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的「造車夢」

2020-10-27 雅斯頓

作為蘋果手機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富士康的知名度和曝光率在國內一直都要遠遠高於其他手機製造廠商,所以富士康的一舉一動也時刻牽動著市場的神經。前不久,富士康便扔出了一個重磅炸彈,宣布集團正式進軍電動車領域。一個與手機完全不一樣的領域。

10月16日,在「鴻海科技日」活動上,富士康發布MIH模塊化純電動平臺,同時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董事長劉揚偉表示,該公司計劃在2025到2027年間,為全球10%的電動汽車(約300萬輛)供應配件或提供服務。他還透露,該公司目前正在與多家汽車製造商進行商談,希望在未來達成合作。

近年來,電動汽車領域的入局者有很多,跨界進場的不少,但真正實現了破局出圈的卻是鳳毛麟角。富士康選擇在此時入局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會不會有點太晚?

跨界、轉型?

「特斯拉是電動汽車的iPhone,我們希望成為電動汽車的Android。」這是富士康的官方宣言。而能支撐它實現這一目標的便是公司推出的MIH開放平臺。該平臺本質上就是一套工具,可以允許外部公司設計電動汽車大型部件,然後由富士康來生產製作。

在富士康的藍圖中,客戶可以在平臺上選擇轎車、SUV、MPV等車型的底盤設計,並根據自己的意願定製車身軸距、動力、電池容量等。據悉,該平臺可選擇的車型參數也很豐富,基本覆蓋目前市場主流車型。配備的電池包電量暫時被劃分為93kWh、100kWh和116kWh三個級別。電機功率也可自行選擇,前驅電機可選擇95kW、150kW、200kW,後驅電機可選150kW、200kW和240kW。

富士康此前也曾表示,不會自主生產汽車,只會生產電動汽車製造的關鍵零部件,並與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達成合作,以實現其為全球10%的電動汽車(約300萬輛)供應配件或提供服務的目標。

除了硬體之外,富士康還表示,MIH也是一個軟體定義的開放平臺,在汽車交付後,可以通過軟體升級來改變和改善功能和特性。支持無線更新以及不同等級的自動駕駛的高科技軟體,包括亞馬遜Alexa,Android Auto和Apple CarPlay也將成為該部分的一部分。按照富士康的規劃,這個MIH平臺將儘可能靈活,就像Android作業系統一樣。

同時,這一開放平臺還將能夠分享從固態電池到數據處理工具等範圍的重要軟硬體設計。富士康相信,這一平臺能夠有助於減少新款汽車製造所需的時間和資金,以實現「共同利益」。

在電池板塊,富士康同樣表現得野心勃勃。劉楊偉對外介紹,富士康計劃在2024年前推出一種商業化固態電池,這有可能取代當下電動汽車領域常用的鋰離子電池。與現有電池相比,固態電池被認為是突破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瓶頸的關鍵技術。

因為在相同容量下,固態電池的體積比傳統電池小20%到30%,可有效減輕電池組的重量,支持更長的出行裡程,而且其內部沒有液體電解質,可避免發生化學反應或過熱的風險,安全性能更高。富士康的首席產品官Jerry Hsiao甚至表示:「2025年後,誰掌握了固態電池技術,誰就將主宰這個行業。」

就在上個月,國軒高科表示將在2020-2022年間引入固態電池技術,到2025年生產出能量密度超過800Wh/L、循環次數達到800次的全固態電池;中國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在聚合物固態鋰金屬電池和硫化物基固態電池方向同樣也有所研究;今年3月,消費電子巨頭三星宣布已開發出一種高性能全固態電池,該電池的循環壽命超過1000次,可以讓電工汽車在單次充電的情況下行駛800公裡;豐田則從2010年就開始了研究固態電池的研究;汽車領域顛覆者特斯拉同樣沒有放棄固態電池板塊,去年2月,特斯拉收購了電池技術公司Maxwell。

布局已久

五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在接受《德國商報》(Handelsblatt)採訪時曾調侃富士康說「與手機或智能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你不能去找富士康這樣的供應商,然後說,『給我造輛車』。」沒想到,五年後,富士康卻宣布要成為電動汽車界的安卓,不知道馬斯克現在又會有何想法。

