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網際網路圈內事」(ID:quanneishi),作者:商陸,36氪經授權發布。
汽車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行業,沒有之一。
前有賈老闆造車造成知名老賴,後有董小姐折戟銀隆新能源,直接殺入高端市場的蔚來更是讓李斌成為了2019年最慘的人,沒有裡程焦慮的「理想」在交付成績方面卻有些不理想...
但這依然沒能阻擋住後來者的熱情,在恆大官宣「恆馳」並且大手筆的投入真金白銀之後,富士康又在1月17日宣布了自己的造車計劃,表示將聯合老牌車企菲亞特克萊斯勒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
按照雙方的計劃,FCA將持有合資企業50%的股份,富士康將持有不超過40%的股份,雙方或將在本季度籤訂合同。
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鴻海將會負責產品設計,零部件研發和供應鏈管理,但不參與汽車組裝的過程,未來汽車業務將會佔其整體銷售額的10%。新公司成立後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汽車,然後再考慮出口汽車。
富士康雙管齊下
實際上,這次和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合作並不是富士康第一次涉足汽車行業,它在汽車方面的動作可總結為雙管齊下。
一方面,圍繞整車零部件展開研發與生產。
富士康與汽車行業的聯繫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當年以3.7億的價格拿下了臺灣安泰電業的100%股權。
根據「智東西」的報導顯示,安泰是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主要從事電瓶線、開關/控制線組、影音傳輸線等汽車線束,以及倒車雷達、電動座椅記憶控制器、後視鏡整合系統、車用電源供應器、車用電子羅盤等車用電子產品的製造,其客戶包括福特、大眾、尼桑、日產、韓國大宇、上汽通用、馬自達等汽車公司。
此外,在鋰電池方面富士康也有布局,它旗下的鋰電科技專攻鋰電池的開發與生產,其產品包括鋰電池正極材料、P-DVD電池組等。在日本設有實驗室和工廠,與美國、歐洲日本等多家電動汽車生產商均有合作。
富士康還在2017年入股了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龍頭企業寧德時代,用10億人民幣換取後者1.19%的股份。
同年,富士康又與北汽集團共同投資開發和生產新一代動力電池與系統。
富士康在整車零部件方面的布局不僅廣泛,其水平也達到了一定程度。
2013年郭臺銘與馬斯克一番面談之後,富士康成功擠入了特斯拉的供應鏈,據不完全統計,富士康為特斯拉提供了一百餘種零部件。
另一方面,富士康在進入整車零部件產業的同時,也沿著汽車產業向外延伸。
在共享經濟風起之前,富士康就聯合北汽集團共同出資,以6比4的股權結構成立了北京恆譽新能源汽車租賃公司,推出了電動汽車分時租賃業務「GreenGo(綠狗租車)」。
但入局早且背靠兩家巨頭也沒能讓綠狗租車走的更遠,今年1月16日綠狗租車在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宣布「因公司因戰略調整、車型更換和服務升級等原因,現公司正式決定從2020年1月17日0時起暫停分時租賃業務的運營。」
富士康還向國內的出行巨頭滴滴注資了1.9億美元,已經被美團接手的摩拜單車其背後也有富士康的身影,富士康不僅是摩拜的戰略投資者還為其生產了大量單車。
此外,2018年富士康還參與了新造車勢力小鵬汽車的B輪融資。
但無論是做零部件還是進軍出行市場,富士康都與整車製造保持一定的距離。
唯一的例外也是其離整車製造最近的一次,應該是與騰訊以及和諧汽車的合作(不包括本次與菲亞特克萊斯勒的合作)。
2015年,騰訊、富士康、和諧汽車以3:3:4的股權結構形式,共同出資10億元成立了「和諧富騰」公司。
在三方的規劃中,富士康將負責汽車的生產製造,和諧汽車負責銷售與售後體系的建立,騰訊負責提供「車聯網系統和技術平臺」。
「和諧富騰」並不是像蔚來、小鵬那樣下場造車,而是一家汽車產業投資基金,孵化出了FMC與愛馳億維。其中FMC專注於研發製造特斯拉類的高端電動汽車,而愛馳億維則聚焦於中低端電動汽車。
不過隨著和諧汽車董事長馮長革被爆出因涉及官員案件被帶走協助調查,和諧富騰的造車殼資源——浙江綠野汽車已經被法院查封,富士康隨後撤資。
富士康的造車邏輯
