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守得雲開聽猿鳴

2020-12-24 瀟湘晨報

追蹤5天,調查小組終於在白沙東崩嶺區域見到猿影守得雲開聽猿鳴 2020年11月16日 星期一 多雲轉晴

地點:白沙黎族自治縣金波鄉和青松鄉交叉的東崩嶺區域

東崩嶺區域連續下了兩天的雨,長臂猿大調查活動野外調查即將結束,天終於放晴了,但東崩嶺調查小組的任務還沒完成。

11月15日22時,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東崩嶺調查小組的9名成員圍坐一圈,研究制定第二天的計劃。

「受天氣影響,我們小組還沒有近距離觀察到海南長臂猿,植物樣線調查還有2條沒完成,明天的計劃是4個人帶隊上山,體力好的隊員爭取上山完成任務,其餘人員留在營地監聽。」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員、海南長臂猿大調查活動東崩嶺調查小組組長劉輝勤簡要地分配著任務。

監測隊隊員韋富良和黎天盛接話表示認同。「我們速度快,你們一不留神就會跟丟,營地的設備可以監聽得更好更近,大家明天早上都要把耳朵豎起來。」韋富良說。

跟組採訪5天下來,責任心強,是劉輝勤留給我們的印象。「E群是海南長臂猿最新組建的一個種群,幼猿的情況是我們當下最擔心的,長臂猿第一次當媽媽,哺育經驗不足,所以大家都期待能從我們的調查中獲取E群的最新信息,壓力非常大。」劉輝勤說。

今年34歲的劉輝勤,此前一直參與監測海南長臂猿的B群,但今年以來,他成為目前長期監測E群的4名監測隊員之一。「這也是我第一次帶隊做監測工作,身上擔子不輕。」劉輝勤表示,E群是今年新發現的種群,往往對人類活動比較敏感,加上又有幼猿的存在,警惕性高,移動速度快,追蹤困難。加之監測隊員今年才因為有長臂猿活動而進入東崩嶺區域,該區域的植被狀況和監測路線還沒有完全摸透,一些路線甚至無人走過,追蹤時要頻繁用鐮刀開路,導致E群的監測工作困難重重。

「此前來了幾次都沒看見E群。」劉輝勤說,每次監測E群,隊員們都小心翼翼。「它們能發現我們,但我們卻不一定能看到它們,自從開始監測E群,我們都不敢來太多次,以防過多驚擾。」

監測工作凝聚著每個人的努力。劉輝勤表示,追蹤海南長臂猿的條件有三個:一是會認路,方向感強;二是體力好,能爬山;第三是有興趣和責任心,熬得住。只有具備這三個條件,才能做好海南長臂猿監測工作,缺一不可。

大調查活動以來,E群的追蹤情況總是不盡人意,5天的調查時間只有2天能監聽到鳴叫,且持續時間短暫。另受颱風天氣影響,E群有2天的時間沒有發出鳴叫。「沒有鳴叫就無法追蹤。」有著7年追猿經歷的護林員韋富良說。

16日6時50分,一聲猿鳴劃破天際。

「聽!」在山上監測的黎天盛提醒身旁的劉輝勤。

東崩嶺調查小組隊員劉輝勤、韋富良、黎天盛、葉儲民立即兵分三路開始監測,個別隊員跟隨其後。

「我們採取多點監測的方式去追。」劉輝勤說,他們根據海南長臂猿叫聲的位置,分3路人員從不同方向對猿鳴所在位置進行監測。由於他離猿群的位置最近,在9時58分,他看到了一公一母兩隻長臂猿,但遺憾的是持續時間僅有3秒左右,加之距離較遠,母猿又背對著他,他並沒有看清幼猿情況。

「推遲一天下山,明天再上去看看,必須要確認幼猿的情況。」劉輝勤說,追了5天,他不甘心就這麼回去。

蹲點5天,終於見到E群身影。而在山上的所有調查小組成員都聽到了長時間的猿鳴,從6時57分到7時20分,海南長臂猿E群鳴叫時間長達20多分鐘;8時59分又開始第二次鳴叫,持續時間也有10多分鐘。

