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會教寶寶從1數到10?幾個小方法,在生活中也能做好數學啟蒙

2021-01-05 騰訊網

大家好,我是荷包蛋媽媽。

「蛋媽,寶寶的數學啟蒙要怎麼做呀?」

「我家寶貝2歲多就可以數到100了……」

「能不能分享幾個學數學的遊戲啊?」

我在後臺經常會收到寶媽的留言,問我關於數學啟蒙的事。所謂啟蒙,主要是培養興趣,激發寶寶的好奇心,就像建房子一樣,打好地基最重要。

而數學啟蒙的地基,則是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了。

我之前在文章裡跟大家聊過,數數只是數學啟蒙裡很小的一部分,它還包括形狀、尺寸、空間、組合、運算等。

在教育部發布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對數學認知方面,給學齡前兒童給出了三個明確的目標:

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理解數量及數量關係;感知形狀與空間關係。

今天我就來跟大家聊一聊,在早期的數學啟蒙中,如何幫寶寶感知形狀和空間關係,打好幾何思維的基礎。

認識形狀,從日常生活開始

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科學,因此,做數學啟蒙的第一點,其實是把抽象的數學生活化。

認識形狀,是寶寶觀察力和認知能力發展的重要階段,從1歲多的時候開始,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去引導了。

生活中有各種各樣形狀的物品,長方形的書本、電視機、快遞盒,圓圓的蘋果、玻璃杯,橢圓形的雞蛋、三角形的風箏、西瓜……

我一般看到這些東西,會帶著蛋姐去觀察——

「海洋球圓圓的,摸上去很光滑。」

「三角形有三條邊,風箏是三角形的。」

然後走在路上,也會帶著蛋姐一起「尋寶」,「我們來看看,路上有哪些形狀?」

這其實是帶寶寶認識形狀,建立最初對形狀的概念,寶媽平時帶寶寶也可以這麼做。

在寶寶對形狀有了基礎的認識後,就帶著她一起玩遊戲了。我給大家介紹幾個簡單的小遊戲,既能認識形狀,又可以消磨時間。

遊戲1:形狀配對

玩法:把彩紙剪成各種形狀,然後在紙上描出形狀,讓寶寶把彩紙擺在相應的位置上,這對寶寶的認識能力和動手能力,非常有幫助。

玩這個的關鍵點在於,指出這些形狀的具體特徵,讓她感受不同形狀的特點。

遊戲2:圖形變變變

玩法:把不同形狀的磁力片放在一起,然後讓寶寶發揮創造力,把它們組合拼成不一樣的圖案。

拼圖遊戲是一項有趣又放鬆的親子遊戲,還能讓寶寶明白幾何的基本概念,原來圖形是可以靈活變化的。

掌握空間關係,多用語言引導

其實,寶寶對空間關係的理解,從一出生就開始了。

往前爬、向後退、疊高高、扔出去、躲貓貓、到處鑽來鑽去……這些都是寶寶在體驗空間。

蛋姐到現在還是這樣,很喜歡鑽到箱子裡,偷偷露出一個頭, 「媽媽,我在箱子裡面。」

我們平時在跟寶寶交流的時候,可以多使用方位詞,像常見的上面、下面、左邊、右邊、裡邊、外邊。

這樣持續不斷地引導,是在幫寶寶建立豐富的空間詞彙庫,之後她才可以慢慢地輸出。

除了語言上的引導,還可以帶著寶寶一起做搭建類遊戲,去培養她的空間思維能力。

遊戲1:紙杯疊疊樂

玩法:準備紙杯和小紙片,然後讓寶寶把紙杯疊起來,並且要想辦法保持平衡,不能讓紙杯倒下來。

寶寶玩這個的時候,必須全神貫注,要控制好手部力度,還要去考慮平衡性的問題,真的還蠻有挑戰的。

遊戲2:百變磁力片

玩法:準備好磁力片,就可以開始玩了。因為磁力片很百搭,上手操作非常簡單,各種創意都可以搭出來。

給大家看看,我和蛋姐一起搭建的小房車~

偷偷說一句,磁力片還挺好玩的,我準備趁蛋姐上學去了,再多玩幾次。

坦白來說,做數學啟蒙,真的不是讓寶寶學會數數和計算。

對學齡前的寶寶來講,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各種玩具遊戲,體驗和感知數學,激發好奇心。

幫助寶寶建立好基礎概念,培養她的思維能力,等到寶寶進入幼兒園、小學,真正開始學習這些知識時,她會想起曾經的點點滴滴,很快便能順利掌握相關的知識點了。

大家平時是怎麼教寶寶學數學的呢?更多有趣的小方法,歡迎來留言補充哦~

最後,一定記得轉發給更多寶媽,一起輕鬆帶娃!

