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引領進步 創新驅動發展——宿州市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2021-01-05 央廣網

日前,記者從「美好宿州『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時期,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主線,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機制改革,紮實推進全市科技創新「151工程」(即「一抓五促一提升」,以科技項目建設為總抓手,促進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促進科技成果創造轉化,促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壯大,促進政產學研用金合作,促進科技人才團隊建設,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管理水平),科技創新工作取得多項新突破,科技創新能力得到新提升。   科技創新政策持續完善。堅持抓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頂層設計,提高規劃引領作用。在2017年出臺《宿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支持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意見》的基礎上,2019年根據我市科技創新工作不斷變化情況,及時修訂出臺《宿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支持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意見》,從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科技人才團隊建設、科技計劃項目實施等諸多方面,支持科技創新各類活動。以此為主體文件,隨後修訂出臺《宿州市鼓勵全市加大研發經費投入的實施細則(試行)》《宿州市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實施細則(修訂)》《宿州市眾創空間備案實施細則(修訂)》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不斷健全完善「1+N」科技創新政策體系。   

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現代農業等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瞄準雲計算大數據、石墨烯、智能製造、動力電池、生物技術、循環經濟等前沿性領域,大力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培養高新技術企業。將技術領域符合、創新能力較強、市場前景較好的科技企業,按照成熟期、成長期、初創期類型,分類納入高新技術培育庫,初步形成「發現一批、服務一批、推薦一批」的梯隊培育機制。「十三五」末,全市預計高新技術企業保有量180家,比「十二五」末新增118家,增幅達到190%;全市預計兌現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1億元以上,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實率達到100%;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連續多年全省第一。  

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市委、市政府相繼出臺《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進皖北領先人才高地建設的實施意見》《宿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支持技工大省建設政策的實施意見》《宿州市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實施細則(修訂)》等一系列文件,為吸納和集聚科技人才提供政策指引。全市實施人才引進培養工程以來,全市共獲批省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家,市級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11家;共引進博士及副高以上高端科技人才289人;建立高層次科技人才庫,入庫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34個,高端科技人才總量得到大幅提升。在農業科技人才方面,積極開展「三區」人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近年來,動態調整選派科技特派員隊伍,每年保持省級科技特派員75名、市級科技特派員80名,逐步實現科技特派員和技術服務鄉鎮全覆蓋。

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十三五」期間,我市獲國家級眾創空間備案1家,實現孵化平臺建設國家級「零」的突破。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國家級眾創空間備案1家;科技部備案星創天地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省級備案院士工作站9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3家,省級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1家,省級備案眾創空間8家,省級孵化器2家,省級科技特派員工作站14家;市級科技孵化器2家,市級備案眾創空間15家。全市孵化器合作共同體建設為全省首創,已付諸實施;宿州-上海等異地聯合孵化工作正在推進。

科技計劃項目管理逐步完善。主動對接國家、省科技重大專項,組織實施一批市科技計劃項目,充分發揮項目帶動作用,激發創新主體活力,突破核心技術和關鍵共性技術,搶佔產業發展制高點。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市共爭取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項目8項,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23項,省重點研發與科技計劃項目27項,其他各類獎補項目50餘項。截至目前,共組織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13項,2020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擬立項實施54項,正在審批中。

科技成果大量湧現。全市從優化政策環境、加強平臺建設、培養引進科技人才、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多方面持續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全市科技成果不斷湧現。據統計,截至2020年11月,全市科技成果登記1843項,其中應用類科技成果1830項,已經產業化應用755項。全市主要農作物獲得國審品種7個,獲得省審品種19個。

科技金融融合不斷加深。全市積極探索財政科技投入新模式,推動財政資金從行政引導性分配向市場化配置轉變,變財政撥款為股權投資,最大限度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加快設立市級科技成果轉化子基金,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向我市匯集,實現轉化和產業化;與建設銀行宿州分行等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聯合開展科銀企擔對接活動;持續開展政投企對接活動,優選創新人才、創新項目開展路演活動,邀請省內外創投機構開展深度對接。2020年9月17日,宿州市創新創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正式註冊設立,科技金融融合創新得到有序推進。(劉春豔)

