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範預付卡消費亟需完善法律保障

2021-01-22 中國質量新聞網

□ 潘鐸印

近些年來,作為一種消費模式,預付卡已經深深地滲透到各行各業,健身卡、美容卡、剪髮卡、洗車卡……在服務行業,預付卡已經成為很多商家的標配。預付卡消費本是個雙贏的好事,對消費者來說,可以減少購物過程中的現金交易,還能夠享受到折扣;對商家來說,可以快速回籠資金,降低經營風險,還可以「錢生錢」。但是,現實中由於商家過度發卡、服務質量縮水、裁撤網點,甚至關門跑路等行為導致預付卡成為廢卡,消費者維權遇阻等事件屢屢發生。眼見著本該雙贏的消費模式受到詬病。

預付卡消費事件頻發,究其原因與當下預付式消費監管不嚴、風險防範機制不足、消費者防範意識不強有關,更源於我國目前缺乏統一的預付費消費法律約束。2011年,中國人民銀行等7部委聯合制定了《關於規範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但該意見中沒有規定相應的懲罰措施,實際可操作性不強。2012年,商務部又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規定企業發行預付卡需在商務部門備案,並按預收資金的一定比例向商業銀行存入存管資金。可現實中,企業基本不備案,資金使用也無跟蹤監管,實踐證明存在諸多漏洞並嚴重滯後。由於法律缺位,致使消費者維權無門,違法商家得不到應有懲處,使得一些商家膽大妄為,變著花樣坑害消費者。

規範預付卡消費亟需完善法律保障。預付費消費作為一種新型消費模式,在拉動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不可避免地存在一系列問題。因此,國家有關部門應從立法、執法、司法角度規範預付卡的發行與使用,明確發放預付卡的商業企業法律責任,對發卡單位的資質、發行模式依法予以限制,將預付式消費納入法律規範,讓預付消費在法律軌道內有序運行。還要明確預付費消費的監管主體,實現預付費消費領域有效監管。充分保證預付費消費者合法權益。

建立嚴格的監管體系遏制預付消費亂象。有關部門應建立健全預付式消費卡發售的登記、申報、備案制度,對預付卡消費實行規範管理,加強監督管理,為「預付卡」消費構築起「防火牆」。法律或行政部門應規定和制定標準化的合同文本,對擬定的格式合同應進行合法性審查,嚴格落實備案制度,防止霸王條款、未消費餘額退還等問題的發生。同時,應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從社會角度加強預付費消費的自律規範與增強消費者權益保護意識,多管齊下,遏制預付卡消費亂象。

同時,要依法嚴厲打擊預付消費卡中的欺詐欺騙行為,對發卡商家存在「借發卡之名行圈錢之實」等行為,應依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規定,讓經營者承擔懲罰性賠償責任,讓違法者付出高於守法的成本和代價。