相關焦點

  • 能數到100≠會數數,會數數≠數學好,想啟蒙孩子數學的看過來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孩子,一口氣能從1數到100,另外一個孩子,只能從1數到10,哪個孩子數學能力更好?有些父母肯定會覺得,這算什麼問題?肯定是能從1數到100的孩子數學更好,認識100個數字,當然比只認識10個數字厲害。
  • 2-7歲是數學的啟蒙關鍵期,教你3個啟蒙方法親測有效
    根據孩子發育特徵,我們能得知,幼兒時期是培養孩子的最佳時期,尤其是數學啟蒙,越早越好,不僅能夠充分發掘大腦潛能,還能培養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而2-7歲正是數學的啟蒙關鍵,若是能夠在這個時期給孩子做好啟蒙工作,那麼孩子以後學習就會事半功倍。
  • 別再簡單地教孩子數數了,學會有效的數學啟蒙方法,少走彎路
    在寶寶2歲半的時候,有一件事令我記憶格外深刻。那時候寶寶的姥姥一直和我說小區裡有個小女孩聰明極了,剛滿2歲,就能順暢的說出好多數字,還會背一些古詩。我當時羨慕極了。有一次偶然在小區中我們碰面了,寶寶姥姥立即上前打招呼,聽了姥姥的話,對方家長就讓孩子開始數數。
  • 斯坦福教授:想給孩子做好數學啟蒙,「數感」能力培養是基礎
    事實上,如果孩子僅僅會進行這種計算,在初期還能夠應付,學到後期只會越來越困難。對於還沒有接觸數學理論的孩子來說,理解和認識更為重要。1+1為什麼等於2,而不是等於3呢?數字與數量又有什麼關係呢?這些問題你有想過嗎?其實這些都跟數感啟蒙有關係。01.
  • 教娃從1數到10不科學?會數數並不等於「識數」,數感練習走起來
    家長希望孩子贏在起跑線上,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更是把「數數」作為一項基礎訓練,娃能1數到10,及格;能數到100的,封神!蒙蒙給孩子解圍,又讓孩子從1數到10,再次博得了家人的陣陣掌聲。 其實在孩子的這個年齡段,最直接的概念就是知道大和小、多和少,數到10很不錯,硬掰著手指頭計算卻是有些「超綱」了。
  • 學齡前孩子的數學啟蒙,只教Ta數數就夠了嗎?沒有數感,全是白搭
    所以雖然孩子還不到3歲,我就感到恐慌:「多大對她進行數學啟蒙合適呢?怎麼才能更好地進行數學啟蒙呢?」02一提到數學啟蒙,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教孩子數數。有的孩子可以從1數到100,但是這種教學法真的有用嗎?
  • 數學啟蒙,不是教孩子背口訣,而是要讓孩子「玩」數字
    其實很多家長之所以走了錯路就是沒有正地i理解數學啟蒙的概念。給孩子做數學啟蒙的意義就是讓孩子用擁有良好的數學思維。但是無論是在網上,還是生活當中遇到的很多家長,都會特別驕傲的說,我家孩子才幾歲零幾個月,就可以數到100了。也會有些家長說,我家孩子才幾歲,10以內加減法都沒有問題。
  • 幼兒數學啟蒙思路及方法
    一,幼兒數學啟蒙需要學什麼?《幼兒數學核心概念》一書中梳理總結了26條核心概念,這些核心概念為幼兒數學啟蒙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框架。我們進行幼兒數學啟蒙,可以圍繞26條核心數學概念的9個主題分別展開,用最適合的方法,讓幼兒理解這些概念。
  • 為何孩子會數數,但不識數?了解孩子的左右腦,進行高效數學啟蒙
    裡面不乏有數學能力出眾的,有的孩子甚至能夠10秒內算出10個四位數的加減法,廣大網友寶媽們將這些孩子稱之為「別人家的孩子」。 在看完節目後,有家長發出了感慨說:不要求孩子能夠那麼厲害,但是孩子都已經3歲多了,可還是只會數數,從1數到100沒問題,但是問他桌上有幾個蘋果時:每次只能連猜帶蒙。無法準確的識別。
  • 數學啟蒙的黃金期,家長別用錯誤方式拖後腿,扼殺了孩子的數感
    除了語言啟蒙之外,數學啟蒙也一直是各位家長關注的,因為這對孩子日後的學習生活意義深遠。然而,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大部分家長的做法都有些操之過急。「寶寶你背一下1~10」、「1+2等於幾?」這樣的場景應該在很多家庭都有出現吧,往往這時孩子若能流暢回答,家長都會興奮得不行。不過,家長可別高興的太早,與其說這是數學啟蒙,倒不如說是超前教育,孩子的數感不是這麼培養的。到數學啟蒙的黃金期,家長可千萬別用錯誤方式拖後腿,太過機械化的記憶反而會扼殺孩子的數感。
  • 教孩子背數字≠理解數字,正確認識數學意識,學學這幾個小遊戲
    數學這門學科是很多知識的起源,從人類文明開始發展,我們生活中的很多事就都離不開數字和數學了。教孩子數數、認識數字,是孩子的「人生第一課」,這項任務一般都落在了父母身上。教孩子數數,會背「1、2、3」,但是總是不理解數字的真正含義小藝最近在教寶寶數數,每天有空就抱著孩子數「1、2、3……」,寶寶也每天跟著媽媽數「1、2、3」。
  • 指導術|「從1數到100」,你還這樣教孩子數學麼?
