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紅牛爭奪戰,誰是贏家?

2020-12-26 騰訊網

作者 | 郝美平

來源 | 野馬財經

圍繞「紅牛商標」的百億豪門爭奪戰,在歷時3年多的博弈後,暫時落下帷幕。不過在「紅牛商標」的博弈背後,功能飲料的江湖已經悄然發生變化。

「你的能量,超乎你想像」,相信沒有紅牛的廣告詞觸及不到的人群。

不過實際上,我們所熟悉的紅牛並非土生土長的國民品牌,而是來自泰國。最初紅牛飲料由許書標於1975年研發,當時名叫Kratingdaeng(意為:紅牛),因為口感獨特且具有提神功效,自推出後,一時間風靡大眾,並迅速成為泰國最受歡迎的能量飲料之一。

後來,許書標認識了向本公司銷售消費品的奧地利商人迪特裡希·馬特希茨先生(Mr.Dietrich Mateschitz)。1984年他與許書標先生合資在奧地利設立了「Red Bull GmbH(紅牛有限公司)」(許氏家族持有51%的股份,馬特希茨先生持股49%),把紅牛飲料出口到全球70個國家。

1993年,許書標在中國海南設立了「海南紅牛飲料有限公司」,開始將紅牛飲料引入中國。1995年,許書標與嚴彬等各方股東合資成立了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紅牛中國」)。與和奧地利商人的合作類似,許氏家族成為了合資公司的控股股東。

許氏家族為紅牛中國提供相應的工藝技術、產品配方及商標許可等支持,嚴彬時任董事長,負責紅牛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此後「紅牛」作為功能飲料的代表逐漸火遍中國。嚴彬也憑藉運營紅牛身價一路水漲船高,一次次登上福布斯富豪榜、胡潤百富榜。

然而隨著紅牛的快速發展,「紅牛」商標問題成為懸掛在嚴彬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紅牛」商標始終掌握在許氏家族和天絲醫藥手裡,與紅牛中國的「紅牛」商標許可協議基本上是每十年一籤。

2016年10月天絲醫藥對紅牛中國的商標許可協議再次到期,泰國天絲表示不再續約。2017年8月18日,天絲醫藥及許氏家族宣布,「已向嚴彬先生及其擁有或控制的數家公司提起法律訴訟。理由涉及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以及與未經許可生產、銷售紅牛產品相關的其他行為。」

隨後,嚴彬利用紅牛中國及其華彬集團的關聯公司針對天絲醫藥就紅牛商標權屬、股權等發起了一系列對抗性訴訟。至此「有能量,無限量」的紅牛陷入曠日持久的紛爭,雙方關於商標糾紛的訴訟、爭鬥不斷。

一審確認「紅牛系列商標」歸天絲醫藥

11月25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駁回了紅牛中國要求法院確認紅牛公司對17個「紅牛系列商標」享有的所有者合法權益,並要求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絲醫藥」)支付37.53億元廣告宣傳費用的全部訴訟請求。此外,紅牛中國還需承擔1880萬元的訴訟費。

一審判決從法律上確認了「紅牛系列商標」的權屬狀態均歸泰國天絲所有。

在訴訟被駁回後,11月28日,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發布聲明表示對北京高院的一審判決不予認可。

這場判決,再次將人們的視線拉回了這場關於「紅牛商標」的百億豪門爭奪戰。

「紅牛中國之父」在體系外「另起爐灶」

對於嚴彬而言,紅牛是助他在中國飲料市場縱橫馳騁的千裡馬,是維繫其商業帝國的強大現金「牛」。華彬集團前執行總裁倪松華曾經介紹,紅牛業務佔華彬集團現金流的大約 90%。

華彬集團披露的數據顯示,紅牛進入中國的前十年,年銷量不足2億罐,公司尚未達到盈虧平衡;到2004年,紅牛的銷售額首次突破10億元,2005年開始扭虧為盈;2010年-2015年,紅牛年銷售額從55億元增長到230億元。隨著紅牛在中國的成功,嚴彬也被稱作「紅牛中國之父」。

不過在紅牛中國高速發展的同時,嚴彬在合資公司之外也另起爐灶。

野馬財經梳理發現,2007年至2009年年間,紅牛中國陸續註銷了很多公司,例如,2007年山東分公司被註銷,2008年陝西分公司被註銷。這三年間,紅牛中國累計至少13家分公司被註銷。

