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App用途與功能花樣繁多。消費者可利用其功能確保自己的飲食攝入合理的卡裡路。用每日消耗卡裡路數值減去日餐飲攝入卡路裡值,得出卡路裡正負值,負數體重下降,反之,體重會增加。
那麼這些應用程式及軟體是怎樣得出卡路裡攝入、消耗值得呢?準確程度幾何?如何得出日需攝入卡路裡量?解決了以上問題,可利於有效深入了解您健身進展。
熱量攝入計算
得出每日卡路裡攝入量其實不難。一般來說袋裝食品都附有營養成分表,表中詳細羅列相關信息諸如熱量總值、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含量、纖維值等等。這些成分相關轉換值都會上傳至網絡您盡可加以搜索,應用程式可搜尋對應資料庫查出數值。之後,應用程式根據您攝入食品情況,將食品熱量數值相加既得出您卡路裡攝入值。
生鮮食品雖然無附相關成分說明,諸如熱量、營養成分均有分析,可通過網上獲得,很多應用程式也會內存相關數據。
這些數據是怎麼來的?
由於卡路裡屬能量單位(即消費者食用產品體內熱量生成值),傳統意義上即90年代以前,通過在彈式熱量器(bomb calorimeter)設備中將食品加熱,衡量食品能量釋放值。
自1990年起,通過整合多種系統程序,該程序通過分析已知常量將大量要素即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含量值相加最終估算出相關樣品食品所含熱量情況。例如食品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每克分別相當於4焦耳熱量。脂肪、酒精分別每克含9、7焦耳熱量。因纖維不易於消化,其每克產生熱量為零可忽略不計。
一旦了解產品所含大量要素數值情況,可精準得出食物熱量值。當然事實上這套系統不適用於所有食品,僅可估算特定產品所含卡路裡情況,但我們普遍認為說其測算結果異常準確。
通過什麼方法可以測算食品中大量要素數值呢?
研究人員藉以化學試驗測算食品中大量要素各個值。簡單點,即先稱一下食品重量,然後在食品中添加化學成分,以去除特定常量元素,之後再算出食品重量。前後重量差值即可得食品營養成分含量。
熱量消耗計算法則
好啦。既然通過分析食物,得出營養成分,將相關數值同步導入至應用程式即可得出日均熱量攝入值。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得知您體內熱量消耗情況呢?
欲知人體內熱量消耗情況,首先您需要對代謝當量(即METs)有大體了解,Mets是一種表示相對能量代謝水平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僅指能耗即您非做功即安靜且坐位時的能量消耗為基礎,表達各種活動時相對能量代謝水平的常用指標。
假若您做功時產生3個代謝當量,即表示您此時每分鐘能耗比靜坐時多出兩倍。當然您可參考因已公布表格,此表格有不同做功運動對應代謝當量值,比如以每小時2.5英裡步行速度,代謝當量為2.9METs,騎行速度為每小時10英裡的話,為4METs。該表格代謝當量最大值為23METs,如您以每小時4.17米速度跑步的話,才可達到此代謝當量峰值。MET表格涉及運動形式多樣,家務到選課,房地產服務到保齡球活動,一應俱全。若需了解特定活動相應代謝等值,只需網絡搜索即可。
我們既然已經了解每一項活動都對應相應MET值,此數值充當靜歇代謝率乘數。假若您導入相應活動至應用程式,應用程式隨即將對應MET值與RMR相乘即可得到對應數值。異常簡單。那麼問題來了,如何獲取RMR相關數據呢?
好吧,你想對了!這裡會用到另外一個計算公式。靜歇代謝率獲得並非不可能,只是其過程比較複雜需要訓練有素專業人員參與,比較費力耗時。如果啟用經研究屢試不爽之公式估算,應用程式會計算出相應值,並且出入非很大。前提是先前需要輸入您身高、體重、年齡數據,通過計算公式可得到大致靜歇代謝時能耗值。
那麼完成相關活動之後只要您導入相關數據至應用程式或系統,程序或系統便將RMS值與MET相乘,得出能耗估算值。由於數值皆為約數,不可避免出現瑕疵。您靜歇代謝率計算或高或低,完成訓練效率高低,這些因素都會作用於數據結果,影響結果準確性。
倘若不考慮其他額外因素諸如心率、能量輸出以及其他複雜數據的話,以上公式得出結果一般來說極為精準。計算結果數據十有八九都有有所偏差,但是經由多次計算的話,便可得到相應準確數據。
日均應攝入熱量計算法則
健身軟體最後一項計算便為估算您每日應攝入熱量以同步您維持、增減體重目的。首先與計算靜歇代謝率方法同理,得出您每日運動能耗值。每日運動能耗值運算方法依程序不同而有所變化,堪稱多樣。
健身程序在運算您日均能耗中途會要求您輸入相關運動水平強度選擇(比如:靜坐、輕度運動、中等運動、高強度運動)。如我上文提及,應攝入熱量多少計算方法諸多,除了訓練運動類型外,還需輸入體重值才可得出熱量輸入所需。
保持現有體重不變情況者,您僅需按照您攝入熱量多少配合相應強度運動訓練。只要食物攝入熱量與運動訓練能耗相抵消,體重便不會有所增減。欲減重者,只需攝入熱量減去運動耗能,結果數字為負即可。前者減去後者,值越小減重目的愈明顯。當然這個問題您需要藉助應用程式系統來幫助您。如果您減重計劃為每周減掉一磅,那麼日均熱量攝入減去運動能耗需為負500焦耳(一磅脂肪大約相當於3500焦耳熱量)。據此減重目標為0.5磅的話,上述值當為負250焦耳。
如何用App控制體重目的?
結合以上三種運算,通過健身應用軟體您可輕鬆得知您所食食物熱量、鍛鍊能耗以及完成體重目標計劃所應攝入消耗熱量情況。
多虧了這些健身應用軟體諸如FitBits得以開發,不然我們還需親力親為進行筆算。如今這些軟體的開發問世,雖然過程中會涉及使用IIFYM以及Excel表格安排飲食計劃,依然不影響其方便易操作優勢。無需做手動計算固然很好,亦不可鬆懈,應熟知軟體涉及因素並了解其相關原理。
加入您對此完全感到茫然,也可以藉助運算原理進行操作。另外可FitBit、IFTTT配合使用,優化記錄健身數據,結合線上飲食計劃,得到食物所含熱量值,然後視情況需要,是否需要藉助健身記錄軟體整合以上既得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