劉輝勤介紹,這也是他們監測以來,聽到E群發出的最長時間的鳴叫。(記者 謝凱 王迎春)

【來源:海南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金黃色的雌性長臂猿,懷抱幼崽坐在樹上 (資料圖片)   作為海南熱帶雨林環境的生態指示種,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關係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敗,是檢驗海南生態保護成效的重要指標   作為海南熱帶雨林環境的生態指示種,海南長臂猿的生存狀況不僅反映海南熱帶雨林的健康狀況,而且關係到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敗,還是檢驗海南生態保護成效的重要指標。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以及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要求務必制定和採取一系列科學合理的措施,切實保護好海南長臂猿。
  •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新種群中發現幼崽
    物種保護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海南長臂猿新種群中發現幼崽 2020-09-04 20: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美好新海南 輝煌「十三五」|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逐步構建生物...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三五隻海南長臂猿嬉戲追逐,突然間,其中一隻小猿抱住架設在樹幹上的紅外相機,不停變換姿勢玩起「自拍」……幾天前,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霸王嶺分局管轄的斧頭嶺,海南長臂猿監測隊隊員李文永對海南長臂猿C群進行日常監測時
  •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標識正式發布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海南熱帶雨林探微:趴下來與昆蟲對話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天平 攝青蜂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一棵棵參天大樹高聳不見其端,密林深處奇珍異獸神出鬼沒,印象中的熱帶雨林似乎總是讓人目不暇接。如果將腳步慢下來,靜靜地趴在雨林裡某一塊普通的草地,會看到什麼?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夜探「物種寶庫」鸚哥嶺 走進熱帶雨林...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9月8日消息(記者 譚琦)「噓,你們悄悄地,看這片葉子。」順著海南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護林員符惠全手電筒的光線看過去,這棵不起眼的植物葉片並沒有特別之處,定睛一看,在密不透風的熱帶雨林裡,這片葉子突然動了起來。
  •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組織國內外著名專家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聯合攻關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1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會審議通過《研究院2020年兩千萬科研項目方案》。據悉,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決定將2000萬元科研經費集中用於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並廣泛吸引國內外頂尖專家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聯合攻關。
  • 海南周刊 | 海南熱帶雨林:爬行動物棲樂園
    而我國著名動物學家黃正一也曾驚嘆:「在(海南)這個面積不大的島嶼上,兩爬動物種類竟如此之多。」  能讓諸多專家學者嘖嘖稱奇,海南爬行動物的世界究竟有多豐富?根據最新分類及新種研究統計,僅在佔全國國土面積比例不足0.046%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內便記錄有爬行動物2目20科101種,這佔到中國爬行動物物種數比例的20.3%。
  • 大美國家公園|一起來認識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域旗艦物種
    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藏野驢(圖片來源: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05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海南長臂猿海南熱帶雨林是熱帶雨林和季風常綠闊葉林交錯帶上唯一的「大陸性島嶼型」熱帶雨林,是我國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眾多海南特有的動物在這裡繁衍。
  • 熱帶雨林中,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公園
