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數到100≠會數數,會數數≠數學好,想啟蒙孩子數學的看過來

2020-12-17 唯媽養娃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孩子,一口氣能從1數到100,另外一個孩子,只能從1數到10,哪個孩子數學能力更好?

有些父母肯定會覺得,這算什麼問題?肯定是能從1數到100的孩子數學更好,認識100個數字,當然比只認識10個數字厲害。

但事實上,一口氣從1數到100的孩子只是在唱數,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數數。

而那個只能從1數到10的孩子,是在理解數數,他能把每個數字和集合中的物體對應起來。

一、數數的兩種類型

數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機械數數,指的是背誦數字,因為靠記憶背誦,所以孩子可以順利從1數到100,但他們不理解數字的表徵含義。

另一種是理解數數,是指能把每個數字和集合中的物體對應起來,比如他可以跳數「2、4、6」,也可以倒數「10、9、8」。

機械式的背誦數字對孩子的數學學習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可以忽略不計。但理解數數卻是孩子進行數運算的基礎,只有孩子真的理解數字的含義,他們才能對數字進行運算。

二、數數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對數數不重視,覺得不就是教孩子數「1、2、3」,有什麼可教的?其實這種想法簡單化了「數數」的概念,數數只是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很複雜。

如果你覺得孩子已經學會了數數,那麼你可以問他幾個問題考考他:

1、數字3代表什麼?

2、2頭大象和2隻老鼠,誰更多?

第一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數字3可以代表很多東西,比如三片樹葉、三隻小熊、三個想法、三天。

當孩子能回答出數字表徵不同的含義時,才說明他真的理解了數字。

第二個問題,如果孩子可以順利回答一樣多時,那恭喜你,你的孩子數數能力很不錯,如果回答錯誤,那就要反思下孩子是否真掌握了數數。

數字在日常生活中有4種使用方式:參照數、命名數、序數、基數。但只有序數和基數才是數學意義上的數字使用方式,所以孩子真的掌握了數數後,就會理解基數和序數代表的不同含義。

三、數數的4個原則

1、固定順序原則

有的孩子雖然能從1數到100 ,但他們可能進十時會卡殼,比如數到「29」,不知道後面是「30」。

這就是孩子沒有掌握數數的表現,因為他們不理解數數的固定順序原則,所以不知道數字順序是固定的,3永遠在2後面,在4的前面。

但僅僅記住數字順序也不算完全理解,因為數字中還滲透著數字結構,比如偶數、奇數。

只有孩子可以各種方式數數時,他們才算真的理解數字含義。

2、一一對應原則

「一一對應原則」指的是一個集合的物體必須只能點數一次,這就需要孩子在點數時,做到手口一致,一個數字對應一個物體,直到所有物體都被點數一遍。

但最初孩子很容易犯錯,不是重複點數,就是漏數,所以最初父母教孩子點數時,一定要手把手教他們,並用實物演示,讓孩子確切點到每一個需要計數的物體,他們才能在真實情境中理解一一對應原則。

3、順序無關原則

我女兒數數習慣從右往左數,如果改變方向,她會覺得自己數錯了,其實這就是孩子不理解順序無關原則。

成人都知道,無論怎麼數,總量是不會變的,只要確保每個物體都只數一遍。

但孩子需要理解固定順序以及一一對應後,才能理解到:原來數數方式不會影響物體總量。

當他們理解這一原則後,對於大集合,比如一大堆糖果,他們可能就不再一個個數,會分成3個一堆,5個一堆,這樣跳著數。

4、基數原則

前段時間大家聊天說起孩子數數,數完問孩子有幾個?孩子卻一臉懵。

我女兒初期學數數也出現過這種狀況,給她5個石頭,讓她數一數有幾個,她數到5沒了,你問她有幾個石頭,她卻說3個。很多父母在啟蒙孩子數學時應該都碰到過這種情況吧,不了解的父母還以為孩子故意作對,但其實他們是真不懂。

