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一樹杏子一樹金
我和小朋友們常在樹下玩耍、寫作業或聽薛老師講故事。因此,老杏樹下成了我們心中的「風水寶地」。 新中國成立初,薛老師第一個來到我們村的小學校,那時不是工資制,每月公家只發給他45斤小米當報酬。那棵老杏樹,是他來學校的那年春天,從老家移來的,我入學時,就已經長得老高了。每年春天,杏樹上開滿粉白色的花朵,把簡陋的校園映照得格外清新。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鼓樓燈光秀 線上也精彩(圖)
本報訊(記者 張帆 攝影 姚文生)昨晚,「鼓樓津聲」──2021鼓樓迎新年燈光秀活動跨年專場在天視都市頻道播出,並通過多個新媒體平臺同步傳遞跨年盛況。 伴隨帶著濃重鄉音的叫賣聲、招呼聲,昔日老城廂的熱鬧景象投射在鼓樓城牆上,仿佛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往昔歲月。「天津衛三宗寶,這鼓樓就排在第一位。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我是在戲劇和電影裡燻大的
坐在昏暗的頂樓上候場,不由得心生厭煩,這是我們學美術的該幹的嗎……望著舞檯燈光反射到木格懸空板上的幽幽光束,我想起了母校女一中的社團活動很多,自己13歲讀初中二年級時就參加了校辦美術社,自幼做著畫家夢。投考天津人藝以後,莫非就幹些針線活兒糨糊活兒又來撒「米波羅」的活兒嗎…… 或許是青春期躁動吧,我對這份職業產生了矛盾心理。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創作文藝佳作 傳遞黨的聲音
為了讓這一作品儘快與觀眾見面,籍薇與市曲藝團唱腔樂隊加班加點,連夜趕排,在演出時呈現了良好效果。籍薇表示,文藝工作者有責任、有擔當、有使命謳歌時代、謳歌英雄、謳歌我們的祖國,進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時也應該發揮橋梁和紐帶的作用,積極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把黨的聲音通過文藝的形式,傳遞給大家。 市曲藝團李少傑創作了快板書 《沿著幸福大道奔向前方》。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市勞動模範名單
彭文成 黃宜 王偉 李旭 郭嶽山 楊蕊(女) 關穎(女,滿族) 蘭奎永 劉建軍 唐棣錄 姚慶峰 楊莉娜(女) 劉月升 翟津 張穎(女) 劉子榮(女) 年四華(女) 王金敏(女) 康健茹(女) 汪芳(女) 李俊平(女) 劉佔海 高仰林 劉勝亮 孫寶巖 張汝山 趙玉彬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一封未送出的雞毛信(圖)
11月13日,在薊州區黨史研究室負責人的帶領下,我們來到黃崖關村盧玉蘭大娘的故居,採訪了11位盧大娘的後人和知情者,聽他們講「一封未送出的雞毛信」背後的故事。 生於革命家庭 9歲時為黨送情報 盧玉蘭1929年10月生於河北省興隆縣茅山跑馬場鄉石門臺村一個革命家庭。父親出身貧寒,本分務農。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河畔新市鎮 幸福新生活(圖)
「老村臺個別還沒籤拆遷協議的滯留戶也要照顧,隔三差五去家裡看看,吃水、用電有困難要及時給解決,既講政策也解困難,只有多關心、勤交流才能換位思考、解開心結,最終化解問題。」稻地股份經濟合作社黨支部第一書記、區委辦公室幹部劉九寨說。 如今,在金橋街已經很難尋見記憶中的「農村印象」。排排高樓林立、路旁樹木蔥鬱。社區醫院、幼兒園、街心花園等配套設施完善。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主要曲目由市民投票決定
天津市2021年新年音樂會將展現全新面貌,把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落到實處,不僅充分發揮線上演出的優勢,通過網絡和電視方式推出,進一步擴大收視範圍,還將推出「選出您最喜歡最想聽的節目」網絡選曲活動,邀請廣大市民通過「津雲」新媒體平臺選擇音樂會曲目。聽什麼,您做主。 新年音樂會在世界各地都是廣受歡迎的重要文化活動,以此表達人們送別舊歲、祝福新年的美好心情。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多倫道那處小閣樓(圖)
聽人講,原先這裡曾經住著一個日本女人。日本投降後,房子就成了職工宿舍。樓梯上方是個簡易的木閣樓,因為年久失修,好幾年沒人居住,走上去塵土四起,樓梯吱吱作響。閣樓上的幾扇窗戶缺玻璃少框,有搖搖欲墜之感。第二天,我請來了搞建築的朋友幫忙,對小閣樓進行了簡單加固,換了地板和窗扇兒,粉刷了閣樓,油漆了地板。十天後,我騎三輪拉來了鍋碗瓢盆和煤球爐子等用品,開始了一家三口兒的「蝸居生活」。
-
網易雲熱評:好像最喜歡的是花兩元坐公交車 坐在最後一排靠窗……
網易雲熱評:好像最喜歡的是花兩元坐公交車 坐在最後一排靠窗…… 那個毫不猶豫刪你的人 在另一個地方悄悄的關注著你 你認為毫無瓜葛的人 在無數個夜裡 忍住了多次想聯繫你的衝動 ——網易雲故事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我與圖書館的故事」閱讀推廣活動走進東麗
本報訊(記者 韓麗)日前,第四屆京津冀甘「我與圖書館的故事」閱讀推廣交流展示活動在東麗區耀華濱海學校舉行。 活動中,東麗區圖書館聯合天津圖書館,把流動服務車開進校園,不僅把公共圖書館優質圖書資源送到師生身邊,還將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送進校園。
-
家長都不樂意自己孩子坐教室最後一排,最後一排真的都是差生嗎?
