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始建於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距今1400年歷史。武隆地處重慶市東南部烏江下遊,武陵山和大婁山峽谷地帶,距重慶主城內環137公裡,是渝東南、湘西和黔北地區聯接重慶的重要通道,是重慶通往東南沿海發達地區的主要通道。
在武隆,流傳著許許多多與白馬仙女相關的愛情神話故事,如白馬明月、鳳陽絕戀、寶綿情緣、虎哥柴妹、雙龍追愛等經典愛情故事均廣為流傳,被人們譽為「愛情神山、雲霧天堂」。
2019年8月18日,重慶市武隆區歷時多年精心打造的,武隆白馬山旅遊度假區首個景區項目——白馬山天尺情緣景區面向公眾開放,景區以武隆民間傳說的白馬王子與青衣仙女的愛情故事為依託,設計打造了景致獨特的飛天之吻、望仙崖、貢茶園、巴古石林,以及具有現代文旅特色的白馬仙街、浪漫天街、8D影院、真愛禮堂等景點。
堅持錯位拓展思路,開闢武隆旅遊新戰場
白馬山歷史悠久,文化厚重,追溯至遠古,白馬山是神山聖土,它與大婁山是母子山,與仙女山隔烏江相望,是世界上唯一的兩座情侶山(白馬王子與仙女)。武隆「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白馬山片區按照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標準,錯位打造以旅遊、休閒、度假為主題的旅遊度假區,堅持錯位拓展總要求,開闢烏龍旅遊新戰場,打造旅遊發展升級版,助推武隆建設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助力唱響山水之城、美麗之地。
堅持保護優先、點狀開發原則
武隆集烏江畫廊之幽,被譽為「世界喀斯特生態博物館」,也是全國少有的同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5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三塊金字招牌的地區之一。白馬山實行「5+3+X」規劃布局,建設5個景區、3大度假片區和一批鄉村旅遊點,策劃建設飛天之吻、天下鵲橋、繡球花園鄉、龍馬養生谷和白馬山戰役紀念館等一批重大旅遊創新項目,實現全域旅遊真正讓武隆實現鄉村振興,幫助老百姓脫貧致富。
農旅融合發展,帶動百姓致富
武隆白馬山所在的武陵山脈,是本地最早出現茶葉的地方,在此巴人把制茶產茶直至西周貢茶,亦是本地茶文化的精神高地。貢茶園是天尺情緣景區農旅融合發展思路的重要載體,既是茶園種植基地,又是核心旅遊景點。茶園佔地500餘畝,年採茶量可達15萬斤。白馬山現形成以貢茶園、現代觀光茶園為載體的山地高效特色農業,通過茶山景觀提升、茶葉加工、觀光體驗等推動景區農旅有機融合,有利帶動當地百姓增收致富。
資源優底蘊足、打造金字招牌
白馬山上接大婁山脈,下臨千裡烏江,浩瀚的原始森林、綿延百裡的高山溼地、鬼斧神工的黃鶯大峽谷等壯美、秀麗的自然景觀不勝枚舉。白馬王子與茶仙女的民間傳說在這裡流傳,千年茶鹽古道在這裡越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大西南最關鍵的一役白馬山戰役在這裡打響……瑰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多樣的文化共同構成了白馬山獨特的旅遊資源。去年8月景區開園首日,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觀光,首日客流量便高達2.1萬餘人。截止今年9月中旬,旅遊人數27萬人次,旅遊收入約540萬元。景區內高空景觀項目「飛天之吻」在抖音等社交媒體平臺引發熱議,瀏覽量破億。
以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構旅遊IP形象
武隆區致力於建設以中國第五大民間愛情故事體驗為鮮明特色的「天下白馬山」、天下第一愛的表白聖地,構建「冬去三亞灣夏來白馬山」的旅遊IP形象,武隆區以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團隊參與度假區總體規劃和項目策劃,發展生態、文化、養生、娛樂等旅遊功能特色,鎖定觀光遊覽、婚戀會議、親自娛樂、休閒運動和森林康養等四季休閒產業,計劃用5-10年時間,再造一個5A級景區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
據度假區相關負責人對環球網表示,白馬山旅遊度假區將繼續依託旅遊資源和茶產業既有優勢,在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上,實現茶產業、茶產品、茶文化旅遊三位一體,協同發展,建立政府引導、企業創新、農戶參與的三級協同發展機制,實現景區提質、企業增效、群眾增收大好局面。
據度假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以白馬山戰役為背景的紅色文化紀念館正在規劃建設當中,隨著度假區其他板塊的陸續開放,未來白馬山將會有更多的文旅融合項目與遊客們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