這牽扯到數數的基數原則,點數到最後時,最後那個數字是集合的總量。所以數完一堆物體,孩子能準確說出物體數量,才算是初步理解基數原則。

但實際上基數原則還包括孩子可以倒數、接著數,比如孩子有5個玩具,你再給她3個,她如果理解基數原則,就會接著往後數「我有5個玩具,又有了6、7、8——那我現在有8個玩具。」但如果孩子不理解,他可能就會重新數。

只有孩子真正建構了數的概念,深刻理解數字含義後,才能繼續學習小學階段的數學。

當然,數學啟蒙可不僅僅是數數,會數數也不代表孩子就能學好數學。

數學啟蒙還包括圖形與幾何、規律與邏輯、時間與測量以及簡單的數運算。

有父母一看這麼多需要啟蒙的,就會犯愁,想讓孩子上數學啟蒙班,但就算便宜的數學啟蒙班,也得好幾千,而且孩子太小,上數學啟蒙班效果會打折扣,所以與其花好幾千上類似數學啟蒙班,不如買套數學啟蒙繪本,在家邊陪孩子玩耍,邊幫孩子學數學。

我女兒三歲半,正是需要啟蒙數學的時候,也買過很多數學繪本,不過有的是單本只有數數的啟蒙,比如五味太郎的《一起數數123》,雖然書很好,但只能啟蒙孩子的數數能力,所以一直想找一套比較全面的數學啟蒙繪本,能涵蓋數學啟蒙所有方面的繪本。

直到我碰到這套暢銷韓國的數學啟蒙繪本《好玩的數學繪本》後,我就毫不猶豫入手,因為這套數學啟蒙繪本太太太全面了,一套書能讓父陪孩子玩半年。

帶著孩子玩了一個月後,我總結出了這套書的三大優點:

1、全面

這套《好玩的數學繪本》曾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共3輯30冊繪本,覆蓋了學前以及小學低年級的主要數學知識點。涉及「數與運算」「圖形與幾何」 「規律與邏輯」「時間與測量」「統計與圖表」 等數學內容。

2、有趣

這套《好玩的數學繪本》每一冊都是獨立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大都是萌萌的小動物,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自主參與到數學知識的了解和運用中,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第一冊《我和123》數與運算:生活中的數字。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出發,我的美食:我一天吃的飯有多少碗?我出生時的數字等等。

