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 馬傳茂
緊隨各大券商之後,外資銀行也陸續發布年度策略展望,預判2021年中國經濟及A股市場走向。
日前,滙豐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在媒體電話溝通會上表示,受經濟持續恢復及低基數影響,預計明年中國GDP增速將顯著反彈至8.5%,但高增速不會帶來經濟過熱等問題,預計通脹率還會繼續走低。
屈宏斌同時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動能將出現明顯轉變:一邊,出口會繼續維持較好增長,帶動今年經濟增長的基建、房地產投資動能會有所減退;另一邊,製造業投資將開啟一個持續緩慢回升的大周期,消費也可能在明年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針對明年A股市場,滙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孫瑜認為,市場流動性對推動股市上漲的動力會弱於2020年,加上估值水平相對不再具有吸引力,預計明年指數層面漲幅大概是10%~15%,但小盤科技股、科創板及創業板指數可能有40%左右漲幅。
行業配置上,孫瑜明年一季度看好汽車、券商、輕工、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等行業;中長期看好新興消費、醫療和健康養老、傳統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新能源產業鏈等投資主題。
看經濟增長:預計GDP增速顯著反彈至8.5%
滙豐最新預測稱,2021年中國GDP增速將顯著反彈至8.5%。屈宏斌認為,反彈背後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持續恢復,二是低基數因素。
「剔除低基數的影響,明年全年GDP增速應該在5%~6%的正常水平。從同比增速來看,最終會呈現前高后低的特徵,即一季度可能高速增長,後續隨著低基數因素減退,年底GDP增速將回到相對正常水平。」屈宏斌表示。
屈宏斌同時指出,較高的GDP增速並不會帶來經濟過熱或通脹等問題,恰恰相反,明年的通貨膨脹率還會繼續走低,「核心CPI可能會有所波動,但仍會保持在1%以內,消費溫和的恢復不會拉動通脹回升」。
在這種情況下,屈宏斌認為,明年財政、貨幣、信貸政策將趨於「正常化」:
一是,抗疫相關的特殊財政刺激政策會有所減少;
二是,明年貨幣政策大概率維持基準利率不動,經濟基本面、通脹水平及經濟動能轉換變化也並不支持過早收緊貨幣政策;
三是,信貸政策預計保持不動,依舊是精準調控,繼續加大實體經濟、中小微企業等重點領域支持力度。
此外,在匯率方面,滙豐匯率團隊觀點稱,明年人民幣有升值壓力,但央行還有足夠的政策工具把升值幅度管理在可控範圍內,預計相對於美元,升值幅度在6.4%~6.6%之間。「這個幅度對於出口行業、製造業企業也還可以承受。」屈宏斌說。
同時,屈宏斌還在答記者問時提到債務問題。他認為,考慮到違約周期與經濟周期之間存在的時間差,未來一段時間還會看到個別企業、甚至包括國企在內的違約案例出現,但問題的關鍵不在是否會出現違約,而在於會不會出現連鎖反應,從而造成系統性問題。
「我的理解是,決策層允許此類違約的出現,以淘汰部分經營不善的企業,也給市場和投資者釋放信號,促使各參與主體正確對待違約風險。同時,決策層也會注意在處理金融風險過程中不引發系統性風險,這個底線是非常清晰的。」屈宏斌表示。
看動能轉換:製造業投資開啟回升周期
在屈宏斌看來,財政刺激下的基建、房地產投資反彈,以及抗疫物資出口對外貿的拉動,是今年經濟增長的主要動能。
展望2021年,屈宏斌預計,經濟增長動能會有較為明顯的轉變:
一方面,出口仍將維持較好增長,尤其是疫苗推出後。雖然疫苗的推出可能減少全球對抗疫物資的需求,但其廣泛應用也會帶來一定程度上的消費恢復性增長,加上明年全球經濟和需求有望出現較大反彈,均有利於出口的全面性增加。
