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騙了所有人!光刻機只是藉口,中國芯將捅破摩爾定律極限

2020-12-27 科技會

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之中,晶片成為帶領整個時代發展的最主要的因素。伴隨著晶片禁令事件的發酵,晶片的重要性也是日漸凸顯,從前人們在選擇電子產品的時候,會更加注重產品的價格,但是現在,人們更加注重的則是手機的性能,也就晶片的性能。

晶片的重要性

通過華為事件,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發晶片,國內現在也是掀起了一股造晶片的熱潮。如果能夠製造出領先的晶片技術,在將來的發展之中將會是百利無一害的。

但是想要製造晶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要不然此前我國也不會一直抱著早不如租,租不如買的思想一直依賴於晶片進口了。現在的情況是,全球範圍內,都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晶片的整個製造過程。

都知道晶片的製造難度大,但是至於有多大,我們是難以想像的。如果說沒有緊密的儀器那麼我們很難去實現複雜的操作,而現在在晶片的整個過程之中,被分成了三個部分,晶片的設計,晶片的製造以及晶片最後的封裝測試。

光刻機的重要性

其中,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我們國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是兩個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過程,最難的就是晶片的製造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華為已經實現了對於5納米晶片的設計,卻不能夠製造出這種晶片的原因。

一直以來華為的晶片都是交由臺積電來進行代工的,而世界上能夠達到5納米工藝水平的企業也是少之又少。就連華為任正非也曾經講到過,我們所涉及的晶片,。國內的廠商根本沒有能力製造出來。而任老的這句話,就是目前我們在晶片領域上鎖面臨的最大的困境。

說起晶片的製造過程,不可忽略的就是晶片的核心設備光刻機了。作為晶片最為尖端的設備,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或者是企業能夠獨立生產拿出晶片來。可能很多人會店名荷蘭的ASML,的確,全球有90%以上的光刻機都是處於ASML,但其公司也有超過90%以上的技術以及零部件是來源於其他國家的,也就是說,ASML這家公司的本質就只是一家組裝工廠。

而由於公司採用了大量的美國技術以及設備,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ASML也是受到禁令限制,不能夠向國內廠商出售光刻機的。為了能夠解決這樣一個問題,前端時間中科院官宣,將光刻機列入到了被卡脖子的清單之中去,並且表示將會集中全院的力量,去攻克相關的難題。

如果說我們真的能夠在這一方面有所突破,那麼就意味著我們能夠改變目前我們在晶片上所遇見的困境。而最近中科院再次官宣好消息,這一次,不是光刻機,而是關於晶片的。

避開光刻機直奔晶片

中科院方面官宣展示了8英寸石墨烯晶圓,石墨烯晶圓被成為是新材料之王,能夠替代從前的軌跡晶片的一種半導體材料。此次中科院的官宣,就意味著我們在這一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據說此次展示的石墨烯晶圓不管是在尺寸還是在質量上,都已經達到了全球最高標準水平。此前,我們一直以為中科院會將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光刻機上,可是8英寸石墨烯晶圓橫空出世,讓很多人在意外的同時感到非常驚喜。所以才說,中科院這一次是「騙了所有人」

前面講到過,石墨烯有望取代矽基晶片成為下一代的半導體材料,因為這種石墨烯晶片在同樣工藝的前提下,在性能上是軌跡晶片的十倍以上。這也就意味著有了這種材料,我們就不再需要光刻機,就能夠滿足目前的市場需求了。

目前世界上最為先進的晶片製程是臺積電的5納米,而臺積電目前已經在向著3納米、2納米甚至是1納米進發,這也就意味著晶片的先進位程已經達到了摩爾定律的極限,想要獲得突破基本上是沒戲,於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尋找新的能夠替代矽基的材料就成為了各個國家的目標。