相關焦點

  • 【接軌上海跑出「加速度」】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接軌上海跑出「加速度」】科技創新,塑造發展新優勢 2020-12-26 19: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南方網評:科技創新助力深圳高質量發展跑出「加速度」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作為中國對外開放最早城市之一的深圳,近期又先後發布「三個第一」:成為我國首個5G獨立組網全覆蓋城市,光明科學城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築開工,科創板註冊制首批企業上市……從科學布局、產業引領到金融改革,都邁出先行步伐。
  • 河鋼集團:科技創新賦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河鋼集團扛起鋼鐵報國的使命擔當,在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不斷貢獻河鋼力量。挺起大國重器和超級工程的鋼鐵脊梁、打造中國鋼鐵硬核競爭力、再造產業新未來……河鋼人以蓬勃昂揚的奮進姿態,點燃科技創新強勁引擎,在極不平凡的年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奮力奔向新未來。使用摩爾印記家電板的海爾高端冰箱。
  • 打響「長沙創造」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紅網時刻記者 姚宇超 長沙報導工業機器人、智能駕駛、3D列印……近年來,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指引下,創新之城長沙迸發出無限活力。作為全省創新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2020年,湖南「五個100」11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中,有44個「花落」長沙。
  • 打響「長沙創造」,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紅網時刻記者 姚宇超 長沙報導工業機器人、智能駕駛、3D列印……近年來,在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的指引下,創新之城長沙迸發出無限活力。作為全省創新發展的排頭兵、領頭雁,2020年,湖南「五個100」110個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中,有44個「花落」長沙。把重大科技項目作為科技創新的主抓手,長沙市科技局積極協調推進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實施,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引領作用。而一個個技術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引領示範作用大的優質項目,也成為長沙未來發展的底氣。
  • 「十三五」科技創新加快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數字的跳動,映照出這5年來,中國穩重而堅定的創新腳步。隨著一座座創新豐碑在世界的東方拔地而起、磅礴屹立,中國正成為全球矚目的創新創業熱土。歷史的滄桑巨變,簡單直接地投射在了一塊小小的屏幕中。近年來,全國人民的手機網速共同實現了一場大型「飛躍」。「2G跟隨」「3G突破」「4G同步」「5G引領」……這一變化,清晰勾勒出我國科技能力「一步一個臺階」的成長路徑。
  • 威海跑出科技創新「加速度」
    如今在威海,只要點點滑鼠,就能與大型文庫接軌,免費共享豐厚科技創新資源。不僅如此,我市企業不論是想與行業專家進行網上連線,還是需要使用共享高精尖儀器,都能輕而易舉地在網上實現。這份便捷高效就源自於市科技局全新打造的「雙創」平臺——威海市科技創新綜合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科技雲平臺)。
  • 乘風起航 科技創新奏響時代強音
    5年來,創新驅動發展釋放的能量令人矚目。量子信息、鐵基超導、胚胎幹細胞等科學前沿斬獲重大成果;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國之重器相繼建成運行;載人航天、移動通信、高速鐵路、能源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快突破;5G、自動駕駛、無人快遞等加速走入百姓生活……  中國創新跑出「加速度」  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全國兩會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
  • 科技引領跑出發展「加速度」
    科技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近年來,平朔集團公司技術投入比始終保持在2.0%。儘管面對疫情影響,科技投入也是有增不減,上半年投入比達2.5%,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0項,完成專利申請8項,超過中煤集團半年度專利工作考核目標,多項科技成果獲得中煤集團獎勵。
  • 高密:點燃創新引擎 跑出職工全員創新「加速度」
    近年來,高密市總工會把實施「全員創新工程」作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印發《關於在全市開展全員創新的實施方案》,通過推廣「豪邁理念」、搭建創新平臺、健全創新機制,引領職工創新創業創造,助推企業跑出職工全員創新「加速度」。推廣「豪邁理念」,點燃職工全員創新引擎。
  • 蘇州工業園區:科技創新驅動引領高質量發展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競爭和不斷湧現的創新趨勢,蘇州工業園區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強化創新策源、拔高產業地標、完善要素保障,驅動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高質量發展「提速增效」。  創新策源「再升級」 夯實基礎研究「支撐力」  科技創新全鏈條中,基礎研究是源頭和基石。我國面臨很多「卡脖子」技術問題,根源在於基礎理論研究跟不上,源頭和底層研究亟待加強。
