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工作難找了,而是以為自己能找到好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了

2020-12-19 劉潤

吳曉波頻道採訪我:

2019年,大學應屆畢業生預計達834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相比1999年88萬的畢業生人數,20年時間增加了848%。

今年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季」,找工作非常困難。

為什麼現在大學生畢業,工作越來越難找了?

這當然有經濟形勢的關係。

但這背後,其實有更大的邏輯。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先分享一組數據。

我出生於1976年。1976年,像我這樣的孩子,中國共出生了2049萬多。零頭省了。我就在那個零頭裡面。

然後,這些孩子們一起讀小學、中學、大學。一步一步。

每一步,都有人選擇了不同的人生道路,而不是繼續求學。

那麼最後,等到1998年我們大學畢業時,還有多少人呢?

101萬人。

其中本科生57萬,專科生44萬。另外的1900萬多人,都選擇了不一樣的道路。

101萬,之於2049萬。1998年,大學生佔適齡人口的比率:4.9%。

1998年,很特別。

這一年,是中國第一屆要自費讀大學,自己找工作的大學生。以前國家包學費、包分配。

你可以對應以前的「老三屆」,稱1998年為「新一屆」。哎呀,暴露年齡了。

那麼今年呢?

今年,2019年的834萬大學生,大多出生於1997年。

1997年,中國出生了多少人口?

1445萬人。

834萬,之於1445萬。2019年,大學生佔適齡人口的比率:57.7%。

從10人中有1個大學生,變為2人中就有1個。

那麼,這些年中國總人口的增加呢?

1998年,中國總人口數12.4億;2019年,中國總人口數13.9億,增加了12%。

總人口增加了12%,但大學生增加了725.7%。

大學生增加的速度,遠遠超過人口增加的速度。

所以,說一句扎心的話:

你要明白:不是工作難找了,而是以為自己可以找到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了。

那怎麼辦?

那麼,我們就不去找工作了嗎?

很多很多年前,兩個南京大學的學生來看我。一個數學系大三、一個法語系大三。我分享了一些觀點給他們。

今天也同樣分享給你。

1

第一份工作

找工作越來越難。

那麼,第一份工作需要找像百度、騰訊、阿里巴巴(曾經的微軟、四大、聯合利華)這樣的公司嗎?

對一個優秀的人來說,不見得。

這不是因為我曾經已經在這樣的公司,所以這麼說。

我們暫且把這類公司叫做「巨頭公司」。

讓我來分析一下一畢業就進入這樣公司的優缺點。

優點:

巨頭公司通常都有這樣的共性:

a) 待遇好;

b) 制度嚴謹、規範;

c)人際關係相對簡單;

d)工作環境優越;

e)同事們都很優秀。

對於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進入一家巨頭公司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也是很好的選擇。

在這裡工作兩年,你可以很快學會一些大公司的思維方式(專業、敬業、規範、合作、激情)。

你的待遇也會很快給你舒適的生活,給你相對於其他同齡人的優越感。

你的經驗值會不斷提升,會逐漸明白一家巨頭公司的運作方式、規則、限制、盈利模式、成長曆程、發展方向、優秀人才標準等等一些對你個人成熟非常有用的東西。

你會從別的優秀的人身上學會很多東西、並且因為別人的優秀,而不斷鞭策自己,往更高的目標奮進。

缺點:

巨頭公司的優點正好也是它的缺點。

這裡的待遇好,會讓你漸漸地覺得,我就應該值這個價錢。

可是作為一個螺絲釘的你一旦不幸離開了這家公司,你會發現,以你的能力根本沒有辦法找到同樣薪水的工作。

你會越來越錯誤地高估自己。

這裡由於是一家已經成功的公司,你會認為業務就應該是這樣運轉的,嚴謹規範的商務運作、繁複積極的部門合作。

你會認為一些小公司的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的社會道德感不夠。

無比複雜、險惡的商業社會於是會在你眼裡變得簡單起來。

人際關係的簡單也會使你變得越來越天真,不懂得與道德不良的人互利共存。

工作環境的優越,會使你產生強烈的依賴感,很難回到沒有免費純淨水的辦公室工作,你認為這一切的便利都理所當然。

同事們都很優秀,會讓你錯誤地估計這個社會的執行能力,當你出去之後,你會深惡痛絕很多人不上勁、不賣力、不聰明。

當你發現這是一個普遍現象的時候,你會很難接受。

最終,你會越來越懶,越來越膽小,再也不能走出去,優秀的人也只能在公司內部尋求職位上的縱向發展。

你會一輩子待在這家巨頭公司嗎?