此次中科院研發的這種石墨烯晶圓,可以說是滿足了所有國家的希望,只是這一次,自主權將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即便是在科技領域處於霸主地位的美國,也比我們落後不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芯就會捅破摩爾定律的極限,中國芯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ASML官宣,光刻機將捅破「摩爾定律」極限,EUV有望出口國內
    即便是全球最先進的代工廠商臺積電也是也非常依賴於爛ASML的EUV 光刻機。在這種EUV光刻機的幫助下,臺積電以及三星才能夠實現量產5納米,並且在2021年生產出3納米晶片。可以說,目前來講,因為光刻機是目前世界上現存的最為先進的光刻機技術,但這種光刻機技術僅僅只能夠將我們帶入到3納米時代,在更先進的2納米以及1納米時代。這種EUV光刻機是沒有用的。
  • 摩爾定律「捅破」天花板?中科院傳來好消息,晶片或實現彎道超車
    摩爾定律「捅破」天花板?在科技界一向是技術之間的較量,誰優先掌握了技術,就相當於手握王牌,近年來我國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犯了難,其原因非常的簡單,製造晶片領域是我國的技術短板。全球能夠生產EUV光刻機只此一家,就是荷蘭ASML企業,而只有EUV光刻機,才能夠量產7nm以下的晶片工藝。這也意味著,晶片想要量產,光刻機也成為了攔路虎。其二,綜上晶片想要自研並非易事,不過正如比亞迪的王傳福所說,「晶片是人造的,而不是神造的」。
  • 無需光刻機,中科院正式宣布,中國芯彎道超車
    然而最近中國又迎來一項重大的技術突破,這讓因5G失利還沒緩過神來的美國,再次緊張起來。中科院潘建偉院士宣布我國科研團隊已經開發完成全球首顆20比特的量子晶片。這項成果不僅有機會解除國內的晶片危機,更有專家表示,中國量子晶片技術將領先世界至少十五年。
  • 光刻機只是表象?中科院正式宣布,美科學家感嘆:防不勝防
    事實上,制約我國實現晶片自主的核心問題是光刻機,光刻設備是晶片製造的關鍵一環,正如任正非所說:華為海思可以設計出全球最頂尖的晶片,然而國內卻沒有相應的製造設備。國難當頭,國內最高科研水平的中科院成了破冰的領軍人物,白春禮院長表示,將被卡脖子的難題列入院裡的緊急科研任務清單。
  • 定律延續!ASML突破1nm光刻機,留給國產光刻機的時間還有多久?
    關注科技圈的朋友都知道,2020年的半導體市場雲波詭譎,臺積電、高通、華為、中芯國際、三星等一眾巨頭都深受影響。在半導體領域有一個經典理論,即「大約每兩年,電晶體密度就會增加1倍」,業內人通常把這個定律稱之為摩爾定律。
  • 國人「氣」也沒用,ASML已完成1nm光刻機設計,摩爾定律還在繼續
    而晶片製造中很關鍵的一個設備就是光刻機,目前最先進的光刻機就掌握在來自荷蘭的ASML手中,但因為光刻機設備本身就是集合多個國家科技而成的結晶,因此ASML也不能完全決定自己的設備能賣給誰。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晶片上的摩爾定律,摩爾定律簡單說就是每18個月,計算機性能提升一倍或價格下降一半。晶片上則是,未來晶片會越造越小,其上集成的電晶體會越來越多,這個定律在過去幾十年間一直運轉良好,也讓我們見證了晶片內的電晶體數量從幾千個到了幾十億個。
  • 中科院設置騙局,光刻機作為誘餌,中國芯突破物理定義!
    光刻機到底有多重要?要知道想做出晶片,光刻機是不可或缺的裝備,而且這種裝備也不是說你有錢就一定能買到的。所以我國就面臨著光刻機的供應問題,而荷蘭ASML公司是光刻機公司中的世界巨頭,世界上叫的出名號的光刻機幾乎都是由ASML公司研發的,可以說整個國際市場中都有他們生產的光刻機的身影。巧的的是我們無法獲得ASML的支持。
  • 摩爾定律再續!ASML基本設計完成1nm光刻機
    摩爾定律是什麼?英特爾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根據經驗得出一條「定律」,即集成電路上可以容納的電晶體數目在大約每經過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換言之,處理器的性能每隔兩年翻一倍。從這條「定律」我們能夠一窺科技進步的速率,每一次工藝的升級都能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
  • 任正非到訪中科院,只是為了光刻機嗎?
    9月15日,美國針對華為晶片的極限禁令正式生效,包括臺積電、中芯國際、高通、聯發科、三星電子、SK海力士、AMD、英特爾、鎂光等晶片相關企業紛紛斷供華為。其中華為海思的麒麟1000更是可能成為禁令解除前的絕版。
  • ASML 1nm光刻機完成:摩爾定律尚未結束
    ASML 1nm光刻機完成:摩爾定律尚未結束 摩爾定律的終點是什麼?隨著5nm光刻技術的大規模生產和3nm的突破,摩爾定律的終結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可以肯定的是,隨著過程的進一步改進,其成本將成倍增加。