其實富士康的造車計劃最早可以追溯到2005年。當年,富士康的母公司鴻海集團以3.7億的價格拿下了臺灣安泰電業100%股權,借力汽車電子,正式打入汽車領域。安泰是臺灣四大汽車線速廠之一,主要從事電瓶線、影音傳輸線等汽車線束,以及倒車雷達、電動座椅記憶控制器等車用電子產品製造。

2013年,富士康又獲得了Model S車內面板的訂單,以及超過100種零部件的生產資格。同一年,富士康開始涉及汽車電動機械、中央控制安全、汽車電子等系統,並成功打入奔馳、寶馬等車企供應鏈。如果說在此之前,富士康只接觸過傳統汽車製造領域。那麼2014年,富士康與北京奔馳展開合作共同開發新一代電池與系統,宣告著富士康正式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

積累了豐富的汽車零部件製造經驗後,2015年,富士康聯手騰訊、和諧汽車打造了和諧富騰,這是新造車公司拜騰和愛馳的前身,也是富士康首次接觸整車項目。按照當時籤訂的戰略合作協議規劃,三家公司以3:3:4的比例共同出資10億元人民幣,富士康負責電動汽車的設計與生產製造,和諧汽車負責汽車項目的營銷和服務網絡搭建,騰訊負責車聯網系統和技術平臺供應商。不過無論是拜騰還是愛馳,他們發展的都不盡人意。

與此同時,共享出行、電池產業又開始紛紛熱鬧起來,富士康自然不想錯過這個風口。2016年,富士康向滴滴出行投資8億,進軍出行市場;次年又向寧德時代投資1.45億美元,也是在這一年,富士康從與騰訊、和諧三方合作中撤資;2018年,富士康旗下的鴻海精密又通過子公司向小鵬汽車的B輪融資注資了3億元人民幣。但在2019年小鵬汽車海外結構重組時,富士康退出了小鵬股權,官方解釋是,為了避免影響小鵬重組的時間表和確定性。

沉寂三年後,今年1月,富士康宣布將與菲亞特·克萊斯勒(FCA)成立合資公司,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按照計劃,FCA將持有合資企業50%的股份,富士康將持有不超過40%的股份。後者將負責產品設計、零部件研發和供應鏈管理,不參與汽車組裝的過程。未來汽車業務將佔該公司整體銷售額的10%,而按照最新計劃,合資企業將於2021年年初正式成立。

2月,富士康母公司鴻海集團宣布將與臺灣最大的汽車製造商裕隆汽車合作開發電動汽車,未來將成立資本總額155.76億元新臺幣的合資公司,鴻海以現金出資79.44億元,佔股51%,裕隆以開放平臺資產作價出資76.32億元,佔股49%。

只是無論是從富士康披露的模塊化純電平臺,還是成立合資公司的企業夥伴來看,似乎都沒有特別大的技術亮點。特別是對於中國市場而言,克萊斯勒和裕隆汽車的實力實在無法與大眾、通用等汽車車企相提並論。富士康想要在2025年搶佔10%的市場份額,目前看來,還是有點不切實際的。

