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田園將蕪胡不歸

2020-12-15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前不久,中國的雲南普洱古茶園與茶文化系統和內蒙古自治區敖漢旗旱作農業系統被批准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試點。這意味著中國的農業遺產正在引起更多專家的關注。

  2002年,聯合國糧農組織啟動了「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動態保護與適應性管理」項目,旨在建立一個全球水平的農業景觀及其有關的生物、文化多樣性的保護體系,使之在世界範圍內得到認可與保護,並使其成為地方可持續管理的基礎。作為一種新型的遺產類型,農業文化遺產有著自己明顯的特點,它更加注重人地和諧的活態的、複合型遺產,它主要體現的是人類長期的生產、生活與大自然所達成的一種和諧與平衡。

  自2004年開始,中國成為最早積極參加的國家之一,農業部和中科院地理資源所攜手合作,加強了對我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調查與保護工作。

  農業遺產更多地展示了自然之間令人讚嘆的循環和人類對於自然的發現與遵從。以中國浙江青田的稻魚共生系統為例,這一系統既可使水稻豐產,又能充分利用田中的水、有害生物、蟲類養殖魚類,綜合利用水稻田的一切廢棄能源,提高生產效益,不用或少用高效低毒農藥,以生物防治蟲害為基礎,生產優質魚類和稻米。這一系統至少有1200多年的歷史,目前還保留有傳統的稻魚共生農業生產方式,稻田內放養本地特有的「田魚」,家家戶戶在房前屋後挖坑鑿塘,飼養田魚,形成了「有水有田魚」的奇特景觀。

  安第斯山脈中部地區是馬鈴薯的主要起源中心。在秘魯南部距離著名的馬丘比丘不遠的庫斯科和普諾河谷,艾馬拉人和蓋丘亞族人世代馴化的作物品種多達177個。燦爛的印加文明和豐富的農業寶藏,數百年來被很好地保護並不斷得到發展。他們發明了可以控制土地退化的梯田系統。當地人在陡峭的坡地和不同的海拔高度上進行耕作,從海拔2800—4500米,有3種主要的農業子系統:玉米主要種植在低海拔地帶,馬鈴薯主要種植在中海拔地帶,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區主要用作牧場,但也可以種植高海拔作物。農民們在農田的周圍挖掘溝渠。當這些溝渠放滿水後,陽光的照射使水溫上升。當夜間溫度下降的時候,水就釋放出溫暖的蒸汽用以預防馬鈴薯及當地其他作物遭受霜凍危害。這種智慧來自千年的實踐,更值得保護與發揚。

  值得一提的還有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和摩洛哥的綠洲農業系統。這個在極為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充滿生機的綠島,發展出一套複雜而精密的灌溉結構,確保了相當公平的水資源分配,成為該綠洲長期維持的一個關鍵因素。綠洲內植被群落以椰棗為主,間作著樹木和作物。這些古老的農業系統生產出多樣性的水果和蔬菜、糧食和飼料、藥用和芳香植物,而椰棗葉子的遮蔭作用則降低了環境溫度,使其成為撒哈拉地區最好的居住點和重要的休閒娛樂勝地。

  比如藏紅花是世界上最昂貴和最珍貴的香料。藏紅花之所以珍貴,是因為藏紅花只在秋天開花,且花期短暫,人們必須搶在陽光普照花朵之前把花朵採摘下來。每朵花的六片紫色花瓣中心只有3根深紅色的細花絲,這就是藏紅花。花朵採摘後需要用手小心翼翼地把這3根花絲摘剝下來,晾曬並製成乾花絲再進入市場。據統計,75000朵花只能產出1英磅的藏紅花,這就需要22萬根花絲。更重要的是,種植藏紅花的土地必須是乾濕適度的肥沃沙土方可。它的主要產地是伊朗、西班牙和克什米爾地區,而印度的藏紅花大都來自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其種植的歷史可追溯至16世紀,目前依然保留有17000公頃藏紅花,它們已被列為世界重要的農業遺產。

