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星自己認識不少長沙的朋友,還有媒體口的也不少。每次聽到他們談長沙房價很多長沙的朋友都是喜歡用一種獨有的,只有長沙人才相信的邏輯,來論證長沙的房價是被長沙政府刻意壓低的。長沙市政府刻意壓低長沙的房價,就是為了用「低房價」做競爭力,來吸引人才。
可是人才不是跟著房價走的。人才是跟著高薪的工作崗位走的。擁有房產不是什麼剛需,你鶴崗十套房都沒用的。大多數名校的畢業生都是選擇往北上廣江浙走,湖南名校中南大學,他們留在本省工作的比例比山東這樣人才流失最嚴重的地方都要低。大星沒上過大學,終於明白為什麼這幾年在長撒謊攤煎餅生意慘澹,因為大星要去廣東攤煎餅,。那裡是湖南的南花園。
這些都是公開公布的不造假的數據。你們自己告訴大星一下,長沙哪裡來的低房價競爭力啊?還編出個所謂的30多歲到長沙養老。20多歲剛畢業的年輕人都因為起薪太低,所以不願意留在長沙工作,你30多歲正是花錢的時候,回長沙做什麼對口工作?30幾歲重新考公務員?
這不是對長沙有什麼偏見,而是長沙所有的數據都證明這個城市的房價並沒有什麼上漲的動力,根本不存在什麼政府限購導致長沙房價「被低估」。
大星覺得這些東西,都應該是一個常識。這個社會沒有什麼所謂的「低房價競爭力」,因為房價是大家用腳拿錢投票的結果。長沙市的有資本的年輕人,已經用自己的行動做出投票了。
如果你真的認為長沙的房價被低估了,你也可以用錢投票。你不知道怎麼規避限購,可以把小房子賣了加槓桿換大房子。只要長沙房價真被低估了,你將來一定發財。北京上海多的是這樣靠房子發財的人。那些普通人價值千萬的房產當初都是那麼來的。大星對長沙沒有任何的偏見,只是在我的認知裡,長沙作為一個主要以低薪崗位為主的製造業城市,房價並沒有「被低估」。長沙市政府通過限購也不是實現了在全世界都不存在的所謂「低房價競爭力」,而是他們用限購政策同時也等於限售,穩住了長沙的房價,沒有讓長沙的房價下跌。長沙的房產是沒有投資價值的。它們的持有者,也不會因此獲得特別好的資產增值。
就是這麼簡單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