《中國質量報》

相關焦點

  • 警惕預付卡消費潛在的法律風險
    (1月26日《法制日報》)  《報告》披露,當前預付卡消費欺詐正在從前幾年的「拖、推、欠」上升到「跑」, 在美容美髮、健身娛樂、汽車消費、家政服務、服裝洗滌等行業,有些商家甚至以預開業為名收取費用,消費者還沒等到商家開業,錢就已經被捲走了。
  • 【老徐說法】預付卡消費法律提示
    兩會期間黑龍江團五位代表互動探討,預付卡消費領域檢察公益訴訟問題。代表們表示:「對於老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有必要規範行政監管,強化司法保護,推動立法完善,促進社會治理。」
  • 多用途商業預付卡金融法律問題探討
    本文從預付卡金融法律性質入手,分析了目前市場上預付卡種類,闡述了預付卡的法律風險,通過分析域內外相關立法,在完善我國預付卡制度的法律框架方面提出了建議。預付卡由商事主體發行的、具有一定的價值,可以購買相關產品或接受服務的憑證,包括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各種購物卡、購物券、提貨券等。
  • 預付消費亂象引關注 主管部門全面排查預付卡風險
    4月7日,《經濟參考報》刊發了《辦卡容易退卡近乎無門 新變種新風險不斷滋生 預付消費竟成不法商家「吸金利器」》《專家:完善法律監管體系 剷除預付式消費頑疾》報導,對從去年下半年以來的多家知名連鎖機構被曝關店跑路,以及預付消費新型風險進行了調研報導,呼籲關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實體店現金流承壓進而加劇預付卡風險的動向,呼籲加強預付消費的管理,整治預付消費亂象。
  • 預付卡消費這個坑該怎麼填
    此前全國連鎖餐飲企業金錢豹大規模閉店,涉及預付卡金額超千萬元。對此,商務部稱將開展聯合檢查,將儘快完善工作機制,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來完善預付卡監管。  實際上,法律法規早已關注到預付卡消費這個「大坑」。早在2012年,商務部就出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對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業的單用途預付卡企業進行登記備案。
  • 預付卡消費亂象呼喚立法規制
    預付卡消費本來是個好東西,若能善加利用,可以實現消費者與商家的雙贏:對消費者而言,預付卡消費可以享受折扣,而且比現金消費更加安全方便;對商家而言,可以鎖定客戶,同時可以迅速聚攏資金,擴大業務規模。然而,隨著預付卡消費方式遍地開花,經營者缺乏法律意識和誠信意識、市場監管缺位等原因,造成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現象屢見不鮮,一些不法商家不斷透支消費者的信任,他們借辦卡之名斂財詐騙、攜款跑路,以致公眾戲謔地稱預付卡為「圈錢卡」「吞錢卡」。  「預付費辦健身卡卻跑路」呼喚立法規制。
  • 廣州日報:預付卡消費這個「坑」該怎麼填
    如今,辦理預付卡消費,成為不少商家的營銷方式。但背後存在很大的消費風險。一旦商家跑路、倒閉,消費者將很難把錢追回。此前全國連鎖餐飲企業金錢豹大規模閉店,涉及預付卡金額超千萬元。對此,商務部稱將開展聯合檢查,將儘快完善工作機制,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手段,來完善預付卡監管。
  • 專家詳解如何規範預付卡消費市場
    原標題:專家詳解如何規範預付卡消費市場   專家詳解如何規範預付卡消費市場   對話人   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          劉俊海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法學院副教授                王天星
  • 違約不退款、關門跑路……預付卡消費亂象怎麼治?檢察院向商務部門...
    此類預付式消費還廣泛存在於教育培訓、美容美髮、洗車、餐飲等日常領域,由此引發大量糾紛。記者發現,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預付式消費糾紛明顯增多。這些現象引起了全國人大代表鮑文波、劉蕾、韓振東的注意。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三位代表提出了關於探索預付卡消費領域檢察公益訴訟,推動相關法律完善的建議。
  • 預付卡消費不能「卡」
    近年來,隨著預付式消費快速發展和普及,消費投訴也持續高發。一季度,我市涉訴消費者就有60多人。美容卡、洗車卡、蛋糕卡、健身卡……不少消費者發現,自己的錢包裡總有幾張預付卡。辦卡前店家優惠多、辦卡後消費者維權難,看起來應該給消費者帶來便捷和實惠的預付卡,有時也會變成「糟心卡」。特別是由於監管不到位和企業經營者道德觀念的缺乏,企業不誠信行為屢見不鮮,廣大消費者常被不誠信的「冷箭」所傷。商家承諾客戶的福利沒到位、中途捲款逃跑、商家沒有釐清與客戶之間的經濟關係而悄然退市等,筆者認為,都是商家的失信行為。
