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銳意進取,講好中國女排的好故事

2020-12-17 雲飛揚

有一支隊伍,叫做中國女排。有一種精神,叫做女排精神。中國女排和女排精神,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育的總代表。女排精神,是銳意進取、頑強戰鬥、勇敢拼搏的總概括,鼓舞、激勵和引領了無數中國人不斷向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重要組成。張冀編劇、陳可辛導演的《奪冠》,通過對袁偉民、陳忠和、郎平等數代女排人的描寫,充分體現了中國女排與時代相互激揚的讚歌。《奪冠》作為商業類型片,對於訓練和比賽的完成度還原的相當充分,營造出一種沉浸式觀影體驗。主要角色的性格體現也到位,特別是鞏俐飾演的郎平其外形神似、與內在執著,都能夠讓觀眾覺得堅毅的態度、高水平的臨場反應可信,這是一個四十年始終在中國女排、世界女排在場的人。對於本片的評價,有很高的個人印象分,畢竟中國女排對於1980年代的童年印象太深刻了。

吳剛飾演的袁偉民教練,是中國女排史上最為重要的開拓者。正是他的人格魅力,將科學訓練與艱苦拼搏有機高效結合起來,從而實現了中國三大球在世界範圍內的突破(遺憾的是,迄今也只有中國女排奪得過而且十來次世界冠軍),袁偉民可以說是中國體育教練員的最傑出代表。白浪(郎平女兒)飾演青年時代的郎平,與彭昱暢飾演的青年陳忠和,作為兩個邊緣人在國家隊訓練場上相遇。陪練陳忠和與郎平、張蓉芳等一起成長,從零到一是任何事業最為艱難的砥礪進程,訓練、訓練、訓練,不打無準備之仗,是中國女排唯一的路徑。郎平如何成為「鐵榔頭」,充分必要條件就是要對自己狠一些,不拼搏則絕對沒有勝利的可能。

《奪冠》有三場重要比賽的近乎紀錄片式的呈現,僅有第一場是中國女排第一次在日本奪取世界冠軍。現在大銀幕上回看重塑的比賽歷程,與記憶中14英寸黑白電視上的畫面相比,全然是簇新的衝擊。中國女排首次奪冠以至於五連冠,成為1980年代中國人有關體育最為重要的集體記憶。「不怕犧牲,不怕困難,勇於鬥爭,勇於勝利」的女排精神,注入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女排作為龐大的社會話題,激發了有關民族、國家、性別、待遇。榮譽等等的深度討論,「中國體育陰性陽衰」的全民熱議以女排為議題設置的核心要素。

當時間進入1990年代,隨著上一代女排運動員的退役,國家隊體制有所變化,社會進入市場經濟時代,女排也進入了衰落期。鞏俐飾演的郎平、黃渤飾演的陳忠和,也先後成為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從海外帶來了新理念,陳忠和則是有著對中國女排連續而紮實的認識。郎平的第一次嘗試,距離成功還有距離。2004年,陳忠和則實現了大逆轉,重獲奧運會冠軍。2008年,他們分別帶領中國隊和美國隊在北京奧運會上相遇。眾所周知,中國隊在家門口輸掉了比賽。此後,《奪冠》來到了郎平再次執教中國隊的歷史時刻。郎平這次改革大獲成功,尤其是不拘一格降人才,擴大國家隊規模,引進全新的訓練和比賽模式。以朱婷為代表的中國女排國家隊成員,紛紛飾演了當年輝煌的自己。體育片《奪冠》,充分體現了運動員作為「人」的主觀能動性,堅持並快樂著的爽,他們無論是作為運動中的人、還是愛國行為的群體,還是共同進步的戰友,情緒飽滿、道路自信。《奪冠》後兩場精彩激烈的比賽非常流暢,試聽衝擊力強烈。奪冠永無止息,女排在不斷向冠軍衝鋒。

《奪冠》既是體育片,也是主旋律電影,本質上是具有鮮明特色的「中國故事」。在思想表達的兌現率上,介於《中國機長》與《橫空出世》之間。中國女排的奪冠,既是他們的集體勝利,也有個人的特別貢獻,當然也是中國時代的象徵。積極向上的小我、精湛發揮的技術、渾然一體的配合,追逐更新科學訓練的反饋,這是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的保障。陳忠和與郎平四十來年的競爭與合作,是中國女排奪冠路上的傳奇註解。《奪冠》對中國女排不斷的改革開放的藝術表達,是對重新回到世界舞臺的中國的修辭。對於奪冠,女排是衝鋒。對於民族復興,中國也是如此。

