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的學習之路,是非常漫長的。
很多孩子會因為各種原因,對英語學習產生牴觸情緒。
有媽媽吐槽,四歲多的兒子,英語兒歌和動畫片勉強看看;
當媽媽拿起他最愛的《很餓很餓的毛毛蟲》,用誇張的語調表情,一邊說還一邊演: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兒子立刻捂住耳朵嚷嚷:「我不要這個,我要聽中文的。」
孩子對他愛聽的繪本都有抗拒心理,別的英語學習就更不用說了。
這位媽媽卻一直沒有放棄,她深知英語學習對於孩子的重要性。
孩子就在母親的「引導」下,斷斷續續學到了6歲。
有天孩子煩躁地說,「媽媽,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學英語?」
媽媽一愣,隨後回答:
「學好英語,你可以走遍全世界都不怕;
你可以自由地去旅行,去感受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
你可以自由地吸收來自世界各地的文化;
你可以獲得更開放的世界觀和更獨立的靈魂;
毫不誇張,學好英語,你可以獲得你想要的人生逆襲。」
但孩子因為小,似懂非懂地說,「學英語太麻煩了。」
這位媽媽才意識到,讓孩子真正懂得學英語的重要性,才能激發他們的學習內在動力。
如何讓孩子重視學英語?家長們,請把這些道理耐心地說給孩子聽!↓↓↓
孩子的人生逆襲,從學好英語開始
英語,作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孩子學好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學好英語,孩子會比別人更容易收到外企高薪offer;
學好英語,孩子可以順暢地與全球三分之一的人溝通,能聽懂全球60%的廣播、能看懂全球75%的電視節目,能理解全球80%的網絡語言,甚至可以參加國際會議…
而這種重要性,或許孩子暫時還不能完全明白;
家長只有讓孩子對英語學習有興趣,他們在使用和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才能逐漸意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
這位睿智的媽媽,觀察到孩子有愛出風頭的特質;
她便引導孩子看國外小朋友的英語演講。
當他看到那些孩子,用流利的英語在臺上侃侃而談時,他眼裡有光。
這位母親順勢抓住了孩子的這個機會,讓孩子自己去表演。
於是,父母成了孩子的觀眾,舞臺交給孩子!
當他看到孩子惟妙惟肖地表演他最愛的大衛系列時,母親簡直熱淚盈眶。
孩子常用大人的口吻說著:
「No yelling,David!」
「No pushing,David!」
「No running,David!」
他一邊揣摩大衛的表情一邊演,玩得不亦樂乎。
媽媽順便把孩子表演時錄下的視頻給孩子看;
孩子也逐漸將英文故事裡的角色,注入新的生命。
如今在學校,孩子也能用流利的英語講述故事,贏得了老師與同學的誇獎,孩子也嘗到了甜頭。
孩子也似乎愛上了學英語。
從繪本故事,到經典童話,詩歌朗誦,孩子說起英文來,越來越有範。
除此,媽媽還給他講述全世界各地的風景、人文故事及背景。
現在如果再問孩子,「你為什麼要學英語」,他會告訴媽媽一長串自己想要完成的夢想。
因為自己看見的,肯定和書裡介紹的,有不一樣的感受。
孩子渴望去感受世界!他也獲得了學英語的濃厚興趣。
2
多學一種語言,多了解一種文化
「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
孩子這樣問時,這位媽媽還舉過一個形象的比喻。
「英語和汽車一樣,是一種工具,自己開車可以延伸到你想去的任何領域。」
媽媽的話,言之有理!
