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眾所周知,臺灣是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大陸則是其現今最主要的經貿對象。不過自蔡英文上臺以來,便一直推動所謂的「新南向政策」,也就是「減少對大陸經貿依賴」,力圖尋找新的經貿著力點。
不過從今年臺灣經濟部門的數據來看,即便受到了疫情的衝擊,臺灣和大陸之間的經貿總量仍然在持續上漲,這也就意味著「新南向政策」收效並不明顯,臺灣依然無法擺脫對大陸的經濟依賴。
在這種情況下,加入日本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就成為了臺灣的必然選擇,CPTPP的前身「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備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重視,雖說川普以該協議會侵害美國製造業為由選擇了退出,TPP也就縮水成了CPTPP。
可就目前的趨勢來看,美國重回CPTPP的可能性較大,這無疑會吸引臺灣有關方面的注意力,對臺灣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日前,島內傳出日本代表夜宴臺灣高官,並密談日本核食(福島五縣市核災食品)進入臺灣的消息。雖然此消息傳出後,臺灣經濟部門負責人一再強調夜宴期間並沒有談及核食,可是前有向美國開放含瘦肉精的豬肉進口為前車之鑑,所以日本核食進入臺灣一事,臺灣民眾也是不得不防。
自福島危機後,福島附近的農業銷路受到重創,在日本國內難以銷售,這也就意味著核食外銷已經成為了必然選擇,也是日本當局的棘手難題。
而以蔡英文為首的民政黨當局則打算投其所好,通過開放日本核食以期獲得加入CPTPP的資格,從而可以與日本、美國建立友好的經濟往來。
畢竟自拜登當選後,美國回歸CPTPP的可能性就大幅度上升,開放日本核食無疑能夠向兩國展現其必要的「誠意」。
毫無疑問,這種「自殘」式投名狀很難獲得民眾的支持,更何況這對臺灣並不是一筆划算的買賣,畢竟CPTPP的多數成員國與臺灣都有較遠的距離,如果真要與成員國實現經濟合作,肯定會增加臺灣的經貿成本,真的是得不償失。
為確保進入CPTPP,不惜以民眾健康為代價,甚至把民眾作為了政治工具,民政黨拙劣的政治手段可見一斑。如此政黨,難以使民眾信服。
編輯丨堅果 審稿丨悠悠
免責聲明:本文由《每天十點港澳臺》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解放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