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7月1日消息(記者 譚琦)近日,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會審議通過《研究院2020年兩千萬科研項目方案》。據悉,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決定將2000萬元科研經費集中用於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並廣泛吸引國內外頂尖專家參與海南長臂猿保護聯合攻關。該項研究不僅對於海南長臂猿保護和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有重要意義,也是積極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的有益嘗試。
海南長臂猿是僅分布於海南的特有種,是海南熱帶雨林的旗艦性和指示性物種,是熱帶雨林原真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標誌。海南長臂猿現僅存一個種群,數量約30隻,是世界上唯一種群數量不到100 只的靈長類動物,瀕危程度遠遠高於「國寶」大熊貓、朱䴉等物種,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7年就將其列為「全球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首。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自成立以來,就將海南長臂猿保護列為首要工作。」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理事長、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總裁兼理事會主席章新勝介紹道,此次科研工作是以海南長臂猿保護為核心,以海南長臂猿棲息地修復及周邊區域發展為主要內容,兼顧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和其他珍稀物種保護,通過設計科研項目群,集中探索瀕危物種保護和國家公園建設的「霸王嶺模式」、「海南模式」和「中國模式」。
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充分發揮開放平臺優勢,整合國際國內資源,吸引國內外一流人才開展聯合攻關。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邀請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全球保護地委員會副主席Marc Hockings教授、海南大學校長駱清銘院士、國家瀕科委常務副主任魏輔文院士、中科院植物所原所長研究員馬克平、北京大學教授呂植等16名國內外相關領域頂尖專家組成項目執行委員會,章新勝理事長擔任執行委員會主任兼總負責人。值得關注的是,研究院還通過官方網站公開向全球招聘項目負責人,確定原國家瀕科委常務副主任、中科院動物所蔣志剛研究員為「海南長臂猿保護研究」項目負責人;國際林業研究組織聯盟(IUFRO)副主席、中國林科院院長劉世榮研究員為「海南長臂猿棲息地及其他熱帶雨林生態修復研究」項目負責人。
【來源:南海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