把數字和真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裡,寓教於樂,讓孩子在玩耍中學到知識。

3、附贈數學小玩具

《好玩的數學繪本》後面附贈了時鐘卡片以及立體圖形玩具卡片、貼紙等。讓孩子在讀故事的同時,還能動動小手參與進來。

既能讓孩子當玩具玩耍,又能讓孩子學習到數學知識,真的一舉兩得。

這套書適合3-7歲的孩子,但我覺得只要孩子對數字感興趣,就可以給孩子囤起來讀起來,畢竟啟蒙這事,趕早不趕晚。

30本書,只要一頓火鍋的錢就能把它帶回家,而且能陪孩子玩很久讀很久,特別划算,就算孩子暫時對數學不感興趣,僅僅當個故事繪本也是划算的。

感興趣的父母可以動動小手點擊下面橫幅,就能購買。

相關焦點

  • 為何孩子會數數,但不識數?了解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高效數學啟蒙
    裡面不乏有數學能力出眾的,有的孩子甚至能夠10秒內算出10個四位數的加減法,廣大網友寶媽們將這些孩子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 在看完節目後,有家長發出了感慨說:不要求孩子能夠那麼厲害,但是孩子都已經3歲多了,可還是只會數數,從1數到100沒問題,但是問他桌上有幾個蘋果時:每次只能連猜帶蒙。無法準確的識別。
  • 孩子能數到100≠會數數,弄清「幾個」和「第幾」,才算學會數數
    家長給孩子做數學啟蒙時,通常都是從數數開始教,而且孩子學得很快,跟著念幾遍就能從1數到10。尤其是3歲到5歲孩子的家長,聚在一起總是會比較孩子能數到多少數了,而且會簡單的認為:數到100比數到10更厲害。
  • 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只教Ta數數就夠了嗎?沒有數感,全是白搭
    02一提到數學啟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有的孩子可以從1數到100,但是這種教學法真的有用嗎?根據《兒童敏感期成長指南》的理論,孩子在5歲左右,才能逐漸明白數學概念,可以進行抽象運算,過早地給孩子灌輸概念沒有意義。
  • 數學啟蒙=數數?阿爾法蛋大蛋2.0給孩子不一樣的數學啟蒙
    數學啟蒙=數數?馬雲曾說過一句話:數學,是一種非常好的思維方式。更有甚者,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訓練其背誦數字,但實際上孩子對數字所對應的的含義並不能理解,如此啟蒙無異於揠苗助長。數學啟蒙很重要,但講究科學有效的方法更重要。阿爾法蛋大蛋2.0新升級了【數學啟蒙】功能,可以幫助爸爸媽媽抓住3~6歲孩子的思維發展的關鍵期,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
  • 別再簡單地教孩子數數了,學會有效的數學啟蒙方法,少走彎路
    聽了孩子這麼說我當時很懵,並對孩子說和阿姨一起數:1、2、……8。告訴阿姨一共有幾顆啊。她還是說2。那時候我明白孩子只是單純的會數數,並不能和實際的事物關聯起來。這可能是現在大多是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吧。我們經常談論數學啟蒙。但是我們對孩子數學啟蒙的目的是什麼呢?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文|穎媽談育兒如今數學啟蒙被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但數學的範圍何其廣大,有些家長覺得自己讀書時數學就不好,該怎麼教孩子呢?還有人覺得,數學啟蒙不就是學會「1+1=2」這種運算和規律唄,如果是這樣,那讓孩子背會乘法口訣、加減法口訣不就就夠了。
  • 算術≠數學,算術好≠數學思維好,數感啟蒙看過來
    思維數學可以幫助孩子開拓思路,提高思維能力,進而有效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智商水平也會得以相應的提高。好多家長都想給孩子最好的數學啟蒙,可又苦於市場上找不到講解足夠生動有趣的書或平臺,沒辦法激發孩子的興趣點。想自己教孩子吧,又覺得自己的啟蒙方法和解題思路不夠系統和科學,孩子聽不懂。給孩子報輔導機構,線下課程成本投入又太高!
  • 會數數的孩子就懂「數字」了嗎?
    因此,我們要大聲疾呼:不是孩子不愛數學,而是他學習數學的契機被錯過來,學習方法也不被理解所致。 數數好,對數量卻沒概念/ 一天,一位家長疑惑地跟我說起她的孩子的一個問題,她的孩子現在4歲半了,數數可以數到
  • 怎麼教孩子數數?3個方法解鎖數學思維,打牢基礎,以後數學好!
    本文由【 何秋光學前數學】發布,歡迎點讚轉發!家長朋友們,今日份的數學思維題來啦~幼兒園小、中、大班,幼小銜接班的孩子都可以參與答題哦~小朋友,媽媽想給童童買一個粉色的書包,價格低於100元,請你看看,媽媽有幾個選擇呢?
  • 兒童數學啟蒙—數字&數感
    感謝您的繼續關注,讓我們繼續「伴孩子終身成長」!今天我們來講一講兒童的數學啟蒙知識:數字 與 數感。今天不是詳細講解如何一步一步怎麼做,我把給自己孩子編寫的一個「數字&數感」的培養提綱內容貼出來,和大家分享。
