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鴻蒙到倉頡,華為能帶中文編程鹹魚翻身嗎?

2020-12-03 迪仕電子科技

前兩天,有人在微博上發文稱,華為將會在9月10日的開發者大會上推出自研的程式語言------倉頡(Char),將補齊軟體核心短板。在此之前,華為已經用其應用層核心HMS Core(華為移動核心服務)代替了谷歌的GMS(Google Mobile Service,谷歌移動服務框架),去年也推出了方舟編譯器和運行環境。

據傳倉頡的負責人是南京大學的教授馮新宇,這位馮教授是什麼來頭呢?

他出生於1978年,分別於1999年和2002年在南京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7年於耶魯大學獲博士學位。2001年7 月至2002年1月於香港理工大學擔任研究助理。2007年9月至2010年5月於Toyota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at Chicago (TTIC)任研究助理教授(Research Assistant Professor)。2010年5月加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任教授。2018年加盟南京大學。

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程序語言、系統軟體和形式化程序驗證。

在2019年,他所在的程序設計語言研究組在美國鳳凰城舉行的第40屆程序設計語言設計與實現會議(ACM SIGPLAN Conference on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LDI)上獲得了PLDI 2019傑出論文獎。這是40年來,中國團隊首次獲得該獎項。

倉頡會以什麼面目出現,目前還不清楚,不過有網友希望它是一款中文編程系統。其實中文編程在國內已經發展多年,只是一直沒有發展起來。比如2004年就推出了的易語言,它擁有獨立的編譯器,且擁有自下而上的全部自主智慧財產權;中文版的C語言------習語言,由一套完備的編程語法和相配套的工具組成,旨在將計算機及軟體編程大眾化,普及化,中文化,提高程序的維護性;習語言還有很多衍生版本,比如中文C++開發伴侶習佳佳、中文Java編程系統習佳娃、51單片機中文開發伴侶習51等等。

此外,還有獵碼、丙正正、PerlYuYan、中蟒、O語言、中文培基、CHTML等等,很多種中文編程的語言,但大都是在一些特定少數人群中傳播使用,有些還在貼吧中招募測試人員。

為何中文程式語言這麼多,卻流行不起來呢?

有資深程式設計師認為原因有很多,不外乎有以下幾種:

一是程式語言其實是一種面向計算機的獨立語言,它不是英文、西班牙文,也不是中文,只是借用了一部分的其他語言的單詞和符號而已;

二是計算機執行的其實是機器語言,也就是0和1組成的語言,任何程式語言最終都要編譯稱機器語言才能被執行。如果使用中文編程,也需要編譯成機器語言,也就是說除了中文程式語言外,必須要有響應的編譯器才行,而這個工作量是很大的;

三是編程效率,現在的鍵盤都是字母的,如果使用中文編程,就需要轉換成中文輸入法,這樣輸入效率其實是降低了的;

四是中文符號系統既有全形也有半角,編程時會傻傻地分不清楚,到時候調試時查錯會很麻煩;

五是中文的命名系統也容易造成混亂;

六是很多系統和API接口都是基於英文字符命名的,引用的時候容易造成混亂。

因此,有人覺得與其糾結於引入中文編程,還不如多花精力在翻譯文檔和編譯器上,讓更多的人更容易理解獲得的資料。

支持中文編程的則認為,中國人的母語是中文,使用中文編程能夠更加直觀,也更容易理解,能夠在國內更好地普及編程

那問題來了,華為推出倉頡程式語言後,能否讓中文編程的小眾語言鹹魚翻身呢?

我們知道,一種計算機語言要想得到大部分程式設計師的認可和接受,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語法設計,關鍵字的替換是沒有技術含量與貢獻度的。需要有豐富的類庫支持。

商業價值內涵,與其他程式語言對比有什麼特色?中文只是很多的特點之一。例如,擅長作業系統開發,擅長資料庫開發,擅長網站開發,擅長手機應用開發等等。

生態圈支持,要有很多人願意參與,特別是高端人才願意參與。

一個新的程式語言要有市場,無倫是不是中文編程,都需要高水平的技術功底支持。中國目前軟體技術水平還是比國外差一些。要想中文程式語言領先還是很難的。一個中文程式語言的社區培養起來是需要很長時間很大投入才行的。

