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曾說過這樣一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並解釋道:這句話是為了說明創業型企業成功的本質是找到風口。而對於高速發展中的企業來說,種種現象也驗證著這樣一句話,當行業水位上漲,「豬」亦會被衝走。
遵循相似的道理,在線教育行業近些年亦是乘風起航。在新科技加持、用戶流量紅利之下,催生了一大批規模高速增長的企業。而且當在線教育行業逐漸遠離風口時,綜合獲客成本水位逐漸抬升時,只注重規模的企業正被逐漸淹沒;唯有兼具大規模和高商業效率的「巨象」企業才能生存下來。
8月31日,國內最大的K12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發布2020年暑期業績。付費課學員、增長速度、用戶規模,均保持行業領先;獲客成本行業最低。無疑,在線教育行業「巨象」已經登場。
巨象奔襲 商業效率成在線教育角力點
疫情防控背景,加劇了原本激烈的獲客大戰。春節伊始,在線教育頭部公司就開始備戰搶生源。每年例行的暑期大戰,擴大成打滿全年的「超限戰」。整個2020上半年,1.94億中國中小學生都忙於線下向線上學習的遷移。這對在線教育行業是巨大的挑戰,也是發展的機遇。
行業高速發展,競爭洪流中,要獲得投資者和市場認可,在線教育公司就必須講出自己的故事,要麼提升市場佔有率,做大規模;要麼降低獲客成本,提升商業效率;規模與效率二者至少要佔其一。各家公司基因不同,選擇的發展路線自然差異,物種上的差異分化也日益明顯。
自然而然的,作業幫選擇在商業效率方面苦練內功,提升自身在行業內的「身高」。 由於作業幫構建了高效的端內端外雙循環,端內、端外合併計算,大幅拉低了綜合獲客成本,在競爭鏈條的第一步就佔據了先機。作業幫自有流量對拉新的貢獻達到三分之二,意味著每拉新3個學員,就有2個來自自有流量,只有1個來自外部投放。
簡單測算可知,與完全依賴外部投放的公司相比,其綜合獲客成本僅為三分之一左右,僅有行業平均值一半不到。反過來測算,這也意味著作業幫綜合ROI(收入/成本)可達行業平均的兩倍以上。作業幫內部人士透露「所以我們一年可回本。」
自我進化 作業幫跨越獲客成本水位
實際上,在提升商業效率方面,作業幫早有準備,早在2018年底,作業幫開始推出端內投放系統,「大家提出,為什麼不把作業幫APP當成朋友圈、抖音,把外部平臺營銷方法應用到自有APP上?」
作業幫技術負責人羅亮曾表示,團隊通過數據挖掘分析,勾勒出三幅畫像,一是用戶畫像,二是2.5億題庫題目畫像,三是不同品類課程畫像,其中僅用戶畫像就有上百個維度來刻畫。通過對用戶畫像和用戶所搜題目畫像的洞察,就可精準分析其所需的課程畫像,進而實現長效的自我進化,提升教育服務水平。
目前,作為中國唯一月活過億、唯一進入全網Top30的教育類超級APP,作業幫APP擁有行業領先的眾多剛需功能和場景,持續解決用戶在線學習痛點。綜合服務的加持也讓作業幫成功跨越獲客成本水位,沉穩地前行。
可以預見,伴隨行業投放獲客成本的水位大幅超過臨界點,企業是否具有自有流量等結構性優勢,就越發凸顯。獲客效率、轉化效率、管理效率等也變得異常重要。而作業幫這頭「巨象」無疑會憑藉商業效率優勢趟過更多「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