此消彼長,與此同時,在2007年-2009年,隸屬於華彬系的北京紅牛卻陸續在陝西、山東等地成立了紅牛飲料的銷售分公司。「紅牛中國」開始變得廣泛而模糊。

從股權分配來看,紅牛中國是許氏家族、嚴彬旗下公司以及一國資企業共同持股的,這一合資公司在授權期內是公認的在華生產、經營方。工商登記顯示紅牛中國的股份泰國紅牛持股佔比88%,北京市懷柔區鄉鎮企業總公司(懷柔國資委獨資國有企業)佔1%,英特生物製藥控股有限公司(許氏家族獨資公司)佔7%,環球市場控股有限公司(嚴彬獨資公司)佔4%。其中泰國紅牛中,許氏家族和嚴彬對泰國紅牛的持股比例分別為51%和49%。折算下來許氏家族和嚴彬對紅牛中國的股權分別為51.88%和47.12%。許氏家族仍然是控股股東。

不過如今,嚴彬背後的「華彬系」持有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及20多家分公司,以及北京紅牛飲料銷售有限公司的約10家全資子公司等。而「紅牛中國已經變成了一個很小的加工基地。」華彬集團也因此掌握了紅牛在中國的銷售渠道和大部分生產加工。

2012年隨著許書標的去世,天絲集團掌權人變更,許氏家族開始梳理紅牛在中國的業務逐漸意識到紅牛業務在中國的問題,自2014年起雙方間就進行了長達數年的談判,但是卻未能達成一致。2016年10月,紅牛商標許可合同到期之後,天絲醫藥表示不再續約。不過,紅牛中國以及華彬系紅牛工廠還在使用紅牛商標進行生產。

判決書截圖——最後一份商標許可協議顯示合同於2016年10月6日到期

於是2017年7月,隨著許氏家族的一紙聲明,紅牛商標糾紛就此公之於眾。眾多矛盾背後,天絲醫藥狀告嚴彬及其擁有或控制的數家公司的主要原因:一、嚴彬在紅牛中國體系之外設立多個工廠和銷售公司,偷偷轉移業務與利潤;二、泰方作為紅牛中國的大股東,從未收到一分錢分紅。

2018年9月隨著紅牛中國工商登記的營業期限屆滿,天絲醫藥和紅牛中國的紛爭進入白熾化階段。2018年10月24日,泰國天絲公司發布聲明,稱紅牛中國的營業期限已滿,紅牛泰國已於2018年10月15日依法向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強制清算紅牛中國的法律程序。

隨後,紅牛中國強勢反擊,在官網公布了由嚴彬之女嚴丹驊授權泰國律師事務所(Korpniti Law Office)發布的聲明,稱紅牛中國是「依據五十年合作協議經營」,並將在該事務所網站向全球公布1995年五十年協議及合資合同。然而,協議及合資合同至今仍然沒有對外公布。

儲備糧草,赤身肉搏

如今,一審判決結束,紅牛商標權益案中天絲醫藥贏得了這場官司。不過不論是泰國天絲還是紅牛中國背後的華彬集團,都已經在開闢「第二戰場」。

2019年底,華彬快速消費品集團的最新業績顯示,2019年華彬快消全品類銷售額約241億元,其中紅牛飲料的銷售額是223億元,佔總銷售額的92.5%。由此可見,紅牛飲料對於華彬集團的重要程度。

那麼失去紅牛,對於嚴彬到底意味著什麼?此前食品飲料行業人士肖竹青就曾對野馬財經分析稱,失去紅牛對華彬集團可以說是滅頂之災,華彬集團近年來一直試圖藉助紅牛的渠道為戰馬開疆拓土,但收效一般。

事實上,對於失去紅牛,華彬集團也早有布局。2014年,華彬集團收購了美國天然椰子水品牌Vitacoco的25%股權,負責其在中華大區的銷售與推廣;2015年,華彬集團與德國少兒果汁品牌果倍爽合作,負責果倍爽在中國市場的生產、銷售和運營。

此外,華彬集團還推出另一款功能型飲料——「戰馬」,計劃改變對紅牛的過度依賴。2018年6月,華彬再推Voss水的國產版,嚴彬多次站臺。

華彬集團多品牌運營現狀

最新的數據顯示,2019年華彬集團主推的戰馬飲料銷售約13.3億元,佔總銷售額的5.5%,與紅牛的體量相距甚遠。

雖然華彬集團轉型為多品牌運營,但其他飲料品牌目前還不成氣候。

而許氏家族與嚴彬在法律層面相互較量的同時,也在做兩手準備。 天絲集團是泰國領先的食品和飲料公司之一,擁有包括四個產品類別(能量飲料、電解質飲料、功能飲料和零食)的多元化產品組合和九個產品品牌下的 30 多個產品線。

