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百年曆程:從打字機到雲

2021-01-08 環球網

以下是文章全文:

提到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以下皆簡稱IBM),你也許還是會想到電腦。不過,現如今這家曾經全靠硬體起家的公司已經轉型,如今它靠的是比硬體無形的技術。

隨著其百年誕辰的臨近,IBM向世人展現了自己是如何加速創新的,以及要行動多快才能保持領先地位。

這家被稱作「藍色巨人」(Big Blue)的公司曾是早期商業計算領域的主導力量。當卡車車隊將IBM的大型計算機運抵時,IT經理們常會說「沒人會因為買IBM的機器而被炒魷魚」。

不過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作為博物館館長,我覺得1992年是IBM的拐點,要描述IBM那個時期在做什麼非常非常困難,」特裡·穆爾杜(Terry Muldoon)表示道。特裡·穆爾杜是一名工程師,曾在IBM英國研究中心工作了30多年,現在他運營著一家記錄IBM歷史的小博物館。

首臺個人電腦

故事的開始要追溯到計算器、工廠時鐘和稱肉秤,生產這三種商品的四家公司在1911年合併成了IBM。之後,IBM在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進入了創新爆發期,推出了磁碟驅動器、軟盤、條形碼以及每張信用卡上都要用到的磁條等產品。

而在只有超大型集團或如NASA太空計劃這樣的公共項目才能用到計算機的年代裡,IBM更是取得了極大繁榮。當時的大型計算機主機都是IBM製造的,用的是IBM的微處理器和軟體。

不過在電腦個人化以後,IBM的日子就難過了。

IBM在1981年造出了第一臺個人電腦。致命的是,IBM將作業系統和微處理器分別交給了微軟和英特爾打理。由此「Wintel」(微軟英特爾)——而非IBM——成了家庭計算領域的主導力量。即便如此,再此以後數年內,IBM仍然繼續創新,出售了數以百萬計的電腦。

赫斯利研究中心(Hursley research centre)的博物館就藏有第一臺個人電腦IBM 5100,誰要是想把它放到膝上,那非得被壓得彎腰不可。

軟體和服務

最終,IBM還是在2004年甩掉了個人電腦業務,將其出售給了聯想集團。

特裡·穆爾杜表示:「一直以來,在產品還沒有成為大眾商品時,商家就可以收取溢價。而一旦商品大眾化之後,中國就成了世界製造業中心。」

如今,IBM在軟體和服務上獲得了巨額利潤。

我們在安迪·斯坦佛-克拉克博士(Dr Andy Stanford-Clark)的帶領下遊覽了擁有約1500名員工的赫斯利研究中心。數年前,計算機硬體所有突破性的進展都是在此地得出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維氏航空(Vickers Aviation)曾在此處製造飛機。而如今,這裡的氣氛更像是大學校園而非工業場所,主要是作為軟體開發實驗室而存在。

當我們離開斯坦福·克拉克博士的辦公室時,他門上的LED銘牌顯示了克拉克已外出的文字,因為銘牌檢測到克拉克的手機離開了辦公室。

這屬於卡拉克一個同事的研究項目,而這個研究項目則隸屬於一個更大範圍的研究計劃,該計劃主要是探索使用傳感器在設備之間分享信息的方法。

在赫斯利研究中心,有許多房間被用來向遊客展示IBM的創新,從可以通過遙控器來改變電子紙上價格的模擬超市,到能通過手機來控制家用電器和監控能源使用情況的客廳。

雲計算

不過展示用到的大部分硬體乃至軟體都不是IBM開發的。IBM的科學家們視自己的技能為將最好的技術融和在一起,從而為客戶遇到的問題提供解決方案。

「20年前,IBM會開發一些自己認為是市場所需要的技術,然後再出售,」安迪·斯坦佛-克拉克說道:「不過現在我們是由客戶驅動的,客戶跟我們說自己需要什麼,我們再提供解決方案,而非製造特定的產品來滿足客戶需求。」

IBM還在大力推動雲計算技術,開發軟體來幫助大企業客戶轉到雲上去,並在為託管雲而建造大型數據中心。其還在尋求讓技術在醫療領域大放異彩的方法,通過傳感器對病人實施遠程監控。

