憾失行業前十!中金人均年薪約90萬元,遠超中信、騰訊,業績會上還...

2021-01-04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港股

3月30日晚間,中金公司發布了2019年度業績公告,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227.82億元,同比增長22.9%;實現淨利潤42.39億元,同比增長21.4%。與自身對比,中金公司近年來業績增長穩定。但在2019年上市券商的年度業績比拼中,中金公司稍有掉隊,遺憾跌出行業「前十大」的寶座。

錯失行業「前十大」

近年來,中金公司業績水平表現穩定。回顧2018年,幾乎可以稱作是近年來證券行業的至暗時刻:20餘家券商年度業績虧損,頭部券商淨利水平也紛紛下滑。彼時,中金公司成為罕見的淨利潤仍在增長的券商,在2018年上市券商淨利潤排名中,其以34.92億元的水平排在第8位。

不過,在2019年市場行情全面回暖之際,素有「看天吃飯」傳統的證券公司業績也紛紛回暖,此前拖累業績的自營收入轉為最大亮點。相比之下,中金公司穩健的業績增長水平不免有些掉隊。就目前披露的上市券商年報數據來看,中金公司淨利潤水平將擠出行業前十。

分析收入結構來看,中金公司將其收入分為手續費及佣金收入、利息收入、投資收益三大類,分別實現107.33億元、48.00億元、69.59億元,三者在2019年收入結構中佔比分別為47.7%、21.3%和30.9%。

具體來看,中金公司2019年年手續費及佣金構成中,投行業務仍是擔綱項目,當期實現43.96億元收入,佔比41.0%;經紀業務收入以38.78億元緊隨其後,佔比36.1%;資管業務收入20.01億元,佔比18.6%;投資諮詢業務4.25億元,佔比4%。

在利息收入方面,中金公司2019年度實現利息收入48.00億元,同比增長21.33%。其中,融資融券利息收入和買入返售金融資產利息收入略有下滑,分別為14.61億元和7.25億元,存放金融機構利息收入13.79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的利息收入11.61億元,同比增長26.8%

另外,在投資收益方面,中金公司實現69.59億元,同比增長53.2%。其中,權益投資實現27.54億元,同比大增174.5%;其他投資實現11.16億元,同比增長143.6%;債權投資則相比遜色,實現28.9億元收入,與上年相比略有下滑。

五大分部「秀肌肉」

在收入結構之外,中金公司的五大業務分部也在年報中紛紛亮相。

投資銀行:

2019年實現分部收入38.65億元,同比增長29.3%;分部利潤率34.4%,同比上升1.4個百分點。

在投行業務方面,中金公司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2019年,中金公司在中資企業全球股本融資承銷規模排名第一。

A股市場:保薦IPO項目15單,主承銷金額650.16億元,承銷規模排名市場第一;主承銷IPO項目18單,主承銷金額402.62億元,承銷規模排名市場第二。主承銷再融資項目6單,主承銷金額78.30億元,承銷規模排名市場第七。

港股市場:保薦IPO項目16單,承銷金額8,0.73億美元;作為全球協調人主承銷港股IPO項目23單,承銷金額59.11億美元,項目數量和承銷規模均排名第一。

美股市場:作為帳簿管理人主承銷中資企業赴美IPO項目10單,項目數量居市場第一,主承銷金額4.22億美元,承銷規模市場排名第二。

另外,在債務及結構化融資方面,2019年中金公司完成540個項目,同比增長逾61%,合計承銷金額約6659.73億元。其中包括境內項目437個,承銷規模約6120.94億元;境外發行項目103個,承銷規模約77.38億美元。

股票業務:

2019年實現分部收入41.01億元,同比增長49.8%;分部利潤率56.4%,同比上升11.6個百分點,投資收益大幅增加。

中金公司表示,2019年國內市場環境有所改善,但香港市場交易量大幅回落。集團股票業務境內外業務收入同比大幅增長,創下歷史新高,表現超越市場水平,境內外、場內外收入結構保持均衡。

固定收益:

2019年實現分部收入56.63億元,同比增長29%;分部利潤率32.8%,同比上升3.1個百分點。

2019年中金公司繼續積極推進固定收益業務。綜合服務客戶能力不斷提升,客戶業務繼續取得良好的業績,其中結構化產品等業務表現出色,資產證券化業務繼續取得增長,市場排名繼續保持領先。