  • 2017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熱詞:「預付卡消費」
    預付卡消費本來是個好東西,若能善加利用,可以讓消費者與商家實現雙贏。對消費者而言,預付卡消費可以享受較大的價格折扣,而且比現金消費更加安全方便,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風險;對商家而言,預付卡可以鎖定消費,穩定客戶人群,而且可以迅速聚攏資金,擴大業務規模。
  • 關於「預付卡消費亂象亟須立法監管」的答覆
    但是,正如您所言,商業預付卡相關法律法規主要是商務部門出臺的《單用途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市場監管部門缺乏針對性的法律依據,尤其是對於關門消失的經營者無法採取有效的行政手段,要根本解決單用途商業預付卡存在的種種問題,需要推動立法進程。
  • 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發現:網絡消費、預付卡消費等新領域成消費維權案件集中地
    檢查的重點是:公益訴訟、個人信息保護、懲罰性賠償、經營者承擔舉證責任等重要法律制度的落實情況,消費者反映比較強烈的網絡購物、預付卡消費、電信服務、金融服務、汽車銷售服務等問題,以及完善消保法的意見和建議。
  • 專家稱商業預付卡本質是公款及腐敗消費 應取締
    對這個事兒,監管部門也很重視,去年底開始實施的《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要求發卡單位備案並繳納一定金額的「保證金」,對行業起到了規範作用,但只針對一定範圍的企業,個體戶不予備案。  中國商業聯合會預付卡規範工作委員會披露的數據顯示,目前已備案企業的發卡金額約佔全國發卡總金額的六成,預計到今年底,全國相關備案企業總數有望達到4000家。
  • 預付式消費糾紛久治不絕消費者預付卡變廢卡 專門立法能否終結預付...
    屢禁不止的核心原因在於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不完善,由此導致商家使用資金的行為缺乏監管、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對此,建議對預付費問題進行專門立法,針對第三方資金託管、預付費使用、法律責任等作出規定,從源頭解決此類亂象。」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
  • 預付卡消費糾紛成熱點,6家健身房被約談
    為了更好地保障消費者合法權益,規範健身行業的經營行為,日前,東河區6家健身房負責人被東河區市場監督管理局進行了行政約談。約談期間,東河區市場監管局公平交易與消保股的負責人楊曉強首先通報了近期我市兩家健身房突然關店,造成大量會員難以退費,蒙受損失的情況。
  • 預付卡消費需要「監管前置」
    有的機構對消費者的預付卡消費全額退款,也有的以各種理由拖延退款甚至「破產跑路」,加之個別教育培訓機構預付卡最低充值要求過高,不少家長在疫情前為孩子在寒假和第二學期提前購課,導致消費者最終損失較大。但不可否認的是,疫情之後出現預付卡違約甚至企業跑路,暴露了預付卡消費方面長期存在的監管空白。 許多地方的市場監管部門對預付卡消費依然採取的是「事後監管」,即事前對預付消費的合同條款、消費額度以及預付卡資金流向缺少限制性措施,只有企業出現兌付困難且消費者投訴後才介入。
  • 預付卡新規:單張限額不超一千 不得設有效期
    (原標題:預付卡將有緊箍咒 單張限額不超一千、不得設有效期、商家退款應付利息)預付卡將有緊箍咒 單張限額不超一千、不得設有效期、商家退款應付利息揚子晚報網3月28日訊(記者 韓飛)長期以來,預付式消費備受消費者詬病。
  • 預付卡「套路深」,怎樣才能不被坑?
    核心觀點: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張國棟認為,以法治思維和手段治理預付卡消費亂象,亟需「頂層設計」。即通過更高層級的立法,對商家提出規範要求,確立相應的檢查監督、違法處罰等措施。這些跡象表明,採取措施,有效治理預付卡消費領域亂象已是當務之急。  以互信為基礎的商業模式,最大的隱患就是商家失信。在當今人口流動頻繁的社會體系中,僅靠道德號召、輿論譴責難以發揮根本作用。我國預付式消費模式已經出現了很多年,至今依舊亂象頻發就能說明問題。因此,治理預付卡消費領域亂象,除了提醒消費者「謹慎辦卡,合法維權」,還需法治給力。
  • 2017北京時事政治:預付卡消費這個「坑」該怎麼填
    北京公務員考試時事熱點:預付卡消費這個「坑」該怎麼填。通過了解北京時事政治新聞熱點話題,可以幫助京考考生積累更多申論熱點及行測常識技巧等,預祝考生備考順利。了解更多2018北京公務員招考公告,請點擊北京公務員考試網。 如今,辦理預付卡消費,成為不少商家的營銷方式。但背後存在很大的消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