孩子學好英語,可以自己自由地看英文電影、也不會不錯過那些高價值的原版書籍,真正體驗來自世界的人文;
很多英文好的孩子總會抗拒看譯文版,因為譯文翻譯不出原本的文化。
比如《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很多人物的命名都頗具深意。
舉個例子,哈利在霍格沃茲的死對頭同學馬爾福,英文名是Draco Malfoy;
Draco意思相當於serpent/dragon(蛇和龍在西方文化中都是邪惡的象徵);
Malfoy即「信仰邪惡,與邪惡為盟」。
從馬爾福的這一英文名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人物特點。
如果我們只是讀翻譯本,可能就會錯過這一層信息。
很多人去國外旅行,很多翻譯只是介紹當地的基本情況;
如果要真正讀懂當地的人文精神,孩子必須要掌握好英語這門語言。
再比如,我們帶孩子看的翻譯成中文的繪本,內容差距也很大。
在繪本《Brown Bear,Brown Bear,What Do You See?》中:
翻譯前,「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翻譯後,「粉色的鳥,粉色的鳥,你在看什麼?」
這一翻譯,讓本來朗朗上口的韻文變得索然無味,從中文的角度來看還很無趣。
在繪本《綠雞蛋和火腿》(Green Eggs and Ham)中:
翻譯前,「You may like them,You will see.You may like them in a tree.」
翻譯後,「你也許會喜歡的。試試看。你也許會喜歡在樹上吃。」
「You will see」和「in a tree」,多妙的一組押韻,非要翻譯成中文,就變成了「試試看」和「在樹上吃」。
學好英語,孩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感受不同於母語的語言美感,去體驗更多精彩且有價值的事情。
3
學好英語,孩子會擁有更獨特的世界觀
「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
媽媽說,「學好英語的孩子,就像打開了一個新世界,可以去發現更美好的自己和世界。」
的確如此!學好英語,讓孩子將擁有更獨特更開放的世界觀。
曾有學生在知乎上提問,「學好英語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有個高贊回復是:
「這種感覺就像多了幾個平行世界,能更深入地接觸到西方不同國家的文化和習俗;
更了解當地人,對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有更妥當的相處方式;
更加包容、開闊眼界、有世界觀。」
現在很多世界級的高科技公司面試時,都會出一些很奇怪的問題:
比如「Why is the sewer cover round?」(下水道的蓋子為什麼是圓的?)
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這些公司出這個問題的目的是:
看你的頭腦會不會有不同思維的空間。
未來的世界,更需要我們的孩子有不同的視角和觀察,來增加他們學習成長中特別欠缺的多元化,和對不同觀點和意見的尊重。
學好英語,從英語的認知視角觀世界,再來反觀母語所塑造的世界,孩子就會打開全新的思維方式。
而思維方式的差異,往往決定著人生格局。
馬雲當年的那場美國之旅,讓他接觸到了大數據,了解了電子商務?
如果孩子要見識更廣闊的天空,那麼必須要學好英語;
孩子擁有更開放更豁達的世界觀,這將是他們走向世界的鑰匙。
很多家長看到此處,或許都會有疑問:
「孩子漢語都還沒學好,就倡導學英語,是不是本末倒置了?」
大麥覺得,中英雙語同修,這一點也不衝突。
有研究表明:
自然環境下的母語和第二語言習得越早越好,雙語環境對提高兒童的語言和認知能力是有益的。
歐盟國家開放程度高,孩子必修課學多國語言。
美國的必修課除了英語之外,孩子還要從西班牙語、法語、義大利語和拉丁語中必選一門外語學習,這是孩子未來進入名校的基礎;
英國教育部在全國小學三年級開設外語必修課,他們根據實際情況,設置了包括法語、西班牙語、德語、義大利語和漢語在內的5門現代外語課程以及拉丁語、希臘語兩門古典外語課程。
讓孩子掌握多門語言,可以提升孩子的軟實力。
當孩子問,「媽媽,我為什麼要學英語?」
家長們可以告訴孩子:
學好英語,是為了你長大不錯過,那些動心的人和事,和風景;
學好英語,你會體驗更多精彩且有價值的事情;
學好英語,你會增加更多的人生閱歷、你會更加睿智、有前瞻性。
家長們可以通過自己的智慧,將道理細細訴說給孩子聽,喚醒他對英語的重視,不僅僅是為了考試!
英語資源合集
資源合集: &
歌曲TED: &
電影紀錄片: &
英語教學:
開心英語: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