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在官網公布《關於印發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這是繼2019年11月後,國家相關部門再次重拳整治電子菸線上銷售。業內人士認為,電子菸進行全面檢查可以規範市場發展,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防止電子菸市場亂象死灰復燃。
《通知》顯示,為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國家菸草專賣局與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制定《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方案》,本次方案是繼7月13日國家菸草專賣局召開電子菸市場專項檢查行動部署電視電話會議後印發的具體行動方案細則。
據了解,此次電子菸市場檢查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分別為開展網際網路電子菸信息全面清理、開展電子菸實體店全面檢查和開展電子菸自動售賣機等新型渠道全面檢查。
網際網路電子菸信息的清理包括全面清理網際網路電子菸銷售;全面清理短視頻、自媒體等社交平臺電子菸銷售行為;全面清理網際網路虛假違法電子菸廣告;推動落實和強化電子菸企業主體責任,不得通過自建網站、公眾號、小程序、短視頻等各類線上方式銷售電子菸等。
電子菸實體店全面檢查包括嚴肅查處向未成年人售賣電子菸行為、嚴肅查處電子菸實體店發布虛假違法電子菸廣告行為,以及全面檢查電子菸實體店落實明示承諾要求,採取有效年齡核驗措施以避免未成年人購買等情況。
電子菸自動售賣機等新型渠道全面檢查包括全面清理中小學周邊、少年宮等未成年人集中區域電子菸自動售賣機;重點檢查電子菸以贊助冠名等推廣形式誘導未成年人購買吸食問題。
《通知》顯示,本次市場專項檢查活動,各省級菸草專賣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廳、委)將成立專項工作聯合行動小組,統一負責轄區內專項檢查行動的實施推進,建立聯合研判、聯合約談、聯合執法、聯合治理等工作機制。專項檢查行動自2020年7月10日—9月10日,為期兩個月。
電子菸開闢新渠道誘惑未成年人
日前,在淘寶搜索「電子菸」雖未搜到相關產品,但在搜索框中輸入「一體可攜式霧化」「電子點菸器」等相關詞彙時,彈出了大量在售的電子菸產品,這些產品大多以「霧化能量棒」「電子點菸」自稱,並宣稱是「戒菸棒」「戒菸神器」。
經濟學家宋清輝分析稱,一些平臺通過對搜索關鍵詞進行弱化,連結非邊緣化的關鍵詞,使得電子菸線上銷售行為隱藏越來越深,這也說明相關平臺、品牌的法律、政策意識不強,遊走在紅線邊緣,亟需進一步加強監管。
除在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售賣外,也有部分商販通過添加微信小程序、微信、微信群等方式進行銷售。
此前據調查,很多電子菸企業以年輕人作為網際網路營銷的重點,用「幫助戒菸」「健康無害」等違背客觀事實的宣傳誤導消費者,並將電子菸標榜為「年輕」「時尚」「潮流」的代表誘導未成年人。很多學生家長反映其子女受到網上電子菸宣傳的吸引,並且可以輕易通過電商平臺購買電子菸,要求監管部門進一步採取嚴格措施防止未成年人受到電子菸侵害。
去年12月,就有過相關的報導:一位記者在北京西城區某中學門口測試「未成年人能否買到電子菸」,跟隨一名身著校服的初中女生,目睹其在附近菜市場、小超市、菸酒行、連鎖便利店,買到4根電子菸。在一家銷售飲料、口香糖、捲菸的店面,儘管「吸菸有害健康」「不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菸」等提示貼在牆上,但當該女生詢問有無電子菸時,店員隨即問「要什麼口味」。女生花45元買到1根維它葡萄口味電子菸,包裝顯示其含4%尼古丁鹽。臨近的菸酒行則向該未成年人出售了可換煙彈的電子菸。
因此,國家菸草專賣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反覆研究論證,決定再次聯合發布通告,旨在貫徹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廣告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精神和要求,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
1800多家企業已註銷或吊銷
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名稱、經營範圍、品牌名稱包含「電子菸、電子霧化器」關鍵詞,而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遷出的企業,超過了1.3萬家。
其中,廣東分布最多超過730家,佔總數的54%,江蘇、浙江也都超過了1000家。
電子菸不僅產品本身風險極大,相關企業也藏有巨大隱患,先後已經有268家遭到行政處罰,33家有嚴重違法行為。
而隨著電子菸政策的收緊,以及2019年央視315晚會的曝光,電子菸企業也遭到了嚴重打擊,目前已有超過1800家企業註銷或者吊銷,2019年央視315晚會之後就有809家,佔總數的44%。
宋清輝分析,相關部門對於電子菸發展推出的相關規定以及對於各渠道發展的檢查,很大程度上將規範整個電子菸市場走向良性的發展。但對於一些電子菸企業而言,線上渠道的禁售查處,將會使很多企業轉戰線下,增加相應的成本。
隨著最新清理方案的出爐,以及行業的逐漸規範,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子菸企業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