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捅破」天花板?中科院傳來好消息,晶片或實現彎道超車

2020-12-23 草根科技館

摩爾定律「捅破」天花板?

在科技界一向是技術之間的較量,誰優先掌握了技術,就相當於手握王牌,近年來我國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犯了難,其原因非常的簡單,製造晶片領域是我國的技術短板。

雖然在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領域,我國已經完全自主,但是晶片製造或許才是晶片三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全球能夠生產先進晶片工藝的並不多,一個是臺積電,還有一個是三星。

目前這兩家企業可以量產5nm晶片工藝,不過一個出貨許可就已經阻斷了國內企業與晶片代工廠商之間的合作。自研成為了唯一的出路,唯一的突破口。

首先自研晶片非常的有必要性,我國是晶片進口大國,在2019年,進口晶片的花費上,高達三千多億美元,直接超過了國內原油的購買量。而外購的道路已然切斷,因此自研迫在眉睫。

不過自研晶片存在兩個問題。

其一,想要實現晶片國產化並不容易,晶片製造領域,缺少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光刻機。全球能夠生產EUV光刻機只此一家,就是荷蘭ASML企業,而只有EUV光刻機,才能夠量產7nm以下的晶片工藝。

這也意味著,晶片想要量產,光刻機也成為了攔路虎。

其二,綜上晶片想要自研並非易事,不過正如比亞迪的王傳福所說,「晶片是人造的,而不是神造的」。但是這需要時間,而不少半導體行業的人士紛紛表示,摩爾定律已經「捅破」天花板了,到達了極限。

臺積電目前在3nm以及2nm有了進展,如果按照摩爾定律已經到達了極限,那麼晶片工藝在實現1nm之後,將走到了盡頭。

或許我們致力於攻克的晶片工藝,在突破的那一天,已然到達了極限,因此從傳統的矽基晶片入手,實現彎道超車非常的難。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

在晶片領域,可以說整個半導體行業都想要尋求新的突破口。一種新型的材料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那就是石墨烯,石墨烯具備了高彈性、高導熱性、導電性以及高硬度,因此勇擔重任成為了不二選擇。

據悉相比傳統的矽晶圓,其性能要高出10倍,這就是石墨烯單晶圓獨有的優勢。

而在這個領域我國有了領先的地位,中科院傳來好消息。在2020中國國家石墨烯創新大會上,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正式亮相了,這也說明我國在這個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並且大會上還透露出,我國的科研團隊完成了小批量的生產,從而也體現了我國在這個領域已經成熟了,都能夠試產了。

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的正式亮相,也意味著我國在碳基集成電路的技術上,距離又近了一大步。中科院傳來好消息,晶片或實現彎道超車。

第一,傳統的矽基晶片,需要解決光刻機等問題,顯然這是難啃的骨頭。而中科院在石墨烯這個領域已經領先了,可以說在碳基晶片領域,我國的起點就高了。

第二,摩爾定律已經「捅破」天花板了,晶片行業將「大洗牌」,或許我國更換賽道的話,才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寫在最後

晶片國產化已經成為了我們迫切的希望,晶片在智能設備中,充當著不可取代的位置,將直接影響其性能。

在傳統的矽基晶片領域,或許我們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以及精力去攻克,而碳基晶片卻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隨著中科院的發聲,我國的晶片有了新的突破口,晶片或將實現彎道超車。

