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字數:1619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前段時間,易烊千璽的弟弟在一個拼魔方大賽中,破了記錄,儘管這個記錄很快被共同比賽的對手打破。
但是只有幾歲的弟弟,能夠獲得這樣的成績,還是引來了不少的稱讚。我也覺得這樣的孩子非常出色,一是不懼場合,二是有超過這個年紀的思考力,實屬不易。
孩子從小就被家長要求學習各種知識,比如背詩,算數,但是一個好的啟蒙教育,光停留在這些表面的功夫沒有用,想讓孩子贏在起跑線,抓住3個時間。
朋友小楊的兒子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了快算數學,就是所謂的心算。一開始的時候,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掰著手指頭算,後面了解到其實這樣根本不利於孩子學習,便放棄了這種教學方法。
但是小楊很細心地發現,孩子不論用什麼方式學習數學,都有一個特徵,那就是他會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一定調整,舉一反三,不被固定的公式束縛。
後來小楊帶著孩子參加了一些數學類的競賽,難度都不大,但是看孩子的表現,小楊覺得他在數學的學習上有天賦,便讓孩子看了許多趣味數學的書。
讓孩子自由挑選關於數學的各種書籍,習題,漫畫等。這直接讓小楊的孩子培養了良好的興趣,別人都在排斥數學的時候,小楊的孩子卻學的不亦樂乎。
其實孩子的學習有道理可循,還在逼孩子從1數到100的方式不可取,學好幼兒數學啟蒙,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什麼是「幼兒的數學啟蒙」?
「啟蒙」二字家長經常聽,但是對於它的理解和應用,很少有家長仔細的研究,總是一邊掛在嘴上,一邊又隨便浪費孩子寶貴的時間,找不到正確的方法。
所謂「數學啟蒙」,指的是家長要建立一條孩子感興趣的線,讓孩子能夠自主地了解這些知識。
與此同時,需要建立正確而正面的認知,用數學知識啟發孩子,啟迪思想。
孩子一生有3次數學的敏感期,家長需抓住
A、3歲左右,感官接觸主導
這階段的孩子,對於數學的認知,大多來自於直觀的感受,也就是感官的主導作用。
比如看見了一個數字2,他們會有反應,看到了一個像8的東西,孩子容易聯想到這個數字。3歲的孩子通過具體的事物去認知、記憶數字,這是這個階段的一大特徵。
B、4歲如果左右,具體認知主導
經過一定時間的了解和學習,潛移默化之中,孩子對數學或者是數字,有了基本的認知。4歲的他們已經可以開始學習算數了,因為相比於初始階段的感知,這個時候他們更多的受「認知」的主導。
C、7歲左右,抽象思維主導
一般孩子到了7歲才慢慢具備抽象思維的能力,比如複雜的運算,拼魔方等。易烊千璽的弟弟便是因為在年齡上,提前讓自己過渡到了抽象思維階段,才有異於常人的表現。
教育過程中,父母需要注意的三個要點:
A、不要死記硬背
孩子到了會說話的年紀,家長都會教孩子背各種知識,像古詩詞、數字、英語單詞等,都是父母會教孩子的內容。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在孩子成長初期,不建議一開始就讓孩子死記硬背,雖然他們不具備很強的理解能力,但是有更好的辦法進行啟蒙,死記硬背只會讓孩子錯過最佳的學習時機。
B、具象化
一般孩子到了7歲才慢慢具備抽象的思維能力,但是這個時候才開始數學啟蒙顯然太晚了。那麼如何平衡孩子的認知,數學啟蒙以及自身發展規律的問題呢?
寶媽寶爸們不妨試著把抽象的物體具象化,比如把句子看做是「0」,這樣孩子理解起來更容易,也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一舉兩得,是一個數學啟蒙的好方法,值得家長們思考。
C、利用形狀認知
除了直接認識數字,一些形狀的認識也很關鍵。數學的啟蒙最直接的就是數字方面的認識,但空間感和物體形狀這些,常常被家長忽視。
其實對物體形狀的興趣,也可以幫助孩子提高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增強孩子的空間立體幾何感。因而,家長可以利用形狀認知啟蒙孩子的數學思維。
在這裡提醒大家,抓住3個時間,利用這3個方法,便能輕鬆建立孩子數學思維,提升數學興趣,家長不再為孩子的數學煩心。
(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裡是朗朗育兒課堂,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