投資管理:

2019年實現分部收入20.68億元,同比增長10.1%;分部利潤率40.1%,同比下降個2.7百分點。

在資產管理業務方面,報告期內,中金公司資產管理部的業務規模為2450.90億元,較2018年末增加51.5%。產品類別方面,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和單一資產管理計劃規模分別為193.07億元和2257.83億元;管理產品數量381隻,絕大部分是主動管理產品。

在公募基金方面,中金基金2019年資產管理規模為278.69億元,同比增長39.25%。在私募股權業務方面,截至2019年12月末,中金資本境內外業務管理的資產規模已達到2792.96億元。

財富管理:

2019年實現分部收入55.73億元,同比增長3%;分部利潤率19%,同比下降3.3個百分點。

2019年是中金公司財富管理板塊全面整合和深入轉型的一年,完成了「中金財富」的品牌統一和業務管理上的深度融合,並在網點和支持體系上進一步整合。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金公司財富管理客戶數量為327.13萬戶,同比增長8.6%。客戶帳戶資產總值達到18391.00億元,同比增長42.5%。其中,高淨值個人客戶數量為1.94萬戶,同比增長33.5%,高淨值個人客戶帳戶資產達到4,602.83億元,同比增長34.6%。

人均年薪約90萬元

新浪港股查詢發現,公司目前有員工8101名,52%為女性,本科以上佔比97%,碩士以上學歷佔比65%,其中,博士佔比2%,碩士佔比63%,本科佔比32%。2018公司有員工7576名,薪酬為5737.8百萬元,平均薪酬為75.74萬元;2019年職工薪酬為7202.9百萬元,平均薪酬為88.91萬元,年薪同比大增17.4%。

此前,根據騰訊2019年年報最新數據,截至2019年12月31日騰訊員工一共62885名,年度總酬金為人民幣531.23億元,平均薪酬為84萬。

此前,上證報統計,中信證券平均薪酬為77萬元位列券商第一。統計方法為,考慮到員工可能在一年中不同月份入職離職,上證報記者以「員工人數=(上一年度期末+本年度期末)/2」為口徑,將2019年各家券商的總薪酬除以員工人數粗略計算出員工應發放的平均薪酬。按此方法,新浪港股統計顯示,中金公司員工人數為7838人,平均薪酬為91.9萬元。

業績會四大要點

對於過去一年的業績表現,今日,中金公司召開線上發布會,中金公司管理層直面如何應對疫情、A股IPO進程、作為首批並表試點公司的影響、與騰訊最新合作情況等幾大熱點問題。

A股IPO正在做申報準備

把握隨時出現的市場窗口

已經在港股上市的中金公司正在謀求A股IPO。

今年2月28日晚間,中金公司公告稱,擬申請A股發行並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不過具體事項仍待股東大會通過。其中,中金公司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4.59億股(即不超過A股發行上市後總股本的9.5%)

對於A股IPO最新進展,中金公司財務長黃勁峰今日在線上業績會上回應,目前公司正在緊密地做好監管申報文件的準備工作,儘快完成準備工作,以把握好可能出現的合適的市場窗口,一切進展順利。

據他介紹,本次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於增加資本金,補充公司運營資金,支持公司境內外業務發展,包括提升核心業務能力,做大新興業務規模,進一步加強金融科技、國際化等戰略領域投入,適時把握戰略性併購計劃,資金到位後,會儘快根據業務需求進行運用,後期會根據市場環境和金融需要持續補充資本金。

此外,對於中金公司是否有進一步的併購安排,中金公司營運長楚鋼表示,公司還沒有具體目標。不過對於公司做大做強、成為國際一流投行的目標而言,他們不會放棄任何外延性增長的機會。

合作計劃如期執行

與騰訊設合資公司6月問世

中金公司與騰訊共同籌備的合資公司同樣受到關注。2019年9月24日,中金公司公告,本公司與騰訊數碼(深圳)有限公司,騰訊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持有的一家全資附屬公司,訂立股東協議,據此雙方同意於中國成立一家合資技術公司。