2019年央視春晚小品《佔位子》沈騰有一段臺詞是這樣說得: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這班裡座位的特點,這個前面這一排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學霸區,那中間這一片呢,叫休閒娛樂區,最後一排叫養老區,看這把角兒的座位沒有,這是我兒子現在坐的位置,叫隔離區。
-
笑話段子:坐長途汽車,記得一是不要坐在最後排的中間位置
一、坐長途汽車,記得一是不要坐在最後排的中間位置,二是要記得一定不要在開車後鬆開安全帶!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提醒你們,我先揉揉剛才因為急剎車而衝出去跪在過道中間磕紅的腿。
-
馬伊琍翹二郎腿看手機,座位排在老藝術家前,遭批不配坐在第一排
近日,有網友在某社交平臺上,發布了馬伊琍在國劇盛典中的一段視頻。視頻中,坐在第一排的馬伊琍,身穿青花瓷一字肩長裙,身披淺灰色披肩,身材纖細,但是馬伊琍的坐姿,卻影響了她的美感。當時,主持人正在臺上,對扶貧人員表示感謝。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得到電子書」為傳統出版社賦能
本報訊(記者 仇宇浩)近日,國家新聞出版署公布了「數字出版精品遴選推薦計劃」2020年度入選項目名單,由天津市委宣傳部選送、得到(天津)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申報的「『得到電子書』──基於優質內容資源的移動知識搜尋引擎」項目成功入選。
-
天津日報:天津大學建校125周年 將建雲校慶平臺
《天津日報》2020年05月22日 07版 天津本報訊(記者 姜凝)昨天,天津大學發布建校125周年紀念活動公告。今年,該校將以「家國情懷 天大擔當」為主題開展校慶紀念活動,重點打造一個主題活動,建設一個雲校慶平臺。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天津武學 文武兼修(圖)
武廟 明清培養軍事人才 天津城內過去有很多衙門,大體呈現了「文東武西」的局面,「代表武術的典型就是明代中後期建的武廟。」 在天津歷史文化研究青年學者李弢看來,談到天津的武術,最先想到的應該是天津城市的習武人員,「明代在直沽設天津三衛,衛所制度是明代主要的軍事建制,不過當時主要還是為了漕運屯田的後勤保障。」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樸素的敵人(圖)
我僅從《報紙的故事》和《新年懸舊照》兩篇散文談起。 《報紙的故事》是名篇,發表近四十年來,入選多種選本。散文寫的是年輕時在鄉間艱難生活之際,好不容易訂一份《大公報》,僅僅訂了一個月。夏天雨打浸壞了頂棚和牆壁,只好用這一個月的報紙糊頂棚和牆壁。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王耔斌 打撈世間音樂寶藏(圖)
12月19日,「行走的聲音」團隊在天津智慧山藝術中心琉璃劇場進行了一場本源音樂分享會,王耔斌與觀眾分享了這些年來他們採錄民族音樂的過程中發生的故事。 2011年,王耔斌成立了那木廠牌工作室,一直致力做實驗音樂的他,逐漸把目光投向音樂背後的文化源頭。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盡享異彩紛呈消費盛宴
活動按照「政府引領發動、企業廣泛參與、平臺助力賦能」的思路,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政府發放「惠民暖企」消費券、舉辦「2020潮流時尚季」等三項活動為重點,帶動區內各消費場所共同推出30餘場精彩紛呈、亮點頻現的主題商貿活動。 「鉅惠狂歡 暢享和平」2020潮流時尚季活動定檔2020年12月11日至25日,由區政府出資,創新開展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新促銷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