  • ASML正式官宣,1nm光刻機設計完成,說好的摩爾定律呢?
    光刻機這一高尖端設備,本應距離我們的日常生活很遠,但因為華為的遭遇,讓很多人開始關注起了現在的光刻機設備進展,而且除了關注國內光刻機的發展外,國外光刻機巨頭的動向也格外引人注意。雖然,ASML的光刻機設備處於技術的天花板,國內想趕超不是一件易事,但之前有專家表示,半導體精準度已經向3nm邁進,而這幾乎已經逼近極值,摩爾定律即將走到盡頭。也就是說,2、3nm晶片可能會成為極限,國內的晶片廠商還是有機會趕上的,因為對手前方已經沒有路,因此我們可以奮起加速追趕。
  • 中科院功不可沒,2項技術迎來突破,困難程度堪比光刻機
    雖然目前,光刻機阻礙著我國製造產業的升級。但中科院已經宣布要將光刻機作為重點攻克的項目,相信隨著國內最高水準科研機構的入局,光刻機研發速度會不斷加快,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最大短板將很快被補齊。當然,攻克光刻機並不是中科院的唯一任務。
  • 任正非拜訪中科院之後!中科院宣布好消息!國產光刻機有待突破?
    臺積電入手55臺光刻機?眾所周知,全球只有荷蘭ASML這家公司的光刻機最好用。很多朋友都在問,為什麼我們做不出像這樣高端的光刻機呢?荷蘭光刻機是集歐美日韓和臺等的技術大成。就目前來說,全球沒有一個國家能單獨做出來。近日,臺積電砸440億元,一口氣又買進了55臺光刻機。
  • 比光刻機還重要,各國均強調的重點科技,中國站在決勝制高點
    可不得不考慮的是,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納米級別的矽基晶片已經逼近了物理極限,按照摩爾定律,如果集成度繼續縮小,將無法保證晶片的散熱與功耗,這就意味著芯再矽上將失效。矽基晶片已達瓶頸,量子代表未來與矽基晶片相比,各國均強調的重點科技是打破摩爾定律的量子晶片。
  • 光刻機只是掩人耳目?中科院悄悄布局碳基晶片,真被比爾蓋茨猜中
    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前一段時間中科院正式官宣,把光刻機列入了「卡脖子」的名單,並且把它當成了首要攻克的目標,如果能夠製造出國產的光刻機,那麼就能夠改變目前在晶片領域的困境,就在我們期待國產光刻機誕生的時刻,中科院又迎來了一個好消息。
  • 不需要光刻機了?中科院正式官宣,ASML猝不及防
    ——摩爾定律:每代晶片的容量相比於上一代都會提升一倍,並且,兩代晶片之間的間隔通常會在18~24個月之間。當時有人將芯製造的工藝進行了升級換代,又能裝下更多的電晶體了,也就發展到現在的7nm工藝,5nm工藝,目前一塊5nm工藝的晶片裡電晶體的數量,像華為的麒麟900就已經高達153億個,本來20nm的時候就會出症狀,更何況現在比以前多了幾倍的電晶體。
  • 不用再等光刻機?中科院再傳喜訊,國產石墨烯晶片取得新突破
    光刻機的隊伍,這對於國產晶片的發展來說,確實是一個喜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2019年在深圳開展咖啡對話中提到「中國在工程上的創造能力是強的,在理論的創造能力上是弱的,我們在基礎理論的研究上還是應該認真向西方學習」,更因為晶片產業的發展遵循摩爾定律,想要在傳統晶片領域超越美國,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 「中國芯」有望彎道超車?中科院的最新成果,不用再等EUV光刻機
    九月份,我國中科院帶頭宣布將會主攻光刻機領域,光刻機是晶片製造所不可或缺的重中之重。當然製造一臺高端光刻機不是一件容易事。 縱使是目前技術水平最先進的光刻機大廠ASML,製造一臺光刻機也要依靠多國的協作,而從中科院的消息來看,我國明顯是要準備單幹。
  • 超材料或將延續摩爾定律?
    半導體行業的發展使得傳統意義上的摩爾定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質疑,甚至有聲音說:「摩爾定律要失效了!」因此,如何延續摩爾定律成了當今半導體行業熱議的話題。日前,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周濟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專訪時表示,超材料有可能從工藝和原理兩方面延續摩爾定律,為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提供新的技術路線。
  • 摩爾定律的極限,光刻膠產業邏輯的拐點
    長期以來,光刻膠技術體系的演變由半導體光刻的解析度需求驅動,但隨著摩爾定律印證過程的放緩,整個光刻膠行業將會從以滿足製程進步的縱線發展轉變為在某一製程水平的高性能應用橫向拓展。初創企業以細分領域光刻膠材料的需求為導向,更容易實現顛覆性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