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樂優合不做教育的旁觀者,只做教育的服務者

2020-12-23 網易新聞

(原標題:三樂優合不做教育的旁觀者,只做教育的服務者)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與教育理念的進步與發展,幼少兒教育已經不再是一門「選修課」,而是孩子在幼齡時期需要進行系統化學習的「必修課」,上素質課,報素質課也不再是一種盲目跟風的行為,已成家庭的剛需。

在近兩個月的時間裡,兩會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而「教育之聲」作為兩會的熱門話題,成為大家所追逐的焦點。兩會期間所提出的有關中小學、幼少兒教育改革的建議與提案、網際網路+教育以及加快教育數位化、信息化的發展,這不僅是教育行業未來的風向標,更為機構經營者們指明了發展的方向。

結合政策與教育議題,在後疫情時代,我國幼少兒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要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現狀,以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的隊伍建設為主,通過整合國內外高質教育資源為核心,打破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行業難題,逐步實現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目標。

為響應國家「打造教、養、研、育四位一體資源整合平臺」的政策,三樂優合教育耗時數年,在眾多實業產業與金額企業的通力支持下,成立億元教育產業基金。秉承「培養未來領袖」的教育理念,聚焦0-18歲早幼教、少兒英語、藝術、繪畫、舞蹈類等素質教育服務,希望可以通過行業間的有效聯合,齊心協力打造一個綜合性、一站式的幼少兒教育生態圈,讓我們可以跳出固有的教育模式和經營思維,突破資源壁壘,為孩子們提供更專業、更高質的幼少兒教育服務,更好的發掘孩子的天賦潛能。

在面對教育發展行業新形式下,我們與其守在原地不如尋找新的出口。三樂優合教育將有計劃的開展公益性「教育扶持援助計劃」,尋找有意願合作的高質教育培訓機構進行投資或併購,團結行業內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幫助協調解決教育培訓機構在經營發展中遇到困難,並有針對性的給予適當的幫扶和資源支持。現階段,三樂優合教育將優先開展「京津冀培訓機構扶持計劃」,推進京津冀地區教育培訓行業的協同發展,並以此為起點布局全國市場,與業內優異合作夥伴攜手變壓力為機遇,重新找到幼少兒教育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新思路以及新舉措。

幼少兒教育不僅僅是家庭和校園的任務,更是整個社會的任務與責任。三樂優合教育作為一家有責任的培訓機構,本著對孩子用心、對合作夥伴誠心的態度,在硬體「過硬」、軟體「達標」的基礎之上,通過投資與收購兩大經營模式;教學、品牌、運營、投資在內的四大業務板塊,打造良好的、可循環的教育產業生態圈,致力於建立一個能夠服務於全國的教育資源公共平臺。

