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追兇|增多乳化,你的機油還好嗎?

2020-12-05 車藝志

作者:Artozine

最近,有網友發帖反應自己的豐田/雷克薩斯車型出現了機油增多或乳化的情況,在特殊時期的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而本著對汽車的熱愛和刨根問底的精神,我們也在嘗試通過自己所了解的知識給出一個合理的分析。

60s文章論點速覽

近日,豐田凱美瑞雙擎、雷克薩斯ES 300h等豐田旗下的車型曝出機油增多、乳化現象,廣大網友對引發事件的原因眾說紛紜。低溫是本次事件發生的誘因,同時還存在其它「嫌疑人」。

與之前的本田「機油門」相比較,本次豐田「機油門」在根本原因上與前者存在共同點:低溫(誘因),但豐田(凱美瑞雙擎)並不存在設計缺陷方面的問題,也與北美車型發生的問題無關。

特殊時期的特殊用車方式——汽車被頻繁中低速使用或靜置,是本次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上述「嫌疑人」),車主可在解除限制後通過長距離或高速行駛的方法,進一步觀察車輛的機油情況。

重中之重:什麼是乳化?

乳化,是由兩種不相溶的液體經過強烈的攪拌後形成乳狀液的過程。強烈的攪拌讓二者充分的混合,乳化的程度則與溫度、攪拌的速度有直接關係。在車輛中,汽油、機油同屬有機物,相似相溶,所以汽油是機油增多的關鍵點而並非乳化的關鍵點。而在此次事件中,不相容且造成乳化現象的元兇其實就是我們離不開的生命之源:水。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內燃機的工作原理便是物理學科的一大重點,進氣-壓縮-噴油-燃燒-膨脹做功-排氣的工作過程循環往復,再配合傳動原件便驅動了我們的汽車,其中似乎沒有水蒸氣的事情,更沒有機油乳化或增多的相關步驟,那麼身為「罪魁禍首」的水從哪裡來,如何導致問題發生的過程便十分重要。

打開車質網,搜索凱美瑞,我們可以發現在事件的初期,機油增多或乳化現象的車型主要集中在凱美瑞的2.5混動版車型上,同樣出現問題的還有雷克薩斯ES 300h等車型。不難發現,出現這一現象的車型普遍為豐田/雷克薩斯的混動車型,搭載著如今市面上公認最好的、擁有數以千萬計車主的混動系統,這樣的優秀混動系統又為什麼會在中國市場的寒冬時期,出現這樣明顯且「低級」的錯誤呢?

無罪釋放的一號「嫌疑人」

本田事件,豐田重演?

2018年剛開年,北風嘯嘯、雪花飄飄,負面消息便撲面而來,1.5T本田車型機油增多或乳化的新聞和投訴化成一朵烏雲籠罩著整個汽車市場。車主們表示:車輛的機油乳化現象嚴重,機油量超過機油尺刻線上限且有明顯乳化物殘留。最重要的是,更換機油後行駛不到100km便會將這一現象再度上演,而且在冬季打火之後,汽油味濃烈、黑煙濃重……而且發生以上現象後,車輛並沒有出現故障報警,無數憤怒的消費者甚至想要鬧到315晚會以求公道……

最終,罪魁禍首被認定為了ECU控制的「預噴油」量並未針對低溫進行優化,導致霧化率不足,最終以液態形式殘留的汽油會被活塞帶至機油箱中,加上渦輪增壓車型的燃燒室一直處於高壓狀態,這便加劇了油霧、油膜進入油底殼,導致了機油增多(機油與汽油同屬有機物,相似相溶,最終造成的現象就是非常直觀的增多)。

同理,殘留的水汽被帶入機油箱中,又由於從氣缸內釋放出後氣溫驟降,最終化為液態形式的水便成功進入了機油中,通過上述的一系列操作最終導致了機油乳化。總的來說,便是本田「機油門」事件事出有因,屬於設計缺陷,最終CRV等明星車型被迫停售,整個事件在廠商的無奈和消費者的憤慨中慘澹收場。

作為自然吸氣車型凱美瑞雙擎自然不具備渦輪增壓車型的燃燒室高壓特性,經過全球消費者考驗後也沒有發現會導致機油增多、乳化的設計缺陷。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藉此機會將「設計缺陷」的高帽子戴在凱美瑞車型上,更沒有理由說豐田重演了本田的「機油門」。

無罪釋放的二號「嫌疑人」

北美事件,國內重演?