相關焦點

  • 中科院攻克晶片難題,新技術的出現,讓中國芯有望「彎道超車」
    不過,在近期中科院傳來利好消息,新技術的出現,讓中國芯有望「彎道超車」。據悉,當前中科院已經攻克碳基半導體關鍵技術,與當前主流矽基技術相比,碳基半導體技術不僅能耗更低,數據處理速度也要更快。一旦碳基半導體技術得以運用,那麼也能超越高純矽的物理極限,實現更精細製程晶片。
  • 摩爾定律或將無效?中國晶片彎道超車?別想了,還得一步一步來
    不少自媒體表示:華為可以憑藉碳基晶片技術實現彎道超車;更有甚者直接表示摩爾定律即將失效。那麼我們今天就這兩個問題好好談一談。2018年摩根大通正式發布了一份報告,該報告表示:世界晶片產業可以將晶片技術推進至1.5nm晶片工藝製成,並且可以讓摩爾定律有效至2030年。那麼在推進晶片工藝發展的過程中,誰才是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呢?答案是ASML。對!就是這家擁有英特爾、三星、臺積電這種超級客戶而且研發技術根本不要動自己口袋的ASML。
  • 石墨烯晶片迎突破,性能提升10倍!一旦問世,國產晶片彎道超車
    不過,最近一段時間,國內晶片產業鏈頻頻傳來好消息,長遠來看而前段時間就有消息傳出,中科院蘇州納米研究所已突破相關技術,可以利用雷射直寫光刻機實現5nm工藝。目前來看,中國晶片產業很可能憑藉碳基技術,實現彎道超車,在晶片生產方面一舉追上或反超世界頂尖水準。
  • 被寄予厚望的碳基晶片,能否繞開光刻機,實現國產晶片彎道超車
    日前,全球第一大專業晶圓代工廠臺積電傳來好消息,該公司的2nm研發實現重大突破,預計2023年底即可進行風險性試產。放眼全球晶圓代工領域,只有臺積電掌握著最高精度的工藝,這一技術優勢令臺積電穩居龍頭之位。但現階段半導體工藝一路萎縮,晶片精度即將面臨物理極限。
  • 國產晶片迎來轉機?中科院功不可沒!或將實現「彎道超車」
    導讀:國產晶片迎來轉機?中科院功不可沒!或將實現「彎道超車」!,而且在「拿來主義」思想的影響下,很多人都覺得研發不如直接購買,而且我們可以源源不斷的從國外購買到晶片,所以就沒必要去花費重金進行晶片的研發,但華為公司被打壓以後,就算是華為公司實力強大,也依然面臨晶片短缺的困境,而離開了晶片,受到影響的將不僅僅只有華為的智慧型手機業務,而且就連華為的5G通訊設備也將受到很大的影響!
  • 中科院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成功並量產,碳基晶片彎道超車或成真
    中科院8英寸石墨烯晶圓研發成功並量產,碳基晶片彎道超車或成真我們都知道世界首款五G手機晶片是我們華為的麒麟九千,但是因為美國的打壓,致使這款晶片恐成絕唱,可以說我國半導體領域被卡得很難受。在今年十月份舉行的二零二零中國國際石墨烯創新大會上,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科研團隊正式宣布八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研發成功。不論是晶圓的尺寸還是質量均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更重要的是已經實現了小批量量產。而且這塊八英寸的晶圓是人類首次製備出這麼大尺寸的碳基晶圓,這也進一步證明了碳基晶片是可以實現量產的。
  • 晶片之戰的思考:中國碳基晶片有突破,彎道超車​能否實現?
    ,但矽基晶片現如今是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將失效,中美的「晶片之戰」也可以說是迎來了重要的轉折,是中國實現彎道超車的一個機會。想要繞開美國去進行矽基晶片的研發是非常不容易的。除了這些方面之外,電晶體或是元器件的數量決定著晶片方方面面的性能,隨著摩爾定律不斷靠近極限,矽材料各種問題也逐漸展現出來。總而言之,矽基晶片的前景非常有限。碳基晶片vs矽基晶片?
  • 華為傳來好消息!餘承東:不等光刻機了,換方向實現「彎道超車」
    尤其是在5G方面,華為的實力讓美國感受到了壓力,他們非常怕結束自己躺在通信領域收錢的日子,於是開始暴露出本性,從華為最先進的晶片上下手,徹底斷供華為。華為這次之所以敗下陣來,主要就是因為光刻機,最先進的ASML光刻機,大量使用了美國的技術,現在美國禁止替華為生產晶片,擁有這種光刻機的公司,只能按照美國說的做。
  • 中科院騙了所有人!光刻機只是藉口,中國芯將捅破摩爾定律極限
    如果說沒有緊密的儀器那麼我們很難去實現複雜的操作,而現在在晶片的整個過程之中,被分成了三個部分,晶片的設計,晶片的製造以及晶片最後的封裝測試。光刻機的重要性其中,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我們國家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是兩個相對而言比較簡單的過程,最難的就是晶片的製造上,這也就是為什麼,明明華為已經實現了對於5納米晶片的設計,卻不能夠製造出這種晶片的原因。
  • 碳基晶片對比矽晶晶片,它有可能讓我們實現在晶片上彎道超車嗎
    而按照摩爾定律,這樣的倍率大概是兩倍,所以每一次革新都是很大的進步。而北京大學數年的研究就是這樣的目的,他們研究的碳基晶片與現在市面上的矽晶晶片上性能上也有著很大的差距,要是能實現商用就能打破我們現在晶片行業的困境。
  • 兩則新消息正式傳來,華為自研自產晶片成為可能
    甚至任正非都站出來表示,華為能夠研發設計世界一流的晶片,但國內卻製造不出來。同時,任正非還發表了《向上捅破天 向下扎到根》的主題演講。為了打破限制,華為宣布全面進入晶片半導體領域內,還要突破新材料和終端製造等技術瓶頸,並大肆招聘晶片類博士,朝著晶片自研自產的道路前進。
