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經授權轉自公眾號:靠譜的阿星(ID:qq1598145405)作者: 靠譜的阿星
2018年底寫過一篇《短視頻的十字路口:做抖音還是做快手》,如今短視頻正從移動內容非主流逐漸有成為主流表達的趨勢,人們在短視頻平臺之中停留越來越長的時間。短視頻平臺也逐漸成從前兩年的雙巨頭在2020年形成了抖音、快手、視頻號的三足鼎立之勢。
視頻號生態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的原因主要是基於微信本身擁有移動網際網路最活躍的用戶,並且視頻號本身在產品迭代上已經具備了分發短視頻、中視頻以及直播基本功能,其次是抖音、快手內容創作者為了獲取流量向微信視頻號做內容分發;有流量自然能夠吸引到內容生產者。
由於人性一致性,有理由相信,視頻號發展邏輯也將和抖音與快手一致,其內容品類將逐漸細分化、專業化、IP團隊化,高流量內容也將集中在泛娛樂、明星Vlog、知識視頻、影視作品等方向,並且會越來越「長」,從短視頻成為「中視頻」。由於智慧財產權以及其他平臺發起的版權訴求,其流量分發也將更加鼓勵原創,尤其是傾向於內容創作者「出鏡講解」的模式。
短視頻平臺其實是一種新融合媒介形態
短視頻是滿足人們看文字、看視頻以及了解資訊、深化興趣的綜合載體,而並非是單獨的媒介形式,短視頻平臺已經是集合短視頻、中視頻、直播、圖片合集、新聞資訊的合集。
相對於傳統媒體網站以及網絡視頻平臺已經定型化的運營以及內容分類模式。移動端的短視頻信息量相對較小、不燒腦、碎片化,卻適合年輕人打發碎片化時間,並且短內容與短內容的銜接之間不斷激發大腦分泌「多巴胺」產生興奮效果;網友們不再是在屏幕上去「挑內容」,而是一條條往下「刷」。這種產品「傻瓜式」設計比「愛優騰」更先進、流量也更大。但這些並非是短視頻能夠後來居上的原理,短視頻最大的優勢是不需要購買精品內容資源走的也不是插片廣告盈利模式,而是鼓勵內容創作者(自媒體)原創表達,產出優質內容,並給予不斷流量與平臺廣告利潤分潤。
因此,短視頻平臺一開始難免泥沙俱下,但逐漸會成UGC成為PGC,甚至會不斷侵蝕幾乎是同樣模式的中視頻領域,由此可見超過1分鐘的中視頻壁壘並不深,目前視頻號快速切入到中視頻領域,以吸收更多公眾號原創作者,由於中視頻本身信息量更大、對創意要求以及創作門檻更低,筆者已經了解到很多公眾號作者開始轉型中視頻內容,大多採用素材加配音形式對於公眾號內容進行深度加工。由於中視頻嚴重依賴內容生產者需要依靠電腦軟體剪輯操作完成,而短視頻在手機端就可以通過剪映、快影、萬興喵影等軟體即可完成。因此,短視頻已經擁有比中視頻更完勝的生命力,中視頻本質上屬於短視頻平臺的「護城河」。
未來純粹中視頻平臺將以PGC為主,西瓜視頻、嗶哩嗶哩、好看視頻為主,主打1分鐘至15分鐘以內的視頻,中視頻相對於短視頻創作門檻降低、信息量加大,主要集中在偏時政解讀、汽車評論、財經科普、知識傳播、影視劇解讀等相對專業的領域,平臺會推薦內容創作者面向鏡頭輸出垂直度高的精品內容。誰在未來2年砸給內容創作者的補貼更多,誰就能夠逐漸形成中視頻領域內的細分壟斷。而中視頻也將與短視頻平臺之間形成更為緊密的「攻守同盟」,在字節跳動內部已經開始推動西瓜視頻與抖音之間流量打通與補貼共享計劃,百度將加強好看視頻與百度、YY等打通,B站內容也將逐漸被整合進騰訊系內容生態中。
個人以及企業如何選擇短視頻平臺?
由於最近幾年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不太確定,娛樂內容平臺反而會更加發達,其產品的生命周期會大大延長了,這給了廣大準備長期做短視頻朋友和企業較長的時間窗口。
對於個人,只有做好內容就可以了,對於究竟進駐哪一個平臺不太敏感,一般已在某一平臺之中有所起色,會繼續在這一平臺深耕。反倒是文化傳媒公司或者企業會比較糾結這個問題,往往內容管理者不直接生產內容會更多思考資源組合和團隊分配的問題,不僅會需要理清楚前期所選擇運營平臺的重心以及後續補充渠道,還要結合帳戶長遠變現潛力,因此對於這三大短視頻陣營抖音、快手、視頻號的區別也必須下一番功夫了解。
如果傾向於做「成交型」自媒體的話,阿星個人依然認為快手優於抖音與視頻號,抖音的直播帶貨場景目前與快手直播電商規模依舊是初期階段,快手上的小店、直播電商基礎組件搭建以及社群氛圍已佔得先機,但是抖音在3C、美妝、特產及嚴選名牌產品的潛力比快手大,如何與其他電商平臺合作優化抖音電商氛圍將成為運營重點;而視頻號本身變現潛力可能沒有那麼大,微信本身作為社交應用其成交會與小程序打通,直接購物場景將主要集中於小程序直播而非是視頻號直播;再加上用戶既然有社交需求,為什麼不直接加微信購買諮詢而要在直播車中選購呢?
