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2020-07-08 數碼新一

數碼新一/原創文章

要說目前科技圈什麼最牽動國人的心,莫過於晶片了。

確實,晶片產業一直是我國的軟肋,從設計到製造的關鍵技術都牢牢的掌握在外國人手裡,而我們不過是拾人牙慧罷了。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還好這兩年華為海思麒麟的崛起讓國人看到了崛起的希望,在國際上也有了一席之地。然而就在今年又被美國打壓,過了90天後臺積電將停止代工,如果沒有找到應對方法,到時華為將面臨無芯可用。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如此危局該怎麼度過呢?近日有不少消息稱中科院研究出「碳基」晶片可解決國內的晶片問題。對此,小編是持有懷疑態度的,原因有三:

1.晶片設計不是那麼簡單,華為海思麒麟晶片這麼厲害也是在基於ARM架構而成的,這還是國內領先的,其他的廠商更不用說。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2.沒有先進的製造設備,華為目前遇到的難題是啥?那就是代工問題。一款頂級的晶片從無到有除了設計,還要經過流片,最後到成功上市還需要很多種程序,歸納到一起說就是製造。而有這個能力的就是頂級的晶片代工廠臺積電,當然它能有這個技術源自於不缺頂級的製造設備ASML的光刻機,而國產的差距就在這裡,『中芯國際』遲遲無法突破的原因就是沒有光刻機。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3.就算真的研究成功也無法和現有矽基晶片所匹敵,以目前臺積電最新的5nm工藝製程的晶片來講。國產製程還在16nm開外呢,連威脅都稱不上何來的「替代」呢?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那麼網上為什麼會出現大量國產『碳基晶片』研發成功,打破國外壟斷的消息呢?

小編為了搞清這一情況,特地私下查閱多方資料才了解到是怎麼回事。

原來在2019年,中科院研究所的殷華湘團隊公布:他們成功研發出3nm的碳基電晶體,僅相當於人體DNA的寬度。然而實際上這個3nm並不是我們熟悉的晶片製程工藝,而是指鉿鋯金屬氧化物薄膜的厚度,更不是整個器件都是3nm工藝。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任重而道遠啊,基於華為被制裁,國人對於國產晶片技術的崛起有著迫切心裡,可還是要認清現實,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的僵局,畢竟這不是一朝一夕就解決的。

那麼碳基材料對我們來說有什麼作用呢?

在今年的5月份,北京元芯碳基集成電路研究院公布一條消息,已經解決了困擾許久的碳基半導體的製備瓶頸,簡單的說我們可以使用碳基半導體材料了。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碳基半導體是一種區別於「矽」的材料,比矽更有潛力。用它製造出的電子器件除了性能更強,功耗更低外,在成本上也能降低不少,在未來晶片的製造上確實有很大幫助。