另一方面,基建、房地產的動能將有所減退。隨著國內經濟恢復增長,與抗疫相關的特殊刺激政策會有所回收,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相應減少;房地產投資則受到「三條紅線」等政策影響,從高位溫和回落。
「房地產投資大幅回落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今年賣地的規模相當大,這也意味著明年還會一定程度上支持房地產的活動,但會有一個溫和的下降。」屈宏斌補充說。
與此同時,屈宏斌認為,新的經濟增長動能有望彌補由於基建、房地產投資回落帶來的缺口:
一方面,製造業投資將在2021年開啟一個持續緩慢回升的大周期,成為明年經濟增長亮點。
中短期來看,製造業投資回升已經出現了兩個周期性有利因素:
一是,三季度以來,製造業企業利潤出現明顯回升,且回升的行業從受基建、房地產拉動的上遊行業逐步向中下遊擴散。到10月底,70%以上的工業分行業利潤都出現同比正增長。利潤的反彈將給下一季度產能的回升奠定較好基礎;
二是,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工業生產呈現加速恢復態勢,對比此前製造業投資連續放緩,意味著工業產能利用率出現明顯改善,而利潤率的提高就意味著下一步的增加投資。
長期來看,製造業投資回升主要受益於政策層面支持。過去十餘年,製造業在整體經濟中的比重是不斷下降的,而「十四五」規劃強調要「保持製造業比重基本穩定」,就意味著未來幾年會對製造業有所政策傾斜。
另一方面,明年經濟增長的另一大亮點在於消費。目前而言,消費的恢復是慢於投資和出口的,也低於預期,而明年消費能否逐步恢復主要看就業能否逐步改善。
「可見的是,基建行業、建築行業的就業改善目前較為明顯,如果按照我們的預期,明年製造業投資明顯回升、出口繼續保持強勁,將有利於就業更全面的恢復,帶動居民收入恢復,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為明年消費逐步恢復奠定基礎。當然,消費的恢復可能是逐步的、緩慢的,可能明年年中左右才能恢復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屈宏斌認為。
看A股:機會較多,但不包括指數大漲
針對明年A股市場走勢,滙豐前海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孫瑜認為,市場機會較多,但不包括指數大漲。
孫瑜認為,明年中國將回歸疫情前的常態化,經濟增長和企業利潤都會實現比較強勁的復甦,預計一季度A股市場的盈利增長達到45%,之後逐季回落,全年增速接近20%,這將為明年的股票市場提供關鍵支撐。
與此同時,孫瑜認為,市場流動性對於推動A股上漲的重要動力會弱於2020年,加上估值水平並不再具有吸引力,因此預計明年指數層面的漲幅大概是10%-15%,上證綜指目標點位是3800點,滬深300是5500點,深證成指是16000點。此外,科創板、創業板指數預計有40%左右的漲幅。
「從A股的主要指數估值來看,即使把2021年20%的盈利增長考慮在內計算,盈利水平仍然比歷史均值要高10%左右,對滬深300來講,如果剔除掉大盤股,其實這個估值水平已經非常接近2015年的股市高點。」孫瑜表示。
而在增量資金方面,孫瑜提出,受三方面因素影響,明年市場流動性不像今年那麼強勁,具體來說:
一是,新股發行方面,預計明年A股IPO企業數量可能會達到500至600家,其中科創板、創業板上市家數佔比70%~80%;
二是,過去三到四個月,受A股市場整體橫盤整理影響,新的股票基金、混合型基金髮行規模逐月下降;
三是,明年海外投資者繼續加大對中國資產的配置方向不會變,但基於估值水平的考慮,北向資金淨流入規模預計少於今年,大概在1000億元到1500億元。
具體到行業配置上,孫瑜表示,明年一季度看好汽車、券商、輕工、機械設備和交通運輸五個行業;中長期則看好新興消費、消費多元化、醫療和健康養老三個消費相關主題,以及傳統產業升級、自主創新、新能源產業鏈三個供給側投資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