圖 | 來源於網絡

About Astoncar

Contact us

gao@astoncar.com

相關焦點

  • 富士康又要造車,特斯拉馬斯克:不能找富士康代工!
    富士康是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生產商,面對蘋果這個大蛋糕,是絕對丟不起的。有危機感,就得拓展新業務,比如造車,代工汽車或許更有前途。代工巨頭要造車富士康不可能一直抱蘋果這顆樹,世界在變化,蘋果早已給富士康製造對手。立訊精密和比亞迪就是富士康的強力對手,而且比亞迪電子代工規模僅次於富士康。蘋果這顆蛋糕已經一分為三,對年收入破萬億的集團,富士康這麼大的體量,已經感覺吃不飽。
  • 富士康造車的AB面
    前有賈老闆造車造成知名老賴,後有董小姐折戟銀隆新能源,直接殺入高端市場的蔚來更是讓李斌成為了2019年最慘的人,沒有裡程焦慮的「理想」在交付成績方面卻有些不理想...但這依然沒能阻擋住後來者的熱情,在恆大官宣「恆馳」並且大手筆的投入真金白銀之後,富士康又在1月17日宣布了自己的造車計劃,表示將聯合老牌車企菲亞特克萊斯勒進軍新能源汽車市場按照雙方的計劃,FCA將持有合資企業50%的股份,富士康將持有不超過40%的股份,雙方或將在本季度籤訂合同。
  • 樂視格力已折戟,富士康恆大在燒錢,跨界造車有多難?
    富士康「造車夢」不死 「富士康並不準備生產整車,也不準備推出自己的品牌」。富士康這次之所以能如此確定在新能源行業的路線,或許來自於之前15年的坎坷「造車夢」。 早在2005年,富士康就已開始涉足於汽車行業。
  • 樂視格力已折戟,富士康恆大在燒錢,跨界造車真的很難
    五年前,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曾公開表示對富士康造車的不屑,「與手機或智能手錶相比,汽車非常複雜。」 富士康之前的造車之旅確實不順,但如今,富士康再次踏進新能源汽車行業。富士康「造車夢」不死「富士康並不準備生產整車,也不準備推出自己的品牌」。 劉揚偉曾在10月16日的「鴻海科技日」活動上對媒體這樣表示,「我們希望把過去三、四十年在信息及通訊科技業供應鏈管理方面的經驗,應用到這個新領域。」
  • 解救拜騰汽車,富士康重拾「造車夢」,背後原因遭眾人猜測
    籤約兩個月後,富士康和拜騰再次攜手合作。2021年第一個工作日,拜騰汽車與富士康、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籤署了戰略合作基本協議書。協議約定,三方共同促進百天第一款車型m-byte的量產製造工作,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m-byte的量產。
  • 蘋果造車,特斯拉沒事/富士康先涼?
    蘋果造車,再次顛覆?2024年,自動駕駛技術顛覆?蘋果造車,重要嗎?再加之,蘋果確實有著自己的技術特徵、生態,且它為很多人所熟悉,既然易車網、汽車之家的創始人能造車,既然UC的創始人能造車,那蘋果自然也能造車。
  • 蘋果造車,富士康代工?丨C次元
    誰都知道,富士康是全球著名的蘋果手機代工企業。那麼,富士康會代工蘋果汽車嗎?1月4日,富士康(鴻海集團)與拜騰汽車、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富士康將向拜騰汽車投資2億美元,並且提供其先進位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爭取在2022年Q1前實現M-Byte的量產。富士康造車?是的,前兩個月鴻海的MIH純電平臺都做了展示。
  • 郭臺銘造車記
    三個字,富士康。富士康留給公眾的傳統印象,無非就是蘋果、華為、小米手機等數碼產品的代工廠,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導致的員工罷工、跳樓等事件頻發,又把「血汗工廠」的帽子扣在了富士康身上,就是這樣一個具有話題性的企業再一次宣布造車,這次入局也並非孤身,陪它的還有另一位老牌車企——FCA。
  • 阿里「插足」新造車、「吸血」充電寶和「尷尬」愛奇藝|極客一周
    阿里:華為不造車,我們造11 月 25 日,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正式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IAS BU)的業務管轄關係從官宣合併之後,智能汽車與消費者兩個詞難免讓人再次產生「華為造車」的疑問。有趣的是,文件裡似乎為了解答這一點,著重強調了華為一直以來堅持的「不造車」觀點:「因此公司再一次重申:華為不造整車,而是聚焦 ICT 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造好車,成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增量部件提供商。」甚至撂下狠話:「以後誰再建言造車,幹擾公司,可調離崗位,另外尋找崗位。」