    「遊戲對於兒童是學習,是勞動,是重要的教育形式 ——克魯普斯卡婭」數數、背乘法口訣、背公式……當我們把數學當成一門記憶型學科,而不是理解性學科的時候,數學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孩子的生活離不開遊戲,遊戲是孩子最喜歡的活動。
  • 玩轉數學啟蒙,你只需要撲克牌和A4紙!
    我查閱了國家教育部的權威資料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2012年版),其中對數學認知的給出了3個學習目標: 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2. 感知和理解數、量和數量關係 3.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2-6歲寶寶的數學啟蒙神器
    《最強大腦》評委、北京大學心理學院教授魏坤琳,一直很倡導家長要儘早開始對孩子的數學啟蒙。作為腦科學專家的他,從女兒 2 歲起,就開始對她進行數學啟蒙。到了幼升小的時候,他女兒已經學會了二三年級的內容,尤其喜歡數學。日常工作生活中的牛人,無一不是具有強大邏輯思維、創意能力和抗挫能力的人。而這些能力,正是早期數學思維啟蒙所訓練的關鍵點。
  • 還在逼孩子從1數到100嗎?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
    孩子從小就被家長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詩,算數,但是一個好的啟蒙教育,光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功夫沒有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抓住3個時間。朋友小楊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快算數學,就是所謂的心算。一開始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掰著手指頭算,後面了解到其實這樣根本不利於孩子學習,便放棄了這種教學方法。
  • 3歲前和3歲後的數學啟蒙方法有差別,孩子數學啟蒙,起點在這裡
    湖南衛視主持人張丹丹在育兒心得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在遊戲中對算術感興趣,是數學啟蒙的第一步。幼升小,不上課外輔導班,你的孩子數學也可以非常棒!怎麼做到的呢?今天小編就跟大家這其中的奧秘!什麼是數學啟蒙?數學啟蒙可不是會幾道算數題就叫數學啟蒙了,真正意義上的數學啟蒙,是要讓孩子建立從形象到抽象符號的過程,培養孩子數學的興趣是至關重要的,要選對方式。
  • 生活中的數學,如何對孩子進行數學啟蒙
    關於生活中的數學,我們從:數、量、形、空四個方面來說,當我們一提到數學的時候,千萬不要腦子裡面只有數字,數數這樣的概念。生活處處皆學問,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我兒子今年正好4周歲,今天中午的時候他自己去煎雞蛋,當然我給他輔助了一下,他先拿了兩個雞蛋,打開之後又去拿了三個雞蛋,然後又吩咐弟弟去拿了兩個雞蛋,在這個過程中我一句話都沒有說,也沒有問你拿了幾個雞蛋,一共幾個雞蛋。但是等雞蛋做好了出鍋的時候,他突然說今天我炒了七個雞蛋。當時我是很吃驚的,因為這件事說明孩子有非常好的數感,他的數感已經樹立起來了。
  • 年糕媽媽數學盒子:給孩子更系統的數學啟蒙
    所以年糕媽媽整理出了幾條實用的數學啟蒙攻略,希望可以幫助家長們培養出聰明的數學寶寶。有人擔心,孩子那麼小,能聽懂數學嗎?美國心理學家的實驗證明,寶寶 6 個月,就能分辨哪堆物體數量多了,所以孩子天生就有數感的,就像學習第二語言一樣自然,不用擔心。而且孩子的數學能力,遠遠不止數數和計算。圖形幾何、時間空間、邏輯推理、比較分類等,都是數學思維啟蒙的內容。
  • 孩子能數到100≠會數數,弄清「幾個」和「第幾」,才算學會數數
    家長給孩子做數學啟蒙時,通常都是從數數開始教,而且孩子學得很快,跟著念幾遍就能從1數到10。尤其是3歲到5歲孩子的家長,聚在一起總是會比較孩子能數到多少數了,而且會簡單的認為:數到100比數到10更厲害。
  • 教娃念「123」不科學?陪孩子「玩」數字,才是真正的數學啟蒙
    俗話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可見不管古今,學好數學對一個人的發展都有很大的影響。但在數學啟蒙上,家長們都存在一個誤區:孩子2、3歲就能從1數到100,肯定是天才。卻很少有家長考慮過,孩子是否真正會運用數字。而數學是一門不能靠死記硬背,需要孩子靈活思考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