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捅破」天花板?
在科技界一向是技術之間的較量,誰優先掌握了技術,就相當於手握王牌,近年來我國科技企業在晶片領域犯了難,其原因非常的簡單,製造晶片領域是我國的技術短板。
雖然在晶片設計以及晶片封裝領域,我國已經完全自主,但是晶片製造或許才是晶片三個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全球能夠生產先進晶片工藝的並不多,一個是臺積電,還有一個是三星。
目前這兩家企業可以量產5nm晶片工藝,不過一個出貨許可就已經阻斷了國內企業與晶片代工廠商之間的合作。自研成為了唯一的出路,唯一的突破口。
首先自研晶片非常的有必要性,我國是晶片進口大國,在2019年,進口晶片的花費上,高達三千多億美元,直接超過了國內原油的購買量。而外購的道路已然切斷,因此自研迫在眉睫。
不過自研晶片存在兩個問題。
其一,想要實現晶片國產化並不容易,晶片製造領域,缺少重要的一環,那就是光刻機。全球能夠生產EUV光刻機只此一家,就是荷蘭ASML企業,而只有EUV光刻機,才能夠量產7nm以下的晶片工藝。
這也意味著,晶片想要量產,光刻機也成為了攔路虎。
其二,綜上晶片想要自研並非易事,不過正如比亞迪的王傳福所說,「晶片是人造的,而不是神造的」。但是這需要時間,而不少半導體行業的人士紛紛表示,摩爾定律已經「捅破」天花板了,到達了極限。
臺積電目前在3nm以及2nm有了進展,如果按照摩爾定律已經到達了極限,那麼晶片工藝在實現1nm之後,將走到了盡頭。
或許我們致力於攻克的晶片工藝,在突破的那一天,已然到達了極限,因此從傳統的矽基晶片入手,實現彎道超車非常的難。
中科院傳來好消息
在晶片領域,可以說整個半導體行業都想要尋求新的突破口。一種新型的材料開始引起人們的注意,那就是石墨烯,石墨烯具備了高彈性、高導熱性、導電性以及高硬度,因此勇擔重任成為了不二選擇。
據悉相比傳統的矽晶圓,其性能要高出10倍,這就是石墨烯單晶圓獨有的優勢。
而在這個領域我國有了領先的地位,中科院傳來好消息。在2020中國國家石墨烯創新大會上,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正式亮相了,這也說明我國在這個領域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並且大會上還透露出,我國的科研團隊完成了小批量的生產,從而也體現了我國在這個領域已經成熟了,都能夠試產了。
8英寸石墨烯單晶晶圓的正式亮相,也意味著我國在碳基集成電路的技術上,距離又近了一大步。中科院傳來好消息,晶片或實現彎道超車。
第一,傳統的矽基晶片,需要解決光刻機等問題,顯然這是難啃的骨頭。而中科院在石墨烯這個領域已經領先了,可以說在碳基晶片領域,我國的起點就高了。
第二,摩爾定律已經「捅破」天花板了,晶片行業將「大洗牌」,或許我國更換賽道的話,才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寫在最後
晶片國產化已經成為了我們迫切的希望,晶片在智能設備中,充當著不可取代的位置,將直接影響其性能。
在傳統的矽基晶片領域,或許我們需要耗費一段時間以及精力去攻克,而碳基晶片卻給我們帶來了希望,隨著中科院的發聲,我國的晶片有了新的突破口,晶片或將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