從涉足整車零部件,打入特斯拉供應鏈,再到投資滴滴、摩拜,進入出行領域,還成立了汽車產業投資基金,投資小鵬汽車。
富士康幾乎涉足了汽車產業的所有環節,唯獨對組裝敬而遠之,這對在組裝方面有巨大優勢的富士康來說,似乎有點捨近求遠。
這或許是代工巨頭富士康的造車邏輯使然,也與富士康為什麼要造車有關。
實際上身為國際代工巨頭的富士康一直有自己的焦慮,首先是成本方面,富士康作為勞動密集型企業,大部分產能都集中於中國大陸,而隨著中國人口紅利減少,用工成本不斷提高,富士康不得不把工廠搬出中國,但暫時還找不到更好的替代地點。
其次富士康營收的增長速度開始放緩,根據富士康2019年的年度財報顯示,其營收為1780億美元,雖創下歷史新高,但增速已經明顯放緩。2019年同比增長僅為0.82%,2017年時這一數字還是8%。
此外在其支柱業務通信設備製造方面過於依賴蘋果也是一大問題,2018年富士康就曾因為新款iPhone銷量下滑而導致第三季度的業績不及預期。
因此無論是成本因素,還是市場環境以及自身發展,富士康都必須跳出代工江湖,進行轉型升級。
而距離富士康較近的手機行業又已經接近飽和,且形成了蘋果、三星、華為、小米ov等一批有實力的玩家,留給富士康的機會不多,而且如果它做手機也勢必會引起與客戶的衝突。
所以有著市場規模巨大且正處於新舊能源交替的變革時期,富士康也有一定技術積累的汽車行業就成了首選。
而本次與菲亞特克萊斯勒聯手進軍新能源汽車,一家在新能源領域積累有限的車企加上一家製造能力強的代工巨頭,這副牌在現在的新能源市場上恐怕不好打。
美好的工業富聯
2018年6月,已經68歲的郭臺銘頻繁穿梭於北京、天津、廣東等地,會見當地機構、官員和學者,逢人必講「工業網際網路」,為即將在A股上市的「工業富聯」撕掉代工廠的標籤。
工業網際網路與傳統工業的區別在於,前者可以通過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將工廠、供應商、產品和客戶緊密地連接、融合起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拉高利潤。
如果把汽車比作富士康籃子裡的一枚雞蛋的話,那工業網際網路則是富士康未來的籃子。
但是從富士康目前的情況看,其與「工業網際網路」的美好願景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首先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並不被外界看好,工業富聯以「工業網際網路」的概念尋求A股IPO時,就曾被外界質疑:「它究竟是科技龍頭還是代工巨頭?」
外界的質疑並不是毫無依據,從工業富聯近些年各業務收入和利潤結構來看,其通信網絡設備業務佔比最高,其次是雲服務設備業務,而精密工具和機器人業務佔比僅為0.27%。
其在招股書上也承認「工業網際網路缺乏統一的技術標準」,「工業網際網路尚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證監會發行部在反饋意見書中同樣在表達疑慮,「請發行人(富士康股份)補充披露公司名稱含"工業網際網路』的原因,該等稱謂是否客觀準確且有充分依據。」
一些行業分析師也表示:「從主營業務結構來看,工業富聯依舊是一個代工廠。」真實的工業富聯,怎麼看都與郭臺銘兜售的「工業網際網路」概念存在出入。
其次,從郭臺銘所講的「工業網際網路」概念來看,工業富聯應是一家利潤率較高的公司,但工業富聯的實際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
2019上半年其毛利潤率為6.81%,與2018年的8.64%有所下滑,旗下控股子公司包括深圳裕展、晉城富泰華、南寧富桂、河南裕展的毛利率也都不高。
另外,想要轉型升級的富士康雖然在研發上不斷加大投入,研發經費佔總營收比重從2015年的1.75%升至2017年的2.24%。但其人才受教育程度卻有待提高,目前工業富聯的26萬員工中有78%擁有大專及以下學歷,碩士及以上僅佔0.59%。
即便是不考慮富士康利潤低、人才結構需優化等因素,工業網際網路的難度也遠非消費網際網路所能比的。包括富士康在內的各界在這條路上都處於探索階段,未來的探索結果如何?需要多久?都是個未知數。
儘管工業網際網路之路道阻且長,但大趨勢上看是大有可為的。而從富士康的現狀來看,在未來一段時間之內,仍將以代工為主,「工業富聯」能否變的名副其實,還需要時間去驗證。
36氪APP讓一部分人先看到未來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Ne時代,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