如果會的話,一畢業就進入會是一個好的選擇。

當然,也要這家公司願意你一輩子待在這裡。

如果你認為你不能一輩子待在這裡,那當你離開的時候,後果是可怕的。

所以,不要太在乎你第一份工作的環境、薪水等等條件。

關注一下發揮的空間,關注一下具體做的事情是不是能更好地鍛鍊一個人的綜合能力。

甚至主動去挑選一家不成熟的公司。

那麼,你在這樣的一家公司鍛鍊兩年所能學到的東西,將會讓你受益終生。

你會了解到真實的中國商業社會是怎樣的複雜、真實的人際關係是怎樣的勾心鬥角、真實的業務目標是怎樣的殘酷無情。

然後如果這個時候你有機會進入「巨頭公司」,你會比很多人有資歷、競爭力,進去之後,你也會比很多人走得更遠。

當有一天你必須離開的時候,你學到的是你以前失敗的補充,你會更有信心尋求新的機會。

不要太在乎剛畢業前幾年的薪水。

到你35歲以後,你會覺得當年的那點薪水少的好笑。

如果你為了這點好笑的薪水而放棄了更為重要的東西,那是非常可惜的。

所以,第一份工作,不一定要進入一家「巨頭公司」。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僅供參考。

2

誰給你實踐機會

當來拜訪我的這兩位大學生談到實習經歷時,我很同情他們。

他們說,他們把大公司的電話一個一個打過去,問有沒有假期實習的機會,結果都是冷冰冰的回答:沒有。

不等說完就掛了電話。幾乎每個都是如此。

誰在給你實踐機會?

有一個大公司的實習背景固然好,如果沒有怎麼辦?

自己給自己創造實踐機會。

這位師弟想進一家四大(諮詢公司)。不知道怎樣能把自己和別人區分開來。

我給了如下建議。

找一個現在熱門的話題,比如,川普要在墨西哥邊境建牆。

你就去設計一套調查表,很專業的那種。題目與題目之間要互相關聯、防止隨意填寫。

然後,招上一批同學,到大街小巷作調查,要覆蓋合適人群,達到可信採樣率,比如1000人。

回來之後,你就開始做一系列的分析:

比如「大學生、工人、下崗工人等不同職業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差異」;

「在校學生、工作3年之內、3-10年、10年以上的人對這問題的看法差異」;

「成年(18歲以上)男性、女性對這一問題的看法差異」;

「發現:36-40歲人群的看法與眾不同」;

「分析:為什麼大學生和不是大學生的同齡人看法差異巨大」等等一系列的專題。

因為你的數據是可信的、分析是科學的,所以很多人會相信結論是可靠的。

把這篇調查發表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或者投稿給主流媒體,一定會引來關注。

這個實踐,無疑會對你進四大這樣的諮詢公司有莫大的幫助,因為他們做的也就是基於調查數據說話。

比如我一直在說的,給民工小學講課。

首先你要有能力找到民工小學,別人還要願意讓你去講。

講出效果來,這個活動變成一個學校級別的活動,你就成立一個「愛心社」,擴大做公益事業的範圍。

你的能力會越來越強,社會關係也會越來越廣,視野越來越開闊,想法也越來越多。

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這樣的機會還很多。

關鍵是,跳出固定的模式,化被動為「主動」。

「主動」這是一個無比神奇的詞。

你只要真正的領會了其中真諦,你會覺得機會無限!

3

出國讀書,學校排名

有很多人問,那出國讀書,會不會好點?海外學校排名很重要嗎?

這是兩個很簡單、並且相關的問題。

現在很多人都會很清楚,很多出國讀書的人只是去買文憑。

那一張「海歸」的文憑,能有多大用?