該合資技術公司擬通過提供技術平臺開發及數位化運營支持,助力本公司財富管理和零售經紀等業務提供更加便利化、智能化、差異化的財富管理解決方案,提升投顧服務效率,優化精準營銷,強化合規風控,以數位化和金融科技能力推動本公司財富管理業務加快轉型及實現規模化發展。未來在可行情況下,合資技術公司可向其他金融機構開放服務。

對此,黃朝暉表示,零售網絡競爭非常激烈,在這樣的形勢下,要讓零售網絡活下去並成為重要盈利部門,他們必須跟科技融合。據他透露,他們跟騰訊方面緊密接觸、意見一致,都認為要盡最大努力支持合資公司,「原來制定的合資公司計劃全部如期執行,相信6月一定跟廣大客戶見面。」

投行項目儲備較強

疫情對財務影響不大

近期各行業均受到疫情影響,對此,楚鋼表示,疫情對公司開發新業務、盡職調查、以及項目申報都會有一定影響,但總體而言對公司財務目前影響不是很大。

據他介紹,目前,中金公司投行項目儲備比較強,今年投行業務進展順利,內地和香港都有一些IPO及股本項目成功發行。根據年報,中金公司投資銀行業務表現突出,收入43.96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幅達34.3%。

此外,去年中金公司其他業務均有所增長,經紀業務收入38.78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幅為16.7%;資產管理收入為20.01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幅為12.5%;固定收益56.63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幅為4.6%。財富管理收入達55.72億元,同比增幅3%。

楚鋼表示,今年由於股票大幅波動,資金量進出頻繁,公司股票業務收入還是增加的;在固收方面,高評級的債務佔絕大多數,而少數高收益債的信用評級比較好,其他業務方面對公司財務整體影響都不是很大。「公司目前主要工作是控制分險。長期來看,公司在穩定發展過程中希望能抓住機會,有個更好的進步。」

納入首批並表試點影響正面

紓緩監管指標壓力

並表試點同樣是近期「熱詞」。3月27日晚間,證監會稱,將中金公司等6家證券公司納入首批並表監管試點範圍,逐步允許參與試點機構試行更為靈活的風控指標體系,初期綜合考慮試點機構對外投資資本佔用情況,相應下調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

「近年來,境內資本市場持續發展,部分證券公司逐步出現集團化經營發展態勢,有必要將行業風險管控邊界從母公司層面擴展至合併報表視角,以利於更全面、及時、有效地評估風險,促使行業持續穩健發展。在當前疫情環境下,也有利於中介機構更好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對於並表監管的思路,證監會作出上述闡釋。

對此,中金公司國際業務發展部經理黃紹峰表示,對他們公司而言,納入試點後影響是正面的。一方面報表數據評估更加嚴謹,另一方面,試點機構母公司風險資本準備計算係數、表內外資產總額計算係數相應下調,可以舒緩監管指標的壓力。