這次華為入局,號召力是足夠的,要是再得到政府和廣大工程師和開發者的支持的話,說不定,這次就真的能夠成功了。

相關焦點

  • 從鴻蒙到倉頡,華為能帶中文編程鹹魚翻身嗎?
    電子發燒友報導(文/程文智)前兩天,有人在微博上發文稱,華為將會在9月10日的開發者大會上推出自研的程式語言------倉頡(Char),將補齊軟體核心短板。倉頡會以什麼面目出現,目前還不清楚,不過有網友希望它是一款中文編程系統。其實中文編程在國內已經發展多年,只是一直沒有發展起來。
  • 預計明年華為自研程式語言倉頡公布細節,可能並非中文編程
    華為自研程式語言這事,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華為有意研究自己的程序語言,在行業內早已是公開的秘密。只是那些多數的風傳權威性不夠。而近來從華為內部員工傳出來的公開消息,確認了自研程式語言的事實。經過一人客的個人猜測,倉頡程式語言,可能並非中文編程,這一點會讓很多人失望。
  • 華為程式語言「倉頡」曝光,加碼鴻蒙生態,強化自主技術
    9月1日,有微博博主曝光了,華為正在研發新的自主程式語言「倉頡」,領頭人是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導師,馮新宇。倉頡,世人說他「龍顏四目,生有睿德」。在歷史傳說中,倉頡被認為是中國原始象形文字的創造者。正是他所創造的文字,在經過幾千年發展之後,最終演化成為現在的漢字。可想而知,華為將自主程式語言命名為「倉頡」,是有多深的寓意在裡面。
  • 華為「倉頡」明年或公布細節,國產程式語言真的是從0開始
    9月13日,就有國內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爆料稱,華為開發「倉頡」程式語言一事是真的,有望在明年正式對外公布相關具體細節。而目前華為註冊的「倉頡」商標也已經在審核當中了。「倉頡」程式語言,也並非是空穴來風。
  • 華為自研程式語言倉頡!
    形勢逼迫之下,華為似乎不得不從硬體到軟體都自己研發,近日的開發者大會上也接連公布了鴻蒙2.0系統,以及HMS生態、方舟編譯器的最新進展。 據一直曝料靠譜華為內幕的微博博主@長安數碼君 從華為內部朋友處得知,華為還在自研程式語言,名字定為「倉頡」(char),項目已經進行了很久,預計明年會對外公布一些具體細節。
  • 華為自研程式語言倉頡
    形勢逼迫之下,華為似乎不得不從硬體到軟體都自己研發,近日的開發者大會上也接連公布了鴻蒙2.0系統,以及HMS生態、方舟編譯器的最新進展。據一直曝料靠譜華為內幕的微博博主@長安數碼君 從華為內部朋友處得知,華為還在自研程式語言,名字定為「倉頡」(char),項目已經進行了很久,預計明年會對外公布一些具體細節。
  • 華為被曝自研程式語言「倉頡」
    雖然開發自有程式語言對華為來說是從0開始。但開始總好過不開始,畢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未來,程式語言有倉頡,編譯器有方舟,手機系統有鴻蒙……華為又將提供一大批研發崗位,其實利好開發者!如果華為自研倉頡語言成功,那麼對國產編程開發生態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也是對西方程式語言的一種剝離,另外也是華為打造尖端技術的護城河。
  • 鴻蒙打頭陣,倉頡做補充,華為生態能不能做起來?
    根據9月15日媒體爆料,華為在繼方舟編譯器和鴻蒙2.0後,又一重大項目正在開發中,這就是自研程式語言「倉頡」。倉頡是傳說上古時期創造方塊字的部落首領,華為選擇這個名字可以說意義頗深。據悉,華為在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進入了深層次的階段,目前已經完成了對「倉頡」等類似商標的註冊,預計明年將向媒體展示這套程式語言。
  • 華為被曝自研程式語言「倉頡」
    最近幾天,華為開發者大會2020刷爆了朋友圈。餘承東宣布鴻蒙系統升級到2.0版本,並於12月發布手機版本,更是一下子點燃了網友們對鴻蒙系統的期待!除了鴻蒙OS「萬物互聯」造勢十足,近日還有消息傳出稱:華為要自主研發程式語言「倉頡」(char)。據微博博主@IT工程師 稱,華為正在研發新的自主程式語言倉頡,領頭人是南京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生導師——馮新宇,其曾獲得2019PLDI最佳論文獎。不過,據查其微博目前已經刪除這一消息。
  • 華為自研程式語言倉頡!明年公開細節
    形勢逼迫之下,華為似乎不得不從硬體到軟體都自己研發,近日的開發者大會上也接連公布了鴻蒙2.0系統,以及HMS生態、方舟編譯器的最新進展。據一直曝料靠譜華為內幕的微博博主@長安數碼君 從華為內部朋友處得知,華為還在自研程式語言,名字定為「倉頡」(char),項目已經進行了很久,預計明年會對外公布一些具體細節。同時,華為還申請了不同種類的華為倉頡商標。