不能盲目自信,中科院3nm電晶體研製成功還未打破國產晶片僵局

當然了,碳基半導體的前身就是石墨烯,而石墨烯在多個重要領域都有不小的用途,比如衛生醫療、航天航空、柔韌性屏幕、新能源電池等.......未來可期

說了這麼多,就是警惕一些不合理的報導,回歸現實,脫離某些人編織的晶片美夢。

在科技領域的發展上從來都是循序漸進腳踏實地,而不是誇大其詞打嘴炮,不然就會如同03年的漢芯造假事件,終究是黃粱一夢罷了。

相關焦點

  • 國內某大學成功驗證實現3nm關鍵技術:GAA電晶體
    晶片製造特別是高端晶片製造一直是中國被卡脖子的關鍵技術,中芯國際的7nm就一直還未量產,而最近傳出國內某大學成功驗證實現3nm關鍵技術,我們來看看到底怎麼回事?
  • 好消息一個接一個,國產3nm晶片取得技術突破,EUV光刻機引進有望
    近期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周鵬團隊攻克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在3nm晶片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據報導稱,周鵬團隊驗證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 /1.2納米的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實現了高驅動電流和低洩漏電流的融合統一,為高性能低功耗電子器件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途徑。
  • 復旦專家搞定GAA電晶體,3nm晶片關鍵技術
    眾所周知,目前在的14nm、10nm、7nm、5nm晶片,在工藝上都是採用的FINFET工藝,也就是使用FinFET電晶體,這種電晶體是華人教授胡正明團隊研製的,而FinFET也叫做鰭式場效應電晶體。但當晶片即將進入到3nm時,出現了分歧,臺積電認為3nm也依然可以採用FinFET電晶體,但三星認為FinFET電晶體不足以滿足3nm晶片的需求,決定採用GAA電晶體。
  • 中科院宣布2nm晶片技術成功「破冰"
    中科院宣布2nm晶片技術已成功"破冰,PC電腦幾乎是被AMD和intel壟斷了,系統方面也是極,度依賴微軟和谷歌,可從去年中興事件開始,國產科技巨頭已經開始大力發展自主晶片產業,在Al晶片、電視機、手機晶片領域實現了巨大突破,尤其是華為海思晶片的正式崛起,也是逐漸打破美國技術壟斷,這半年來中國也是開始大力扶持晶片企業,國產晶片進入全新階段,更是出現了阿里含光800等頂級AI晶片,華為也是開始大力推進鴻蒙系統開發,國產晶片系統進入全新階段
  • 國產晶片還有出路!中科院院士發聲,新技術將實現彎道超車
    因為美國禁令的原因,很多企業都不能為華為代工晶片。而且目前國內的晶片製造技術和臺積電的技術有很好幾代的差距,依舊不能和解決晶片短缺的問題,其中不僅華為面臨很大的困境,國內其他的科技企業未來都將可能面對這樣的情景。
  • 國產「芯」即將到來! 上海微電子宣布22nm光刻機已研製成功
    國產「芯」即將到來! 上海微電子宣布22nm光刻機已研製成功 相信對於「光刻機」這類物件大家都不會陌生吧?畢竟自華為事件爆發以來,此事一直都成了廣大用戶關注的焦點。尤其是對於當下熱度最高的「國產芯」話題來講,光刻機更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
  • 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
    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國產晶片有戲了?3nm晶片關鍵技術被突破,復旦大學教授立功了。這一次的技術攻克是非常有針對性的,主要解決的就是目前5nm節點以下的電晶體技術,在圍柵多橋溝道電晶體上,成功實現了雙層溝道厚度分別為0.6/1.2nm工藝,在高驅動電流以及低洩漏電流上實現了完美的融合。
  • 臺積電3nm晶片將量產 華為2024年有望用上國產5nm晶片
    雖然臺積電丟失了華為這個大客戶,但是它銷量依舊不減,最近臺積電又傳新消息,有望在明年將試生產3nm晶片,據臺積電資料顯示,3nm製程相較於5nm,功耗將減少25-30%,其性能將有10%到15%的提高,臺積電還將推出一些技術創新,包括納米片和納米線,以及碳納米管等新材料用於晶片的研究,因為矽可能會在3nm之後被淘汰。
  • 中科院突然宣布石墨烯晶片研製成功,晶片格局或將有所改觀
    但是奈何美國的「追溯」令直接讓臺積電不能為華為供貨了,華為也失去了最先進的晶片製造來源,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大打折扣。但是最近中科院的一則消息讓華為重新看到了希望。眾所周知,中國科學院是中國重要的科研基地。許多重要的現代科技誕生於此,是中國科技前沿成果的聚集地。
  • 成功打破技術壟斷:國產22nm光刻機研發成功,國產「芯」即將到來
