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造車的AB面

2020-12-20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圈內事」(ID:quanneishi),作者:商陸,36氪經授權發布。

汽車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行業,沒有之一。

前有賈老闆造車造成知名老賴,後有董小姐折戟銀隆新能源,直接殺入高端市場的蔚來更是讓李斌成為了2019年最慘的人,沒有裡程焦慮的「理想」在交付成績方面卻有些不理想...

但這依然沒能阻擋住後來者的熱情,在恆大官宣「恆馳」並且大手筆的投入真金白銀之後,富士康又在1月17日宣布了自己的造車計劃,表示將聯合老牌車企菲亞特克萊斯勒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

按照雙方的計劃,FCA將持有合資企業50%的股份,富士康將持有不超過40%的股份,雙方或將在本季度籤訂合同。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將會負責產品設計,零部件研發和供應鏈管理,但不參與汽車組裝的過程,未來汽車業務將會佔其整體銷售額的10%。新公司成立後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汽車,然後再考慮出口汽車。

富士康雙管齊下

實際上,這次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合作並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涉足汽車行業,它在汽車方面的動作可總結為雙管齊下。

一方面,圍繞整車零部件展開研發與生產。

富士康與汽車行業的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當年以3.7億的價格拿下了臺灣安泰電業的100%股權。

根據「智東西」的報導顯示,安泰是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主要從事電瓶線、開關/控制線組、影音傳輸線等汽車線束,以及倒車雷達、電動座椅記憶控制器、後視鏡整合系統、車用電源供應器、車用電子羅盤等車用電子產品的製造,其客戶包括福特、大眾、尼桑、日產、韓國大宇、上汽通用、馬自達等汽車公司。

此外,在鋰電池方面富士康也有布局,它旗下的鋰電科技專攻鋰電池的開發與生產,其產品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P-DVD電池組等。在日本設有實驗室和工廠,與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家電動汽車生產商均有合作。

富士康還在2017年入股了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用10億人民幣換取後者1.19%的股份。

同年,富士康又與北汽集團共同投資開發和生產新一代動力電池與系統。

富士康在整車零部件方面的布局不僅廣泛,其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程度。

2013年郭臺銘與馬斯克一番面談之後,富士康成功擠入了特斯拉的供應鏈,據不完全統計,富士康為特斯拉提供了一百餘種零部件。

另一方面,富士康在進入整車零部件產業的同時,也沿著汽車產業向外延伸。

在共享經濟風起之前,富士康就聯合北汽集團共同出資,以6比4的股權結構成立了北京恆譽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推出了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GreenGo(綠狗租車)」。

但入局早且背靠兩家巨頭也沒能讓綠狗租車走的更遠,今年1月16日綠狗租車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宣布「因公司因戰略調整、車型更換和服務升級等原因,現公司正式決定從2020年1月17日0時起暫停分時租賃業務的運營。」

富士康還向國內的出行巨頭滴滴注資了1.9億美元,已經被美團接手的摩拜單車其背後也有富士康的身影,富士康不僅是摩拜的戰略投資者還為其生產了大量單車。

此外,2018年富士康還參與了新造車勢力小鵬汽車的B輪融資。

但無論是做零部件還是進軍出行市場,富士康都與整車製造保持一定的距離。

唯一的例外也是其離整車製造最近的一次,應該是與騰訊以及和諧汽車的合作(不包括本次與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合作)。

2015年,騰訊、富士康、和諧汽車以3:3:4的股權結構形式,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了「和諧富騰」公司。

在三方的規劃中,富士康將負責汽車的生產製造,和諧汽車負責銷售與售後體系的建立,騰訊負責提供「車聯網系統和技術平臺」。

「和諧富騰」並不是像蔚來、小鵬那樣下場造車,而是一家汽車產業投資基金,孵化出了FMC與愛馳億維。其中FMC專注於研發製造特斯拉類的高端電動汽車,而愛馳億維則聚焦於中低端電動汽車。

不過隨著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革被爆出因涉及官員案件被帶走協助調查,和諧富騰的造車殼資源——浙江綠野汽車已經被法院查封,富士康隨後撤資。

富士康的造車邏輯

從涉足整車零部件,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再到投資滴滴、摩拜,進入出行領域,還成立了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小鵬汽車。

