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於年初的疫情,擋住了全國1.94億中小學&34;們在寒假後如期&34;的腳步,教育部門倡導的&34;,讓K12在線教育成為剛需。
據媒體公開報導,今年暑期在線教育行業在幾家短視頻平臺用戶曝光重合度已超過一半,這意味著各家公司都在搶奪同一批用戶,大家只能採取不計成本、激進投放的策略&34;。
對於行業內&34;的頭部企業而言,降低獲客成本已成共識,卻也是少有人走成的路。
獲客成本扼住K12在線教育行業的喉嚨
毫無疑問,K12在線教育成為剛需對整個行業都是重大利好。大規模用戶湧進,代表著成為行業巨頭的可能性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增加,但也意味著業內&34;需要付出更大的獲客成本。
2020年,整個行業都忙於獲客,真金白銀被不斷砸向這個潛力龐大的市場。
某短視頻平臺教育商業化負責人曾對媒體表示,今年暑期在線教育頭部公司均有大筆營銷費用加持,&34;
企業有需求,流量供給側各渠道議價能力持續增強,有些廣告投放系統在6月傳統大促期間的流量價格上漲一半。
一位長期關注在線教育的投資機構人士計算出了一個數據,拉新一個正價課學員人次的終生毛利潤在2300元左右,這也是行業內獲客成本的臨界點。但2020年暑期,行業各家的投放獲客成本普遍大幅上漲達到3000元。
戶外廣告投放、電梯廣告投放、春季免費課、高三衝刺免費課、籤約代言人……種種手段下,2020年,K12在線教育行業投入的獲客成本超過60億元,比2019年多出20-30億元。
獲客成本節節攀升,讓多數玩家陷入&34;的尷尬,獲客成本成了整個K12在線教育行業的痛點。
作業幫另闢&34;路徑 呼籲行業理性投放
日前作業幫公布的2020暑期數據中,作業幫的綜合獲客成本不足行業平均值一半。某長期觀察在線教育的投資人分析說,從付費課學員規模、總用戶規模以及獲客成本看,作業幫的幾個關鍵指標開始超越行業老大。
據作業幫聯合創始人陳恭明介紹,公司的獲客策略是充分利用自有流量,實現端內端外流量&34;,並相互促進。
自有流量從何而來?兩年前的作業幫也為此困惑不已,外部廣告和自己的課程廣告,但轉化效果很一般。經過反思後,2018年底推出端內投放系統,把外部平臺營銷方法應用到自有APP上。
作業幫2020年暑期數據讓&34;這種低價但高效獲客的方式站住了腳。
數據顯示,今年作業幫直播課暑期正價班新增學員中,超過67%源於自有流量,外部投放獲客的只佔33%。而這33%的外採流量即使未能即時轉化為學員,也有超過三分之二被作業幫APP所吸引,沉澱為自有用戶,可以留待後續轉化。
據悉,由於流量更加垂直、精準,自2018年底至今,作業幫端內流量轉化效率翻了10倍。
&34;陳恭明說。
陳恭明表示,伴隨行業投放獲客成本大幅超過臨界點,自有流量等結構性優勢越發凸顯,獲客效率、轉化效率、管理效率等也變得異常重要。
&34;陳恭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