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rtozine
最近,有網友發帖反應自己的豐田/雷克薩斯車型出現了機油增多或乳化的情況,在特殊時期的網絡上掀起了軒然大波。而本著對汽車的熱愛和刨根問底的精神,我們也在嘗試通過自己所了解的知識給出一個合理的分析。
60s文章論點速覽
近日,豐田凱美瑞雙擎、雷克薩斯ES 300h等豐田旗下的車型曝出機油增多、乳化現象,廣大網友對引發事件的原因眾說紛紜。低溫是本次事件發生的誘因,同時還存在其它「嫌疑人」。
與之前的本田「機油門」相比較,本次豐田「機油門」在根本原因上與前者存在共同點:低溫(誘因),但豐田(凱美瑞雙擎)並不存在設計缺陷方面的問題,也與北美車型發生的問題無關。
特殊時期的特殊用車方式——汽車被頻繁中低速使用或靜置,是本次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上述「嫌疑人」),車主可在解除限制後通過長距離或高速行駛的方法,進一步觀察車輛的機油情況。
重中之重:什麼是乳化?
乳化,是由兩種不相溶的液體經過強烈的攪拌後形成乳狀液的過程。強烈的攪拌讓二者充分的混合,乳化的程度則與溫度、攪拌的速度有直接關係。在車輛中,汽油、機油同屬有機物,相似相溶,所以汽油是機油增多的關鍵點而並非乳化的關鍵點。而在此次事件中,不相容且造成乳化現象的元兇其實就是我們離不開的生命之源:水。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初中階段,內燃機的工作原理便是物理學科的一大重點,進氣-壓縮-噴油-燃燒-膨脹做功-排氣的工作過程循環往復,再配合傳動原件便驅動了我們的汽車,其中似乎沒有水蒸氣的事情,更沒有機油乳化或增多的相關步驟,那麼身為「罪魁禍首」的水從哪裡來,如何導致問題發生的過程便十分重要。
打開車質網,搜索凱美瑞,我們可以發現在事件的初期,機油增多或乳化現象的車型主要集中在凱美瑞的2.5混動版車型上,同樣出現問題的還有雷克薩斯ES 300h等車型。不難發現,出現這一現象的車型普遍為豐田/雷克薩斯的混動車型,搭載著如今市面上公認最好的、擁有數以千萬計車主的混動系統,這樣的優秀混動系統又為什麼會在中國市場的寒冬時期,出現這樣明顯且「低級」的錯誤呢?
無罪釋放的一號「嫌疑人」
本田事件,豐田重演?
2018年剛開年,北風嘯嘯、雪花飄飄,負面消息便撲面而來,1.5T本田車型機油增多或乳化的新聞和投訴化成一朵烏雲籠罩著整個汽車市場。車主們表示:車輛的機油乳化現象嚴重,機油量超過機油尺刻線上限且有明顯乳化物殘留。最重要的是,更換機油後行駛不到100km便會將這一現象再度上演,而且在冬季打火之後,汽油味濃烈、黑煙濃重……而且發生以上現象後,車輛並沒有出現故障報警,無數憤怒的消費者甚至想要鬧到315晚會以求公道……
最終,罪魁禍首被認定為了ECU控制的「預噴油」量並未針對低溫進行優化,導致霧化率不足,最終以液態形式殘留的汽油會被活塞帶至機油箱中,加上渦輪增壓車型的燃燒室一直處於高壓狀態,這便加劇了油霧、油膜進入油底殼,導致了機油增多(機油與汽油同屬有機物,相似相溶,最終造成的現象就是非常直觀的增多)。
同理,殘留的水汽被帶入機油箱中,又由於從氣缸內釋放出後氣溫驟降,最終化為液態形式的水便成功進入了機油中,通過上述的一系列操作最終導致了機油乳化。總的來說,便是本田「機油門」事件事出有因,屬於設計缺陷,最終CRV等明星車型被迫停售,整個事件在廠商的無奈和消費者的憤慨中慘澹收場。
作為自然吸氣車型,凱美瑞雙擎自然不具備渦輪增壓車型的燃燒室高壓特性,經過全球消費者考驗後也沒有發現會導致機油增多、乳化的設計缺陷。所以我們沒有任何理由藉此機會將「設計缺陷」的高帽子戴在凱美瑞車型上,更沒有理由說豐田重演了本田的「機油門」。
無罪釋放的二號「嫌疑人」
北美事件,國內重演?