2019年6月,天絲醫藥聯合中國市場新的合作夥伴推出了紅牛安奈吉飲料,此後又於2019年12月宣布將原裝進口紅牛引入中國市場,與華彬集團正面交鋒。

原裝進口紅牛登錄京東

此外,天絲集團於2019年9月在北京註冊了一家新的公司,註冊資本為1億元,主要經營範圍包括貨物進出口、食品銷售等。其進軍中國市場的決心可見一斑。

天絲集團旗下部分產品

商場如戰場,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

對於嚴彬掌舵的華彬集團而言,其應對失去紅牛危機的準備還遠遠不止於此。雖然紅牛中國開創了國內市場的功能性飲料,但是這一市場如今後來者眾多。其中,華彬集團在國內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東鵬特飲。

東鵬特飲於今年6月提交IPO申請,加華資本是其唯一的機構投資人。加華資本的創始人宋向前曾公開表示:「全世界最成功的飲料就兩個,一個紅牛一個可口可樂。」

不過宋向前強調:「目前紅牛中國有一個硬傷是因為它是商標授權企業,2017年商標授權到期、2018年合資經營到期。紅牛商標問題釋放的巨大市場空間,需要類似的品牌來填補。」宋向前同時透露,「紅牛中國的老闆嚴彬也是我的大LP」。這樣看來,嚴彬似乎也是東鵬特飲幕後的真正投資人之一。現實演繹了什麼叫「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

加華資本部分投資人(其中包含華彬集團)

歐睿諮詢數據顯示,中國功能飲料市場規模自2014年起已達千億元級別,2017年市場規模約為1079億元,預計2022年將達到1228億元。

巨大的市場「藍海」,給了後來者新的機會,不過對於紅牛中國來說,卻是新的挑戰。如今隨著國內的一審判決出爐,紅牛系列商標歸屬天絲醫藥,嚴彬和他的華彬集團前路並不明朗。

1月5日晚,紅牛中國發布公告稱紅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終審駁回紅牛泰國公司、英特公司提出的對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強制申請。

嚴彬看似扳回一局,不過隨後天絲醫藥回應稱「清算申請被駁回的唯一原因是華彬集團提起的泰紅牛和英特生物股東身份的訴訟案件,因而暫時性地駁回了泰國紅牛和英特生物的清算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的申請。《民事裁定書》自始至終並未否認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合資經營期限屆滿的事實,也並未認定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不滿足清算的法定條件」。

同時天絲醫藥強調「英特生物的股東資格確認案已於2019年5月29日由第二國際商事法庭(CICC)公開開庭審理,該案即將做出判決。相信隨著相關案件的逐步判決,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進行清算也將是必然的結局」。

隨著兩者的唇槍舌戰,紅牛中國何去何從更加撲朔迷離。或許只有時間能給我們答案。如今隨著最高院國際商事法庭對紅牛糾紛核心案件的逐一審理,這個答案相信不久也可以水落石出了。

