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儀表解鎖新技能,科技讓「空巢老人」不孤獨

2020-12-24 儀表網

科技的發展讓老年人越來越孤立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可以通過一些思路的改變和創新,讓老年人也能享受科技發展的成果,讓新的技術也成為服務老年人群體的工具。

讓儀表「開口說話」,精準幫扶空巢老人

2019年6月,全國首個電力雲計算服務獨居老人模塊在浙江杭州拱墅區上線。通過老人家中安裝的智能電錶,不僅能研判獨居老人家中用電是否異常,反饋與正常情況的偏離率,還可以通過神經網絡算法,智能化判斷老人是否在家等情況,讓獨居老人獲得社區全天候的關注、關愛。

為解決空巢老人等特殊群體的信息採集和用電異常及時告警等問題,國網金華供電公司聯合浙江大學等單位研發了「空巢老人幫扶模塊」。通過該模塊精準識別區域內空巢老人用戶,並將老人當前用電數據與其日常用電習慣進行實時擬合計算,第一時間感應異常狀態並及時推送消息給社區服務站,助力開展定向社區關懷,確認老人狀況,7*24小時不間斷保障老人安全。

12月9日,人民日報官微發布了一篇《上海:獨居老人水錶12小時不走自動預警》的推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據悉,上海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12小時內讀數低於0.01立方米,系統會判斷老人家中有事,並及時向居委預警。此舉經媒體報導,贏得一片叫好,被網友盛讚為「0.011立方米的關愛」。

除智能水錶外,街道還為參與試點的獨居老人安裝了智能門磁、煙感報警器、紅外監測等智能設備,打破了街道以往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電話、上門關愛獨居老人的傳統模式,全面輻射轄區內所有獨居老人的安全監測雲管理。

智慧養老,一項勢在必行的工作

老齡化是目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大問題,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中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將應對老齡化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足見其重要性。

2017年,國務院公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提出,預計到2020年,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增加到2.55億人左右,佔總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高齡老年人將增加到2900萬人左右,獨居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

當前,我們的社會正邁入老齡化時代,獨居、空巢成為越來越普遍的生活方式。如何及時發現獨居老人面臨的難處,儘可能消除「遺棄感」,已然成為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長時間以來,科技作為社會進步的象徵,始終與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緊密掛鈎。但科技不僅無形,而且無情。掃碼支付、指紋認證、人臉識別......信息技術進步在造福青年的同時,反而為學習能力不足的老年人設置了重重障礙。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對服務性行業提出「適老化改造」的明確要求,讓廣大老年人搭上智能技術的快車。智能電錶、智能水錶、智能門磁、智能煙感等物聯網手段雖然只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老年人最基本的養老服務實現,但假以時日,相信各類技術創新能夠更好服務於智慧養老。

當然,對老人的關愛決不能陷入智能技術依賴,提升智能科技使用的同時,決不能放棄傳統的服務模式。再智能的技術也不能代替人,收集再多數據也抵不過幾句上門的當面問候來得溫暖。我國現在有2.5億60歲以上的老人,特別是其中的獨居老人,上門看一看、坐下嘮兩句,老人就知道國家和社會惦記他們、關心他們,不會嫌棄他們、更不會拋棄他們。