作為銷量千萬計,在2017年便開始經受消費者檢驗的這一套混動系統,在車圈內享有「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系統,一種是豐田,一種是其他」美名的THS混動系統,更是沒有理由在今天由於「設計缺陷」導致問題統一爆發。退一萬步講,如果真的是由於豐田官方的「設計缺陷」,這個問題一定是大規模、全球性的。

於是無數消費者將矛頭指向了2月初的北美凱美瑞召回事件,在此次事件中,涉及了搭載同型號發動機的凱美瑞、凱美瑞混動、雷克薩斯ES 300h等車型,理由為發動機鑄件的氣孔可能會導致缸體出現裂紋,從而使得車輛的冷卻液出現從內/外洩漏的情況。

由於冷卻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冷卻液洩漏的確有理由作為機油乳化的直接原因,但這次的北美召回事件並未提到與機油增多、乳化有關的信息。更為重要的是,在國內消費者所反映的凱美瑞雙擎等車型發生的機油增多、乳化事件中,並未提到冷卻液減少的情況。

帶著疑問仔細研讀材料,我們便可以發現:北美車型搭載的2.5L四缸引擎出現的問題是發動機鑄件的氣孔可能導致缸體出現裂紋,指向了北美豐田發動機工廠的極其明顯的質量缺陷。而中國市場上凱美瑞雙擎等車型搭載的A25系列發動機主要來源於沒有質量問題和機油增多、乳化問題發生的日本,謠言至此不攻自破。

緝拿歸案的三號「嫌疑人」

特殊時期,車最怕的就是放!

低溫固然是引發此次事件的誘因,但這一條件也是身處北半球的中國、北美和歐洲等市場共同面對著的問題。所以結合以上對本田「機油門」事件的分析,和對特殊時期的合理推斷,我們便可以很清晰地推測出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特殊時期被迫降低的用車頻率,正如老司機們常說的一句話:車最怕的就是放!

使用了THS Ⅱ型混動系統的凱美瑞雙擎車型,可以使用純電的方式驅動車輛,既讓車子施展了「筋骨」也避免了發動機的「不健康」工作。這就意味著如果用車環境簡單,僅僅是需要挪挪車子的車主朋友們大概率不會碰到以上的問題,但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車主朋友們的用車環境都不會如此簡單。

當車輛頻繁以中低速行駛,電動機驅動車輛而發動機無法「施展拳腳」,這就會讓發動機的溫度不足(汽車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是85-105度之間,在冬季室外溫度達到零下時,代表著發動機需要升溫近100度來達到正常工作溫度,這和車上搭載的三區獨立空調實現溫度調節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何況空氣的「製冷」效果也要比夏季時強上許多)且不夠穩定,這種不穩定燃燒並不局限於噴射進來的汽油,還有長期在低溫下停放所積累的空氣中的水汽,當它們冷凝成為液體被刮入機油箱內,便會出現乳化、增多的現象。換句話說,即使是在接近40度的炎熱夏天,氣溫相對於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依然有很大差距,頻繁中低速行駛造成機油乳化、增多在此刻只是因不規範使用所造成的「人禍」。

原因明朗,形勢漸好

「藥」到「病」除,不必驚慌

目前對於車主朋友們來說,預防上述問題最方便的辦法便是讓發動機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即使發生了輕微的機油增多和乳化現象也可以通過日後的長距離行駛最終得到解決,並不會對有車生活產生影響。對於安全的擔心更沒有必要,因為即使是在特殊時期,行車安全性的擔當仍是凱美瑞車型的GOA車身、十安全氣囊和TSS智行安全系統等,機油的增多、乳化並不會對行車安全產生影響。況且廣汽豐田針對凱美瑞雙擎推出了八年20萬公裡的質保服務,與之伴隨著「電池無憂」計劃和低廉的維保價格,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本次事件根本沒有發生的可能,試問哪個廠家又會對「有問題」的產品提供如此全面的保障呢?

如今,全國的氣溫大幅回暖,「戰疫」也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車主朋友們不妨先靜下心來,在這些日子持續跟進車子的機油增多、乳化現象,沒有遇到情況的車主則儘量避免「踩雷」,多使用網聯化功能來監控車輛的健康情況,做到心裡有數。相信國內所有汽車廠家也一定會在此次事件中吸取經驗,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秀的車型。

·····································································Artozine·················

