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只教Ta數數就夠了嗎?沒有數感,全是白搭

2020-12-21 漫風說教育

01

「輔導作業一時氣,一直輔導一直氣」,估計這是很多家庭現有的狀態。

自從老師被逼當主播後,家長也不能倖免承擔起了在家批改、講解作業的重任。

有多少親爹親媽被氣得崩潰,絕望到喊閨女成姐姐?!

更慘的是家裡有2個娃娃的,為了輔導作業,很多老母親都被氣到血壓升高心臟絞痛,還不敢去醫院。要不,硝酸甘油考慮一下?

更不用提上課時老師還會隨機點名家長,讓孩子爸爸?來解答問題。

怪不得有網友評論道,沒有深厚的知識儲備,連陪著孩子上網課的資格都沒有?!

玩笑歸玩笑,現在的學習現狀,就是孩子小學時需要的輔導,已經讓老爸老媽頭疼不已,更別提初中、高中了。

語文還好說點,起碼是母語,家長還可以分享下學習經驗。可是數學呢?家裡要是沒有個學理科父母,這不得分分鐘逼死家長嗎?

我從小就是個數學學渣,文理科偏科的厲害。到什麼程度呢?高考語文125,數學不及格。這也造成了我現在見到數字,心裡還發怵,腦袋犯迷糊。

所以雖然孩子還不到3歲,我就感到恐慌:

「多大對她進行數學啟蒙合適呢?怎麼才能更好地進行數學啟蒙呢?」

02

一提到數學啟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有的孩子可以從1數到100,但是這種教學法真的有用嗎?

根據《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的理論,孩子在5歲左右,才能逐漸明白數學概念,可以進行抽象運算,過早地給孩子灌輸概念沒有意義。

但是,這並不代表,在5歲之前不讓孩子接觸數學。孩子在1歲之後,就會對「數」產生興趣,2歲半左右計數能力就會得到發展。

這在我家孩子身上,也得到了印證。她現在2歲半,最喜歡的就是把玩偶排隊,數數。但是她無法理解「數數」玩偶之間的關係。比如3個玩偶,她數到3,還會接著往下數,無法建立連接。

再比如,她會說多少,大小,高矮等反義詞,但是面對具體情境就無法分辨。也喜歡我們大人給她量身高,或者自己報時間,可都是停留在「喜歡」,對實際意義一無所知。

學齡前的孩子,注意力容易轉移,大腦前額葉發育也不成熟。讓他們上學習班,只能是事倍功半。

對孩子而言,早早的培養起他們對於數學的興趣以及數學思維更為重要。與其和孩子今後在學數學的事情上「」相愛相殺,不如換個方式讓他們愛上學習這件事,豈不更好?

權衡之下,我還是決定在家對她進行數學啟蒙,也查閱了世面上的數學啟蒙書。選定了《DK超級數學小玩家》這套書。

這套書共分2冊,分別是《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測量》《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乘法》

英國DK出版社有多著名,相信大多數父母都有耳聞。它在不同領域出版了很多兒童圖書,DK動物百科、DK大歷史、DK學英語,這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品牌。

這也是我選擇它家的原因,有豐富的出版經驗,引入的編寫專家也肯定是頂尖的。《DK超級數學小玩家》的編寫者,就是劍橋數學教育專家、暢銷書作家卡羅爾·沃德曼。作為教育專家的他,就把兒童教育心理學也揉進了本書中,讓孩子在「玩中學」。

本套書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孩子的視角出發,通過各種巧思設計,用有趣的翻翻頁和折頁的方式將知識點一一 「揭露」出來,讓學習數學變得有趣又好玩。

這套書雖然標明的適合年齡,是3-6歲。但因為色彩鮮豔,設計有趣,我2歲半的女兒很喜歡!尤其是那本玩轉測量,簡直愛不釋手。

下面,我試著以親歷者的角度,分析下為什麼孩子喜歡這套書。

03

記得小時候歷史課本,談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就決定統一全國計量的單位,也就是度量衡。

傳說他是因為想要建築宮殿,但是發現來自全國的匠人,連最基本的計量單位都無法一致。量出來的材料,有的長、有的短,根本無法實用。這才萌生了統一度量衡的想法。

歷史故事,來源真實性暫不可考。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測量」這件事的重要性。通過測量,我們才能得知溫度、重量、體積、時間。

生活中測量無處不在,但是怎麼能讓孩子感知到呢?