不過這些都是高度競爭領域,IBM要像以前一樣在大型計算機市場中那樣佔據主導地位將十分困難。儘管如此,就IBM發展方向上所出現的變化而言,特裡·穆爾杜倒是看到了創新傳統的延續。

他指出,帶領IBM發展壯大的湯姆·沃森(Tom Watson)當初所採用的戰略依舊在運行。「當湯姆·沃森在1914年成為IBM總經理時,他認識到有許多沒有得到應用的好產品,於是他投入巨資用於研發以提升產品,並向客戶展示使用這些產品所得到的好處。這種研發精神還在,並在100年以後仍被IBM用來解決問題。」

不過要再延續100年,也就意味著要更快地適應變化的市場。而隨著技術變得越來越無形,描述IBM的業務也將越發困難。(管策)

相關焦點

  • 那些漂亮的打字機字體
    打字機的百年歷史長河中,打字機字體也隨之而不斷進化。
  • 金山小鎮的打字機「小狀元」
    「嗒嗒,嗒嗒嗒嗒……」    拿起一張白紙,放在打字機的皮管上,拉幾下換行手柄,敲幾下空格鍵,然後敲擊鍵盤,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字跡……    在不少人的印象裡,手動打字機早已成為電影裡的道具,卻不曾想,上海金山區楓涇鎮還藏有「可能是目前世界上最後一家手動打字機生產商」。
  • 從一縷烽煙到航運文化地標!吳淞百年的發展歷程,它都看到了……
    從一縷烽煙到航運文化地標!吳淞百年的發展歷程,它都看到了…… 2020-07-08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未都|打字機
    在打字都用電腦的今天,中文打字機遠離我們不過一代人的時間。
  • 雲安全日報200930:IBM雲管理解決方案發現任意執行代碼漏洞,需要...
    IBM Cloud Orchestrator(以前是IBM SmartCloud Orchestrator)是IBM公司一套雲管理解決方案。它為 IT 服務提供雲管理功能,支持通過易於使用的界面管理公有雲、私有雲和混合雲,使得企業可以整合本地數據中心資源,雲業務流程和雲服務的自動化部署。它可以為企業提供現成可用的模式和內容包,幫助企業加快配置和部署的速度。
  • 百米長卷金粉畫展現數百年漢正街發展歷程
    百米長卷金粉畫藝術再現了具有數百年歷史的漢正街發展歷程。從千年前的古琴臺到1683年的山陝會館、1831年的漢口龍王廟碼頭、1910年的漢口義勇消防聯合會大樓;從1980年的漢正街小商品市場、2000年的晴川橋到現在的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嘉裡中心、恒隆廣場、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廣場......百米畫卷讓你穿越歷史,徜徉古今,感受到漢正街的過去、現在和明天。
  • 忘記的中文打字機
    對中文打字機,許多年輕人也許沒有什麼印象。其實打字機是輕便印刷機的一種。原來只適用於西文,因為西文用字母拼成,比較簡單。而中文是方塊字,不能拼寫,字數很多,不易辦到。據有關文章記錄,清朝末年有個叫周厚坤的留學德國,他很想仿西文打字機創造中文打字機,於是開始專心研究。學成歸國,恰逢商務印書館正有此意,於是請他專力進行中文打字機的研製。
  • 歷史上的中文打字機
    1828年美國密西根州的威廉·伯特製造了一部名為「排字機」的機器,不久之後就取得專利,這是世界上第一部一般意義上打字機,打字機就這樣誕生了。但這臺打字機也有問題,並不很好用。它的字母是ABCDE排列下去的,這樣打字時非常不方便。 1868年一個記者克裡斯託夫·肖爾斯重新排定了字母在鍵盤上的排列,這種排列法就是沿用到現在的QWERTY排列法,這樣才算解決了鍵盤問題。
  • 世界汽車運動百年專題展開幕 展示百年汽車發展歷程
    中新網北京新聞1月18日電  「飛馳——世界汽車運動百年專題展」開展儀式18日在北京汽車博物館舉行,展覽通過講故事的方法,多維度展現汽車運動百餘年歷史的壯闊風貌。
  • 科技雲報導:剝離傳統業務,雲能扛起IBM這家百年老店嗎?
