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

2020-12-16 新浪科技

來源:第一財經

原標題: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

新能源車市場再迎重磅玩家,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將組建合資車企。5年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跟手機、手錶相比,電動車 要複雜得多,根本無法想像 去跟一個蘋果供應商,比如 富士康說:「來,幫我造個電動車」。那麼,在蘋果供應鏈 取得巨大成功的鴻海精密,轉行造電動車的 勝算到底有多少呢?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要轉行造車了?

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在最近提交的一份備案文件中表示,計劃與菲亞特克萊斯勒組建合資企業,在中國開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

鴻海精密提交的文件顯示,鴻海精密及其子公司鴻騰國際將持有合資公司50%的股份,剩下的股份則由菲亞特持有。鴻海精密同時表示,新成立的合資公司將負責開發和製造新能源汽車,並從事車聯網業務,即共享位置、天氣、交通和車輛信息的聯網汽車生態系統的發展。其中,鴻海精密將會負責產品設計,零部件研發和供應鏈管理,而整車生產與組裝則由菲亞特方面負責。

今天,菲亞特克萊斯勒汽車集團也確認正與富士康就設立合資企業進行洽談。受此影響,工業富聯今天收漲3.15%,報在18.99元。

分析認為,鴻海精密之所以本次選擇「親自下場」,主要是由於公司業務過於依賴蘋果供應鏈,而隨著蘋果硬體產品銷量前景不佳,鴻海精密急需尋找轉型升級的道路。

鴻海精密預計,新建的合資新能源汽車公司未來將會佔據鴻海整體銷售額的10%,也就是說,汽車業務每年或將給鴻海帶來1060億元的營收。

而另一方面,菲亞特克萊斯勒也渴望通過與鴻海合作也是為了更進一步挖掘中國市場。數據顯示, 2018年其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不到1%,而競爭對手福特汽車公司在中國的市場份額為2.3%,通用汽車公司的市場份額更是佔到了13.8%。

「強強聯手」還是「難掀波瀾」?

在5年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曾經在公開場合說,跟手機、手錶相比,電動車 要複雜得多,根本無法想像 去跟一個蘋果供應商,比如 富士康說,「來,幫我造個電動車」。而今天,這家 手機供應商 真的要造汽車了,那麼,在蘋果供應鏈 取得巨大成功的鴻海精密,轉行造電動車的 勝算 到底有多少呢?他能證明 馬斯克錯了嗎?

也許汽車確實比手機複雜得多,但特斯拉至今還在為量產努力,而鴻海卻可以利用其40年的製造、規模和工藝經驗,每年推出500萬部iPhone,而且,它更加了解中國的供應鏈,因此,不少業內人士認為,鴻海精密與菲亞特克萊斯勒的本次合作可謂「強強聯手」。

首先,零部件、供應鏈管理和製造業方面一直是鴻海的強項。從製造業角度來看,鴻海精密旗下子公司富士康擁有著充足的製造流程經驗與勞動力規模,這一點足以讓菲亞特克萊斯勒比世界上幾乎任何人都更快地大規模生產新能源汽車。

其次,鴻海擁有的供應鏈優勢則能夠使新能源汽車更容易按時交付,並迫使成本下降,為雙方帶來價格優勢。

最後,儘管鴻海並沒有製造汽車的經驗,但其一直有汽車零部件的生產業務,並為特斯拉供應零部件。另一邊,菲亞特克萊斯勒身為美國本土汽車行業的巨頭,對汽車製造及銷售的經驗也極為深厚,雙方的合作顯然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現在是入場電動車的最好時機嗎?

但也有市場聲音指出,目前國內新能源車市場並不明朗。

數據顯示,受補貼退坡影響,2019年12月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6.3萬輛,同比下降27.4%,同時也是連續第6個月出現下跌,鴻海精密與菲亞特克萊斯勒選擇現在「入場」顯得有些「為時已晚」。與此同時,鴻海精密與菲亞特克萊斯勒雙方在新能源汽車相關技術上仍存在短板,而技術更為成熟的特斯拉、奔馳、寶馬等國外大牌車企已經紛紛加速在中國市場布局並推出了新能源汽車,進一步加劇了國內新能源車市的競爭,本次合作能否在中國市場掀起波瀾,目前看來,還很難說。