富士康幾乎涉足了汽車產業的所有環節,唯獨對組裝敬而遠之,這對在組裝方面有巨大優勢的富士康來說,似乎有點捨近求遠。

這或許是代工巨頭富士康的造車邏輯使然,也與富士康為什麼要造車有關。

實際上身為國際代工巨頭的富士康一直有自己的焦慮,首先是成本方面,富士康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部分產能都集中於中國大陸,而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減少,用工成本不斷提高,富士康不得不把工廠搬出中國,但暫時還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地點。

其次富士康營收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根據富士康2019年的年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為1780億美元,雖創下歷史新高,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2019年同比增長僅為0.82%,2017年時這一數字還是8%。

此外在其支柱業務通信設備製造方面過於依賴蘋果也是一大問題,2018年富士康就曾因為新款iPhone銷量下滑而導致第三季度的業績不及預期。

因此無論是成本因素,還是市場環境以及自身發展,富士康都必須跳出代工江湖,進行轉型升級。

而距離富士康較近的手機行業又已經接近飽和,且形成了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v等一批有實力的玩家,留給富士康的機會不多,而且如果它做手機也勢必會引起與客戶的衝突。

所以有著市場規模巨大且正處於新舊能源交替的變革時期,富士康也有一定技術積累的汽車行業就成了首選。

而本次與菲亞特克萊斯勒聯手進軍新能源汽車,一家在新能源領域積累有限的車企加上一家製造能力強的代工巨頭,這副牌在現在的新能源市場上恐怕不好打。

美好的工業富聯

2018年6月,已經68歲的郭臺銘頻繁穿梭於北京、天津、廣東等地,會見當地機構、官員和學者,逢人必講「工業網際網路」,為即將在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撕掉代工廠的標籤。

工業網際網路與傳統工業的區別在於,前者可以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拉高利潤。

如果把汽車比作富士康籃子裡的一枚雞蛋的話,那工業網際網路則是富士康未來的籃子。

但是從富士康目前的情況看,其與「工業網際網路」的美好願景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首先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並不被外界看好,工業富聯以「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尋求A股IPO時,就曾被外界質疑:「它究竟是科技龍頭還是代工巨頭?」

外界的質疑並不是毫無依據,從工業富聯近些年各業務收入和利潤結構來看,其通信網絡設備業務佔比最高,其次是雲服務設備業務,而精密工具和機器人業務佔比僅為0.27%。

其在招股書上也承認「工業網際網路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工業網際網路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證監會發行部在反饋意見書中同樣在表達疑慮,「請發行人(富士康股份)補充披露公司名稱含"工業網際網路』的原因,該等稱謂是否客觀準確且有充分依據。」

一些行業分析師也表示:「從主營業務結構來看,工業富聯依舊是一個代工廠。」真實的工業富聯,怎麼看都與郭臺銘兜售的「工業網際網路」概念存在出入。

其次,從郭臺銘所講的「工業網際網路」概念來看,工業富聯應是一家利潤率較高的公司,但工業富聯的實際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

2019上半年其毛利潤率為6.81%,與2018年的8.64%有所下滑,旗下控股子公司包括深圳裕展、晉城富泰華、南寧富桂、河南裕展的毛利率也都不高。

另外,想要轉型升級的富士康雖然在研發上不斷加大投入,研發經費佔總營收比重從2015年的1.75%升至2017年的2.24%。但其人才受教育程度卻有待提高,目前工業富聯的26萬員工中有78%擁有大專及以下學歷,碩士及以上僅佔0.59%。

即便是不考慮富士康利潤低、人才結構需優化等因素,工業網際網路的難度也遠非消費網際網路所能比的。包括富士康在內的各界在這條路上都處於探索階段,未來的探索結果如何?需要多久?都是個未知數。

