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孩子,一口氣能從1數到100,另外一個孩子,只能從1數到10,哪個孩子數學能力更好?
有些父母肯定會覺得,這算什麼問題?肯定是能從1數到100的孩子數學更好,認識100個數字,當然比只認識10個數字厲害。
但事實上,一口氣從1數到100的孩子只是在唱數,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數數。
而那個只能從1數到10的孩子,是在理解數數,他能把每個數字和集合中的物體對應起來。
一、數數的兩種類型
數數有兩種類型,一種是機械數數,指的是背誦數字,因為靠記憶背誦,所以孩子可以順利從1數到100,但他們不理解數字的表徵含義。
另一種是理解數數,是指能把每個數字和集合中的物體對應起來,比如他可以跳數「2、4、6」,也可以倒數「10、9、8」。
機械式的背誦數字對孩子的數學學習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可以忽略不計。但理解數數卻是孩子進行數運算的基礎,只有孩子真的理解數字的含義,他們才能對數字進行運算。
二、數數的重要性
很多父母對數數不重視,覺得不就是教孩子數「1、2、3」,有什麼可教的?其實這種想法簡單化了「數數」的概念,數數只是看起來簡單,但其實很複雜。
如果你覺得孩子已經學會了數數,那麼你可以問他幾個問題考考他:
1、數字3代表什麼?
2、2頭大象和2隻老鼠,誰更多?
第一個問題沒有固定答案,數字3可以代表很多東西,比如三片樹葉、三隻小熊、三個想法、三天。
當孩子能回答出數字表徵不同的含義時,才說明他真的理解了數字。
第二個問題,如果孩子可以順利回答一樣多時,那恭喜你,你的孩子數數能力很不錯,如果回答錯誤,那就要反思下孩子是否真掌握了數數。
數字在日常生活中有4種使用方式:參照數、命名數、序數、基數。但只有序數和基數才是數學意義上的數字使用方式,所以孩子真的掌握了數數後,就會理解基數和序數代表的不同含義。
三、數數的4個原則
1、固定順序原則
有的孩子雖然能從1數到100 ,但他們可能進十時會卡殼,比如數到「29」,不知道後面是「30」。
這就是孩子沒有掌握數數的表現,因為他們不理解數數的固定順序原則,所以不知道數字順序是固定的,3永遠在2後面,在4的前面。
但僅僅記住數字順序也不算完全理解,因為數字中還滲透著數字結構,比如偶數、奇數。
只有孩子可以各種方式數數時,他們才算真的理解數字含義。
2、一一對應原則
「一一對應原則」指的是一個集合的物體必須只能點數一次,這就需要孩子在點數時,做到手口一致,一個數字對應一個物體,直到所有物體都被點數一遍。
但最初孩子很容易犯錯,不是重複點數,就是漏數,所以最初父母教孩子點數時,一定要手把手教他們,並用實物演示,讓孩子確切點到每一個需要計數的物體,他們才能在真實情境中理解一一對應原則。
3、順序無關原則
我女兒數數習慣從右往左數,如果改變方向,她會覺得自己數錯了,其實這就是孩子不理解順序無關原則。
成人都知道,無論怎麼數,總量是不會變的,只要確保每個物體都只數一遍。
但孩子需要理解固定順序以及一一對應後,才能理解到:原來數數方式不會影響物體總量。
當他們理解這一原則後,對於大集合,比如一大堆糖果,他們可能就不再一個個數,會分成3個一堆,5個一堆,這樣跳著數。
4、基數原則
前段時間大家聊天說起孩子數數,數完問孩子有幾個?孩子卻一臉懵。
我女兒初期學數數也出現過這種狀況,給她5個石頭,讓她數一數有幾個,她數到5沒了,你問她有幾個石頭,她卻說3個。很多父母在啟蒙孩子數學時應該都碰到過這種情況吧,不了解的父母還以為孩子故意作對,但其實他們是真不懂。
這牽扯到數數的基數原則,點數到最後時,最後那個數字是集合的總量。所以數完一堆物體,孩子能準確說出物體數量,才算是初步理解基數原則。
但實際上基數原則還包括孩子可以倒數、接著數,比如孩子有5個玩具,你再給她3個,她如果理解基數原則,就會接著往後數「我有5個玩具,又有了6、7、8——那我現在有8個玩具。」但如果孩子不理解,他可能就會重新數。
只有孩子真正建構了數的概念,深刻理解數字含義後,才能繼續學習小學階段的數學。
當然,數學啟蒙可不僅僅是數數,會數數也不代表孩子就能學好數學。
數學啟蒙還包括圖形與幾何、規律與邏輯、時間與測量以及簡單的數運算。
有父母一看這麼多需要啟蒙的,就會犯愁,想讓孩子上數學啟蒙班,但就算便宜的數學啟蒙班,也得好幾千,而且孩子太小,上數學啟蒙班效果會打折扣,所以與其花好幾千上類似數學啟蒙班,不如買套數學啟蒙繪本,在家邊陪孩子玩耍,邊幫孩子學數學。
我女兒三歲半,正是需要啟蒙數學的時候,也買過很多數學繪本,不過有的是單本只有數數的啟蒙,比如五味太郎的《一起數數123》,雖然書很好,但只能啟蒙孩子的數數能力,所以一直想找一套比較全面的數學啟蒙繪本,能涵蓋數學啟蒙所有方面的繪本。
直到我碰到這套暢銷韓國的數學啟蒙繪本《好玩的數學繪本》後,我就毫不猶豫入手,因為這套數學啟蒙繪本太太太全面了,一套書能讓父母陪孩子玩半年。
帶著孩子玩了一個月後,我總結出了這套書的三大優點:
1、全面
這套《好玩的數學繪本》曾榮獲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共3輯30冊繪本,覆蓋了學前以及小學低年級的主要數學知識點。涉及「數與運算」「圖形與幾何」 「規律與邏輯」「時間與測量」「統計與圖表」 等數學內容。
2、有趣
這套《好玩的數學繪本》每一冊都是獨立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大都是萌萌的小動物,吸引孩子注意力,讓孩子自主參與到數學知識的了解和運用中,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比如第一冊《我和123》數與運算:生活中的數字。從孩子的衣食住行出發,我的美食:我一天吃的飯有多少碗?我出生時的數字等等。
把數字和真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孩子在真實情境中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融入到生動有趣的故事裡,寓教於樂,讓孩子在玩耍中學到知識。
3、附贈數學小玩具
《好玩的數學繪本》後面附贈了時鐘卡片以及立體圖形玩具卡片、貼紙等。讓孩子在讀故事的同時,還能動動小手參與進來。
既能讓孩子當玩具玩耍,又能讓孩子學習到數學知識,真的一舉兩得。
這套書適合3-7歲的孩子,但我覺得只要孩子對數字感興趣,就可以給孩子囤起來讀起來,畢竟啟蒙這事,趕早不趕晚。
30本書,只要一頓火鍋的錢就能把它帶回家,而且能陪孩子玩很久讀很久,特別划算,就算孩子暫時對數學不感興趣,僅僅當個故事繪本也是划算的。
感興趣的父母可以動動小手點擊下面橫幅,就能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