文章來源:券商中國、新浪港股、新浪財經

相關焦點

  • 人均年薪82.32萬元,5名高管超千萬
    雖然中金公司並未對普通員工年薪下降有所解釋,但其招股書中稱,「報告期各期末應付職工薪酬的變化,主要由於公司於各期計提的年度獎金隨公司當期經營業績相應波動所致。」從2019年平均年薪簡單估算,職能部門和業務部門的普通員工平均月薪僅在2萬元左右,中層平均月薪約在6至7萬元,和傳聞中的百萬年薪、「投行貴族」金領印象有些差距。
  • 證券行業人均年薪47萬,中信證券三位高管薪酬超千萬
    來源:市界作者 | 市界 沈淼 編輯 | 朗明 一直作為高薪行業代表的金融業平均薪酬水平再一次讓人「豔羨」。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27日,2019年金融從業人員中證券業平均薪酬最高,達47.10萬元;第二為銀行業,人均薪酬38.96萬元。7家金融機構的人均薪酬超過60萬元,其中有6家是券商,另外1家為浙商銀行,達60.29萬元。
  • 揭秘中金IPO招股書:平均年薪82萬,中國最強投行如何練成?
    招股說明書披露,中金公司此次發債主要是用於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支持公司境內外業務發展。平均年薪82萬,遠超同業水平每年的4月,券商之間除了比拼業績、比拼市值外,各大券商的人均薪酬也是常常被拿來比較的「指標」之一。
  • 中信證券人均77萬,領跑金融上市公司丨...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業績繼續呈現良好態勢,歸母淨利潤增長38.47%《投資時報》研究員 田文會作為衝在資本市場最前線的金融機構,證券公司的薪酬水平一直高高在上,成為金融專業畢業生瞄準的對象。2019年資本市場整體回暖,多數券商業績水漲船高,賺得盆滿缽滿。作為行業龍頭的中信證券,人均薪酬更是衝上了金融業上市公司榜首。
  • A股銀行243萬員工去年創利1.67萬億 股份行人均年薪超50萬更具競爭力
    而以招商銀行、平安銀行、浙商銀行等為代表的股份行在員工薪酬方面更具有競爭力,上市股份行去年員工薪酬支出合計為2267.93億元,約為工行和建行的總和,但人均年薪50.33萬元,遠超過國有大行。此外,以杭州銀行、江蘇銀行、南京銀行等為代表的頭部城商行平均年薪也超過50萬元,在上市銀行中處於領先地位。不過,從增速上來看,中小銀行「漲薪」幅度高於大型銀行。
  • 中金公司回A倒計時:證監會披露中金IPO招股說明書,擬發行不超4.59...
    除此以外,中央匯金還通過中國建投、建投投資和投資諮詢間接持有中金公司0.06%的股份,合計44.38%。第二大股東為海爾金控,持有公司9.12%的股份。除此以外,中金公司股東還包括騰訊與阿里巴巴兩大網際網路巨頭,兩家公司持股比例均接近5%。從歷年年報來看,相對大部分券商同行隨市場大幅波動的業績,中金公司近三年來表現穩定。2017年~2019年,公司連續三年實現業績正增長。
  • 年薪200萬投行MD被群嘲,投行收入究竟有多高?
    截至6月30日,國泰君安共有員工15063人,應付職工薪酬(短期薪酬+離職後福利)51.63億元,人均月薪高達5.71萬元。按此估算,人均年薪近70萬。「拍戲很快樂,但更想做金融。」還記得去年跳槽到國金證券(600109.SH)的美女演員鄒新宇嗎?
  • 時代投研|醫療器械薪酬盤點:人均高出全國均值近1倍,高薪並未降低...
    那麼,醫療器械行業的薪資水平是怎樣的呢?時代商學院統計發現, A股醫療器械上市公司的人均年薪達16.11萬元,在醫藥大行業內僅次於生物醫藥行業,同時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約90%。高管薪酬也普遍較高,高管人均年薪為59.2萬元,個別企業的高管年薪人均超600萬元,董事長年薪達2000多萬元,在整個A股中也屈指可數。
  • 中信信託發布2019年財報 人均創利479萬元
    來源:新京報新京報訊(記者 程維妙)在金融多個子行業中,信託業人均創利水平一直位居前列。4月27日,「信託一哥」中信信託發布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信託資產餘額為1.57萬億元,下降4.9%;公司獲得淨利潤35.93億元,同比增加6.97%。以報告期末公司職工人數750人計算,人均創利479萬元。在經濟放緩、全行業資產管理規模下滑的背景下,自營業務已成為信託公司業績助推器。
  • 基金經理平均年薪169萬元,規模前十的公司薪酬再高32%
    基金經理能拿百萬元年薪的究竟有多少?擁有不同工作經驗的基金經理之間的年薪差別能有多大?近期,《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記者據太智聯合提供的一份數據統計,公募基金經理的平均年薪為169萬元,而90%以上的基金經理也均能拿到百萬元年薪。但是,對於同樣的投資年限的基金經理,在規模較大的公司和規模一般的公司拿到的年薪卻存在巨大的差距。