相關焦點

  • 紅牛糾紛五年現象:程序正義和社會公義之辯
    彼時,泰國天絲創始人許書標先生去世已2年,第二代繼承人開始不滿在華利益,實際經營者和控制人華彬集團為保全繼續合作,將合資公司註冊的商標等智慧財產權文件轉給泰國天絲和奧地利紅牛,為後面的談判和糾紛訴訟埋下隱患。紅牛糾紛進入第五年仍未落幕,消費者只看到「蠻牛」,只重逐利、偏離初心的訴訟戰爭,沒有贏家。
  • 紅牛再演商標爭奪戰,功能飲料市場重新洗牌,如何辨別真假紅牛?
    根據天絲公司的說法,中國紅牛此前得以使用紅牛金罐包裝和商標,是基於天絲集團的授權。鑑於泰國天絲公司和中國紅牛之間的商標許可合同已經於2016年10月到期,且中國紅牛的合資經營期限也已屆滿,中國紅牛不再享有使用「紅牛」系列商標、金罐包裝以及其他任何與泰國天絲公司在華註冊的「紅牛」系列商標有關的權利。
  • 紅牛「約架」又來了,市場3種紅牛,誰是正版?損害消費者知情權
    事實上,市面上有三種紅牛產品,都是一樣的包裝,不少人從小喝到大中國紅牛,實際上是「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那另外兩種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紅牛安奈吉飲料又是什麼回事呢?不僅包裝相同,連標籤也一樣。如果你對紅牛4年的商標「爭奪」有所了解,你就會明白為什麼了。首先,為什麼會有三種紅牛?
  • 美團對抗餓了麼推出「百億飯補」,贏家會是誰?
    最近,餓了麼率先宣布「百億補貼」正式上線,這讓我想起某多多的口號,並且官方表示:未來百億補貼將成為常態化。」,美團自然也不會袖手旁觀,眼巴巴的看著自己的用戶流失,為了對抗餓了麼的來勢洶洶,美團也舉行了「百億飯補」進行回擊,近期雙方肯定會陷入補貼混戰當中。
  • 背靠千億巨頭,這款功能飲料在中國一年賣出近百億,影響力超紅牛
    商場貨架上,琳琅滿目的飲料品牌讓人眼花繚亂,除了有東鵬特飲、樂虎、尖叫、啟力等國內品牌,紅牛、佳得樂、魔爪、寶礦力水特等外國品牌,伊利、王老吉、盼盼等巨頭也均有布局。其中,紅牛是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去年銷售223億元,同比增長5%。不過從品牌影響力來看,有一款飲料超過了紅牛。
  • 她50歲創業,靠「不入流」的小東西,年入百億,成紅牛背後的女人
    如今的飲料市場上火熱的紅牛品牌,它的易拉罐包裝便是由這個女企業家背後的包裝公司提供的。她便是奧瑞金包裝的創始人——關玉香1939年,是一個時代動蕩、戰火紛飛的年代,關玉香便是在那一年出生於遼寧瀋陽。後來已經到了快20歲年紀的她,因為父母工作的原因,關玉香跟著軍人身份的姥爺來到了北京生活。
  • 市場驚現三種「紅牛」 消費者知情權誰來保護
    這三種「紅牛」分別是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出品的「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以下簡稱紅牛)、廣州曜能量飲料有限公司委託生產的「紅牛牌安奈吉飲料」(以下簡稱安奈吉)以及原產地為泰國,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的「紅牛牌維生素風味飲料」(以下簡稱紅牛風味飲料)。
  • 超百億市值直播平臺誕生!鬥魚、虎牙官宣合併,騰訊成最大贏家?
    有蛋糕誰不愛吃,網際網路衍生之下的流量直播行業就是這塊蛋糕,能夠看到其中利潤和發展潛力的公司都想參與一下。10月12日,鬥魚和虎牙共同宣布兩者將進行總市值1:1進行對價換股,開始合併,雙方預計合併將在2021年上半年完成,這就意味著新的超百億市值直播平臺即將誕生
  • 紅牛為何放棄阿爾本選擇佩雷茲?總是一打二讓紅牛看不到爭冠機會
    除了兩次引擎故障之外,佩雷茲在他參加的每一場比賽中都拿到了積分——這種穩定性正是阿爾本整個賽季都缺少的,這也可能成為明年紅牛與梅賽德斯冠軍爭奪戰的關鍵因素。 從理論上講,讓佩雷茲取代阿爾本的理由是非常明確的。 阿爾本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 紅牛下個引擎供應商會是誰?
    紅牛車隊的馬克斯·維斯塔潘在70周年大獎賽上取得了一場勝利,小紅牛車隊的皮埃爾·加斯利在義大利大獎賽上取得了一場勝利。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本田贏得總冠軍的雄心壯志短期內難以實現,再加上對F1項目不斷增加的成本的擔憂,於是本田作出了退出的決定。本田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們將把資源集中到燃料電池汽車和電動汽車領域。
  • 「中國紅牛養父」拿得起,卻放不下