相關焦點

  • 《奪冠》是不是《郎平傳》?女排故事該怎麼講
    電影《奪冠》在國慶期間叫好又叫座,短短幾天時間便斬獲6億票房,成功引起一波「女排熱」。在票房和口碑齊飛的同時,這部電影也引起一些爭議,部分網友認為《奪冠》更應該叫《郎平傳》。《奪冠》原名《中國女排》,這部電影從立項之初就得到體育總局的大力支持,從籌備、拍攝到後期首映宣傳,片名一直是《中國女排》。當時郎平與陳忠和兩位女排冠軍教頭還曾為電影站臺宣傳,大家也因為「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 銳意進取!天津女排板凳深度不及山東,又一人揚長避短見實效
    銳意進取!天津女排板凳深度不及山東,又一人揚長避短見實效天津渤海銀行女排在本賽季已經打完的14場比賽中取得13場勝利,除了擁有朱婷、李盈瑩兩大世界級主攻之外,主教練王寶泉對隊員人盡其才、揚長避短的執教理念非常成功,儘管板凳深度沒有山東女排那麼厚實,但是對每個位置都把最合適的隊員放在最需要的位置。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排排坐 聽天女講故事
    本報訊(記者 梁斌)2020—2021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天津渤海銀行女排奪得球隊第13個聯賽冠軍,昨晚這支冠軍之師和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天津醫務工作者做客天視體育頻道現場直播的大型訪談節目《致敬城市英雄》,主教練王寶泉,領隊張靜坤,隊員朱婷、姚迪、王媛媛等講述了自己在本次奪冠之路上的親身感受和感人故事
  • 高考作文素材:中國女排《奪冠》最精選素材
    高考作文素材:中國女排《奪冠》最精選素材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這種精神無疑將激勵億萬中國人《奪冠》。講述了中國女排在1981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0120個金句名言1、只要有1%的希望,就要盡100%的努力。
  • 銳意進取真抓實幹,為「十四五」開好局、 起好步作出積極貢獻
    銳意進取真抓實幹,為「十四五」開好局、 起好步作出積極貢獻 2020-12-22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內容略顯空洞……
    中國女排看完關於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給人整體的感覺有些空洞,內心期待的那股火兒沒被點燃。究其原因大概出在內容的主次選取跟節奏的把握,不是很理想。電影想要表達的東西比較散,讓人感覺好像什麼都要展現,主次有點不清,如果要講述郎平的話,就該把筆墨著重放到她身上,她的起點故事,她跟排球的故事,她奪冠的故事,她成為美國隊教練的故事等等,但看來電影想要表現出的不僅僅是郎平,還有整個的女排,女排精神的重要,以及國人為什麼這麼關注女排。前因後果交代的不清,多種面向的事都蜻蜓點水式的,很難引爆觀眾的情緒。
  • 《中國女排》能否奪冠
    ,傳奇的導演,傳奇的演員,終究誕生一部傳奇的電影,《中國女排》凝聚了觀眾最大的期待。,為裡約奪冠那一刻感到驕傲,為身為中國人而驕傲。) 片長: 135分鐘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中國VS美國。
  • 40年輝煌,幾代人記憶,中國女排的神話被電影《奪冠》演活了
    作為體育重頭項目,女排對於中國人有著特殊的意義,也有著太多的故事。從80年代開始,中國女排的成長過程就如新中國從七八十年代的貧困落後到新世紀的騰飛崛起的復甦之路那樣,她們在登上國際舞臺後,用不斷的拼搏和常人無法忍受的毅力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神話,也在數次的觸底反彈後重塑中國女排的拼搏精神。
  •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提檔 影片開頭16個字內容揭秘
    中國女排電影《奪冠》提檔 影片開頭16個字內容揭秘  《奪冠》首映禮昨天在北京舉行,導演陳可辛攜主創來到首映現場和觀眾進行交流。而在今天,《奪冠》又發布了新版海報,宣布提前一天上映,從原本的農曆鼠年大年初一提檔到豬年的除夕上映。
  • 2020「我的電影黨課」啟動: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兩天前,原名《中國女排》的電影《奪冠》正式上映,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風雨徵程,「女排精神」從球場被搬上了銀幕。從此中國女排勢如破竹,短短六年內,成為世界排球史上第一支獲得「五連冠」的隊伍。電影外,1979年加入中國女排的二傳手周鹿敏,回憶起在第一代中國女排中奮起的崢嶸歲月,動容不已,她說:」我們當運動員很簡單,就想打出好成績,參加比賽就是想要為國爭光。」她說,沒有那些血與淚的砥礪,就沒有中國女排的五連冠;她說,是那個奮發昂揚的時代造就了中國女排,造就了女排精神。