《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測量》就用三隻長短不一的鉛筆,把「長度」這個概念帶到了孩子面前。粉色最短,綠色次之,紫色鉛筆最長。

書中的問法很有意思,考慮到孩子的理解能力,並沒有說綠色鉛筆是粉色鉛筆長度的幾倍,而是說從「長度看,1隻綠色鉛筆等於幾隻粉色鉛筆?」

換個問法,不僅讓孩子能理解問題,也能激發他們的興趣。

這,才是數學啟蒙的精髓所在:先建立數感,之後才能建立抽象思維。

孩子只有先感知到不同,學會用抽象代替具體去表述不同,才能理解數學思維。

而如何引導孩子感知高度呢?

書中給出四種動物,分別是長頸鹿、駱駝、獅子、獅子、貓鼬。

提問誰最高?誰最矮?這個孩子能用肉眼看出來,不難。

但是問到1隻長頸鹿的身高約等於幾隻貓鼬的身高?這對我女兒來說,就有難度了。

別急,這頁數是可以翻開直立的!立體翻翻書的最大好書,這時候就全部凸顯出來啦!

在孩子體會了高度、長度、溫度等測量標準之後,作者並沒有匆匆結論,而是把所有這些剛學到的知識,在一個「房間」裡直接展示。

仔細觀察這間臥室,有很多可以用來測量和比較的東西,你能找到嗎?

作者的巧思,可見一斑!

直觀、生動、有趣,讓孩子在探索中學到知識,是我對《玩轉測量》這本書的最大印象了。

04

說完了測量,我們在來看看如何讓孩子「玩轉乘法」。

《DK超級數學小玩家:玩轉乘法》對我2歲半的女兒有點難,但是也不妨礙她玩得不亦樂乎。

封面就是一隻醜萌的貓頭鷹,而且它的眼睛是會動的哦!

齒輪的設計,只要你把想要計算的數字,轉到眼睛裡,嘴巴下方就會出現答案,是不是很神奇?

也許你會說,設計再巧妙,不能幫助孩子學習,也是白搭!

那你真是小看了這本書了。它就是能把枯燥的乘法運算,和趣味問答串連到一起,不知不覺就讓孩子掌握了知識。

更重要的是,它在引導孩子掌握規律,培養他們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

比如下面這頁,讓孩子了解「5的乘法」。

一群小鳥有5隻,4群小鳥一共有多少只?

直觀的動物畫面,孩子小手數一數就能知道。再配上旁邊的規律性總結,想學不好都難!

當然,5的乘法,讓2歲半的孩子理解,還是有點難。所以,本書又換了個更加直接方法,讓寶寶理解。

橫軸,是把數字1-10列出來,

下面的物品,則是隨機給出不同數量的,讓孩子將物品與數字,建立連接。

這就完美地解決了,我在開頭說的問題:

孩子只會機械數數,但是不會理解數量,怎麼辦?

最好的方法,就是通過對照,讓他們真正理解數數。

直接

總而言之,怎麼樣能讓學齡前的孩子,建立數感?

就是把看到的數學符號、計數的物品在心裡對應上,才算邁出了正確的一步。

著名數學家、哲學家羅素曾說:

「當人們意識到兩個蘋果和兩天之間的共同點-2,數學就誕生了。」

作為一名教育者,一個老母親,在我看來,讓孩子進行數學啟蒙的原因,其實並不是為了分數,為了升學,這只是一個方面。

更多的,是讓他們感知數學的思維:空間想像力、抽象思維力、邏輯推理力

數學之美,是在語言之外,賦予孩子更多的靈性觸角,去感知這個生生不息的世界。

亞里斯多德:「我愛我師,我更愛真理。」

而我想說:「讓孩子愛數學,Ta會更愛這個世界。」

父母的態度,決定孩子的高度。共勉!

