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無處不在,不說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電的應用,正像人們一直生活在空氣中而眼睛卻看不見空氣一樣,人們身邊也存在著看不見卻無處不在的電磁波。
電與磁總是相伴相隨的,所以,我們要學習了解電的相關知識,那就離不開磁的學習。#電工基礎#
電與磁都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它們都很抽象,於我們而言卻又不會感到陌生。對於理論知識來講,電和磁都不簡單,但我個人看來,磁的相關知識還是會難於電的。《電工基礎》的第三章講的就是有關磁與電磁的內容。
想要學習交流電,就離不開電磁的知識,所以《電工基礎》第三章的電磁知識在交流電部分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是之後幾章交流電知識的基礎之一。
所以,我們很有必要熟練掌握第三章的內容,從簡到難,一步步把課程第三章「磁與電磁」的內容個吃透。
那麼,廢話不多說,大家跟著我的腳步進入這次的學習分享「磁場的基本概念與基本物理量」吧。
談及磁,它的應用可謂橫跨古今,比電早得多,我國最出名的顯然是聞名世界的司南,也就是現代的指南針,如下圖17-1中所示。
當然,隨著電工技術的發展,磁與電磁的應用也會越發廣泛,像電磁起重機、磁懸浮列車及電氣控制電路中常見的接觸器等都是電磁的實際引用。
而磁體就是能夠產生磁場的物質或材料,是一種奇特的物質,它有一種無形的力,既能吸引一些物質,又能排斥一些物質。
比較常見的就是磁鐵就是永磁體,另外,還有通電導體、通電線圈等也可是說是磁體,甚至我們人類的家園地球也是一個非常大的磁體。
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叫磁極,而一個磁體無論多麼小都有兩個磁極,至少直到目前為止,人們尚未發現只有一個磁極的磁體。可以在水平面內自由轉動的磁體,靜止時總是一個磁極指向南方,另一個磁極指向北方,指向南的叫做南極(S極),指向北的叫做北極(N極)。
當然,對於磁體而言,所謂的南極、北極並不僅僅是指地理上的南北極,如下圖17-2中的各種磁鐵。
不用我多說大家也知道,兩根磁鐵之間同名磁極互相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這種磁極之間相互作用的磁力,是通過磁極周圍的磁場傳遞的。
磁極在自己周圍空間裡產生的磁場,對處在它裡面的磁極均產生磁場力的作用。
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提出,在電荷、電流或磁體周圍存在著一種被他稱為「場」的物質,正是這種「場」傳遞著電或磁的作用,他還進一步把這種看不見、摸不著的「場」用「場線」給出形象化的描繪,提出電場線和磁場線的概念。顯然這個「場」已經已經得到世界的公認。
磁場線,又稱磁感線或磁力線,它雖然在實際中看不見摸不著,但不妨我們可以通過某種手段去「觀察」它。大家私下也可以做個小實驗,在一塊磁鐵周圍撒上一層薄薄的鐵粉,如圖17-2中所示,並不難發現,磁場線其實是一些閉合曲線,且越靠近磁極,鐵粉越密。
另外,大家也可以拿指南針放在磁鐵周圍的不同位置,就會可以發現指針的方向是變化的。
總而言之,磁體周圍存在磁場,磁場可以用磁感線表示,磁感線是有方向的,在磁體內部是從南極指向北極,在磁體外部是從北極出來再進入南極,磁感線在磁極處密集,並在該出產生最大磁場強度,離磁極越遠,磁感線越疏。
在大家對磁有了一定的認識後,我們接著來學習磁場中的基本物理量吧。
1、磁感應強度B