相關焦點

  • 走進空巢老人的世界:兒女不在身邊,「孤獨」便乘虛而入了
    此外,我國2018年人均預期壽命是77歲,但是健康預期壽命僅為68.7歲,也就是說,老人大致有8年多的時間在帶病生存。這意味著我國老年人口多,患病比例高,進入老年後患病時間早,帶病時間長。那將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狀態與生活質量呢?作家弋舟在《空巢:我在這世上太孤獨》中試圖還原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空巢老人的真實形象。
  • 1993年,空巢老人很孤獨——《找樂》
    不知道這是從什麼時候興起的活動,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廣場舞逐漸的成為了老年人的代名詞。只要是給他們一塊空地,然後隨便一個曲目就能馬上跳起來。而且是旁若無人地跳起來,但這一定是老年人最具代表性的活動方式嗎?我不確定,因為在九十年代,他們的業餘生活更豐富。
  • 歐陽娜娜空降酷狗《解憂電臺》 發聲療愈「空巢青年」孤獨心靈
    歐陽娜娜空降酷狗《解憂電臺》 發聲療愈「空巢青年」孤獨心靈 2020-07-02 17:08:00來源:北國網
  • 富陽為空巢老人打造智能守護系統,發生意外第一時間響應救援
    一名工作人員走進演示廳,模擬空巢老人獨自在家突然摔倒起不來的情景。「老人」倒地1分鐘後,放在旁邊的第一臺手機響鈴,在第一臺手機沒有接通的情況下,第二、第三臺手機相繼響鈴。百合社區空巢老人安全守護系統後臺顯示,目前已經安裝了10多戶,還能看到每個安裝了該系統的老人家庭位置。非接觸感知不破壞老人生活習慣這個系統是怎麼做到老人跌倒第一時間感知的呢?記者諮詢了該系統主要開發人員王怡翔,他解釋,該項技術是在人體追蹤技術的基礎上研發的,可以定位人體運動狀態。「原本我們通過監控技術也能實時感知老人狀態,但考慮到隱私,我們最終選擇了用紅外線感知。」
  • 獨居老人摔倒 系統自動呼救 富陽為空巢老人打造智能守護系統
    原標題:獨居老人摔倒 系統自動呼救 富陽為空巢老人打造智能守護系統   一直以來,照顧空巢老人是
  • 守護老人 需要更多「智能+」
    2020-12-15 10:03圖文來源: 新華日報 最近,上海市長寧區江蘇路街道為獨居老人安裝智能水錶的新探索引發社會關注。
  • 富陽丨空巢老人摔倒 安全守護系統幫你呼救
    一名工作人員走進演示廳,模擬空巢老人獨自在家突然摔倒起不來的情景。「老人」倒地1分鐘後,放在旁邊的第一臺手機響鈴,在第一臺手機無人接聽的情況下,第二、第三臺手機相繼響鈴。這三臺手機模擬的是三層響應人員。
  • 富陽為空巢老人免費安裝這套系統!一旦摔倒,自動呼救!
    一名工作人員走進演示廳,模擬空巢老人獨自在家突然摔倒起不來的情景。「老人」倒地1分鐘後,放在旁邊的第一臺手機響鈴,在第一臺手機沒有接通的情況下,第二、第三臺手機相繼響鈴。百合社區空巢老人安全守護系統後臺顯示,目前已經安裝了10多戶,還能看到每個安裝了該系統的老人家庭位置。非接觸感知不破壞老人生活習慣這個系統是怎麼做到老人跌倒第一時間感知的呢?
  • 這部關於空巢老人的電影,做子女的都該看看
    不可忽視的題材電影《空巢》的鏡頭語言平實、克制,擅長用生活細節表現人物狀態,全片將空巢老人、老年人孤獨死、電話詐騙等問題糅進趙老太太的生活,切中了現代人對晚景的焦慮情緒。中國不乏聚焦養老問題的優秀影視作品,遠有講述村婦老無所依的《喜喪》、獲獎無數的《桃姐》,近有小成本製作的家庭紀錄片《四個春天》。
  • 青島城運控股公交集團駕校金牌志願者與空巢老人的冬至之約
    送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餃子,驅走老人冬日的孤獨,帶給她家人般的關心和掛念。冬至的餃子,包含了美味的餡料,也包著歡聲笑語,更包著每個人心中的幸福祝願!姜麗美阿姨說:「以前都是同事帶著家屬,大家一起包餃子吃,很熱鬧。因為疫情,大家再沒有聚。今天你們來了,真高興。」言談舉止間真的感受到她心情很愉快。這就是志願者陪伴的意義,也是對志願者工作的最好肯定。
  • APP軟體成智能社區管家 為空巢老人提供應急服務
    網絡配圖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實習記者 李陽煜)昨日,由首都綜治辦組織的「科技引領創平安」專題會議在京舉行,本次會議講述了應用現代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等科學技術手段,在金融安全、社會治安、社區管理等方面的重大突破。
