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粥是我國的一種文化,很多人都喜歡喝粥,尤其夏天時,沒有什麼胃口,喝粥更是很多人的選擇。
但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因為醫生一直建議要「多幹少稀」,儘量不要喝粥,以幹的為主,從而使喝粥成了一種奢望。
那麼是否糖尿病患者真的不能喝粥呢?是否真的一喝就會血糖飆升呢?
的確,如果煮得太久的粥,尤其是大米粥,澱粉會分解成為人體非常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從而使血糖飆升,而且很容易吸收,吃完一會又餓了,還容易增加食物的攝入,不利於血糖的控制,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喝粥是不好的一種選擇。
但是也並不是說一定不能喝粥,記住這5個原則,適量食用也是可以的
1. 粥不要煮太久
澱粉高溫蒸煮越久,越容易糊化,越容易被人體吸收,從而會快速升血糖。
所以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無論是煮什麼粥都不能煮太多,只要煮熟就行,那樣才可以減緩吸收的速度,從而減緩血糖的升高。
2. 早餐不宜吃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由於身體激素的原因,早上的血糖會偏高,不容易控制,如果早上喝粥,很容易導致血糖波動大,從而不利於血糖的控制。
所以糖尿病患者早餐最好不要喝粥,如果喜歡的話,儘量選午餐或晚餐的時候適量食用。
3. 品種不要太單一
一般來說,只是大米這些精細糧煮的粥是不建議糖尿病患者吃的,如果要喝粥儘量加一些粗雜糧進行一起煮,如燕麥粥、八寶粥等。這樣粥含有的膳食纖維比較豐富,可以減緩消化的速度。
而且煮粥時還可以加入一些蔬菜、魚蝦肉類等進行一起,營養更均衡,而且也可以減緩吸收的速度,更適合糖尿病患者吃。
4. 不要趁熱吃
澱粉的吸收與轉化與溫度也有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溫度越高,越容易轉化為葡萄糖,使血糖快速升高。
而放涼後,澱粉會轉化為抗性澱粉,不會那麼容易被人體吸收,從而不會那麼容易升血糖。
所以糖尿病患者想喝粥時,一定要注意粥要放涼之後再吃。
5. 不要一次吃太多
就算是雜糧粥,含有的澱粉量也是比較高的,不要一次性攝入過多,喝粥時儘量先吃點菜,填一下肚子再喝粥,不要過於飢餓時喝粥,如果不控制好量,一次性攝入過多,也是會導致血糖飆升的,一定要注意。
糖尿病患者想要喝粥,這5個原則一定要謹記,要不然會導致血糖飆升,導致血糖波動大,從而導致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