  又比如江西萬年是當今世界上最早的栽培稻遺址之一,這裡的稻作耕種起源於1.2萬年之前,是迄今為止人類保留下來最早的栽培稻之一。這一切都源自當地特殊的環境:每天日照比周邊地區少3-4小時,氣溫、水溫、土壤溫度低3-5℃,稻子生長時間比外邊長1個月,因而口感極好。但由於條件限制,它的畝產僅有300-500斤。雖然已成為世界農業遺產,但如何保護依然需要科學審慎地探討。

  從全世界已有的農業生態來看,至少以水稻為基礎的農業系統、以玉米和塊根作物為基礎的農業系統、以芋頭為基礎的農業系統、遊牧與半遊牧系統、獨特的灌溉和水土資源管理系統、複雜的多層庭園系統、狩獵採集系統都在遺產之列。中國是世界四大農業文明起源地之一,近萬年的農業文明史形成了種類繁多、特色明顯、經濟與生態價值高度統一的農業文化遺產系統。

  但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全球的農業文化遺產也面臨著消亡的危險。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和其他遺產相比,世界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是一種仍在使用並且賴以生存的耕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只能通過繼續沿用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實現對遺產的動態保護。而對於中國來說,最大的問題可能在於,任何的「申遺」,哪怕是農業遺產的申請,也許都隱藏著或多或少的商業化運作企圖和旅遊開發的衝動,而這些恰恰會對這些珍稀的遺產造成不可逆的毀滅。到那時才是真正的田園將蕪,吾將何從?(楊雪)

