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復旦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2020-12-18 騰訊網

在癌症治療和預防領域,基因檢測越來越多地發揮出作用。

12月16日,澎湃新聞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腫瘤醫院)獲悉,在該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三姐妹在同一年確診卵巢癌。

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她們的主診醫生、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表示,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吳小華進一步解釋說,「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此前也有新聞報導,美國好萊塢女星安吉麗娜·朱莉攜帶有BRCA1致病性突變,在39歲時接受預防性輸卵管卵巢切除手術。

吳小華表示,對於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過基因檢測或有效的遺傳諮詢,確認有BRCA1/2基因突變的人群經專業醫生評估可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

吳小華專家團隊正在手術中。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供圖

三姐妹接連確診卵巢癌

這一家三姐妹共有兄妹7人,其中女性5人。今年6月,51歲的五妹發現肝臟佔位,輾轉多家醫院,7月來到腫瘤醫院治療,確診為卵巢癌,並經基因檢測,確定存在BRCA1基因胚系致病突變。

鑑於BRCA1/2基因突變可能導致的家族聚集發病風險,吳小華建議患者,讓其三代直系女性親屬進行BRCA1/2的基因檢測,以確定發病風險。

今年7月,55歲的三姐由於腫瘤標誌物CA125升高,輾轉多家醫院隨訪未能確定病因,直到11月發現腹膜多發病變後,才轉到腫瘤醫院治療,經診斷考慮為原發性卵巢癌。

今年11月,63歲的大姐體檢發現盆腔包塊,鑑於已有兩姐妹確診的病情,直接前往腫瘤醫院就診,後確診為原發性卵巢癌。

目前,大姐和三姐在腫瘤醫院已經接受卵巢癌手術治療。但遺憾的是,由於三姐延誤病情,確診時病情已較晚,進行了部分直腸等廣泛臟器切除,才達到了滿意的腫瘤細胞減滅術。所幸術後兩人恢復良好,後續將進行相應的化療等系統治療。

目前,五姐妹中的二姐和四姐已根據醫生建議,進行了基因檢測,正在等待相應結果;她們兄弟的女兒也正考慮是否進行基因檢測。

專家建議有家族史的女性進行基因檢測

研究表明,超過20%的卵巢癌患者是由於BRCA1和BRCA2發生胚系突變造成的,90%以上的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家族性遺傳,都是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的。

2016年,由吳小華團隊率先牽頭完成的全國多中心研究顯示,在中國卵巢癌患者中,BRCA1/2基因突變概率高達28.5%。

「腫瘤醫院腫瘤婦科年開展卵巢癌手術超過1200例,其中近90%為晚期,超過40%為復發手術患者。」吳小華表示,卵巢癌預後效果差,早期無典型症狀,70%以上患者確診時已經是晚期,確診患者5年生存率不超過四成,堪稱「最兇婦癌」。因此,如果能夠早期意識到發病風險,及早幹預,將有效預防和治療卵巢癌。

吳小華建議,有卵巢癌或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通過基因檢測或有效的遺傳諮詢,如確認有BRCA1/2基因突變,經專業醫生評估可進行預防性切除,以避免罹患卵巢癌或乳腺癌的風險;此外,目前已經有不少針對BRCA1/2基因靶點的藥物上市,明確基因突變,對於獲得前沿治療方案有顯著幫助。

吳小華表示,2016年起,醫院卵巢癌研究團隊與病理科合作,「通過醫院全程管理的診療體系結合基因檢測、遺傳諮詢與家系預防,配合藥物臨床試驗,有望使得卵巢癌這種病死率極高的『最兇婦癌』變為慢性病。」