相關焦點

  • 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
    新能源車市場再迎重磅玩家,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將組建合資車企。5年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跟手機、手錶相比,電動車 要複雜得多,根本無法想像 去跟一個蘋果供應商,比如 富士康說:「來,幫我造個電動車」。那麼,在蘋果供應鏈 取得巨大成功的鴻海精密,轉行造電動車的 勝算到底有多少呢?
  • 蘋果造車,特斯拉沒事/富士康先涼?
    蘋果造車,再次顛覆?2024年,自動駕駛技術顛覆?蘋果造車,重要嗎?世界上目前尚未有一家公司帶來這樣的智能電動車新解決方案,而蘋果在通訊行業變化的時代曾經帶來過智慧型手機方面比較大的創新和顛覆。再加之,蘋果確實有著自己的技術特徵、生態,且它為很多人所熟悉,既然易車網、汽車之家的創始人能造車,既然UC的創始人能造車,那蘋果自然也能造車。
  • 樂視格力已折戟,富士康恆大在燒錢,跨界造車有多難?
    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這樣強調道。現在來看,無論是富士康、格力,還是樂視、戴森,都是由於一個夢想驅使著跨界走上了造車之路,但最後都殊途同歸嘗到了失敗的滋味,甚至賈躍亭真的為「夢想而窒息」。 那麼,這些企業為什麼都造不出車?
  • 富士康也要造車了,蘋果汽車找誰代工?
    股價去年累計上漲743%的特斯拉無疑是資本追逐的明星,在賺錢效應之下,各路資本也紛紛下場造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媒體和投資者紛紛猜測,蘋果汽車將由誰代工?此前一直負責代工生產iphone手機的富士康有機會嗎?不過,富士康似乎不再滿足於只扮演代工廠的角色,而是要親自下場造車了。其合作夥伴正是此前因資金鍊斷裂而停擺半年之久的拜騰汽車。
  •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導語:上周五,國內消費者熟悉的蘋果產品全球最重要的代工商,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公開了富士康進軍全球電動車市場的計劃:以一個開放靈活的EV平臺,配合相關的軟體平臺和固態電池,尋求在2025年至2027年為全球10%的新能源汽車,也就是每年300萬臺電動車提供組件或服務。】
  • 富士康的「造車夢」
    前不久,富士康便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宣布集團正式進軍電動車領域。一個與手機完全不一樣的領域。布局已久五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採訪時曾調侃富士康說「與手機或智能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說,『給我造輛車』。」
  • 樂視格力已折戟,富士康恆大在燒錢,跨界造車真的很難
    五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公開表示對富士康造車的不屑,「與手機或智能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 富士康之前的造車之旅確實不順,但如今,富士康再次踏進新能源汽車行業。近期,富士康對外發布了一個名為「MIH EV開放平臺」的電動汽車底盤和軟體平臺。「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而富士康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這樣強調道。
  • 富士康下場「造車」:拜騰能否重回賽道?
    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富士康的造車「野心」富士康的造車之路可以追溯到15年前。2005年,富士康以3.7億的價格買下了臺灣四大汽車線束廠之一的臺灣安泰電業的100%股權,正式涉足電瓶線、影音傳輸線束、倒車雷達及智能設備等車用電子用品的製造。
  • 富士康又要造車,特斯拉馬斯克:不能找富士康代工!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商,面對蘋果這個大蛋糕,是絕對丟不起的。有危機感,就得拓展新業務,比如造車,代工汽車或許更有前途。代工巨頭要造車富士康不可能一直抱蘋果這顆樹,世界在變化,蘋果早已給富士康製造對手。立訊精密和比亞迪就是富士康的強力對手,而且比亞迪電子代工規模僅次於富士康。蘋果這顆蛋糕已經一分為三,對年收入破萬億的集團,富士康這麼大的體量,已經感覺吃不飽。