相關焦點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如何用陶淵明的心境解讀《歸去來》
    表達了作者對當時官場的厭惡和對山村田園生活的嚮往。作品感情真摯,意境深遠,是一篇難得的佳作,故被歐陽修稱讚為:「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一篇而已。」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電視劇借「歸去來」寓意年輕一代經過世俗紛擾,生活的洗禮,完成自我的實現與再造。
  • 《歸去來》中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何意?看完想哭
    《歸去來》中的「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是何意?看完想哭電視劇《歸去來》已在前幾天大結局了,這樣的結局好或者不好,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個標準。今天小編不討論結局而和大家深入解讀劇中核心的一句話「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看完忍住別哭!
  • 田園將蕪胡不歸我們的漫遊與還鄉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幾千年前,當陶淵明寫下這句話的時候,或許已經預見了後來的無數個世紀裡人類與自然不斷分離又不斷親近的故事,早就知道放逐自己的人們終有一天會懷念一塊安靜的土地。  我們曾在不同的意象中漫遊,但漫遊的盡頭都是回歸。
  • 家鄉風景獨好:田園將蕪,胡不歸?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田園將蕪,胡不歸」?
  • 田園將蕪,吾歸來
    田園將蕪,胡不歸?另一方面,厭倦商戰、衣錦還鄉的一批浙江人,因為不忍糧田拋荒,於是做回農民,悉心伺候起土地。他們把在外積攢的資金、智慧和人脈,注入那片荒蕪多年的土地,希冀產出更多純白的稻米。離開或回來,他們的選擇,無關對錯,卻關乎浙江農村的未來。因為當農民遠離土地,便遠離了耕作,遠離了田園,農村也遠離了農村。
  • 「田園將蕪胡不歸」?
    (本版圖片由市委組織部提供)  製圖 金雅男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是陶淵明留下的名句,表達的是回歸田園的決心。而今,一些昨日寄託著詩人美好願景的田園鄉村,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卻面臨著一些難以適應的困窘,面貌陳舊、軟弱落後、青黃不接,急需一批能幹事、能擔當的帶頭人,來振臂一呼,來力推發展。
  • 「田園將蕪」,人類終將無所立足於自然之間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這是十幾歲少年時朗朗上口的句子。教科書挑選的古文典範影響了一代人的思想、情感、生活賴以進退取捨的依據。但是,十幾歲的少年,稚嫩單純,生命才剛開始,什麼也沒有經歷過,可以領悟了解陶淵明在一千五百多年前高唱「歸去來兮」的深刻意義嗎?
  • 田園將蕪,我卻無家可歸
    歸去來兮, 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淵明,把山水田園作為自己最後的精神家園,在捐棄一切名利紛爭之後,最後的精神歸宿。 田園已蕪,我卻無家可歸。 我還有童年印記留在故鄉嗎? 我曾千萬次的夢回故鄉,在故鄉的石板路上漫步,微風細雨拂面,追尋童年足跡。
  • 田園將蕪胡不歸——寧折不彎陶淵明?一個不稱職的老農民
    而狗吠深巷,雞鳴桑樹這樣的田園之景才是自然常態。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從歸田園的那一刻開始,「五鬥米」便掌握在了自己手裡,吃穿全靠自己「種」。可是這樣就沒有憂心的事了嗎? 農業社會,靠天吃飯。 可對陶淵明來說,這個「常恐」也是「常樂」。 與天鬥其樂無窮嘛。
  • 田園將蕪胡不歸,返鄉過一個陶淵明的生活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這是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也是現今許多文人想追尋的田園夢。
  • 返鄉日記|田園將蕪胡不歸?歸來仍然是少年
    也因此,每逢春節臨近,總想到陶潛的那句,田園將蕪胡不歸?
  • 海南日報數字報-田園將蕪胡不歸
    (6月12日《海南日報》)  近年來,農田拋荒話題在全國範圍內一石激起千層浪,引發了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廣泛關注,也引起了各相關職能部門的高度重視。曾幾何時,村邊綠樹、郭外青山,流水潺潺、荷葉尖尖,朝露夕霞、嫋嫋炊煙,兒騎竹馬、女戲青梅……村在景中、人在畫中,記憶裡的鄉村是詩意的,是美好的,和睦的。
  • 歸去來中的田園將蕪,出自於陶淵明的小賦,選擇權在我們自己
    書澈寫下田園將蕪相信大家看到《歸去來》書澈寫下這四個字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這四個字什麼意思?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問徵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歸去來兮辭》是晉宋之際文學家陶淵明創作的抒情小賦,也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宣言。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看看什麼才是真正的鄉村田園生活心中有田園處處是田園
    人們對鄉村田園生活匆忙嚮往和憧憬,到底需要什麼樣的田園生活才能讓大家找到夢中的那片鄉村尼。我們為大家編輯了一組田園鄉村夢幻專輯。看看是不是你們心中的那片田園鄉村。鄉村田園專輯鄉村是一種寧靜和自然的嚮往。在如此發達的現代社會。卻有很多然嚮往那寧靜和自然的鄉村。無時無刻不想著擁抱大自然,去田園暢懷。鄉村田園寧靜自然鄉村的童年是那麼自然而無拘束,那麼的不值一提卻又印象深刻。讓人想著跳出來,又時時難以忘記。
  • 一種田園耕作的生活理想——訪"普潤園"米萊
    >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 延安作家侯波《胡不歸》喜獲首屆呂梁文學季「馬烽文學獎」
    延安作家侯波《胡不歸》喜獲首屆呂梁文學季「馬烽文學獎」 發布時間:2019-05-16 17:27:01
  • 陶淵明《歸去來辭》,歸隱田園做一位田園詩人,追求我心的選擇
    《歸去來辭》是陶淵明任彭澤令,因不願侍奉上官,歸田園的作品。文中著力描寫了他由迷途折回的喜悅,以及對田園生活的熱愛,表現了詩人的高潔志趣。陶淵明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颺,風飄飄而吹衣。
  • 中考重難點,最短路徑問題之風靡千年的「胡不歸模型」,你會麼?
    今天偶然讀到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胡不歸」?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分享的一個模型,我們語文上的「胡不歸」,給人的感覺惆悵而悲傷。數學上可也有個「胡不歸」,它流傳的故事也是個悲傷的故事,同時它也是個古老的數學難題。
  • 光明小鎮將現代田園風光與現代都市完美結合
    近年來,歡樂田園四時不同的花海、小鎮綠道和綠道三橋已經成為深圳知名網紅打卡地,這些「網紅」都是光明小鎮的一部分。紅橋公園等一大批在建設的、規劃建設的項目未來將呈現更多美景、增添更多好玩的去處。光明小鎮佔地11.4平方公裡,由貫穿小鎮南北的綠道、北部的歡樂田園、中部的新一代主題旅遊產品、生態小鎮、逕口村旅遊綜合配套服務區以及南部的紅橋公園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