  • 數學啟蒙的黃金期,家長別用錯誤方式拖後腿,扼殺了孩子的數感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大家都知道,孩子的成長存在各種敏感期,此時他們對特定的事物學習能力超強,如果父母能把握好時機,用正確的方式給孩子做啟蒙,效果會事半功倍。這樣的場景應該在很多家庭都有出現吧,往往這時孩子若能流暢回答,家長都會興奮得不行。不過,家長可別高興的太早,與其說這是數學啟蒙,倒不如說是超前教育,孩子的數感不是這麼培養的。到數學啟蒙的黃金期,家長可千萬別用錯誤方式拖後腿,太過機械化的記憶反而會扼殺孩子的數感。
  • 給孩子做數學啟蒙,別只顧數數加減法!看看斯坦福教授怎麼說
    誤區一:認為數學是智力衡量的標準 孩子如果小時候就表現出了過人的數學天賦,就認為孩子智商高。 孩子什麼事情完成的好都歸結於他智商高,而不是他的努力,他的思維。 如果孩子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平平,家長就認為孩子不是很聰明。
  • 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數感練習走起來
    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更是把「數數」作為一項基礎訓練,娃能1數到10,及格;能數到100的,封神!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 在家長的刻意教授下,數字在孩子眼中所代表的涵義,其實就和一個漢字並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機械地背誦和記憶,並沒有搞清楚數字之間的聯繫,缺乏數感。 在數學啟蒙教育中,有個非常核心的概念——數感,簡而言之,就是對數量感知的能力。
  • 還在逼孩子從1數到100嗎?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我也覺得這樣的孩子非常出色,一是不懼場合,二是有超過這個年紀的思考力,實屬不易。孩子從小就被家長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詩,算數,但是一個好的啟蒙教育,光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功夫沒有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抓住3個時間。朋友小楊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快算數學,就是所謂的心算。
  • 娃幼兒時期數學啟蒙,正確打開方式,是培養孩子的「數感」
    期間她還讓3歲的寶寶表演數數:1、2、3、4、5……聽著孩子雖然還吐字不清但總算能流利地念出來。 二姨為此很高興,卻沒發現孩子對著面前的小物品數1-10,而小手指卻指在了3上。
  • 只會教寶寶從1數到10?幾個小方法,在生活中也能做好數學啟蒙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蛋媽,寶寶的數學啟蒙要怎麼做呀?」 「我家寶貝2歲多就可以數到100了……」 「能不能分享幾個學數學的遊戲啊?」
  • 指導術|「從1數到100」,你還這樣教孩子數學麼?
    「遊戲對於兒童是學習,是勞動,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克魯普斯卡婭」數數、背乘法口訣、背公式……當我們把數學當成一門記憶型學科,而不是理解性學科的時候,數學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遊戲,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
  • 六年級數學 數學廣角——數與形
    2、課件出示算式,體會「數」的背後隱藏著「形」。3、揭示課題。 二、化數為形,以形助數1、情景引入。 「數」和「形」它是一一對應的,它們的這種聯繫,在我們解決問題的時候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啟示呢?這樣,讓我們一起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慢慢體驗,好吧? 2、解決「數」的問題。
  • 我教孩子學數學 之數(三聲)數(四聲)
    小朋友學數學的時候,是否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呢?對於最簡單的1到10,如果無法直接說出某個數字的前一個,和後一個數字,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我的猜想是:這樣會造成做加減法慢,在進位和退位時,尤其退位,要得到前一個的數字,就要從1開始數數,數到那個數字,才能得到他要的答案。
  • 小學數學作業要數1億粒米?網友:怕是要數上一年
    這個時候,很多家長還沒反應過來,家長紛紛提問:「數好之後,要帶去學校嗎?」「要拍照嗎?」  大約過了兩個小時,終於有家長意識到,1億粒米到底是什麼概念。一位家長在家長群裡發問:「總共要十二袋左右,怎麼扛?」還有家長問:「這是腦筋急轉彎吧?」  網傳的截圖最後,該老師通知各位家長:「可能我估計錯了米的重量了,明天不用帶回學校了,家長讓孩子們數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