  • 與拜騰再續前緣,富士康「造車」這次來真的了?
    隨後,在2020年年底的時候,因為繼續停產停工的消息,讓大家紛紛猜測,拜騰這是要退出新造車勢力了嗎?不過,1月4日的一則官宣消息卻猶如「救命稻草」般降落,讓拜騰再次看到了希望,有機會重回賽道。值得一提的是,蔚來、理想、小鵬等新能源車企,發展勢頭較猛,過去一年整車交付均過萬。富士康能讓拜騰汽車重回新能源汽車賽道嗎?
  • 富士康下場「造車」:拜騰能否重回賽道?
    (原標題:富士康下場「造車」:拜騰能否重回賽道?)因資金鍊斷裂停擺半年的拜騰汽車,終於迎來了轉機。
  • 富士康造車不是新鮮事,但這次可以改變裕隆的命運
    ,成立了和諧富騰汽車,後來基於這個公司,誕生了我們熟悉的拜騰和愛馳兩家新勢力造車企業。相比於雄心勃勃的銷售數據,富士康造車最大的亮點莫過於推出一個類似於安卓一樣開源的純電動整車平臺。通過大眾MEB、通用BEV3這些純電動平臺的案例可以發現,電動車要想兼顧性能和成本控制,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出一個未來銷量巨大的純電動整車平臺。但一個平臺的開發動輒數以百億計的美元,普通車企難以負擔。
  • 富士康也要造車了,蘋果汽車找誰代工?
    股價去年累計上漲743%的特斯拉無疑是資本追逐的明星,在賺錢效應之下,各路資本也紛紛下場造車。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美國科技巨頭蘋果公司。媒體和投資者紛紛猜測,蘋果汽車將由誰代工?此前一直負責代工生產iphone手機的富士康有機會嗎?不過,富士康似乎不再滿足於只扮演代工廠的角色,而是要親自下場造車了。其合作夥伴正是此前因資金鍊斷裂而停擺半年之久的拜騰汽車。
  • 「2020-2021年度專題」跨界造車:蘋果重啟造車 真正的戰場在哪裡?
    跨界造車的路徑不同,但目的相似,在消費電子市場增長區域停滯的產業背景下,迫切需要一個維持股價和市值想像空間的新故事。「軟體定義汽車」的時代,跨界造車的機會窗口來了嗎?真正的戰場在哪裡?網傳「蘋果汽車」概念圖,來源:appleinsider「造車夢」背後的邏輯:尋找第二成長曲線科技公司前赴後繼跨界造車。
  • 富士康多謝大家搶購iPhone和Model 3 郭臺銘又要造車了
    靠代工發家的富士康富士康正式進軍新能源車製造業了!咦?五年前讓富士康飽受挫敗的「和諧富騰」造車大計難道都被大家淡忘了?這一次富士康為什麼又要造車?現在憑什麼實力造車?造出來的到底是什麼樣的車?今天就讓我們把富士康造車背後的那些事挖個透。當然,你可能對於富士康造車的心路歷程絲毫沒有興趣,就想立即掏錢買車,那請直接快進到最後的章節,慰籍一下好奇衝動的心。
  • 富士康左手造車,右手研發電池
    全球電氣化進程加速,富士康加入戰局並瞄準固態電池。日前,富士康推出了攜手裕隆汽車共同開發的「MIH EV」 軟硬體開放平臺,首款使用該平臺的電動汽車將在兩年內問世,該平臺配有固態電池組和車載網際網路服務。
  • 專利申請狂魔,蘋果的「造車之路」
    所以關於蘋果未來究竟會不會自己造車,也一直沒有定論,有人猜測它大概率不會造車,而是做跟汽車相關的軟硬體開發,真的是這樣嗎?測試成績不理想,研發方向搖擺不定早在2013年,蘋果就宣布了「iOS in the Car」計劃,開始向汽車領域進軍。
  • Faraday Future,迷失在賈躍亭夢裡的「孩子」
    距離說完這句話,時間剛剛過去半年,賈躍亭卻像是在真正兌現這個諾言,他放棄了他的過去,放棄了證明他曾經自豪的七大樂視生態,以及圍繞「生態」理論進一步演繹出來紅及一時的「生態化反」戰略。甚至在樂視即將風崩離析的時候,他甚至沒有回頭猶豫,而是去了美國一頭扎進了他的新夢想——造車。究竟是什麼讓他如此的孤注一擲,隨著生態帝國的淪陷,FF 卻又如何一步步成為了他最後的底牌?
  • 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
    來源:第一財經原標題:造車難還是造手機難? 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轉行造車有戲嗎?新能源車市場再迎重磅玩家,據媒體報導,富士康母公司與菲亞特克萊斯勒將組建合資車企。5年前,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 曾經在公開場合表示,跟手機、手錶相比,電動車 要複雜得多,根本無法想像 去跟一個蘋果供應商,比如 富士康說:「來,幫我造個電動車」。那麼,在蘋果供應鏈 取得巨大成功的鴻海精密,轉行造電動車的 勝算到底有多少呢?蘋果供應商富士康母公司要轉行造車了?
  • 小米造的「車」今天開始眾籌,智能且越野性能強勁
    前幾天,小米官方商城微博突然間發出一張宣傳海報,聲稱「造車我們是認真的」。這受到了廣泛的猜測,近年來有不少新勢力進入汽車領域,有成功量產車型開售的蔚來小鵬等,也有至今未能量產法拉第未來。小米倘若進入汽車領域,無論成功還是失敗,都會是一個熱度非常高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