出國的人太多了。

在國內都混不好的人,出國多半混不好。

回來之後,缺了幾年國內經驗,就更混不好了。

但是,如果你出國讀的是哈佛大學、耶魯大學,那又不一樣了。

因為,去的人都是精英,回來還是精英,你一定能有好的發展。

出不出國,你是不是名牌大學,都不算什麼,你永遠要從上往下數一數,你排名第幾。

我上南京大學的時候,我的系60個人,現在這個系160個人。

我上大學的時候,全校老師學生勤雜加起來不到1萬人,現在一個年級就快1萬人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那61-160的人,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就不能算是南京大學的。

或者換種說法,現在的大學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

請面對這個現實,不要認為,「大學生」這個頭銜還有多少光環。

你永遠都應該從上往下數。

不管在多少年前、不管在多少年後,中國的前1000名(打個比方,當然不是指成績)永遠都會有好工作。

大學生擴招,從原來的幾十萬到現在的幾百萬,但是前1000名永遠不用擔心,因為開口是在下面,不是在上面。

出國讀書不錯,考上一個好大學不錯,但是現在出國讀書、好大學的標準都降低了,你也不能再用降低了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了。

數一數自己和全國第一(不是指成績)有多大差距?

然後,以這個差距為標準吧!

向這個目標努力,不要認為就業形勢差了(就業形勢從來不曾差過!),而是大學的標準降低了,或者認為用人單位的要求提高了。

如果說中國每年有1000個崗位(實際上這個數量每年在增加),那麼這個標準從來沒有提高過,只是認為自己達標的人越來越多了。

4

哪些行業最有「錢景」?

有同學問,那現在,哪些行業最有前景呢?

在社會高速發展時,尤其需要科技人才,而社會平穩發展時,相對會比較需要文科、藝術類人才。

長期來看,科技永遠是社會發展的底層推動力。

這個社會一定會鼓勵哪些願意去啃真正硬技術的人。

所以,往硬科技的行業發展一定會越來越好,比如人工智慧、醫藥、基因、編程等等。

所謂的熱門行業可能只是暫時的,但是科技行業的趨勢是長期的。

5

去北上廣深,還是新一線?

還有同學問,畢業生應該選擇在哪些城市工作呢?

去北上廣深,還是新一線,或者回老家?

選擇一個城市很重要,它就如同一個容器,決定著你未來能走多遠。

高考填志願時,我們有一次選擇城市的機會,畢業後,我們會有第二次選擇城市的機會。

總體而言,大部分人只能降維選擇,升維選擇的機會很小。

比如杭州高校畢業生,回三四線老家很容易,但去上海北京相對就很難。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有事業心,畢業後儘量去超一線城市,儘量去升維選擇,但至少也要保底,儘量留在自己讀書的城市。

如果是追求相對的性價比,可以選擇新一線城市,但在尚未考慮全面時,儘量不要一頭扎進三四線城市。

每個城市都具有網絡效應,大城市經濟發展吸引人才,人才帶動配套設施建設,配套設施又會吸引人才,這是一個正向循環。

小城市相對閉塞,對於剛畢業的年輕人來說,學習和成長的機會較少,周圍缺少優秀的同齡人、聚會、論壇等等,慢慢地會讓一個人進入到慵懶甚至頹廢的通道。

最後的話

每年都在說「世上最難就業季」,其實從本質上來看,並不是工作難找了,而是以為自己能找到好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了。

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

但是我們必須面對。

現在的大學已經從「精英教育」,變成了「普及教育」。

並不是上了好大學,就一定能找到好工作。

不要認為,「大學生」這個頭銜還有多少光環。

大學畢業只是一個開始。一個新的開始。

你可以選擇,做奮進的勇者,還是做自滿的大學生。

如果你選擇做奮進的勇者,那麼就數一數,自己和全國第一(不是指成績)有多大差距?

然後,以這個差距為標準,努力吧!