相關焦點

  • 三姐妹同一年確診卵巢癌,上海專家用基因檢測揭秘「真兇」
    在癌症治療和預防領域,基因檢測越來越多地發揮出作用。12月16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從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以下簡稱腫瘤醫院)獲悉,在該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三姐妹在同一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
  • 三個親姐妹相繼確診卵巢癌 專家強調及早預防、治療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簡稱「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16日接受採訪時給出了答案:「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有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吳小華介紹,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
  • 三姐妹同年患癌,「聚集發病」真兇是誰?醫生5個月前就已預警|保身家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接受卵巢癌手術的一對親姐妹,近日即將出院。五個月前,五妹也在腫瘤醫院進行了卵巢癌手術。三姐妹同年確診卵巢癌如此罕見的聚集發病究竟是何原因?▽主診醫生、腫瘤醫院腫瘤婦科主任吳小華教授揭示「真相」:三姐妹同為典型的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患者,這類卵巢癌的主要特徵就是家族聚集發病!而導致遺傳性卵巢癌症候群的「真兇」則為BRCA1/2基因突變;研究表明超90%的遺傳性卵巢癌由BRCA1/2基因突變引起。
  • 腫瘤防治宣傳周 | 吳小華:關注女性健康「沉默殺手」——卵巢癌
    家族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的診斷首先要進行家族史的調查,通常需要描繪一張患者家族的家系患病圖譜,看家族中是否近親有患乳腺癌、卵巢癌或其他相關癌症。其次是進行BRCA基因檢測。如果檢測結果BRCA1 和BRCA2有一項為陽性就可以診斷為家族遺傳性乳腺癌/卵巢癌症候群。除BRCA1/2外,還可檢測其他常見突變基因類型輔助確診。
  • 爸爸妹妹腸癌,44歲姐姐一查也不好 大姐卵巢癌,兩...
    一家四姐妹,大姐被確診晚期卵巢癌,醫生讓其他三姐妹也去做個檢查,結果兩個姐妹的卵巢癌致病基因都是陽性,總體終生患卵巢癌的機率高達40%—60%。這是程曉東主任醫師曾遇到的典型病例。60多歲的周阿姨(化名)一家有四姐妹,她是老大,下面還有三個妹妹。
  • 哪些人群需要做防癌基因檢測?
    家族性結腸息肉易發展成結直腸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導致結直腸癌,其子女患上同類癌症的可能性高達50%;約20%-25%上皮性卵巢癌與遺傳因素相關,有卵巢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家族史,其家族中女性成員的卵巢癌風險明顯增加;5%-10%的乳腺癌與基因遺傳有關,一般情況下,家族中母親或姐妹一人患了乳腺癌,其女兒或姐妹患乳腺癌的機率比一般女性高3倍左右,乳腺癌的易感基因是BRCA1、BRCA2。
  • 2020年華大基因腫瘤醫學成果展示:3款最新腫瘤檢測技術,助力癌症...
    2020年5月29日,在深圳華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大基因,股票代碼300676.SZ)召開的「全景測序 防癌控癌——2020華大基因腫瘤技術成果研討與發布會」上,華大基因在線發布了三款腫瘤檢測技術:基於甲基化快速靶向測序EpiPlexTM的肝癌早檢技術 、同源重組缺陷(HRD)檢測技術(GSA
  • 真知「卓」見 卵巢癌學堂-卵巢癌三十年巨變之路
    今天是2020年5月8日,也是第八個「世界卵巢癌日」,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我們現場邀請到了三位婦科專家,一起和線上的各位同道、廣大病友們來關注女性健康、關注婦科腫瘤,全面了解卵巢癌的發展歷程。所以,我們今天的話題就是「卵巢癌三十年巨變之路」!