  • 傳華為正在自研程式語言倉頡 已申請「倉頡語言」商標
    從方舟編譯器到鴻蒙系統,華為在自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前,有數碼博主爆料:從華為內部得知,華為正在自研程式語言倉頡,該項目已經進行了很久,預計明年會向外公布具體細節。華為CNMO注意到,華為已於8月21日申請註冊「倉頡語言」商標。
  • 傳華為正在自研程式語言倉頡 已申請「倉頡語言」商標
    【CNMO新聞】從方舟編譯器到鴻蒙系統,華為在自研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日前,有數碼博主爆料:從華為內部得知,華為正在自研程式語言倉頡,該項目已經進行了很久,預計明年會向外公布具體細節。華為CNMO注意到,華為已於8月21日申請註冊「倉頡語言」商標。
  • 華為沒有按美國的劇本走,中文編程、鴻蒙、HMS都是反擊手段
    可以說,這麼多的打壓之後,現在的華為確實遇到了困難。而按照美國的理解,華為應該著急啊,要麼轟然倒下,要麼求饒,這可是多次在多個企業中上演的劇本啊。,要想獲得真正的突破,不僅僅是晶片製造的問題,這是硬體方面,華為還需要在軟體方面下手,HMS生態、鴻蒙作業系統、方舟編譯器,加上這次的「倉頡」程式語言,足可以看出來,華為在軟體生態方面的決心,確實超乎大家的想像,而這些,無論哪一個成功了
  • 制裁生效首日,爆出華為自研程式語言「倉頡」
    今天是美國制裁華為協定生效的第一天,許多人都在華為默默祈福,前段時間在華為的開發者大會上,華為也發布了hms5.0版本,還有鴻蒙os2.0系統和emui 11。這也可以看出華為與谷歌已經幾乎到了徹底淪為競爭對手的時刻了。在去年穀歌就斷絕華為手機使用gms服務,之後華為就被迫推出了hms服務,然後華為的hms服務發展異常迅速。現在已經迭代到了5.0版本,用戶已經達到了五億多。現在華為的應用商店已經成為僅次於谷歌商店和蘋果的appstore第三的應用商店。
  • 鴻蒙"配套"似乎要來啦!"倉頡"
    形勢逼迫之下,華為似乎不得不從硬體到軟體都自己研發,近日的開發者大會上也接連公布了鴻蒙2.0系統,以及HMS生態、方舟編譯器的最新進展。消息稱華為正在開發名為「倉頡」的程式語言。9月13日,國內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再次爆料,華為開發「倉頡」(chai)語言是真的,有望在明年正式對外公布相關具體細節。目前華為註冊的「倉頡」商標已經在審核當中。「倉頡」程式語言,並非空穴來風。倉頡是中國漢字的創造者,被稱為「造字聖人」,不得不說華為以此為自研程式語言命名是恰到好處,歷史底蘊和現實意義都有了。
  • 傳華為將發布國產程式語言「倉頡」,打破國外程式語言壟斷
    傳華為即將發布國產自主程式語言——「倉頡」,軟體擺脫美國控制。美國在程式語言方面具有絕對的優勢,美國能禁止程式語言或編譯器對我國授權嗎? 唯一能約束一種程式語言的就是專利,但C語言等目前並不受任何專利約束。
  • 華為倉頡或明年公布細節!國產程式語言,真的是從0開始
    上個月,就有網友爆料,華為正在開發名為「倉頡」的程式語言。9月13日,國內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再次爆料,華為開發「倉頡」(chai)語言是真的,有望在明年正式對外公布相關具體細節。目前華為註冊的「倉頡」商標已經在審核當中。
  • 華為倉頡或明年公布細節!國產程式語言,真的是從0開始
    上個月,就有網友爆料,華為正在開發名為「倉頡」的程式語言。9月13日,國內數碼博主長安數碼君再次爆料,華為開發「倉頡」(chai)語言是真的,有望在明年正式對外公布相關具體細節。目前華為註冊的「倉頡」商標已經在審核當中。「倉頡」程式語言,並非空穴來風。
  • 確定了,華為已自研程式語言:倉頡(char),自研豬肉就是香
    鴻蒙系統剛發布的時候,有人說他就是安卓改了一下,並不算是自研系統,華為並沒有理會這些流言蜚語,而是繼續加大力度研發鴻蒙系統,一年過去,今年華為正式推出了鴻蒙系統2.0版本,並表示明年所有支持EMUI 11的手機都將會更新到鴻蒙系統2.0版本。
  • 華為自力更生,「倉頡」程式語言曝光,程式設計師:為國重新學習!
    並且谷歌還有著自家的計算機程式語言DART,蘋果在2014年發布了Swift程式語言,這些都是構成科技生態中的基石,也是科技實力的展現。自從去年華為的鴻蒙OS橫空出世,人們就更加堅定地支持華為堅持科技創新的道路。在面臨被谷歌封鎖GMS的時候,華為HMS橫空出世,全球開發者已經達到180萬,並且成為全球第三大移動應用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