因為,不管在多少年前、不管在多少年後,中國的前1000名(打個比方,當然不是指成績)永遠都會有好工作。

相關焦點

  • 工作難找,認清這些坑,早日找到好工作!
    其次就是開心,不要說什麼現在年輕人不願意進廠,縱然是四五十歲的人,若不是身負重擔,誰又願意去做那長時間枯燥乏味的工作呢。花花世界,天天讓我擰螺絲怎麼受得了!而立之年,分享幾段找工作的經歷,希望你也能早日找到滿意的工作!背景:疫情期間失業,近而立之年,想要找到可以安家的地方。畢竟北京的房價太貴,現在不敢想,就從北京回到了老家的省會。
  • 大學生為什麼越來越難找工作了啊?竟是因為這種原因
    當代大學生越來越難找工作了,很多企業都在招聘人才,但是很少有人去投遞,這個崗位長期空缺,寧願空著也不給一些大學生機會,就好比之前富士康這些企業說過的,薪資漲了就很難再降下來了。那麼究竟是因為什麼導致學生工作不好找呢?
  • 因為疫情今年的工作好難找,如何面對生活?
    今年疫情造成很多企業倒閉破產,即使沒有倒閉也裁員求自保,還有很多年前就辭職準備年後找工作的人,所以今年工作很難找,那我們如何面對生活呢,我給出幾點建議:1、對於有工作的人,如果暫時沒有好的選擇,還是先求穩定,畢竟大環境不好,就不好好高騖遠,這山看著那山高
  • 自考學歷就難找工作嗎?面試時做到以下三點,也能找到好工作!
    如果學歷是衡量我們進入一些好的工作崗位的重要門檻,那高中甚至高中以下的學歷,是否就以後永遠沒有機會進入一些比較好的工作崗位呢?當然不是,有很多學歷底的人後面通過自己的努力提升學歷,也在好的工作崗位工作。很多學員問我自考是不是很多單位不認?
  • 好工作難找?那是因為你不懂「走彎路」思維
    日前,網上看到一位資深 HR感慨道,如今許多大學畢業生抱怨大工廠難找好工作,其實,這個問題的根本不在於大工廠的招聘門檻高,也不在於找得好工作難,而是畢業生本身沒有「走彎路」的思想。
  • 剛剛失業沒有工作,應該如何儘快找到一份工作?
    現在還有不到10天就是2021年了,還有不到2個月就要過年了,在這樣的節骨眼上突然沒有了工作,不管是被公司辭退了,還是自己不開心摔門而走,接下來的時間找工作真的很難了。剛剛失業沒有工作,應該如何儘快找到一份工作?
  •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找工作,找到工作又幹不久,到底是怎麼了?
    第一就是找工作的人。現在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浮躁的,沉不下來心。總想著掙快錢,掙大錢,一旦工作每天重複幹,月底算下來沒有想的那麼樂觀。還覺著很不自由,關鍵是家裡的負擔不是很重。即便是不工作也可以生活的下去。
  • 商科領域難找工作
    研究發現,澳大學畢業生性別收入差距在減少,但差距仍然很顯著,科學和商科領域畢業的大學生,沒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專業找到合適的工作,工作崗位缺失。  文章摘編如下:  大學文憑經濟價值降低  據報導,格拉坦研究所(Grattan Institute)的研究稱,越來越多的澳洲大學畢業生選擇了僅需高中畢業就可上崗的工作崗位,令讀大學是否物有所值的疑問變得更深。
  • 高三班主任:這3個專業聽起來很洋氣,前景不錯,但是很難找工作
    高三班主任:這3個專業聽起來很洋氣,前景不錯,但是很難找工作在職場,我們都知道,專業的重要性。因為我們自己在求職的時候,會知道專業的限制有多大。不僅僅是在報名的時候,公司對專業也有要求,我們入職以後,公司內部也會對你的專業有所要求。因此選擇一個好的專業其實是很重要的,我的老高三班主任告訴我,他帶了這麼多屆學生,有很多已經大學畢業找工作了。
  • 現在單位都不要人了,工作真的很難找,如果找不到工作怎麼辦?
    今年由於特殊情況,很多企業面臨著困境,遲遲開不了工,有些企業也面臨著倒閉、裁員,很多人由此而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收入來源。很多人必須重新找工作,確實現在工作真的很難找,第一、很多企業生產還沒有完全恢復正常。
  • 今年,在武漢找工作太難了!那些找到工作的人是如何做到的?
    「目前還處於在職狀態,預計5月底正式離職,還是準備找會計方面的工作。」然而出乎意料,今年的整個大環境都非比尋常,「投了80多份簡歷,得到的回覆就四到五個。本來以為經歷了去年的裁員潮,Z差的時間段已經過去,沒想到真正的寒冬現在才剛開始。」隨後焦慮、恐慌、掙扎油然而生,可是又能怎麼辦呢?
