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量子材料研究取得重要進展,有助於發現更好的材料

2020-12-24 量子認知

由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航大學、復旦大學和香港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聯合研究團隊,在現代量子材料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該量子材料研究有助於發現有益於我們社會的更好的材料。該最新科學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自然-通訊》上。

量子材料正成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繁榮的基石。從超越摩爾定律的下一代人工智慧計算晶片,到高速磁懸浮列車和量子計算機的拓撲單元,都需要屬於量子材料研究領域的新的研究。

但是,這樣的研究絕非易事。困難在於,科學家必須以量子力學方式解決材料中成千上萬個電子,因此,這樣的量子材料也稱為量子多體系統,這遠遠超出了傳統的用紙和筆計算研究的時代,而是需要現代的量子多體計算技術和高級分析。由於超級計算平臺的飛速發展,科學家們現在正充分利用這樣的計算平臺和先進的數學工具來探索發現更好的材料,從而造福於我們的社會。

通過對世界上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天津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的天河一號和天河三號原型機,以及廣州國家超級計算機中心的天河二號原型機所進行的最新量子多體模擬,該研究團隊實現了稀土磁體TmMgGaO4(TMGO)的精確模型計算。他們發現,在正確的溫度範圍內,該材料可以實現人們長期以來尋求的二維拓撲Kosterlitz-Thouless(KT)相,從而實現了半個世紀來對於識別量子磁性材料中KT物理學的追求。

這項研究的靈感來自於201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J Michael Kosterlitz,David J Thouless和Duncan Haldane提出的KT相理論,他們因在物質的拓撲相和相變方面的理論發現而獲獎。拓撲是在凝聚態物理中分類和預測材料性質的一種新方法,現在正成為量子材料研究和工業的主流,在量子計算與信息技術的無損傳輸等方面具有廣泛的潛在應用。在1970年代,Kosterlitz和Thouless預測了量子磁性材料中拓撲相的存在,因此將其命名為KT相。但是,儘管已經在超流體和超導體中發現了這種現象,但尚未在體磁材料中實現KT相。

該研究團隊揭示了TMGO材料的KT相綜合性能。通過自調整張量網絡計算,他們計算了模型系統在不同溫度、磁場下的特性,並通過與材料的相應實驗結果進行比較,確定了正確的微觀模型參數。

通過正確的微觀模型,然後進行了量子蒙特卡羅模擬,獲得了在不同溫度下的中子散射磁光譜。中子散射是確定的材料結構及其磁性能的檢測方法,如廣東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具有獨特特徵的磁譜是半個多世紀前提出的拓撲KT相的動態指紋。如圖所示熱力學測量和張量網絡擬合實驗結果,當材料處於拓撲KT相內時,量子磁體TMGO中的自旋結構和渦旋。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工作提供了塊狀磁性材料中缺少的拓撲KT現象,完成了半個世紀的追求。凝聚態物質和量子材料的研究有望激發許多後續的理論和實驗研究,我們的團隊已經獲得了進一步鑑定量子磁體拓撲性質的有希望的結果。」

「當今我們智慧型手機的計算能力比20年前的超級計算機更強大,可以樂觀地預見,以正確的量子材料為基礎,20年後的個人設備肯定會比現在最快的超級計算機更強大,而所用的日常電池的能源消耗又更小。」

該研究項目是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香港研究資助局關於設立聯合科研資助基金的協議,雙方每年共同資助中國內地與香港地區研究人員間的合作研究項目。

參考:「Kosterlitz-Thouless melting of magnetic order in the triangular quantum Ising material TmMgGaO4」.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0