相關焦點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文|穎媽談育兒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 能數到100≠會數數,會數數≠數學好,想啟蒙孩子數學的看過來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孩子,一口氣能從1數到100,另外一個孩子,只能從1數到10,哪個孩子數學能力更好?有些父母肯定會覺得,這算什麼問題?肯定是能從1數到100的孩子數學更好,認識100個數字,當然比只認識10個數字厲害。
  • 數學啟蒙的黃金期,家長別用錯誤方式拖後腿,扼殺了孩子的數感
    這樣的場景應該在很多家庭都有出現吧,往往這時孩子若能流暢回答,家長都會興奮得不行。不過,家長可別高興的太早,與其說這是數學啟蒙,倒不如說是超前教育,孩子的數感不是這麼培養的。到數學啟蒙的黃金期,家長可千萬別用錯誤方式拖後腿,太過機械化的記憶反而會扼殺孩子的數感。
  • 為何孩子會數數,但不識數?了解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高效數學啟蒙
    數學啟蒙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學前教育專家們曾對此進行長期的追蹤研究發現:在幼兒時期就有良好的數學意識,對數學原理有基本了解的孩子,未來不僅在數學方面更加出眾,而且思維邏輯能力也會優於常人。 已經播出了三季的兒童綜藝節目《了不起的孩子》,這檔節目被譽為《最強大腦》的兒童版,節目邀請了各領域能力優異的一群孩子。
  • 別再簡單地教孩子數數了,學會有效的數學啟蒙方法,少走彎路
    聽了孩子這麼說我當時很懵,並對孩子說和阿姨一起數:1、2、……8。告訴阿姨一共有幾顆啊。她還是說2。那時候我明白孩子只是單純的會數數,並不能和實際的事物關聯起來。這可能是現在大多是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吧。我們經常談論數學啟蒙。但是我們對孩子數學啟蒙的目的是什麼呢?
  • 兒童數學啟蒙—數字&數感
    感謝您的繼續關注,讓我們繼續「伴孩子終身成長」!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兒童的數學啟蒙知識:數字 與 數感。今天不是詳細講解如何一步一步怎麼做,我把給自己孩子編寫的一個「數字&數感」的培養提綱內容貼出來,和大家分享。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數字和數量不是一個概念,在早期,孩子學會了數數,但是數量的概念並沒有理解,所以點數的方式對他們來說是陌生的。 不少家長讓孩子從2歲就開始練習數數,3歲學寫,4歲開始學算數,小學後又開始上各種奧數班,家長們似乎對數學的興趣總是不斷的。 但是這樣的方法真的有用嗎?其實數字啟蒙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什麼才是數感?
  • 數學啟蒙=數數?阿爾法蛋大蛋2.0給孩子不一樣的數學啟蒙
    數學啟蒙=數數?阿爾法蛋大蛋2.0給孩子不一樣的數學啟蒙 2020年05月22日 11:33作者:網絡編輯:王動
  • 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數感練習走起來
    可事實上孩子此時還是在機械地學習,並不懂得數字背後所代表的真實含義,父母教孩子數數有錯嗎?沒錯!但您教的還遠遠不夠! 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 在家長的刻意教授下,數字在孩子眼中所代表的涵義,其實就和一個漢字並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機械地背誦和記憶,並沒有搞清楚數字之間的聯繫,缺乏數感。 在數學啟蒙教育中,有個非常核心的概念——數感,簡而言之,就是對數量感知的能力。
  • 數學啟蒙,不是教孩子背口訣,而是要讓孩子「玩」數字
    數學是孩子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所以家長也是非常的重視,希望孩子能夠在啟蒙階段能夠對數學有很好的了解,這樣好在將來學習數學的時候更輕鬆。家長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很多家長卻「好心辦了壞事」,反倒是讓孩子對數學提不起興趣,讓孩子以後學習數學更困難。數學啟蒙究竟要啟蒙什麼?
  • 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數感啟蒙看過來