  • 兩會連線 | 科技資本深度融合 「創新中國」跑出加速度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上市公司兩會代表委員表示,上市公司聚焦主業創新發展,借力資本市場突破創新,科技與資本深度融合,正在助力「創新中國」跑出加速度。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代表委員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應發揮專業優勢,加快壯大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業態新模式。
  • 堅持人才優先發展、引領發展,西部創新人才高地建設跑出加速度
    抓人才就是抓發展。秉持這樣的理念,四川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才工作系列重要論述精神,大力實施人才強省戰略。從政策創新到工程實施,從平臺建設到人才服務保障,西部創新人才高地的建設跑出加速度。截至2019年,全省人才資源總量達740餘萬人,其中「兩院」院士62人。紮根四川,成為更多人才的選擇。
  • 祝賀宿州市科技創新發展專題研修班成功舉辦
    2020年12月13日-16日,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主辦,合肥楊帆企航拓展訓練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宿州市科技創新發展專題研修班順利開班。本次培訓共計52名學員參與,宿州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程利,中科大先研院繼續教育培訓中心部長趙萍等領導出席了開班儀式並發表開班講話。
  • 永州市「十三五」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本報訊(記者 劉思寧 通訊員 唐陶慶)「十三五」期間,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成果和要素大量湧現,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牢固,創新型人才的集聚更加明顯,科技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加突出,正在推動永州實現後發趕超崛起。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增加到1.36件。
  • 我市「十三五」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永州日報訊(記者 劉思寧 通訊員 唐陶慶)「十三五」期間,我市自主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創新成果和要素大量湧現,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更加牢固,創新型人才的集聚更加明顯,科技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支撐引領作用更加突出,正在推動永州實現後發趕超崛起。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截至2020年6月底,我市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已增加到1.36件。
  • ...之旅頻道12月16日即將播出|《紀錄東方之創新驅動發展 打造南科...
    >在創新驅動促進轉型升級過程中,醫院創新賦能管理激發發展潛力, 南科醫模式跑出了加速度。創新是現代綜合性醫院引領醫學科技發展、轉變傳統醫療模式、提升醫療機構服務效能、發揮科技引領與創新輻射能力、支撐和驅動醫院可持續發展的策源力。南方科技大學醫院契合醫學模式發展,全面轉型升級,逐步走上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醫院快速建設之路,為建設引領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的整合型優質醫療服務體系做出表率與示範。
  • 培育河南省創新龍頭企業9家……科技創新 南陽跑出「加速度」
    落實科技創新政策 打出創新發展「政策組合拳」 市科技局堅持把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做強實體經濟為創新引領型企業培育的著力點,積極推進我市主導產業技術升級和產業鏈現代化。
  • 科技引領未來 創新驅動發展 - 奉化日報-數字報刊平臺
    記者 李露     通訊員 汪審浩 張玲    「十三五」以來,我區抓住設區後的歷史機遇期,通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紮實開展「科技爭投」專項行動,在創新主體培育、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政產學研融合、創新人才引育、創新環境建設等方面亮點頻頻,全區綜合創新能力快速提升,科技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日益凸顯。
  • 創新引領 科技驅動 科技城市建設運營的鑫苑實踐
    而事實上,雖然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科技創新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但在具體實踐中,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再到帶動城市發展,還存在諸多割裂。在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大潮奔湧的時代背景之下,如何在中國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快速發展進程中,實現科技與城市的深度融合,使城市建設從資源要素驅動轉向創新要素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