  • 空巢老人融入數字時代
    上海某區對空巢老人進行調查發現,空巢老人中有不少會患上「空巢綜合症」,主要表現為心情鬱悶、沮喪、孤寂,睡眠失調,甚至流淚哭泣。  空巢老人已經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龐大群體。自2001年起,我國已正式進入到快速老齡化階段,目前我國高齡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長,預計2020年將達到2780萬,2050年將超過4億人,老齡化水平將超過30%以上。
  • 物聯網智能服務助力草橋欣園社區空巢老人居家安全
    12月11日,花鄉草橋欣園社區「牽手桑榆」空巢老人居家安全服務項目啟動儀式在花鄉草橋欣園社區居委會三層會議室舉行。草橋欣園社區黨委根據社情民意,利用黨員服務群眾經費和中國聯通114居家養老中心開展合作,為43戶空巢老人購買了兩年合同期的居家安全服務,包括支持室內無活動監控預警、戶外走失預警和SOS緊急室內報警等功能。平臺接到預警信號後,通知預留的緊急聯繫人,實現對老人居家安全的輔助保障,使老人體會到實實在在的依靠。
  • 利津縣為空巢老人配發智能手環
    11月13日,在東營市利津縣北宋鎮前崔村,郭素英老人開心地向記者介紹起了她的手環,「我今年85歲了,和老伴兩個人住在一起,上了年紀腿腳不利索,還眼花耳背的,打電話都得找鄰居幫忙,兒女們在外工作很不放心。現在,有了這個智能手環可方便多了,輕輕一按就能給女兒打電話。還能用它量血壓、測體溫、測心率,我女兒在手機上都能看見,這樣她們就放心了。」
  • 積極看待「孤獨經濟」引導青年即使「空巢」也勿「空心」
    城市中生活、工作成本的攀升,消費市場的日益細分化,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等因素都起到了催生和強化作用。「孤獨經濟」的繁榮,反映了當代青年消費需求的多元化、個性化,映射出他們自主自由的生存狀態。他們善於接受新事物、追求高品質生活方式,經常進行「宅消費」,如電商網購、餐飲外賣、在線娛樂、在線服務等。
  • 獨居青年超7700萬,「空巢生活」究竟是孤獨還是自由?
    為自由選擇獨居,但也渴望愛情和婚姻 獨居青年的另一個說法是「空巢青年」,「空巢」的字面意思為「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在現實中,空巢更多是指子女長大後因工作或者結婚需要離開父母,留下老人獨自生活的現象。
  • 「家有兒女」:陪空巢老人聊聊天
    「代理兒女」上門看望九旬空巢老人。 趙婉姝 攝空巢、孤寡老人因缺少兒女陪伴難享天倫之樂,如何讓他們晚年生活過得幸福,空巢不空心?南關區民康街道園東路社區開啟「家有兒女」公益微創項目,推出「陪聊」服務,通過「代理兒女」上門陪伴,讓老人們感受到家有兒女的快樂與溫暖。
  • 大柵欄:空巢老人有了「報修助理」
    原標題:大柵欄:空巢老人有了「報修助理」   入冬以來,供暖成為平房區居民的心頭大事。上周三晚,西城區大柵欄街道朱茅胡同3號院91歲的劉勝格,著急地喊來對門鄰居。一問才知道,老人屋裡的電暖氣不熱了。   「我也不敢碰,也看不見,勞您駕幫我打個維修師傅的電話。」
  • 福滿多手機讓空巢老人duang起來
    近年來,老人走失的現象越來越多,並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尤其是隨著老年痴呆症患者的逐漸增加,老人走失問題已成為廣大子女沉重的心理負擔。如果能讓老人隨身攜帶一個智能定位裝置,那麼家人就再也不用擔心老人在外的安全問題了。福滿多雙定位功能手機的面世可以很好地解決老人走失所帶來的社會問題。
  • 空巢:父親節不快樂
    精神慰藉,是老人晚年生活中不可忽略的重要部分。而孤獨寂寞,正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會導致老人們性格上的抑鬱,行為能力的降低,記憶力和判斷力的衰退,甚至誘發出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鬱症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