本文來源:大眾新聞 責任編輯:陳體強_NB6485

相關焦點

  • 三樂優合教育成立億元產業基金,收購、整合教育品牌布局教育行業
    三樂優合教育憑藉敢為人先的勇氣,接連推出一系列教育產業布局動作。首先,三樂優合教育自2020年起,正式成立億元教育產業基金,在集團股東方眾多實業及金融產業鏈的共同支持下,利用自身在教育、投資方面的優勢,憑藉著豐富的教育、運營管理經驗,成立以品牌、運營、投資為主的多個事業部群,建立相關業務板塊及生態集群,並根據其戰略發展布局推進投資和收購計劃的快速開展,實現教育產業的綜合布局。
  • 看不見的教育「新基建」,「隱形服務者」阿里雲如何做好雲端的教育?
    阿里雲服務的在線教育客戶中,有不少企業在疫情期間通過更低的成本實現了更高效的獲客。不過,教育市場在當前以及未來的競爭中仍有非常多的不確定性。看不見的教育「新基建」,「隱形服務者」阿里雲如何做好雲端的教育?
  • 看不見的教育「新基建」,「隱形服務者」阿里雲如何做好雲端的教育
    今年,在線教育再度被放到了聚光燈下審視。在線教育巨頭在前端獲客上的比拼有目共睹,但從業者往往容易忽視在線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完善。為在線教育行業提供「新基建」的阿里雲,更像是行業的隱形服務者。針對不同在線教育公司的需求,阿里雲可以輸出差異化的完整解決方案,,即便是初創企業,也可快速構建起行業應用。
  • 心理教育的缺失?人類其實喜歡見死不救|《旁觀者效應》
    關注我,用尖銳的觀點帶你走全面的發展近些年來網絡上關於老人扶不扶、小偷追不追的話題雖然已經逐漸冷卻,但是有關於此的心裡塑造式教育仍未有明顯開展。你聽過旁觀者效應嗎?這個效應指的是當旁觀者數量越多時,每個人願意去伸出援手的機率動機就越小,對,這效應的確違反我們的直覺。歷史上曾有兩名心理學家做過巧妙的實驗來證實這個理論,但在討論旁觀者效應之前,先聽我說起這背後慘痛的歷史。
  • 拒做旁觀者
    「如果當時不去救人,我一定會後悔!」「能夠幫上忙的,我義不容辭!」面對獲得的獎勵,11名見義勇為人員普遍認為自己只是做了件小事。我們需要見義勇為嗎?這是一個簡單而又困難的矛盾議題。於他人,見義勇為是必然選擇;於自身,見義勇為是無能為力還是拒於麻煩?於此世界,最冷漠的不是落井下石,而是袖手旁觀。「到頭來,我們記住的,不是敵人的攻擊,而是朋友的沉默。」這是馬丁·路德·金激昂的呼籲。
  • 邦德教育葉家波:堅持不解的用心做教育
    實際上,這麼多年來,邦德教育在南中國,尤其是深圳是相對低調的,不是說我們沒有實力去搞,而是這麼多人入圍,我們是做教育的,我們主要的工作是面對各位學生和家長,所以過去十多年,我們沉澱了11年,未來的10年我們還需要繼續沉澱和完善自己,包括對家長的服務,這也是今年我們做出巨大改變的地方,我們會繼續不停地加大對學生服務和教育質量的監控,在未來,我們最大的優勢也是一個用心,用心做教育,做南中國最好的教育。
  • 《八佰》:做英雄不做旁觀者
    《八佰》:做英雄不做旁觀者電影《八佰》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可謂是電影行業的救市之作。首次觀看這部電影會覺得它太過於寫實,將戰爭的殘酷毫無遮掩的擺在大熒幕上。
  • 大力教育CEO陳林:字節跳動怎麼做教育
    ,後來同事們說,我們的教育業務,已經正式做了一年多了,應該跟媒體的朋友、跟行業打個招呼,交流一下。我們同時做的項目比較多,所以公司內部也常有人問,我們同時做這麼多產品,教育業務到底是要做什麼?我的答案是,我們要做「大教育」。什麼是大教育?什麼都做就叫大教育嗎?當然不是。關於「大教育」,我有幾點思考,在這裡和大家展開講一講。
  • 民間故事:於三樂殺狼
    眾鄉民都表示要嚴防死守,定不讓此賊逍遙法外,當下紛紛解囊,借給孫寡婦些許銀錢,幫助她渡過難關。於三樂在人群中央正舞得起勁,驚此一嚇,大刀忽然脫手向上飛起,又刀尖朝下而落,正中他的腳背。只聽於三樂尖叫一聲,猛然跌倒,疼得暈了過去。眾鄉民哪裡顧得了他,都四散而跑,直奔家中,取了棍棒刀劍,吼叫著衝向村子東頭。
  • 談教育:我為什麼不在學校當老師,而要用商業的方式做教育?