  • 2020年工作難找,還不試試這3份副業?掙的收入足夠繼續生活
    今年身邊很多朋友都失業了,而且失業了幾個月還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 事實證明,2020年失業後,工作真的挺難找的,特別是對於那些沒有什麼過硬的技能還上了年紀的人來說,在今年一旦失業,是真的很難找到合適的工作。
  • 打工仔實拍街上提著桶找工作的人群,今年工作難找想找個好的更難
    在深圳工作到處有,好的工作卻難找,近日小編走訪了很多個人才市場,發現很多打工者都提著桶找工作,特別辛苦。下圖是一位打工者,剛剛從一家工廠出來。背上自己的行李,準備繼續走上找工作的路程,年輕人剛剛出社會,行李很少,不像我們出來10多年的想要帶的行李去找工作,根本不可能。例如下圖的這一位鄰居,正在搬家,因為在寶安找到了一家工廠,決定把家搬到寶安去。如今在深圳找工作太難了,想要工資高的就不包吃不包住,想要包吃住的工資又低,所以只能將就。
  • 你以為的好工作並不好!別被工作美顏騙了,5招幫你了解一份職業
    不止是照片有美顏,職業和工作也是有「美顏」的。你以為的好工作,其實並不是好工作。你以為的賺錢,也沒那麼容易賺到錢。那麼,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找到一個在職業人士做訪談。多去與這樣的人聊一聊,問問他們對自身職業的看法,了解一下他們的工作內容,甚至是詢問一下他們工作中的煩惱。這個人不一定要專業,但一定要是做了足夠長時間的。
  • 「也就超市理貨員,你以為你還能選別的工作啊」
    姚晨在星空演講裡「一個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中說到:過去五年裡,我生了兩個孩子,錯過了很多好導演的好項目,等再回到職場中時,我的事業已處於十分尷尬的境地。職場出現斷層,無論是誰面臨的困境是一樣的。既然工作這樣難找,現實生活裡又沒人可以搭把手,那就乾脆一直全職,就權當是自己省下了託管費、保姆費?
  • 工作不是為了生活,而是讓自己變得更好
    如何協調好工作與家庭,或許又是一個新的難題。我看到一篇文章,講的主要是生活在北上廣深的年輕人,大多都沒有自己的個人生活,還記得此前我有個在四線城市事業單位工作的表弟,來北京旅遊,約著一起吃了頓飯,當他問起我上下班時間的時候,極為吃驚。
  • 你有沒有想過工作難找也許是boss直聘造成的?
    他說:「不是啊,活兒多得幹不過來,就是沒人幹。」 這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仔細一打聽,我整個人都聽傻了——他們公司不僅薪資高,而且每天十點鐘上班,下午四點半就下班了。我問他為什麼只工作這麼短時間,他說:「當然是為了錯峰出行啊!北京的早晚高峰太恐怖了。」 「哦哦,為了錯峰啊……那工作內容是什麼啊?」我小心翼翼地問道。
  • 博士生都難找工作的5個專業,填志願謹慎避開
    1、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超多學校都有,如果只是為了一個上個好學校,不得已而為之,也還說得過去。如果專門衝著這個專業去報考的,那還是算了吧。第一,漢語言文學這個專業學的人實在太多了。每個學校都開這個專業,這一年年的,可不人就堆積起來了嘛?
  • 「我在家呆了2年沒工作,還能找到工作嗎?」
    因為之前身體的原因,她對工作時間以及工作量有所要求,希望能找到一份朝九晚五,正常上下班的工作,以此確保自己的身心不會再次受到打擊;可是之前從事的工作偏向娛樂媒體的統籌規劃,加班就是常態,這個行業的大多工作並不適配,導致她的這些工作經驗的可用性較低;但是對於涉及轉崗
  • 這4類大學生最「沒出息」,畢業之後工作難找,佔一個都前途渺茫
    其實很多大學生工作難找的原因,就是大學時忽視了學習的重要性,但是當大一新生們看見這些大學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時候,會不會產生危機感?其實你們要知道,學生上大學就是為了增長自己的本事,讓自己在找工作的時候增加競爭力. 讓學生們能更加容易的找到工作,找到更好的工作,但是還是會有很多的大學生在學校「享福」,其實不僅僅是這樣的學生會沒有前途,還有這4類大學生最沒前途,畢業之後工作難找,佔一個都前途渺茫。