    瑪努國家公園氣候介於安第斯的寒冷、乾燥與亞馬孫森林的酷熱、潮溼之間,變化多樣。但是關於公園中降雨量的記載並不多見。每年的10月份到第二年的4月是雨季,月均降水量超過200毫米,而5月初到9月末月均降水量減少到100毫米。
  • 它是海南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植物王國動物樂園,距三亞市90公裡
    中國森林公園遍布神州大地,最美的十大森林公園,有湖南張家界,雲南西雙版納原始森林公園,海螺溝冰川森林公園,還有白雲山,天門山,四面山,寶雞太白山,湖北神農架,以及寶天曼,還有就是海南樂東黎族自治縣的尖峰嶺國家森林公園。
  • 中國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裡有哪些奧秘
    吊羅山雨林溝谷 攝影 林愛和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位於海南島中部山區,地域分布範圍如下: 東起吊羅山國家森林公園尖峰嶺空中花籃 圖片來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管理局 國家公園試點區內海拔超過1400m的山峰主要有五指山、鸚哥嶺、猴獼嶺、黑嶺、三角山、尖峰嶺、黎母山等。
  • 中國的國家公園在哪裡?
    截至2019年底,中國已有三江源、大熊貓、祁連山、東北虎豹、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海南熱帶雨林、南山、普達措這十個國家體制試點國家公園列入名單,面積將近22萬平方公裡。 因此,2020年,被稱為「中國國家公園元年」。
  • 海南(保亭)熱帶雨林登山露營大會啟動 300餘名登山愛好者參與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8月30日消息(記者 陳望)29日晚,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海南(保亭)熱帶雨林登山露營大會啟動儀式在保亭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舉行,吸引全省300餘名登山愛好者參與。
  • 2020海南親水運動季——海南(保亭)熱帶雨林登山露營大會成功舉辦
    海南省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廳群體處二級調研員陳琦,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委常委、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吳垚垚,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局長吳凌雲,七仙嶺溫泉國家森林公園總經理王聖凱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並為登山隊伍吹牛角號發令。
  • 海南白沙舉辦熱帶雨林大穿越全國挑戰賽
    海南白沙舉辦熱帶雨林大穿越全國挑戰賽 2020-12-26 20:35:30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海南白沙12月26日電 (凌楠)12月26日,2020海南·白沙熱帶雨林大穿越全國挑戰賽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舉行,來自全國20餘省市的650名專業運動員和戶外運動愛好者參與比賽,在奔跑中樂享身體與心靈的雙重穿越體驗。  本次賽事共分為56公裡穿越賽和17公裡健康跑兩個競賽項目。
  • 中國國家公園目錄大全
    2016年,該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個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大熊貓國家公園是一個以是大熊貓的棲息地和繁殖地區為主體,涵蓋中國四川省、陝西省和甘肅省的廣大地區的國家公園。該國家公園旨在加強大熊貓棲息地廊道建設,連通原本相互隔離的棲息地,以實現隔離大熊貓種群之間的基因交流。2018年10月29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成立。
  • 國內外專家匯智聚力研究海南長臂猿種族存續密碼 保護海南「猿」住民
    「我們將發揮各自的學科特長,通過相互配合、聯合攻關的方式進行海南長臂猿的保護工作,同時兼顧整個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和其他珍稀物種保護工作,為國家公園體制機制創新提供『海南模式』『中國模式』。」章新勝介紹,於今年8月召開的海南長臂猿保護國際研討會,便是該研究院充分吸收國際智慧、開展海南長臂猿保護聯合攻關的一次有益嘗試。
  • 海南舉辦「國際長臂猿日」系列活動呼籲保護海南長臂猿
    據了解,目前全球共有20種長臂猿,其中有6種分布在我國海南、雲南、廣西的熱帶或亞熱帶森林中。海南長臂猿是全球最瀕危的靈長類物種,目前海南長臂猿僅存5個家族群,數量33隻,是世界上唯一種群數量不到100隻的靈長類動物,被稱為「人類最孤獨的近親」。
  • 走進國家公園 探訪熱帶雨林 | 探秘百花嶺「物種基因寶庫」:百花嶺...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於偉慧  「一個旅行家要想在一片熱帶雨林裡找到兩株屬於同種的樹木,簡直就是徒勞。」這是19世紀英國博物學家華萊士從雨林考察歸來後,在日記中寫下的感受。之所以發出如此感慨,只因熱帶雨林作為地球上抵抗力穩定性最高的生態系統,幾乎孕育出世界上大於一半的動植物物種,物種之豐富實在讓人難以分辨。  從樹、藤、巖、泉掩映成趣,到山、水、石、林巧合成景,獨特的自然地理氣候條件造就瓊中百花嶺形態萬千的熱帶雨林景觀,撐起一道生態屏障,同樣也引得成千上萬的生物精靈匯聚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