    同時,也不認為教育可以收費——助人的事情,不應該是免費的嗎? 就是說,我對教育的理解,就一直是傳統的學校教育,在學校裡待久了,也就習慣了教育都是免費的這樣的認知。 而經過那次收費培訓,我才知道,免費的教育不一定好,而收費的教育卻可能價值連城。
  • 字節跳動做教育,3年不考慮盈利
    如果說教育是為了變現,作為負責人,我首先要做的就是關掉教育部門,這樣變現會更好一些。但我們的目標沒有那麼小,我們有自己的使命。即便目前來看一直在虧錢。當然,行業競爭對手也都在虧錢。但我們仍會大力度投入,最起碼在未來三年,教育業務不考慮盈利。接下來想從3個教育行業的問題出發,和大家分享一下是如何思考我們的使命的。第一,社會層面,優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
  • 所謂的精英教育,不過是一場綿羊受訓場。保持優秀不做盲從的綿羊
    他們非常擅於解決手頭的問題,但卻不知道為什麼要解決這些問題。眾所周知,能夠進入常春藤名校的學子們個個都是出類拔萃的。這些學生從孩子時期就開始接受良好的教育,個個都是父母精心教育下的產物。他們不但能夠提供漂亮的成績單,而且還有出色的特長成績以及非常搶眼的社團活動等。
  • 從孔子到王陽明,從蘇格拉底到馬克思,教育只做了一件事
    只有明白這兩個問題,才能明白教育的意義;只有明白教育的意義,才能懂得教育應該怎樣做。人類歷史來看有兩樣東西是越來越多:第一個是知識,第二個是財富。人其實就是載體而已。雖然,知識和財富都可以讓人越來越好,而且,知識可以讓整個人類越來越好,但是,財富只是讓某些人越來越好,不過,也可以越來越壞。
  • 古希臘「市民教育」和孔子的「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有何不同?
    引言:《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作善也」。
  • 字節跳動做教育的規定動作
    如果字節的教育業務也是只考慮招更多學生,用陳林的話說,多我們一個不多,少我們一個不少。張一鳴更早就指出,「教育業務必須有更根本的創新,當然前提是我們有更深刻的認知。」教育對一個人,一個家庭的意義,不分國界。比爾·蓋茨親推的一本書《你當像鳥飛過你的山》,英文書名就叫《Educated》。講述的是一個美國女孩被教育改變命運的故事。
  • 做教育還是做生意?——教育房地產背後隱藏的那些事
    教育跟其他業務不一樣,教育要出成果,必須堅持教育初心和長期主義;對於教育培訓機構而言,向外尋求擴張發展時,與地產資源合作也是一條可參考路線,強化品牌增值賦能,佔據區位發展空間,獲取更加穩定的客群。 早期的地產做教育是打著「教育」旗號做營銷吸引客戶的一種手段,像學區房,配套幼兒園等給業主直接入學的承諾,但是因為學校的招生政策是由地方政策決定,這樣的模式並未全部成功,「教育」僅僅成了一種營銷的噱頭。
  • 字節跳動你做不好教育
    阿里,騰訊,百度,網際網路企業折戟教育,字節跳動跳著跳著就得做教育,這是大公司的宿命,尤其是任性的老大,他為何非要做教育呢,他為何一定做不成教育?1,人類的進步世界的美好是自我實現之上的超級自我實現,請問,當今世界,和平時期有哪個命題能讓你實現超級自我,使得人類更聰明是最耀眼最光芒的大道,收益於的教育會世代相傳,這在無神論無天堂的中國,哪個超級大佬不會選擇教育?
  • 升學教育趙偉軍:秉承匠心精神,做良心教育的先行者
    自創業之初,升學教育就堅持為學員提供優質的教育產品+定製化的個性服務,在理念和行動上保持高度一致。2015年,升學教育開始線上轉型。也是這一舉措,使得升學教育迎來發展轉機,在短短幾年間成為教育培訓市場上的響噹噹品牌。
  • 【教育敘事】做一個心靈療愈師
    馬克思說:「教育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真正有價值的教育是直至心靈的教育,只有心靈的改善,才能獲得真正的智慧。教師是在學生心靈深處耕耘的人,永遠要守住心靈的一塊淨土,做一個心靈療愈師。 2020年註定是不平常的一年,疫情和洪災讓每個人更深刻的明白尊重生命,熱愛生活是一堂必修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