相關焦點

  • 「機油乳化、機油增多」,豐田再次經歷危機
    但是一則「機油門」的事件打破了豐田以往的平靜。根據多位網友和車主爆料,自今年2月底開始,包括一汽豐田亞洲龍雙擎、新一代RAV4榮放雙擎、廣汽豐田凱美瑞雙擎,甚至還有雷克薩斯ES300h......這些車主都遇到了機油增多甚至是機油乳化,並伴隨汽油味道的現象。
  • 機油乳化與機油增多可能會一起發生 解釋原因教你如何判斷
    機油乳化與增多都會導致機油潤滑性能下降甚至失效,對發動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本文跟大家簡單聊聊成因與鑑別辦法。先聊聊機油乳化一般來說機油發生乳化的原因就是曲軸箱中的機油進水。途徑大概可分為:防凍液滲入;外部溼氣或水直接進入發動機;氣缸發生燃油滲漏且使用非標燃油。
  • 「PLT減磨靈」機油增多、機油乳化,汽車究竟是怎麼了?
    最近一段時間,個別豐田車主發現自己的愛車出現了機油增多的情況,其中極個別的車輛還在機油加注口蓋位置出現了乳化現象。受之前CR-V機油增多的影響,碰到這種情況的車主擔心發動機會出現問題,而且其他車主則擔心自己的愛車會不會中招。針對這種情況,小編就給廣大車主們科普一下,希望大家可以理性的看待這些問題。
  • 豐田、雷克薩斯多款車型機油增多、乳化
    文丨Cube、Chicago近日,由於旗下諸多車型出現機油增多、乳化問題,豐田在中國陷入輿論漩渦。被投訴的車型涉及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及雷克薩斯旗下多款車型,其中,包括凱美瑞、亞洲龍、RAV4、ES 300h等熱銷車型,問題主要集中在機油增多,並伴隨有機油乳化的現象。
  • 亞洲龍「機油增多、機油乳化」重現江湖 車主:這能能正常嗎?
    來源:中國網汽車中國網汽車12月21日訊 今年年初,一汽豐田亞洲龍雙擎車型爆發出大量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問題。而隨著嚴寒天氣的到來,近日中國網汽車質量投訴平臺(我要投訴:http://315.auto.china.com.cn/)又開始陸續接到亞洲龍雙擎車型機油乳化、機油增多問題的投訴。車主表示:「現在機油液面高度已經超過了1cm多,4S店告訴我這個是正常現象,但這個能正常嗎?那肯定是有點毛病。希望廠家解決這個問題。」
  • 看完秒懂,困擾車主多日的機油增多、乳化,原因竟是……
    近期,不少車主表示自己的愛車出現了機油增多、乳化的現象,開始擔憂會不會對愛車有所損害。看到這,不少對汽車知識不了解的圈外人,可能會提出一個疑惑,機油增多難道不是好事嗎?這樣子不就可以省下添加機油的費用了嗎?
  • 機油乳化太傷發動機,乳化後發動機還能要嗎?機油乳化該怎麼維修
    最近口碑很好的日系車,多款車型都接二連三地發生了機油乳化增多的現象。其實很早就有車型出現過類似的現象,我好多朋友開修理廠的也時不時會遇到。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會導致機會乳化呢?該如何預防?今天良民說車就來淺談一下,機油乳環這個問題。
  • 愛車變宅車,出現機油增多、機油乳化?不必驚慌,這就來揭一下它的底
    可這對車來說並不是好事,因為正值冬春季節,天氣寒冷,又受疫情影響,開車出門大多數也是短途行駛,當你開車出趟門回來,車輛一熄火,一停可能就是好幾個晚上。當你再次用車時,就可能會發現愛車出現屢見不鮮的發動機機油增多、機油乳化的問題了。那麼困擾許多車主的機油增多、機油乳化問題是怎麼產生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揭一下它的底。為什麼機油會增多?
  • 車雲會 | 別再恐慌機油增多和乳化了,專家給你一次講明白
    最近「機油增多」和「乳化」的現象被網上熱炒,不少車主也談虎色變,紛紛打開發動機蓋,檢查自己的車是否出現這些問題。「機油增多」到底是一種怎樣的現象?算不算一種發動機故障?對車有什麼危害?如何判斷「機油增多」和「乳化」對發動機造成的影響?從目前發動機技術演進的角度,為什麼這兩年「機油增多」的事件會頻頻發生?如此多的疑問縈繞在很多車主的心頭,到底機油增多算不算一種病?3月18日,車雲網邀請到三位專家,專門解答用戶們心中的疑慮。
  • 豐田和雷克薩斯機油增多/乳化有解決辦法了?我們做了個實測
    易車原創 近期,豐田和雷克薩斯旗下一些混動車型因出現機油增多和乳化的現象而備受關注,情況主要表現為:機油量超過機油尺最高刻度值;機油蓋內側出現乳白色機油。就此事我們諮詢了豐田系的一些相關工作人員並得到了一個說法:長距離的中高速行駛可以減緩或消除機油增多和乳化現象。