  • 富士康造車的AB面
    汽車可能是這個世界上最有吸引力的行業,沒有之一。前有賈老闆造車造成知名老賴,後有董小姐折戟銀隆新能源,直接殺入高端市場的蔚來更是讓李斌成為了2019年最慘的人,沒有裡程焦慮的「理想」在交付成績方面卻有些不理想...
  • 接連「被造車」 蘋果造車有戲?
    來源:北京商報原標題:蘋果造車有戲?相較於蘋果自己,外界似乎對蘋果的「造車夢」更上心,當再次有造車進展的傳聞出現時,蘋果的股價也跟著蹭蹭上漲。這也難怪,畢竟過去這一年,市場已經見證了特斯拉的瘋狂,似乎期待著蘋果能成為下一個特斯拉。
  • 蘋果造車,富士康代工?丨C次元
    誰都知道,富士康是全球著名的蘋果手機代工企業。那麼,富士康會代工蘋果汽車嗎?1月4日,富士康(鴻海集團)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富士康將向拜騰汽車投資2億美元,並且提供其先進位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爭取在2022年Q1前實現M-Byte的量產。富士康造車?是的,前兩個月鴻海的MIH純電平臺都做了展示。
  • 富士康要造電動汽車?
    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鴻海精密的董事長劉楊偉稱:富士康將進軍電動車領域,目標是在5年後搶佔10%的電動車市場。對此消息,很多人可能會不屑一顧。菜頭卻特別關注,之前富士康自己還沒有說的時候,我就在想,有沒有可能富士康哪天也像組裝手機一樣組裝汽車呢?
  • 造光刻機難還是造原子彈更難?
    當年造原子彈確實很難,更難的是造原子彈的環境。有了材料設備人才,如今想造原子彈相對就容易一些,畢竟伊朗跟朝鮮都已經做出來了。但是光刻機還要更難,科技時代晶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造高端晶片的就是光刻機。可以說高端光刻機被阿斯麥完全壟斷。但是這個重達180噸,內部10萬個零部件的龐然大物並不是阿斯麥一家的專利。
  • 富士康多謝大家搶購iPhone和Model 3 郭臺銘又要造車了
    靠代工發家的富士康富士康正式進軍新能源車製造業了!咦?五年前讓富士康飽受挫敗的「和諧富騰」造車大計難道都被大家淡忘了?這一次富士康為什麼又要造車?現在憑什麼實力造車?造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車?今天就讓我們把富士康造車背後的那些事挖個透。當然,你可能對於富士康造車的心路歷程絲毫沒有興趣,就想立即掏錢買車,那請直接快進到最後的章節,慰籍一下好奇衝動的心。
  • 郭臺銘造車記
    富士康留給公眾的傳統印象,無非就是蘋果、華為、小米手機等數碼產品的代工廠,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導致的員工罷工、跳樓等事件頻發,又把「血汗工廠」的帽子扣在了富士康身上,就是這樣一個具有話題性的企業再一次宣布造車,這次入局也並非孤身,陪它的還有另一位老牌車企——FCA。
  • 路咖評:富士康圓夢造車 只可惜攤上了FCA的噩夢
    造汽車、造電動汽車,在這幾年的汽車市場裡早就不是什麼新鮮話題,在中國市場裡100多家企業扎堆擠了進來,經過簡單的市場考驗,就近乎全部死完了,只剩下兩隻手就能數出來的造車新勢力公司。時間到了2020年,此前猜測大概率補貼會退出的一年,還是有新人走進了這個話題裡。主角是FCA菲亞特克萊斯勒,以及大名鼎鼎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精密工業。
  • 不懟萬科改行造汽車,門口野蠻人寶能造汽車能有戲嗎?
    說起寶能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中國投資者都會熟悉,這家公司曾經以舉牌萬科、格力、南玻a在資本市場名噪一時,成為全中國最著名的門口野蠻人,在寶萬之爭之後,寶能逐漸進入沉默期,然而最近寶能又強勢發聲,不過這一次寶能不是又要收購哪家公司,而是要強勢造汽車了,那麼寶能為啥會盯上造汽車?寶能造車能有戲嗎?
  • 富士康也要「造車」了,還宣稱要奪取全球10%份額...
    (微信公號:CNWAUTO)對於造車新勢力來說,2020可謂是生死洗牌期。在市場的殘酷考驗下,蔚來、小鵬等頭部企業突圍而出,哪吒、零跑等企業開始奮力追逐,而如拜騰、博郡等部分新勢力則裁員潮、倒閉潮洶湧而至。
  • 蘋果想要造車,我看是沒戲了!
    另外,有報導稱蘋果自動駕駛部門進行了人員調整,由 AI 老將 John Giannandrea 接任,全權負責蘋果自動駕駛系統的後續開發。蘋果真的要造車了嗎?「Apple Car」到底有沒有戲?01蘋果造車,來勢洶洶蘋果造車的消息在業內已成熱門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