儘管工業網際網路之路道阻且長,但大趨勢上看是大有可為的。而從富士康的現狀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仍將以代工為主,「工業富聯」能否變的名副其實,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36氪APP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Ne時代,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富士康又要造車,特斯拉馬斯克:不能找富士康代工!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商,面對蘋果這個大蛋糕,是絕對丟不起的。有危機感,就得拓展新業務,比如造車,代工汽車或許更有前途。代工巨頭要造車富士康不可能一直抱蘋果這顆樹,世界在變化,蘋果早已給富士康製造對手。立訊精密和比亞迪就是富士康的強力對手,而且比亞迪電子代工規模僅次於富士康。蘋果這顆蛋糕已經一分為三,對年收入破萬億的集團,富士康這麼大的體量,已經感覺吃不飽。
  • 蘋果造車,特斯拉沒事/富士康先涼?
    蘋果造車,再次顛覆?2024年,自動駕駛技術顛覆?蘋果造車,重要嗎?再加之,蘋果確實有著自己的技術特徵、生態,且它為很多人所熟悉,既然易車網、汽車之家的創始人能造車,既然UC的創始人能造車,那蘋果自然也能造車。
  • 富士康下場「造車」:拜騰能否重回賽道?
    (原標題:富士康下場「造車」:拜騰能否重回賽道?)因資金鍊斷裂停擺半年的拜騰汽車,終於迎來了轉機。
  • 富士康的「造車夢」
    前不久,富士康便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宣布集團正式進軍電動車領域。一個與手機完全不一樣的領域。布局已久五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採訪時曾調侃富士康說「與手機或智能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說,『給我造輛車』。」
  •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成立了和諧富騰汽車,後來基於這個公司,誕生了我們熟悉的拜騰和愛馳兩家新勢力造車企業。相比於雄心勃勃的銷售數據,富士康造車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推出一個類似於安卓一樣開源的純電動整車平臺。通過大眾MEB、通用BEV3這些純電動平臺的案例可以發現,電動車要想兼顧性能和成本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出一個未來銷量巨大的純電動整車平臺。但一個平臺的開發動輒數以百億計的美元,普通車企難以負擔。
  • 富士康也要造車了,蘋果汽車找誰代工?
    股價去年累計上漲743%的特斯拉無疑是資本追逐的明星,在賺錢效應之下,各路資本也紛紛下場造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媒體和投資者紛紛猜測,蘋果汽車將由誰代工?此前一直負責代工生產iphone手機的富士康有機會嗎?不過,富士康似乎不再滿足於只扮演代工廠的角色,而是要親自下場造車了。其合作夥伴正是此前因資金鍊斷裂而停擺半年之久的拜騰汽車。
  • 蘋果造車,富士康代工?丨C次元
    誰都知道,富士康是全球著名的蘋果手機代工企業。那麼,富士康會代工蘋果汽車嗎?1月4日,富士康(鴻海集團)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富士康將向拜騰汽車投資2億美元,並且提供其先進位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爭取在2022年Q1前實現M-Byte的量產。富士康造車?是的,前兩個月鴻海的MIH純電平臺都做了展示。
  • 樂視格力已折戟,富士康恆大在燒錢,跨界造車有多難?
    這句話,富士康不僅將自己比作了「電動汽車界的谷歌」,同時也表達了對特斯拉技術的認可,畢竟埃隆馬斯克和特斯拉掀起了一陣新能源造車的浪潮。富士康不僅以6億港元認購和諧汽車10%的股份、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而且還拉來了騰訊一起來造車。2015年3月,騰訊、富士康、和諧汽車共同宣布成立合資公司,並以3:3:4組建「和諧富騰」新造車品牌,正式進軍新能源造車行業。
  • 富士康左手造車,右手研發電池
    全球電氣化進程加速,富士康加入戰局並瞄準固態電池。日前,富士康推出了攜手裕隆汽車共同開發的「MIH EV」 軟硬體開放平臺,首款使用該平臺的電動汽車將在兩年內問世,該平臺配有固態電池組和車載網際網路服務。
  • 樂視格力已折戟,富士康恆大在燒錢,跨界造車真的很難
    五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公開表示對富士康造車的不屑,「與手機或智能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 富士康之前的造車之旅確實不順,但如今,富士康再次踏進新能源汽車行業。那次收購,在當時業內看來,就是富士康用3.7億買了一個進軍造車行業的「敲門磚」。就此,富士康開始了在此行業內的狂奔。 2010年,富士康先是接下了特斯拉供應鏈的訂單,成為後者中控觸控螢幕、連接器和鋰電池的主要供應商。 3年後,富士康的目光盯上了國際豪華車企,相繼成為了梅賽德斯奔馳和寶馬等車企的供應商,產品包括車載娛樂設備、汽車電動機械等汽車電子設備。