作為銷量千萬計,在2017年便開始經受消費者檢驗的這一套混動系統,在車圈內享有「世界上只有兩種混動系統,一種是豐田,一種是其他」美名的THS混動系統,更是沒有理由在今天由於「設計缺陷」導致問題統一爆發。退一萬步講,如果真的是由於豐田官方的「設計缺陷」,這個問題一定是大規模、全球性的。
於是無數消費者將矛頭指向了2月初的北美凱美瑞召回事件,在此次事件中,涉及了搭載同型號發動機的凱美瑞、凱美瑞混動、雷克薩斯ES 300h等車型,理由為發動機鑄件的氣孔可能會導致缸體出現裂紋,從而使得車輛的冷卻液出現從內/外洩漏的情況。
由於冷卻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所以冷卻液洩漏的確有理由作為機油乳化的直接原因,但這次的北美召回事件並未提到與機油增多、乳化有關的信息。更為重要的是,在國內消費者所反映的凱美瑞雙擎等車型發生的機油增多、乳化事件中,並未提到冷卻液減少的情況。
帶著疑問仔細研讀材料,我們便可以發現:北美車型搭載的2.5L四缸引擎出現的問題是發動機鑄件的氣孔可能導致缸體出現裂紋,指向了北美豐田發動機工廠的極其明顯的質量缺陷。而中國市場上凱美瑞雙擎等車型搭載的A25系列發動機主要來源於沒有質量問題和機油增多、乳化問題發生的日本,謠言至此不攻自破。
緝拿歸案的三號「嫌疑人」
特殊時期,車最怕的就是放!
低溫固然是引發此次事件的誘因,但這一條件也是身處北半球的中國、北美和歐洲等市場共同面對著的問題。所以結合以上對本田「機油門」事件的分析,和對特殊時期的合理推斷,我們便可以很清晰地推測出此次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特殊時期被迫降低的用車頻率,正如老司機們常說的一句話:車最怕的就是放!
使用了THS Ⅱ型混動系統的凱美瑞雙擎車型,可以使用純電的方式驅動車輛,既讓車子施展了「筋骨」也避免了發動機的「不健康」工作。這就意味著如果用車環境簡單,僅僅是需要挪挪車子的車主朋友們大概率不會碰到以上的問題,但現實生活中的絕大多數車主朋友們的用車環境都不會如此簡單。
當車輛頻繁以中低速行駛,電動機驅動車輛而發動機無法「施展拳腳」,這就會讓發動機的溫度不足(汽車發動機的正常工作溫度是85-105度之間,在冬季室外溫度達到零下時,代表著發動機需要升溫近100度來達到正常工作溫度,這和車上搭載的三區獨立空調實現溫度調節完全不是一個概念,何況空氣的「製冷」效果也要比夏季時強上許多)且不夠穩定,這種不穩定燃燒並不局限於噴射進來的汽油,還有長期在低溫下停放所積累的空氣中的水汽,當它們冷凝成為液體被刮入機油箱內,便會出現乳化、增多的現象。換句話說,即使是在接近40度的炎熱夏天,氣溫相對於發動機正常工作溫度依然有很大差距,頻繁中低速行駛造成機油乳化、增多在此刻只是因不規範使用所造成的「人禍」。
原因明朗,形勢漸好
「藥」到「病」除,不必驚慌
目前對於車主朋友們來說,預防上述問題最方便的辦法便是讓發動機保持正常的工作狀態,即使發生了輕微的機油增多和乳化現象也可以通過日後的長距離行駛最終得到解決,並不會對有車生活產生影響。對於安全的擔心更沒有必要,因為即使是在特殊時期,行車安全性的擔當仍是凱美瑞車型的GOA車身、十安全氣囊和TSS智行安全系統等,機油的增多、乳化並不會對行車安全產生影響。況且廣汽豐田針對凱美瑞雙擎推出了八年20萬公裡的質保服務,與之伴隨著「電池無憂」計劃和低廉的維保價格,也就是說在正常情況下本次事件根本沒有發生的可能,試問哪個廠家又會對「有問題」的產品提供如此全面的保障呢?
如今,全國的氣溫大幅回暖,「戰疫」也進入了最後的決戰階段,車主朋友們不妨先靜下心來,在這些日子持續跟進車子的機油增多、乳化現象,沒有遇到情況的車主則儘量避免「踩雷」,多使用網聯化功能來監控車輛的健康情況,做到心裡有數。相信國內所有汽車廠家也一定會在此次事件中吸取經驗,為消費者帶來更加優秀的車型。
·····································································Artoz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