  • 對比2019版,2020 中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檢測專家共識有哪些更新?
    日前,《中國前列腺癌患者基因檢測專家共識(2020版)》發布,對比2019年版,主要有哪些更新呢,一起來看下吧! 適宜進行基因檢測的對象 根據檢測目的對適合基因檢測的人群進行了細分。
  • 世界卵巢癌日 | PARP 抑制劑治療復發性卵巢癌專家共識
    BRCA1 / 2 是重要的卵巢癌抑癌基因,腫瘤細胞若缺失 BRCA1 / 2,其同源性重組修復功能就會出現損害,導致基因組不穩定,增加 DNA 突變的頻率, 並提高細胞對鉑類等 DNA 損傷藥物的敏感性,增加其療效[8]。PARP 抑制劑對 BRCA 突變的癌細胞具有較高選擇性殺傷,且不對正常細胞產生影響[9]。
  • 了解自己從基因檢測開始,為健康「把把脈」
    而通過基因檢測,我們能夠提前預警一些可能處於疾病早期的大病、重病,例如乳腺癌/卵巢癌BRCA1/2易感基因篩查。目前,精準實驗室擁有GeneReader NGS 二代測序儀、核酸工作站自動化檢測平臺、Gentier 96E 實時螢光定量PCR儀、Fascan 48E多通道螢光定量分析儀、Waters Xevo TQ-S 三重四級杆液質聯用質譜
  • 姐妹二人相繼患癌!14年前醫生的一句話,早已敲響警鐘
    由於林女士的卵巢癌一直被胃病症狀掩蓋,確診時已經出現了廣泛的轉移。 手術時,林女士不僅切掉了卵巢和周圍器官,肚子裡面也做了「大清掃」。一部分胃、腸還有脾臟,都給切掉了。 由於手術範圍實在太大,術後的痛苦不僅僅是刀口痛那麼簡單。
  • 基因檢測有什麼用?為什麼癌症患者需要做?花高價值得嗎?
    目前,腫瘤基因檢測針對的主要是兩個群體,一是有明確癌症家族病史的人群,二是已經患癌的人群。腫瘤遺傳性的發病率為20%,如果通過提前的基因檢測,則可以發現並抵禦腫瘤的最終發生。比如家族中存在乳腺癌或者卵巢癌等遺傳性癌症,家族成員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體內是否存在腫瘤易感基因,檢測易感基因是否有突變傾向,以便儘早預防。
  • ...卵巢癌整體治療水平——訪北京協和醫院婦科腫瘤中心主任向陽教授
    一是70%的卵巢癌患者確診時都是晚期;二是70%卵巢癌都是上皮性腫瘤,也是卵巢癌中最可怕的分型;三是70%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生存時間不超過5年;四是70%的卵巢癌患者會在三年之內復發,且復發後治療比較棘手。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雖然過往卵巢癌的臨床研究較多,但幾乎沒有太多實質性進展,急需要臨床研究、藥物研究尋找到突破口改善預後。
  • Multiplicom公司卵巢癌CDx檢測試劑盒獲得歐洲體外診斷CE認證
    2016年3月8日/生物谷BIOON/--2016年3月1日,比利時分子診斷公司Multiplicom說,它開發的BRCA Tumor MASTR Plus Dx檢測劑盒獲得歐盟體外診斷(IVD)CE認證,這也是歐洲首個卵巢癌伴隨檢測
  • 15年前患卵巢癌 最近又患乳腺癌 為什麼癌症總是偏愛她?
    通過將腹水抽出來分析化驗及其它檢查,王女士是患上了卵巢癌。於是,經過化療,手術,再化療,王女士總算是平安地度過來了。最近,她無意中摸到自己右側乳房上長了一個鴿蛋大小的腫塊,雖然還比較硬,但也算是光滑,有了上次患癌的經歷,王女士趕緊來到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求醫,找到腫瘤科主任唐三元,通過仔細詢問病史,唐三元推測,王女士可能是體內攜帶有BRCA1/2基因突變,才使得她獲得了癌症的青睞,先是患上了卵巢癌,接下來又患上了乳腺癌。接下來還是需要化驗檢查證實的。
  • 我做了一次價值3999元的基因檢測,發現原來是這樣的(下)
    以BRCA1/2基因突變攜帶者與普通人群患癌風險比較為例,攜帶者的乳腺癌及卵巢癌發病風險比起正常人群要高出數倍。「不患癌是0%,而患癌是100%,用預測出來的概率來告訴自己患癌的可能性,我覺得這個的意義至少於我而言並不大。」一名從事基因檢測行業的相關人士這樣對雷鋒網表示,但他又很快補充道,「但是基因檢測並不是說一無是處,只是說,對於和我一樣沒有遺傳病史,至少沒有顯性遺傳病史的客戶而言,這個結果只能說是一個證明,降低了因為某些基因導致的患癌可能性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