,就連門店和裡面的產品也極度相似;2018年11月,家具品牌PIY創始人沈文蛟發文《大地從不席地而坐,致葉國富先生的一封公開信》,稱名創優品旗下MiniHome品牌抄襲PIY的NUDE衣帽架。此外,還有很多護膚品彩妝品牌也指控過名創優品的抄襲行為。
2016年,插畫家白關發現自己的《極簡動物園》系列被名創優品印在本子上出售,起訴名創優品。直到兩年後「白關」勝訴,名創優品才停止生產和銷售,賠償作者經濟損失8萬元,並且公開道歉。
企查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名創優品涉及法律訴訟87起,涉及外觀設計專利權和商標專用糾紛22起,原告包括樂扣樂扣、屈臣氏、曼秀雷敦等企業。
左圖為名創優品,右圖為迪奧。
產品質量問題頻現
如何做好品控,可能是名創優品上市以後亟待解決的又一難題。
據悉,名創優品於9月23日遞交招股書當天,上海藥品監管局發布《2020年第1期化妝品監督抽檢質量公告》。其中名創優品一款可剝指甲油檢出三氯甲烷含量高達589.449μg/g,按國家規定三氯甲烷含量不得超過0.40μg/g,而該商品的含量是國家標準限值的1400多倍。在質量問題爆發後,名創優品立即申請復檢,但不幸的是,復檢之後仍被判定為不合格產品。9月26日,涉事店鋪店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應,這些不合格商品責任在供應商。
名創優品的質量安全問題已經不是第一次暴雷了。
2020年6月18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公布2019年抽查檢驗結果,其中名創優品經銷的1款「KaKao Friends」單耳蘋果碗被檢出三聚氰胺遷移量不合格。
三氯甲烷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具有麻醉作用,對心、肝、腎有損害,有致癌可能性。2020年5月,南京市市場監管局檢測出名創優品某批次的金屬耳飾、手鐲的鎳釋放量、有害元素鎘含量均不符合標準。2018年1月,名創優品壹加壹珠光帶刷眼影筆(古銅色)被檢出有害物質砷過量。更早一點,2016年8月9日,國家食藥監總局也檢測出名創優品一款由廣州市嘉夢化妝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魅力密碼美白防曬霜不合格。
名創優品成立僅僅7年時間,產品質量卻多次出問題。零售行業,質量是重中之重,名創優品新宣代言人的文案中有這樣一句話:「誰說理想生活,非要高昂的價格。」而老話常說:「便宜沒好貨」。本以為名創優品的出現會打破這句話的魔咒,沒想到,也不過是平添了一個更加有力的證據證明這句話的可信度。
利潤下滑 IP授權費用大幅提高
除了產品質量接連爆雷,疫情的突襲讓本就「屋漏」的名創優品更是「偏逢連夜雨」。
名創優品嚴重依靠線下銷售,而疫情則給予其一記重創,關店率一度高達50%,開業門店業績一度下跌95%。
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名創優品總收入達到89.79億元,相較於2019年同期的93.95億元下降4.43%。此外,名創優品今年一季度和二季度的營收分別為16.3億元和15.5億元,同比大降25%和38%。
利潤方面,今年上半年名創優品的經營利潤為7.67億元,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0.17億元下降24.58%。與此同時,名創優品今年一季度經營利潤率從此前的10%以上驟降至2.4%;二季度則由盈轉虧,經營利潤率降至-1.9%。
此外,與規模大肆擴張相反,名創優品近兩個財年一直處在持續虧損狀態。招股書顯示,2019財年和2020財年,名創優品的淨虧損分別為-2.91億元和-2.62億元,淨虧損率分別為-3.1%和-2.9%。
名創優品2020財年總負債達到61.59億元,相較於2019年的53.4億元提升15.34%;資產負債率也從2019年的102%升至106%。
一直以來飽受抄襲風波的影響,「碰瓷」大牌、打造爆款、影視植入等等都是名創優品的常規操作。
比較諷刺的是,雖然名創優品在國內屢屢被告侵權,但卻非常重視與國外知名IP的合作,包括Hello Kitty、迪士尼、小黃人、小豬佩奇、芝麻街、粉紅豹等等。這些合作夥伴關係也使得名創優品的產品更容易成就暢銷款。
值得一提的是,在公司的各項成本支出中,IP授權費用大幅提高,從2019財年的2190萬元增加到2020財年的1.10億元。名創優品稱,目前已和漫威、迪士尼和凱蒂貓等17家知名品牌的IP授權商建立合作,並陸續推出一些聯名款。
依靠IP授權,名創優品嘗試提升品牌價值和知名度。過去,名創優品曾因設計侵權而備受爭議,包括與優衣庫商標「撞臉」等。企查查顯示,名創優品目前共涉及48起法律訴訟,包括著作權、專利權權屬和侵權糾紛等。
回顧一路的發展,憑藉性價比優勢和激進的擴張,名創優品高速增長,但薄利多銷模式也為名創優品帶來掣肘,加上阿里巴巴「1 元店」的落地,各大電商平臺在低價市場競爭的升溫,名創優品需要關注的遠不只是商業模式本身的問題。
研究員 樓牙叔
內容來源: 雪山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