    尤其是對於當下熱度最高的「國產芯」話題來講,光刻機更是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可對於當下最為先進的光刻機設備來講,其也被掌握在極少數國家手中,這時關於國產光刻機的信息也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雖說目前我國的5nm中微半導體蝕刻機已得到了權威機構的認可,但光刻機領域一直都是我國晶片製造領域的一大短板。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國產22nm光刻機研發成功的消息無疑讓更多的用戶看到來全新的希望,對於22nm光刻機的到來,其不僅意味著成功打破技術壟斷!更意味著國產「芯」的即將到來。
  • 中科院發表「聲明」:僅研發出2納米電晶體,並不具備2納米晶片設計...
    近日,網絡熱傳中科院已經研發設計出2納米晶片。事實真相只說對了一半,「2納米」確實存在,但「2納米晶片」卻是失真。據快科技2020年1月13日報導(近期突然火起來,說明炒作嫌疑很高),中科院成功研發出了生產2nm及以下晶片工藝所需要的新型電晶體——疊層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
  • 中科院研發出了一種2nm及以下工藝的新型電晶體
    近日,中科院對外宣布,中國科學家研發除了新型垂直納米環柵電晶體,這種新型電晶體被視為2nm及一下工藝的主要技術候選。這意味著此項技術成熟後,國產2nm晶片有望成功「破冰」,意義重大。 目前最為先進的晶片製造技術為7nm+Euv工藝製程,比較出名的就是華為的麒麟990 5G晶片,內置了超過100億個電晶體。
  • 不再依賴臺積電,國產石墨烯晶片研製成功,華為有『救』了
    作為國產驕傲,華為被針對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所幸華為還有『備胎』手段應對制裁,不至於像中興那樣,公司被巨額罰款不說,還一度停擺不前。不過面對如同「小強」般的華為,美國當然不願意就此罷手,所以就有了從源頭出發,不給你代工晶片。
  • 中科院打破封鎖,突破2nm晶片關鍵技術
    而製造7nm晶片則必須使用EUV光刻機。沒有這臺光刻機,我國半導體行業的研發就會停滯不前嗎?據中芯國際財報顯示,我國14nm晶片生產線已經投入使用了,而12nm的晶片訂單也已經開始接單了。種種現象都在表示著,中芯國際開始研究下一代光刻機了。
  • 中國晶片迎來曙光,打破美國的壟斷,我國晶片技術即將迎來突破
    自從我國華為成功研製出5G技術後,美國就停止了對我國的晶片供應,因此,我國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的研製。對於晶片研製的這一領域,我國還有一個難題未被攻克,再加上美國突然停止向我國供應晶片,所以,為了防止我國發生晶片的供應不足的現象發生,中科院的院士夜以繼日的工作,為的就是攻破最後一個晶片難關。
  • 84歲老太造出國產晶片,為打破美國壟斷不退休,為祖國省上萬億
    晶片的作用有多麼重要呢?這麼來說,聯想和方正算是較大的企業了,但他們的利潤是也很低。原因之一便是買別人的晶片來組裝,算起來其實也只是組裝工廠。然而利潤低也就罷了,還得還看他人臉色,像國際CPU巨頭AMD與英特爾爭鬥的時候,就必須兩邊討好,這一切都是源於無芯,沒有技術便失去了制高點。
  •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石墨晶片獲重大突破,比現有晶片性能強10倍
    在眾多人們所依賴的電子產品中,晶片可以說是尤為重要的。一家高科技公司,如果不能生產出屬於自己的晶片,那麼它一定是無法走遠和發展強大的。最終只能被市場和社會發展所淘汰。所以核心技術才是最關鍵的,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其他國家卡住脖子,才能在真正意義上成為科技領域的領頭羊。前段時間,華為高管表示麒麟晶片可能就此絕版,因為西方對華為晶片進行了徹頭徹尾的封鎖。
  • 臺積電計劃2022年投產3nm工藝,3nm晶片究竟有多牛?
    我們還沒有用上5nm工藝的晶片,臺積電卻開始為3nm工藝做準備了,只能說科技發展實在太快了!臺積電3nm工藝準備了4波產能,其中首波產能中的大部分,將留給他們的大客戶蘋果。那麼3nm工藝製程的晶片性能有多牛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 國產晶片差距再被拉大!臺積電3nm製程明年量產,蘋果A16處理器首發
    由此來看,晶片是一個燒錢的行業。 而且臺積電這個龍頭企業在3nm規劃上從建廠到投產還需要3年時間,從這其中大家也能看得出,國產晶片的發展要有多難,臺積電的3年,可能國內企業要走6年或者更長時間。而且現在10nm的瓶頸還沒突破,真的是任重而道遠。
  • 中科院新型電晶體研發成功,有望彎道超車
    中國經過近40年的改革開放,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不管是基建領域還是5G通訊領域都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不過就是這個飛機發動機和高端晶片這個領域還落後於世界先進水平。國產晶片就要來了!中科院院士取得重大突破,將會「跳躍」超車,中國擁有後發優勢,彎道超車即將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