  • 豐田和雷克薩斯混動車型出現機油增多及乳化,危害究竟大不大?
    近日,關於豐田和雷克薩斯混動車型的投訴案例有所增加,主要集中在機油增多及機油乳化問題,且多數出現在北方地區。從技術角度分析來看,在短途低速行駛時,和汽油版車型相比,混動版車型的汽油發動機會更為頻繁地啟動/停止,發動機升溫較慢,導致混入機油中的汽油會更多,因此機油增多現象就更容易出現。為何機油增多集中在新款的混動車型?豐田的老款混動車型,上市已經好多年了,甚少聽說過這種現象。
  • 關注:領克汽車驚爆機油乳化現象,快打開你的機油蓋看看
    關注:領克汽車驚爆機油乳化現象,快打開你的機油蓋看看   自渦輪增壓和直噴成為汽車發動機主流技術時,一直困擾汽車工程界的直噴發動機燃油稀釋問題,也越來越多被暴露在消費者面前了。2017至2019年,東風本田、廣汽本田、長安汽車、北京現代等都深陷其中,尋其原因,基本都是研發的直噴發動機技術問題惹得禍。
  • 機油乳化,不可忽視乙醇汽油的影響
    最近這段時間,機油增多、機油乳化被不少車主提及,少量的機油增多已經被專家證實確實對發動機無實質性影響。而且在低溫和頻繁短距離行駛的狀態下,機油增多是所有發動機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只需要養車熱車習慣或者跑下長途就可以將問題解決了。
  • 關於機油增多,你是不是有很多問號?專家教你如何解決
    最近,機油問題頻頻爆發,"燒機油"剛剛過去,機油增多、機油乳化又成為了熱點。對於平常老百姓來說,花幾十萬買的愛車,稍微出一點問題都覺得心疼,更何況對關乎發動機的機油問題。但對於大部分不是很懂車的人,可能現在有很多問號,為什麼會機油增多、乳化?該怎麼辦?
  • 機油增多的不都是雙擎?亞洲龍,凱美瑞機油增多幾時休?
    豐田在中國的兩款主力車型,亞洲龍,凱美瑞正在經歷機油增多的問題,並且一直遲遲沒有得到解決。其中亞洲龍在上市之初還被吹捧為換殼的雷克薩斯ES。因為這些車型都是使用了TNGA架構,共享一些零部件。不過,在機油增多的問題出現之後,亞洲龍,凱美瑞的銷量也確實受到了很大影響。
  • 從「燒機油」和「機油增多」來聊一聊「機油梗」如何破?
    發動機機油增多、乳化、燒機油等情況,說「兩年一小炒,三年一大炒」一點不過分,在汽車圈已經是「常客」了。不管是美系、德系、日系還是自主品牌,都因為「機油梗」上過熱搜。其實,很多用戶對於發動機內部結構的了解並不多,對於機油方面的情況如何評估自然也拿不準主意。
  • 哪些機油增多,是正常的?
    機油增多現象,近年來仿佛一直"不缺席",無論德系、日系、美系、法系還是自主品牌,都時不時爆過這個問題,讓很多車主談"油"色變,甚至查看油標尺成為日常項目。有人說,這是冬季正常現象,也有人說,長期下去,會導致發動機磨損……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從原理說起。
  • 都在控訴機油增多,原理你們知道嗎?
    近期爆發的機油增多事件令小編想起幾年前沸沸揚揚的本田CR-V機油增多事件,當時本田CR-V出現了明顯的、肉眼可見的機油增多現象,有車主反映嚴重情況下還出現了發動機抖動、熄火、警告燈點亮等異常情況。有專家分析,本田最明顯的1.5TGDI發動機問題可能與設計有關。
  • 機油乳化、剎車異響,銷量慘澹的華晨中華要自暴自棄了嗎
    在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來臨之際,據多位中華車主投訴,中華V3出現了機油乳化的反常情況,鑑於問題的嚴重性,汽場汽車APP深入調查走訪了幾位華晨中華的車主。一位中華V3車主這樣向汽場汽車APP反映:「早在2017年12月就發現了機油乳化這個問題,通過投訴,2018年1月接到廠家客服電話,廠家客服說發動機口蓋出現乳化正常,而且讓我去4S店自行修理,費用讓我和4S協商,廠家的態度真是惡劣,車子屬於質量方面問題,還讓自行修理,華晨就這樣做汽車嗎?」無獨有偶,另一位車主稱「新車跑了600公裡,機油嚴重乳化和防凍液丟失問題。
  • 如果我不提,還有誰記得亞洲龍的機油增多?
    文\藍湛今年2月份,一汽豐田亞洲龍開始被爆料出機油增多和機油乳化問題,主要集中在2.5L雙擎車型,而一汽豐田早期也對外回復稱是正常現象,不影響日常使用。自此以後,豐田並不再對機油增多乳化的問題做過任何的回覆。所以,這個問題就真的過去了嗎?並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