    新IBM的雲服務能否擔當百年老店的發展大任呢? 1.拆分出兩大業務版塊 IBM是一個大型的、成功的、自豪的百年企業 混合雲是可將公司的本地私有雲服務和第三方公有雲連接到單個靈活的基礎架構中一種計算環境,可以在公有雲和私有雲之間自由移動工作負載。
  • ibm waston
    ibmwaston 本專題為雷鋒網的ibm waston專題,內容全部來自雷鋒網精心選擇與ibm waston相關的最近資訊,雷鋒網讀懂智能與未來,擁有ibm waston資訊的信息,在這裡你能看到未來的世界。
  • 百年光輝歷程 全面建成小康——宜賓市敘州區商州鎮曬金小學開展...
    2020年12月16日上午,宜賓市敘州區商州鎮曬金小學通過商州鎮中心學校關於組織開展"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選拔為契機,組織開展了"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徵文演講活動。百年光輝中國夢,世紀滄桑強國路。百年光輝歷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我們一定能實現這個目標,小康目標!中國夢想!曬金小學在踐行!【來源:四川民生報導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老式打字機》插翅虎-協助拍攝
    打字機(Typewriter)是用以代替手工書寫、謄抄、複寫和刻制蠟板的機器。 打字機是用於書寫的一種機械的,電機的,或電子的設備。使用時,通過敲擊鍵盤上的某一個按鍵,該按鍵對應的字符的字模會打擊到色帶上,從而在紙或其他媒介上打出該字符。
  • 「人類第二次書寫革命」——打字機的誕生
    到了十九世紀中葉,隨著人類交流溝通的日益頻繁,人們對快速書寫出整潔美麗的文本的需求更加迫切,發明出一種真正實用的打字機成為當時無數發明家的畢生追求。但從無到有發明一個機器哪有那麼容易,這期間繼續湧現出了數十種新發明的打字機,但最終能投入商業生產的卻寥寥無幾。
  • 歷史上的「中文打字機」,曾是中國對西方技術壟斷的一次挑戰
    Douglas Heaven最近在《新科學人》網站刊發一篇文章,講述的中文打字機的歷史故事。看看中文打字機的發展,就能明白中國人是如何粉碎技術控制的。1900年,《舊金山調查者》(The San Francisco Examiner) 的讀者讀到一則消息,說報社在「中國城」(Chinatown)辦事處裝了一臺巨大的機器,兩個房間被打通,用來安置機器。
  • 風雅指南丨打字機誰不會?但你也未必回答得了這些問題
    小編本來想不通西方人為啥對這玩意兒這麼感興趣,直到看見「研發名單」裡還有米國中央情報局,好像猜到了點什麼……(別亂猜啊)。現在也有幸運兒收藏到罕見的中文打字機,美國史丹福大學副教授穆蘭尼就擁有12臺之多。
  • 《老照片說故事》老式打字機
    當年,村裡的吳媽媽一家要移民到巴西,家裡有許多物件要割捨或賣掉。母親看中了一臺用手操作的舊打字機。吳媽媽決定半買半送地賣給母親,從此這臺打字機就是我們家的一員了。記得那是一九六○年代的末期,還有二、三年我即將大學畢業。
  • 《老式打字機》青眼虎-協助拍攝
    打字機(Typewriter)是用以代替手工書寫、 謄抄、 複寫和刻制蠟板的機器。 打字機是用於書寫的一種機械的,電機的,或電子的設備。老式打字機【第1幅圖】此作品由衡陽攝影愛好者滑先生在著名的瀋陽地區拍攝
  • 《老式古董打字機》通臂猿-協助拍攝
    老式古董打字機可謂藝術品,那光滑的金屬曲面、華麗的雕刻,似乎能想像到沾著墨水的小鉛塊隨著手指在鍵盤上敲打而在空中跳躍的感覺。老式古董打字機【第1幅圖】此作品由鎮江攝影愛好者堵先生在著名的太原地區拍攝老式古董打字機【第2幅圖】此作品由瀋陽攝影愛好者顧先生在著名的海南地區拍攝
  • 打字機藝術 字母符號成畫筆
    圖說:庫克使用打字機創作的貝多芬肖像。圖/取自庫克IG 文/本報綜合外電報導 現在年輕人可能對打字機沒什麼印象,但有位二十三歲的藝術家用這個古早的東西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