  • 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新能源車市場再迎重磅玩家,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將組建合資車企。5年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跟手機、手錶相比,電動車 要複雜得多,根本無法想像 去跟一個蘋果供應商,比如 富士康說:「來,幫我造個電動車」。那麼,在蘋果供應鏈 取得巨大成功的鴻海精密,轉行造電動車的 勝算到底有多少呢?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要轉行造車了?
  • 路咖評:富士康圓夢造車 只可惜攤上了FCA的噩夢
    造汽車、造電動汽車,在這幾年的汽車市場裡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在中國市場裡100多家企業扎堆擠了進來,經過簡單的市場考驗,就近乎全部死完了,只剩下兩隻手就能數出來的造車新勢力公司。時間到了2020年,此前猜測大概率補貼會退出的一年,還是有新人走進了這個話題裡。主角是FCA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大名鼎鼎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
  • 與拜騰再續前緣,富士康「造車」這次來真的了?
    隨後,在2020年年底的時候,因為繼續停產停工的消息,讓大家紛紛猜測,拜騰這是要退出新造車勢力了嗎?不過,1月4日的一則官宣消息卻猶如「救命稻草」般降落,讓拜騰再次看到了希望,有機會重回賽道。值得一提的是,蔚來、理想、小鵬等新能源車企,發展勢頭較猛,過去一年整車交付均過萬。富士康能讓拜騰汽車重回新能源汽車賽道嗎?
  • 富士康多謝大家搶購iPhone和Model 3 郭臺銘又要造車了
    靠代工發家的富士康富士康正式進軍新能源車製造業了!咦?五年前讓富士康飽受挫敗的「和諧富騰」造車大計難道都被大家淡忘了?這一次富士康為什麼又要造車?現在憑什麼實力造車?造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車?今天就讓我們把富士康造車背後的那些事挖個透。當然,你可能對於富士康造車的心路歷程絲毫沒有興趣,就想立即掏錢買車,那請直接快進到最後的章節,慰籍一下好奇衝動的心。
  • 富士康也要「造車」了,還宣稱要奪取全球10%份額...
    (微信公號:CNWAUTO)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2020可謂是生死洗牌期。在市場的殘酷考驗下,蔚來、小鵬等頭部企業突圍而出,哪吒、零跑等企業開始奮力追逐,而如拜騰、博郡等部分新勢力則裁員潮、倒閉潮洶湧而至。
  • 郭臺銘造車記
    三個字,富士康。富士康留給公眾的傳統印象,無非就是蘋果、華為、小米手機等數碼產品的代工廠,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導致的員工罷工、跳樓等事件頻發,又把「血汗工廠」的帽子扣在了富士康身上,就是這樣一個具有話題性的企業再一次宣布造車,這次入局也並非孤身,陪它的還有另一位老牌車企——FCA。
  • 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
    新能源車市場再迎重磅玩家,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將組建合資車企。5年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跟手機、手錶相比,電動車 要複雜得多,根本無法想像 去跟一個蘋果供應商,比如 富士康說:「來,幫我造個電動車」。那麼,在蘋果供應鏈 取得巨大成功的鴻海精密,轉行造電動車的 勝算到底有多少呢?
  • 合作造車背後,富士康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在盤算什麼
    富士康的盤算:擺脫「蘋果依賴症」作為全球最大的iPhone代工廠,富士康對蘋果公司業績的依賴非常大。雖然富士康從未披露過蘋果對其收入的具體貢獻佔比,但從雙方過去披露的業績走勢中也可以看出這一點。處於供應鏈下遊的富士康業績出現下滑,公司去年12月的營收同比減少8.27%,其解釋稱這是因為消費類產品的需求量出現了大幅下滑導致。這並不是富士康第一次表現出「蘋果依賴症」。2016年,因蘋果銷量下滑,富士康出現上市以來首度營業額下滑,當年其營收同比下降2.8%。
  • 華為幫車企造好車,讓車企淪為小米、富士康
    廣州車展前,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總裁王軍表示,華為的雷射雷達已經成為車企搶購的爆品,正考慮近期做一次雷射雷達產品的整體發布。華為量產的雷射雷達,體積很小,並不會像目前應用在L4級自動駕駛測試車那樣,頂上安裝360度環視雷射雷達。
  • 富士康要造電動汽車?
    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的董事長劉楊偉稱:富士康將進軍電動車領域,目標是在5年後搶佔10%的電動車市場。對此消息,很多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菜頭卻特別關注,之前富士康自己還沒有說的時候,我就在想,有沒有可能富士康哪天也像組裝手機一樣組裝汽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