相關焦點

  • 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蘭州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在三維石墨烯超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先後在國際材料工程領域頂級刊物Advanced Materials 發表論文2篇,在美國化學學會旗下材料科學Top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發表論文一篇。
  • 二維納米材料巨磁阻效應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團隊、吳長徵特任教授課題組與曾曉成教授(我校中科院人才計劃B獲得者,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林肯分校Ameritas大學講座教授),及中國科學院強磁場中心研究組合作,通過陰離子固溶技術實現了二維納米材料的自旋和能帶結構的本徵調控,獲得了目前二維納米材料中最高的負磁電阻效應,該現象的發現有可能推動二維材料在自旋電子器件的進展
  • 中科大量子測量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記者11月20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日前在量子測量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項國勇研究組與德國、義大利、瑞士理論物理學者合作,在光子系統中首次實驗使用糾纏集體測量,將量子比特熱力學系統中投影測量反作用降至最小。相關成果於11月16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
  • 香港-北京-上海物理學家合力推動量子材料研究
    由香港大學、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以及上海復旦大學組成的研究團隊,通過大規模量子多體熱力學與動力學計算,在量子材料和拓撲相變理論研究取得重要進展,首次成功「破譯」了二維阻挫量子磁性晶體 TmMgGaO4(TMGO )的「材料基因」,有助科學家在量子磁性材料中實現其拓撲性質,發掘新一代的信息行業和工業工程應用材料。
  • 南方科技大學項曉東課題組在量子弛豫時間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簡稱「材料系」)講席教授項曉東課題組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合作,在量子弛豫時間的研究方向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以「A Direct Measurement Method of Quantum Relaxation Time」為題發表在我國頂級英文科學期刊《國家科學評論》 (National
  • 呂偉明研究員團隊在雙極性巨磁電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哈工大報訊(王計/文)近日,理學院物理系呂偉明研究員團隊在雙極性巨磁電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電場驅動的錳氧化物雙極鐵磁性」為題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Nature Comm. 9, 1897, 2018)。
  •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打開APP 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 微波射頻網 發表於 2020-12-02 14:06:30
  • 微軟發現新拓撲材料,拓撲量子計算機要登場了
    近日,微軟與哥本哈根大學合作產生了製作拓撲量子計算機的新材料,這無疑是微軟研究拓撲量子計算機數十年來取得的重大進展。短短數月時間,量子計算領域可謂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硬體、雲平臺、作業系統以及應用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量子計算整體的發展來看,形勢直線上走,百家爭鳴,全球競爭。
  • 我國量子科技前沿研究有何新進展
    薛其坤說:「主要是量子物態、量子計算、量子通信、量子材料與器件、量子精密測量等五大研究方向。今後北京量子院還將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進一步聚焦具有重大應用前景的原創性基礎研究。」量子計算研究有哪些進展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量子計算機更是各國科學家研發的熱點,中國的量子科學家在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
  •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中科大超導研究團隊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我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和物理系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實驗室陳仙輝、吳濤等人組成的超導研究團隊近日在鐵基高溫超導體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 研究人員發現了導致量子材料混亂行為的缺陷
    在數百次實驗過程中,他們用電子和可見光轟擊了這種材料,並記錄了光發射的模式。他們還研究了六方氮化硼中原子的周期性排列如何影響發射顏色。面臨的挑戰是從看似非常混亂的量子系統中找出結果,只是一個測量並不能說明全部情況。但是綜合起來,再加上理論,數據非常豐富,並且為這種材料中的量子缺陷提供了清晰的分類。
  • 《Small》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研究取得進展!
    相關研究成果已被德國Wiley出版社Small 雜誌接收發表。文章連結:https://doi.org/10.1002/smll.201906830金屬氫氧化物納米材料由於其優異的催化性質而被廣泛應用於能源和環境領域。
  • ...量子網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實現基於冷原子的多節點量子...
    打開APP 潘建偉在量子網絡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實現基於冷原子的多節點量子存儲網絡 發表於 2019-02-15 13:37:00
  •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在二維超導天線的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修發賢在二維層狀超導體二硒化鈮的非互易天線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11月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基於二硒化鈮的超導非互易天線》(Nonreciprocal Superconducting NbSe2 Antenna)為題在線發表於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11,5634(2020))。
  • 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研究進展
    近日,昆明理工大學馮晶教授團隊在鉍系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研究進展,相關工作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和Nano Energy上,昆明理工大學是第一作者單位。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分別是2018級碩士研究生朱鈺可、2018級博士研究生郭俊。葛振華教授、馮晶教授為論文的通訊作者。
  • 二維材料自組裝研究取得進展
    二維過渡金屬二硫族化合物(TMDs),由於量子限域效應,展示了許多與其塊體材料不同的光、電、磁性質。
  • 上海高研院等在生物醫用材料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李久盛團隊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六人民醫院、深圳大學和同濟大學等多家單位合作,在生物醫用材料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研究成果發表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
  • 寧波材料所四自由度並聯機器人研究取得進展
    寧波材料所四自由度並聯機器人研究取得進展 2017-12-26 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科學家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獲重要進展
    中新社合肥1月4日電 (記者 吳蘭)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研究人員與合作者在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獲重要進展——實現三個參數同時達到海森堡極限。該成果近日在線發表於國際知名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
  • 南科大團隊在熱電材料領域取得重要新進展
    南都訊 記者朱倩 通訊員黃綺夢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物理系講席教授何佳清團隊在熱電材料能量轉換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以 「在n型Bi2Te3基熱電材料中實現創紀錄的高性能」為題在能源和環境領域頂級期刊《能源與環境科學》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