  • 海通人均創利12倍於光大
    和預期一致,受業績向好影響,這些券商整體工資和福利同比增約兩成,合計計提和發放福利薪酬達932.7億元。有9家券商的員工平均薪酬超過了50萬元,其中最具國際基因的「投行貴族」中金公司平均薪酬也最高,達92.38萬元,同比增加22%;行業龍頭中信證券以平均77.13萬元的人均薪酬位列第二,同比增幅約15%。
  • 中國移動員工薪酬曝光:2019年人均23萬元 遠不如騰訊
    運營商財經網 八卦叨/文全球第一大運營商中國移動員工人均薪酬才20來萬,只有騰訊的1/4,太慘了。在人們心目中,中國移動是個非常高大上的企業。在很長時間裡,中國移動都是全球市值最大、利潤最多、收入第一的打運營商,市場最高時排全球第六,遠超過美國運營商。可是,剛剛公布的2019年中國移動財報顯示,中國移動「僱員薪酬及相關成本」一項支出高達1025.18億元,這是中國移動員工薪酬總額首次突破1000億元大關!
  • 券商點將臺:三巨頭比著漲工資,中金「高薪有理」,東方財富墊底「被...
    華夏時報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導券商的薪水高於其他行業,眾人皆知。2020年,在券商行業營收大幅增加之際,其人均薪酬「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中信證券(600030.SH)、華泰證券(601688.SH) 、中金公司((601995.SH)包攬平均薪酬前三名。
  • 133家券商上半年25項實力排名亮相:前十淨利佔行業49.97%,頭部效應...
    總資產:中信遠超同行,3家券商超4000億 據中證協7月24日公布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30日,133家證券公司總資產為8.03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了10.61%。
  • 一文讀懂28大行業錢景,金融領域人均年薪超40萬
    在不考慮就業率、個人興趣的前提下,時代財經根據A股上市公司各行業平均薪資,為各考生們繪製了每個行業的「錢途」風向標。金融行業人均年薪高達40萬元時代財經統計了A股上市公司各行業的人均薪酬。2019年A股中非銀金融行業人均薪酬高達42.66萬元,是唯一一個人均年薪超過40萬的行業,相當於月薪3.6萬元;銀行行業次之,年度人均薪酬達39.93萬元,月薪約為3.3萬元;而農林牧漁和輕工製造行業人均薪酬分別為11.06萬元和11.90萬元,月薪均不足1萬。
  • 北京17行業工資指導線:網際網路人均年薪排第三
    市人力社保局昨天發布17個行業工資指導線。在持續調控之下,「房地產開發經營業」仍以平均年薪10.2萬元高居榜首,這是時隔一年後房老大重新奪回「薪狀元」地位;17個行業中年薪墊底的是「超市零售業」,約3.67萬元的年薪僅是房老大的三分之一左右。
  • ...爆發式提升,中信、中信建投、中金霸榜前三,國金民生光大成最大...
    尤其是浙商證券、摩根史坦利華鑫、平安證券、財通證券、興業證券、瑞信方正等出現了業績暴增,這樣的增速在其他單項業務中並不多見。中信、中信建投、中金位列投行收入前三名全面註冊制下,投行項目資源頭部券商聚攏已成定局。
  • 透視中信、浙商、國信證券「薪酬帳」
    3月23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已有中信證券、國信證券、浙商證券3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19年年度報告,上述券商整體工資福利總額為177.88億元,同比上升18.9%。在業績大豐收的背景下,3家券商人均年薪較上年出現上漲,不過,管理層薪酬差距明顯,中信證券有3位高管年薪超千萬元,14位年薪超500萬元,另兩家券商未有高管年薪突破500萬元。
  • 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平均年薪337萬元 規模前十中超四成為基金經理出身
    作為為數不多的「老司機」基金經理,史博管理基金的業績也十分亮眼,曾被納入《證券日報》基金新聞部的金牌基金經理。晉升副總經理之後,史博的薪資待遇也更上一層樓。  在上期基金經理年薪報導中,記者曾提到,在規模前十的基金公司中,類似史博這樣,從業年限超過8年的基金經理,平均年薪為246萬元,而在年薪前1/10的基金經理,則能拿到高於479萬元的年薪。
  • 騰訊員工人均年薪近40萬 但比起基金經理啥都不算!
    騰訊公布了上半年的僱員及薪酬,截至2017年6月30日,騰訊共有40678名僱員,比2016年年中31557名增長了28.9%,而上半年所發薪酬達到160.17億元,人均薪酬接近40萬。不過網友也是有才,表示:我9999塊,你一塊,咱倆平均5000,開不開心!所以說,不提中位數的人均都是耍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