(摘自快手招股書顯示快手電商規模)
如果是偏向做「專家或知識付費型」自媒體的話,視頻號優於抖音、快手,在視頻號之中可以直接連結公眾號添加博主私人微信,這優於快手的私信以及抖音的多閃,視頻號增加朋友圈直播推薦位,引入了公域流量,而微信直播將藉助於視頻號進行全量開放,基於微信本身更具信任成交場景,微信好友相當於好友的通訊錄、移動的錢包以及個人社會關係集合,對運營者來說更像一個「客戶關係資料庫」,其操作方法大家也會更加駕輕就熟。
如果走傾向於「流量型或者品牌型自媒體」,以獲取大量粉絲為目的做短視頻,個人覺得抖音更有價值。抖音幾乎吸引了國際國內不同行業的品牌投放,表明這些廣告主對於抖音流量價值是認可的,與此同時,抖音號流量與今日頭條、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是一個帳戶可以打通的,未來頭條也會不斷加入更多的產品組合,不斷增強抖音產品粘性。抖音做電商從對羅永浩牽頭的交個朋友等直播MCN公司扶持來看,其走的是精品和嚴選電商的路徑;而在抖音之中明星直播帶貨也將把品牌傳播、種草、特賣會等相結合,從而讓抖音電商實現差異化發展。
三大平臺是越來越像還是越來越有特色?
快手與抖音確實已經越來越像,快手正在不遺餘力的進行「升維」、抖音在不斷下沉並且「降維」;二者之間誰也吃不掉誰,是對方值得尊敬的對手;而微信本身是巨無霸,有了視頻號對於內容生態的補充,短視頻融合使得公眾號、朋友圈「鐵樹開新花」,應對抖音與快手也將不再焦慮。由於這三家所依賴主要流量和用戶基本盤不一樣,使得這三家未來也會各自生長。
從產品調性上看,抖音是「達人秀」和「萬花筒」,分享美好生活和有靈魂的人和事,用戶在抖音能夠跳出所在圈層的束縛,看見更大的世界,尤其是TikTok國際化成功,可見除了算法之外,抖音對於內容運營實際上是三家之中最成功的。
快手是「老鐵社區」和「民間生態」,內容創作者的特長與普通人定位要結合的恰到好處,在快手之中人們希望看到博主現實生活中關掉濾鏡的「原生態」,不會刻意追求高級。微信「視頻號」是「鄰裡社區」和「外顯身份圈」,這裡不僅有家庭關係、職場關係、同學關係,在強大的社會屬性及對人性束縛之下的,視頻號將會更加突出商業、輿論、媒體屬性,也限制了其走進年輕人內心的可能性。
從產品邏輯上看,抖音沉浸感主要來自於其用戶帳戶行為學習能力依然是最強的,這一套通過學習帳戶行為模式的算法機制、結合運營對熱點人物、熱點資訊的捕捉,並迅速推向全網的機制,使得抖音成為三家之中最有實力「締造流行」和現象級傳播事件,從最近的丁真從抖音中走紅就可得知,因此字節跳動開創的產品算法推薦模式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的Tik Tok都是「用戶增長標杆」,是全球產品的風向標。快手則會定位立足短視頻場景做直播平臺,其競爭對手將有可能是虎牙與鬥魚合併後新公司以及將合併YY的百度;而視頻號彌補了騰訊系在短視頻領域的短板,同時吸收了短視頻平臺所不能獲取的長尾用戶。
不難發現,抖音的推薦邏輯是發現好內容,因而是平臺把流量分配給達人優質內容,適合頭部內容創作者以及粘性足夠強的興趣號。快手分配給博主的粉絲,老鐵也會優先去看關注博主,屬於半私域流量,適合發展中腰部創作者。視頻號本身的流量分發避開了算法推薦優質內容的分發邏輯,而依靠社交關係鏈來進行關聯式推薦,從而篩選出同一圈層人們熱點內容;更有利於小微個體參與初期獲得社交關注度。
從盈利模式上看,抖音乃至今日頭條本身是一家廣告公司,由市場直接與企業談廣告合作投放在自家的流量渠道上,星圖廣告接單系統已經完美化解平臺、用戶與廣告主之間可能出現的分歧。快手作為一家直播公司,快手老鐵的粉絲越多越忠誠,平臺從該用戶拿到的直播打賞分帳就越多;快手與內容創作者之間利益捆綁牢固。視頻號目前盈利模式並不清晰,後期將會上線直播打賞功能,但對於騰訊流量防守戰略意義更大,平臺分成比例會比其他兩家都低甚至0分傭。
【結語】
對於個人隨波逐流就要接受大浪淘沙的準備,往往明智的人知道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而對於多點押注的企業來說,一切取決於他們試錯的成本以及投入的資源。短視頻的盤子和流量的確越來越大了,已經成為當前數字媒介的內容盛宴。
特別聲明:本文為合作媒體授權DoNews專欄轉載,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DoNews專欄的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及原出處獲取授權。(有任何疑問都請聯繫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