  • 《奪冠》影評:中國女排,承載了幾代人的情懷與記憶
    由於春節檔的夭折,多部大片都集中在了國慶檔上映,對於有選擇困難者的人來說,這麼多大片擺在面前,到底該看哪部好呢?本期影評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奪冠》這部電影是否值得一看:
  • 陳忠和抗議湊效,《中國女排》改《奪冠》,現實女排抗議無良商家
    近日,由著名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女排》在官方社交平臺發布簡短聲明,稱《中國女排》電影名已正式更改為《奪冠》,並發布了更改後的宣傳海報。還透露了影片將於當晚0點開啟預售,按照原計劃,影片於大年初一正式上映。看到這個消息,大家既感到意外又認為在情理之中。
  • 看完電影《奪冠》,《中國女排》確實應該改名
    2019年9月29日,中國女排在女排世界盃中,豪取11連勝成功衛冕,奪下史上的世界盃第五冠。這是中國隊第四次在世界盃以全勝戰績登頂。奪冠的頒獎典禮上,本來規定只可以有14位運動員參與上臺領獎儀式,但為了贏得這一時刻,只有主教練郎平清楚姑娘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於是,中國代表團與組委會溝通協商,16位中國女排姑娘們要一起上臺享受這一刻的榮譽。
  • 《奪冠》中國女排成長曆程的一次速寫
    奪冠從年初撤檔改名到再度定檔,人氣和關注度一直都很高,這一點不難理解,除了陳可辛帶領的優秀的主創團隊的保證,更重要的是電影的主角:中國女排。在中國即便不怎麼關注體育賽事,也不可能不知道中國女排,不可能不知道郎平,而要論團隊,在中國應該沒有哪個體育團隊會比女排更有知名度,也更有象徵意義。
  • 2020電影黨課:三代「中國女排」講述《奪冠》背後的故事
    作為經歷新冠疫情後本年度的第一堂電影黨課,上影選擇了時下正在熱映的電影《奪冠》。中國女排前隊員周鹿敏、李國君、諸韻穎親臨現場,與來自上海市委各區、大口組織部門、本市相關國有企事業單位組織部門負責人、各黨組織負責人代表、本市街鎮基層黨組織黨員代表、高校黨員代表,武警部隊和公安系統黨員代表的700餘位觀眾共同分享了屬於女排的崢嶸歲月。
  • 把觀眾熟知的故事講得精彩動人,並給人驚喜,電影《奪冠》做到了
    電影《奪冠》熱映中,也在熱議中。總體上,叫好聲還是絕對壓倒質疑聲。而且,個人覺得《奪冠》在「講故事」上,做到了一般意義上很難做到的事,並做好了。以真實事件為藍本的體育電影,與其他類型的電影最大的區別在於可知性。
  • 電影《奪冠》上映 中國女排精神就是這麼「燃」
    9月25日,隨著電影《奪冠》的上映,2020年國慶檔的號角提前吹響。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個「黃金檔期」,今年的國慶檔競爭頗為激烈,從主流大片到國產動畫,各個類型的電影作品紛紛在影院集結,準備上演一場「票房大戰」。電影《奪冠》由陳可辛執導,鞏俐、黃渤、吳剛、彭昱暢、白浪及中國女子排球隊領銜主演,講述了幾代中國女排的奮鬥歷程以及她們頑強拼搏、為國爭光的感人故事。
  • 《奪冠》——一個關於奮鬥的故事
    一部電影的上映,不僅引發觀眾的廣泛關注,更是登上了《新聞聯播》,這樣的情形並不多見,《奪冠》就做到了。9月25日,電影《奪冠》在全國上映。當晚,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以《電影〈奪冠〉今日上映 再現中國女排精神》為題進行了報導:「電影《奪冠》今天正式登陸全國電影院線,影片回溯了中國女排40年的風雨徵程,詮釋了幾代中國女排人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精神傳承。」報導中大量引用了精彩感人的電影畫面。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中國女排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戶曉,但以電影這種藝術形式展現中國女排的故事,還並不多見。
  • 中國女排《奪冠》熱映,英文名就一個單詞!絕了
    《奪冠》講述的是中國女排在1981年首奪世界冠軍,到2019年拿下第十個世界冠軍的歷史。詮釋了幾代女排人歷經浮沉卻始終不屈不撓、不斷拼搏的傳奇經歷。「仿佛重走了一遍父母的青春。」看完電影《奪冠》,無數年輕觀眾如此感慨。
  • 電影奪冠提檔 中國女排為什改名奪冠多部電影為啥都提檔
    剛剛,小編才看到徐崢大年初一的電影《囧媽》提檔的消息,沒想到,一回到,又看到了電影《奪冠》提檔的官宣消息,電影《奪冠》原名《中國女排》,很多人都在好奇《中國女排》為什改名《奪冠》?據悉,除了這兩部電影提檔外,還有另一部電影,多部電影為啥都提檔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