  • 半導體彎道超車有可能!來自晶片大佬蔣尚義博士,後摩爾的趨勢
    半導體彎道超車有可能!放緩,集成電路系統整合給了我們彎道超車的機會2013年蔣尚義在首席執行副總裁和共同運營官位置上退休,退休後還擔任了臺積電顧問兩年。在集成電路工業領域,有一個神奇的定律,即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每隔 18-24 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這就是廣為熟知的「摩爾定律」。但事情總有結束的時候,在蔣尚義博士看來,摩爾定律作為過去三四十年引領產業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已經很接近其物理極限,雖然半導體仍會繼續創新,但不會像以往這麼快。
  • 石墨烯晶片迎來突破,性能提升10倍!一旦問世,國產晶片彎道超車
    因為美國不斷地打壓和限制,華為在晶片領域可以說即將到達極限,9月14日之後華為的麒麟晶片將會被多個供應商」斷供」,華為也將迎來史上最艱難的時刻。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晶片產業鏈在這個時候頻出好消息,據悉,中科院在石墨烯晶片上又有了新突破,或許可以利用雷射直寫光刻機實現5nm工藝,這就意味著代替矽基晶片的碳基晶片或將到來了。
  • 中科院院士取得重大突破,有希望彎道超車
    中科院院士取得重大突破,有希望彎道超車現如今中科院傳來了好消息,目前大家所使用的晶片和所代工的晶片都是矽基晶片,這就離不開矽基技術,而如今中科院的彭練矛院士和張志遠教授就已經拿下了這個技術。針對於所取得的突破,院士也直接表示:憑藉著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我們完全有可能在日後實現彎道超車
  • 華為晶片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目前,在矽基半導體晶片領域,最先進的工藝水平已經達到了5nm工藝,但隨著矽基晶片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即將失效,所以現在整個科技領域也正在尋找矽基晶片的替代品;雖然說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後,而且華為還遭遇打壓,被人斷供晶片,但我們從未放棄過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而現在晶片之爭也迎來了一定的轉機,中國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疑問:這能幫助實現彎道超車嗎?
  • 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
    導讀:晶片之爭迎來轉機,中國碳基晶片取得新突破,能實現彎道超車嗎?工藝,但隨著矽基晶片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也即將失效,所以現在整個科技領域也正在尋找矽基晶片的替代品;雖然說我國在矽基晶片領域的發展比較落後,而且華為還遭遇打壓,被人斷供晶片,但我們從未放棄過在晶片領域的發展,而現在晶片之爭也迎來了一定的轉機,中國在碳基晶片領域取得新突破,對此不少網友也產生疑問
  • 碳基晶片真的能夠彎道超車嗎?
    最近關於華為晶片供應鏈的話題一直都很沉重。「夭折」,解決晶片領域「卡脖子」的難題,從來沒有現在這麼迫切過。有很多人認為摩爾定律已經逼近極限,矽基晶片的缺陷越來越明顯,再次把碳基晶片這個話題拋了出來,甚至希望這方面的突破能夠彎道超車,快速化解我們晶片領域面臨的「卡脖子」問題。
  • 晶片的未來出路在哪裡?中國又該怎麼做到彎道超車?
    晶片,晶片,晶片,是人類頂尖智慧的結晶,也是中國高科技產業的痛。而隨著矽基晶片越來越靠近物理極限,摩爾定律即將失效,晶片的未來出路在哪裡?中國又該怎麼做到彎道超車?什麼是碳基晶片?沙子是晶片的原料矽基晶片不僅製作複雜, 核心技術基本都被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所掌控。同時矽基晶片的性能是由電晶體或元器件的數量決定的,而隨著摩爾定律不斷的逼近極限,矽材料的各種問題也都顯現出來了。比如矽的電子遷移率和擊穿電場較低,在光電和高頻高功率方面應用交叉。可以說,矽基晶片是一條沒有前途的路。
  • 臺積電正式官宣,兩個好消息隨之傳來,晶片巨頭「超車」恐難實現
    當然,儘管臺積電掌握了市場的一半份額,但其實臺積電還遠沒有達到壟斷的程度,而三星也是一直都在計劃著要對臺積電進行「超車」,只不過這個計劃短時間來看,可能很難實現。因為晶片規則的改變,導致臺積電不得不去遵守一些規定,所以華為的訂單數量十分有限。在9月14日之後,臺積電就沒有再接到過華為的訂單,而三星則是拿到了價值萬億元的高通875訂單,這對三星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
  • 中科院正式宣布,晶片或將實現彎道超車,這次被比爾蓋茨說中了
    中科院正式宣布,晶片或將實現彎道超車,這次被比爾蓋茨說中了!面對華為這次遇到的困境,中科院方面也表示會儘快的研究出光刻機,解決華為所面臨的晶片問題。現在晶片製造企業主要是臺積電和其他幾家大型的集團,而現在他們在晶片工藝方面也都進行了創新,希望能夠讓晶片脫離傳統的領域,得到更快的發展。但是想讓晶片工藝真正的做到完美,最主要的就是提升良品率,這是現在很多企業都面臨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