    ▲從左到右依次為:Stephen Gibson,嚴丹驊,嚴彬在國內,嚴彬和許氏家族的「中國紅牛品牌」爭奪戰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隨後,泰國天絲又進行了強勢回應,稱駁回只是「暫時」的,「股東資格確認案不日即將做出判決….相信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進行清算也將是必然的結局。」中國紅牛再次前途未卜。嚴彬和許氏家族的「中國紅牛品牌」爭奪戰愈演愈烈,對此不再贅述,本文從此次糾紛出發,幫助讀者去了解一個更加生動豐滿的「中國紅牛之父」。
  • 中國紅牛向天絲索賠37億廣告費一審駁回 將繼續上訴
    此前,紅牛品牌在中國的實際運營方、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簡稱「中國紅牛」)將紅牛品牌所有者、天絲醫藥保健有限公司(簡稱「泰國天絲」)告上法庭,訴訟請求主要包括:1、請求法院確認中國紅牛「對紅牛系列商標」享有所有者的合法權益;2、要求因商標成功而獲得巨大利益的泰國天絲承擔37.5億元的廣告費。
  • 三罐紅牛誰才是「正版」?「孿生」兄弟的暗戰,損害消費者知情權
    如果說王老吉和加多寶還有名字上的區別,紅牛的問題可能就更費解了。現在該品牌在市場上,有三種紅牛,並且都在售賣。他們除了名字相似以外,就連包裝都是統一的金色罐裝。只是在外包裝上,有一行小字區分不同的品牌。三款都是正品,自然哪一款都可以。但是正是因為三款並存的情況,讓消費者的知情權受到了「侵害」,一起來研究一下吧!
  • 金罐紅牛商標再惹爭議 功能飲料市場誰主沉浮?
    記者走訪北京多家商超發現,貨架上,有3款包裝非常類似的紅牛飲料擺放在一起銷售,只有罐底的文字能將二者直觀區分,華彬的紅牛產品罐底寫著「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天絲新推出進口紅牛則標記為「紅牛維生素風味飲料」,淨含量均為250毫升,價格方面,由於正在做促銷活動,華彬的紅牛便宜0.5元。
  • 盤點:食品界充滿魔性的廣告語,每一個都價值百億!!
    產品與廣告的完美集合,成就一個個十億級,百億級的產品,書寫一個個業界傳奇。廣告不是產品的全部,卻是每一個產品火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充滿魔性的廣告語成就了一個個品牌,簡單的幾個字,價值絕對超過百億。  今天,就盤點一下這些價值百億的廣告語:  01 農夫山泉有點甜
  • 百億補貼,誰才是頭號「玩」家
    由此衍生出的「618」、「55」等大促也就不足為奇,而隨著電商市場將更多目光投射在下沉市場之上,現在的購物狂歡,也變成了一場「補貼」與「福利」齊飛的戰場——在已經開啟的「99節」購物戰場上,各家電商平臺都卯足了勁,手持「百億補貼」等各種殺招,準備一決高下。01拼價格,誰最有機會成為百億補貼戰場主咖?
  • 紅牛大敗局
    其中一頭「紅牛」,是以嚴彬為首的華彬集團——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嚴彬與紅牛配方創始人許書標達成授權合作,聯合成立紅牛維他命飲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紅牛」)入局中國市場並掌權以來,這一金色的紅牛小罐,以6元定價,每年幾十億罐銷量,讓華彬集團這家外企賺的盆滿缽滿。
  • 6500字|圍繞「50年協議」,中國紅牛譴責天絲混淆視聽
    天絲紅牛風味飲料是普通飲料,相較中國紅牛公司的產品,沒有賴氨酸,維生素含量也差不少;紅牛安奈吉借道廣州曜能量公司「藍帽子」保健食品證書,是保健食品,但添加了西洋參成分,與消費者熟悉的紅牛口味不一致。紅牛小金罐家喻戶曉,普通消費者購買之前一般都不太了解3個紅牛混賣現象,極容易拿錯,有的消費者買了之後還以為是「假紅牛」。
  • 聚划算VS拼多多,百億補貼大戰,誰才是最終贏家?
    在最近幾年的大促之中,百億補貼成為各家武器庫中頻繁亮相的一柄利器,一方面在於,消費者經過了多年各家大促的輪番轟炸,對複雜的運營活動有所疲勞,人們更青睞簡單直接的優惠方式,另一方面,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面向 C 端的有效動作會迅速被對手們跟進,最終形成一種相對趨同的策略。
  • ...爆胎奪冠」好運氣背後,紅牛的腸子悔青了,法拉利又「撿皮夾子」
    紅牛車隊的維斯塔潘因為換胎錯失反超奪冠的時機,屈居第二。法拉利車手勒克萊爾幸運登上領獎臺,獲得第一名。另一名法拉利車手維特爾擠到第10名,拿到1個積分。 本站比賽,梅賽德斯賽車再次展現出強大的統治力。雖然在發車階段,漢密爾頓由於起步不利,險些被隊友博塔斯超越,但比賽的懸念已經集中在他倆誰是冠軍誰是亞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