    思維數學可以幫助孩子開拓思路,提高思維能力,進而有效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智商水平也會得以相應的提高。好多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數學啟蒙,可又苦於市場上找不到講解足夠生動有趣的書或平臺,沒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點。想自己教孩子吧,又覺得自己的啟蒙方法和解題思路不夠系統和科學,孩子聽不懂。給孩子報輔導機構,線下課程成本投入又太高!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數學是一門讓家長、老師、孩子都無比頭疼的一門學科。 為了不讓孩子在上小學後,數學被落下,於是很多家長都決定讓「笨鳥先飛」,早早的帶著孩子做數學啟蒙。
  • 還在逼孩子從1數到100嗎?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我也覺得這樣的孩子非常出色,一是不懼場合,二是有超過這個年紀的思考力,實屬不易。孩子從小就被家長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詩,算數,但是一個好的啟蒙教育,光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功夫沒有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抓住3個時間。朋友小楊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快算數學,就是所謂的心算。
  • 孩子能數到100≠會數數,弄清「幾個」和「第幾」,才算學會數數
    家長給孩子做數學啟蒙時,通常都是從數數開始教,而且孩子學得很快,跟著念幾遍就能從1數到10。尤其是3歲到5歲孩子的家長,聚在一起總是會比較孩子能數到多少數了,而且會簡單的認為:數到100比數到10更厲害。
  • 幼兒數學啟蒙,跟孩子讀透五味太郎這三本繪本就夠了
    上學期很多一年級家長問:我家孩子數數一點問題都沒有啊,為什麼到一年級,加減運算卻總是出錯呢?排除粗心或者運算不熟練等原因之後,家長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孩子數數沒問題啊,但遇到加減就懵圈。究其原因,數感不行。那數感是什麼?數數、數感、數學之間又有什麼聯繫嗎?到底該怎麼引導孩子數學方面的啟蒙呢?
  • 怎麼教孩子數數?3個方法解鎖數學思維,打牢基礎,以後數學好!
    受此影響,很多家長早早就開始孩子的數學啟蒙教育工作,首先做的就是數數。但是,在這方面,家長普遍存在一個誤區,就是孩子數的數越多就越聰明。其實,並非如此,因為孩子如果只是單純的數數,那就是生搬硬套,往往不得其法。
  • 會數數的孩子就懂「數字」了嗎?
    維果國際幼兒園 我們發現孩子,孩子發現世界! 蒙氏教育開啟孩子無限可能! 蒙臺梭利說:「令孩子覺得數學困難,並不是數學抽象的問題,而是大人提供的方法錯誤導致。」
  • 教娃念「123」不科學?陪孩子「玩」數字,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可見不管古今,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但在數學啟蒙上,家長們都存在一個誤區:孩子2、3歲就能從1數到100,肯定是天才。卻很少有家長考慮過,孩子是否真正會運用數字。而數學是一門不能靠死記硬背,需要孩子靈活思考的學科。
  • 數學進位退位不會,原因是沒有重視連續數的認識
    連續數的認識,在數學啟蒙裡是很重要的一環。可惜傳統的幼兒數學教育裡很少會提及這個內容。什麼是連續數的認識呢?我們之前不是有提到說孩子數數可以數到幾十幾百,但是如果從中間打斷孩子就接不上來。這個接不上來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孩子對於連續數沒有概念。有家長問孩子數數遇到9就卡殼,這種情況除了反覆記憶,還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大多數孩子都會經歷遇9卡殼的階段,而大部分的孩子也都是靠反覆記憶解決這個問題。實質上,連續數的認識,是孩子對於十進位最初的感知過程。
  • 2-7歲是數學的啟蒙關鍵期,教你3個啟蒙方法親測有效
    因為身邊總有寶媽和我吐槽自己孩子數學多麼差;還有一些家長說自己明明從小就教孩子數數、算數為什麼孩子還是不會,甚至還不想學,不是從小培養孩子就會喜歡嗎?其實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關鍵原因就在於家長用錯了方法,前面也說了2-7歲是孩子數學啟蒙的關鍵期,但是只有正確的培養方法,才能讓孩子更愛數學。那麼什麼樣的方式才是正確的呢?下面教你3個啟蒙方法,親測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