磁感應強度是表徵磁場中某點的磁場強弱和方向的基本物理量,用符號B表示,單位是T(特斯拉),是一個矢量。磁感應強度還有另一個常見的非法定計量單位「高斯(Gs)」,其中10000高斯=1特斯拉,所以高斯是一個很小的單位,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磁感應強度可用磁感線的疏密程度來表示,磁感線的密集度稱為磁通密度的地方磁感應強度大,在磁感線疏的地方磁感應強度小。其大小定義為:B=F/Il。
在給定的磁場中,某一點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和方向都是確定的。所以圖17-3的公式並不能簡單說明磁感應強度與導體所受的力成正比,和流過導體的電流與導體的長度成反比。
例如在不同磁場中,相同長度且流過相同大小電流的導體,它所受的安培力不同,就可以根據以上公式求出相應磁場的磁感應強度,當然,前提是勻強磁場,對非均勻磁場來說,以上公式顯然不能使用。
上文中提到磁感應強度可用磁感線的疏密程度來表示,即通過磁場中某一點處垂直於B矢量的單位面積上的磁感應線數目(磁感應線密度)等於該點B的數值。很顯然,磁場強的地方,B大,磁感應線密磁場弱的地方,B小,磁感應線稀。
磁感線若是直線,磁感應強度的方向就是磁感線的指向;曲線分布的磁場,曲線上某點的磁感應強度的方向指的是該點的切線方向。
2、磁通量φ
磁感應強度B與垂直於磁場方向的面積A的乘積,稱為通過該面積的磁通量φ,即φ=BA或B=φ/A。
通過磁場中某一面積的磁感應線數稱為通過該面積的磁通量,簡稱磁通,符號為φ,單位是Wb(韋伯),它是一個標量。磁通還有另外一個單位「麥克斯韋(Mx)」,1Wb=108Mx。
從圖17-4中我們不難推出,當平面S與磁感線平行時,此時平面S的磁通量為零。
在前文有提到,磁感線是閉合的,那麼,對於封閉面來說,進入該閉合面的磁感應線一定等於穿出該閉合面的磁感應線,所以對於封閉面而言,其通過的磁通量為零。這其實就是磁場的高斯定理,細講起來較為複雜,在此就不多作講解。
3、磁導率μ
磁導率是一個用來表示磁場媒質磁性的物理量,也就是用來衡量物質導磁能力的物理量,用符號μ表示,單位是H/m(亨/米),其值由煤質的性質所決定。其中H(亨利)是電感的單位,大家可不要忘了哦。
真空中的磁導率是一個常數,用μ0表示,即μ0=4π×10-7H/m。其它任一煤質的磁導率與真空的磁導率的比值稱為相對磁導率,用μr表示,即μr=μμ0。
不同材料的相對磁導率μr相差很大。非鐵磁材料如空氣、木材、玻璃、銅、鋁和絕緣材料等,它們的磁導率可認為等於真空磁導率μ0。而鐵磁材料如鐵、鎳、鈷及其合金、矽鋼片等的磁導率比非鐵磁材料的要高102~106倍。
磁場媒質的磁導率越大,材料的導磁能力就越好,所以磁感線大多數沿鐵磁物質流通,只有少部分沿非鐵磁物質散播。這就像導電體和非導電體之間,但是導電體和非導電體的導電率之比,數量級可達1016之大,所以電流一般沿著導體流通。
4、磁場強度H
磁場中各點磁感應強度的大小與媒質的性質有關,因此使磁場的計算顯得比較複雜。為了簡化計算,便引入磁場強度這一物理量,它與周圍介質無關。磁場強度用符號H表示,單位是A/m(安/米),它也是一個矢量。
磁場強度也是表徵磁場性質的一個基本物理量,它和磁場的另一個基本物理量磁感應強度B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即H=μB或H=B/μ。另外,B與H之間的關係曲線稱為磁化曲線,也成稱B-H曲線,如下圖17-5所示,它是磁性材料最基本的特徵。在此也不多作說明。
學到這裡,對於磁場中的一些基本物理量,我相信大家也已有所掌握。這次學習分享的內容雖然是基礎,但是理解起來並不是很簡單,特別是幾個物理量的含義已經它們之間的關係。
大家結合曹老師的《電工基礎》課程和我的文章,多看幾次,那麼學起來就會簡單很多。(技成培訓原創,作者:楊思慧,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